第322章 天基制导-《怒海争锋》

  西北某地 · 火箭军指挥中心

  巨型电子屏幕上,一组组轨道参数正在快速刷新。技术军官进行最后确认:遥感三十九号变轨完成,轨道高度357公里,过顶时间匹配。

  天链二号中继卫星链路建立,数据传输延迟0.3秒。

  量子通信加密认证通过。

  总工程师看向作战指挥官:天基制导体系准备就绪,可支持全程精确打击。

  某深山 · 导弹发射阵地

  乳白色的高超音速导弹缓缓起竖,弹体上的DF-ZF字样在晨光中泛着冷光。操作员正在注入最后参数:目标坐标装订完成,弹道模式:钱学森弹道,末端速度:10马赫。

  太空 · 550公里轨道

  遥感三十九号卫星调整姿态,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对准地球一侧。数据通过激光链路瞬间传回地面:目标区气象条件优良,无云层遮挡。

  发射时刻

  5、4、3、2、1——发射!

  导弹喷吐着烈焰升空,迅速突破大气层,在临近空间开始滑翔变轨。

  天基监控

  在导弹飞行的同时,三颗不同轨道的侦察卫星组成监测网络:

  光学卫星捕捉尾焰轨迹;

  红外卫星监测弹体温度变化;

  雷达卫星跟踪空间位置。

  所有数据实时汇入超算中心,生成动态弹道修正指令。

  中途变轨

  导弹在100公里高度突然实施形机动,避开预设的拦截点。

  地面拦截雷达瞬间丢失目标!

  目标消失!夏威夷的雷达站陷入恐慌。

  太空接力

  中继卫星捕获到导弹信号,量子通信链路瞬间注入新的规避指令。

  导弹再次变轨,速度提升至12马赫。

  末端制导

  在距目标50公里时,弹头突然分离成6个子弹头,每个都带有独立制导系统。

  卫星立即分配制导任务:

  一号目标:指挥中心

  二号目标:雷达站

  三号目标:发电厂

  ......

  精确命中

  子弹头以不同角度扑向目标:

  第一枚垂直贯穿指挥中心地下掩体;

  第二枚以15度角削平雷达天线;

  第三枚钻入发电厂核心机组。

  打击效果

  评估卫星传回图像:

  指挥中心变成直径百米的弹坑;

  雷达站只剩扭曲的基座;

  发电厂升起诡异的蓝色电弧——电磁脉冲弹同时起爆。

  技术突破

  战后分析显示,此次打击实现三大突破:

  全程可控:从发射到命中的全过程实时调控

  智能规避:基于卫星预警的自主规避系统

  毁伤评估:打击后立即进行毁伤效果判定

  战略意义

  五角大楼陷入震惊:

  他们的天基系统已经实现作战化!

  现有反导系统全部失效!

  白宫下令:立即召开太空安全紧急会议!

  全球反应

  路透社:太空战争时代来临!

  半岛电视台:天基制导改变战争规则!

  俄新社:新的战略平衡正在形成!

  夜幕降临

  遥感三十九号卫星悄然变轨,消失在深邃的太空黑暗中。而它所代表的天基战力,已经永远改变了战争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