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万法盛会,言出法随-《没有系统,我即是挂》

  流云城作为中域边缘重镇,因临近“天机阁”总坛,又逢百年一度的万法盛会,此刻已是风云汇聚,人声鼎沸。来自四面八方的修士,无论是名门大派的真传弟子,还是隐世散修,亦或是异族来客,皆汇聚于此,使得整座城池都笼罩在一股蓬勃而躁动的灵机之中。

  江尘所居的道盟分部洞府,环境清幽,灵气充沛。但他并未过多沉浸于修炼,大部分时间都在城中漫步,以**武祖之眼**观察着形形色色的修士,解析他们的功法运行、能量属性,甚至是一些独特的血脉天赋。

  这对他而言,是极佳的数据收集过程,能不断丰富他对这个世界力量体系的认知,并反哺自身的“万象寂灭道”。

  这一日,万法盛会正式于城中心的天机广场拉开帷幕。

  广场辽阔无比,地面以白玉铺就,铭刻着周天星辰图谱,中央矗立着一座高耸入云的观星台。此刻,广场四周已是人山人海,空中亦有各色飞行法器、灵兽坐骑悬浮,旌旗招展,宝光冲霄。

  江尘依旧是一身朴素的青衣,气息收敛,混杂在人群中,并不起眼。他目光扫过观星台,那里端坐着数位气息渊深、与天地法则隐隐共鸣的老者,皆是元婴期的天机阁长老。其中一位身着八卦道袍、面容清癯的老者,正是此次盛会的主持者——天机子。

  “诸位道友远道而来,共襄盛举,老夫天机子,代天机阁及道盟,欢迎之至!”天机子声音平和,却清晰地传入在场每一位修士耳中,展现了精湛的修为。

  一番简短的开幕致辞后,盛会便进入了第一项重要环节——**万法论道**。

  由天机阁长老,或是一些德高望重的名宿,公开宣讲自身对某一道法的理解,或解答台下修士的疑问。这是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锋,往往能让人茅塞顿开。

  起初,几位长老讲述的皆是中域流传较广的金丹、元婴修炼心得,虽精妙,但对江尘而言,并无太多新意。他更感兴趣的是那些涉及偏门法则、上古秘闻,或是独特血脉神通的论述。

  直到一位来自西域“金刚寺”的元婴佛修上台,宣讲《不动明王根本印》中关于“定”与“破”的禅理时,江尘才微微提起了些兴趣。佛门功法注重心性修为,其“定”之真意,与他对能量结构稳定性的研究有异曲同工之妙。

  然而,论道进行到中途,却发生了一段插曲。

  一位来自某个以御兽闻名的宗门,名叫火云道人的金丹后期修士,在提问环节,言语间对佛门只修自身、不假外物的理念颇不以为然,言语激烈,甚至隐含挑衅。

  “金刚大师所言‘心定则万法不侵’,未免过于空泛!我辈修士,与天地争,与万兽斗,若无强横法宝、神骏灵宠护身,单凭一颗禅心,如何在这弱肉强食的世道立足?岂非闭门造车,自取灭亡?”火云道人声音洪亮,周身火气缭绕,身旁还趴伏着一头威风凛凛、气息堪比金丹中期的赤炎狮王,引来不少附和之声。

  那金刚寺的长老只是低眉垂目,念了声佛号,并未争辩。

  台下众人议论纷纷,显然对此话题颇有争议。传统的内修与外物之争,自古有之。

  就在这时,一个平淡的声音在场中响起,并不响亮,却奇异地压过了所有嘈杂:

  “内修与外物,并非对立,犹如舟与桨。舟坚,可载重远行;桨利,可破浪疾驰。然若无操舟之人明了水流风向、暗礁分布,再坚之舟,再利之桨,亦可能倾覆于无形。”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说话者是一个面容普通、气息不显的青衣年轻人,正是江尘。

  火云道人见是一个无名小卒插话,且修为似乎只是筑基(江尘伪装),不由嗤笑一声:“哪里来的小辈,在此大放厥词?水流风向?暗礁分布?莫非你比我这与妖兽搏杀数百年的修士,更懂如何在这世道生存?”

  他身旁那头赤炎狮王也配合地低吼一声,散发出灼热的威压,向江尘迫去。

  然而,那足以让寻常筑基修士心神震颤的威压,到了江尘身前,却如同泥牛入海,消失无踪。

  江尘看都未看那狮子一眼,目光平静地看向火云道人,继续道:“道友与狮王心神相连,配合无间,此乃‘外物’运用之妙。然,道友可知,你这狮王左前肢第三根骨骼内侧,有一处三年前留下的暗伤,每逢子时阴气最盛时,会隐隐作痛,影响其爆发速度三分?其内丹火系妖力运转至‘风门穴’时,会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滞涩,可是修炼你宗《燎原功》急于求成所致?”

  他语速不快,每一个字却如同重锤,狠狠敲在火云道人心头!

  火云道人脸上的嗤笑瞬间僵住,转而化为极度的震惊与骇然!他猛地看向身旁的赤炎狮王,果然见其眼神中闪过一丝被人道破隐秘的不安!那暗伤是他与强敌厮杀时留下的,极为隐秘,连他宗门长老都未曾看出!而那《燎原功》的滞涩,更是他近来才察觉的隐患!

  “你……你如何得知?!”火云道人声音干涩,充满了难以置信。

  江尘并未回答,而是转而看向观星台上那位一直沉默的金刚寺长老:“大师所言‘心定’,并非固步自封,而是‘明察’。察自身细微之患,亦察外物运转之机。心若明镜,映照万物,则法宝灵宠,皆为我用,而非我为物役。是谓‘役物而不役于物’。”

  他这番话,既回应了火云道人的质疑,又升华了佛门禅理,将其从虚无的“心定”拉回到了可操作的“明察”层面。

  那一直闭目的金刚寺长老猛然睁开双眼,眼中精光一闪,看向江尘的目光充满了惊异与赞赏,双手合十,肃然道:“阿弥陀佛!道友真知灼见,老衲受教!‘明察’二字,道尽我佛门‘慧眼’之真意!”

  台下顿时一片哗然!

  谁能想到,一个看似普通的年轻人,竟能一眼看穿金丹后期修士及其灵宠的隐秘隐患,更能在论道中直指核心,连元婴期的佛门高僧都为之叹服?

  火云道人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最终对着江尘拱了拱手,语气复杂:“是在下……坐井观天了。多谢道友指点!”说罢,竟有些灰头土脸地带着狮王退回了人群。

  经此一事,再无人敢小觑这个青衣年轻人。无数道好奇、探究、敬畏的目光落在他身上。

  高台之上,天机子抚须微笑,对身旁另一位长老低语道:“此子,便是‘归墟’?果然名不虚传。其眼力之毒,见解之深,已非寻常金丹可比。潜龙榜……当有他一席之地。”

  江尘对于周遭的反应浑不在意。他只是在阐述一个基于观察与逻辑的事实。对他而言,这不过是数据分析后的一个简单输出。

  万法论道继续,但经过江尘这“言出法随”般的一席话,后续的论道氛围似乎都变得更加务实和深入了几分。

  而江尘的名字——“归墟”,也随着这场小小的风波,第一次在中域众多修士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万法盛会,还有更多的“样本”和“知识”,在等待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