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袭击后勤-《穿越明末争霸大海》

  李如柏和祖承训率领的三千五百精锐骑兵,分成两部,在浓重的夜色掩护下,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平壤这座巨大的兵营。

  马蹄都用厚布包裹,銮铃尽数摘除,人与马都保持着绝对的静默。

  他们没有选择宽阔的、易于行军的官道,而是在朝鲜义军向导——如熟悉黄海道小路的义士朴昌浩——的引领下,一头钻进了平壤以南那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和遮天蔽日的密林之中。

  这些来自辽东的铁骑和祖承训麾下的百战老卒,人人配备双马,除了必要的骑弓、马刀、三眼铳和轻便的棉甲,只携带了够吃十天的炒面、肉干,以及大量的火油罐、火药包、斧头。

  他们的目标明确——不是与日军主力硬碰硬,而是要在日军北上主力的侧翼和后方快速穿插迂回。

  几天后的一个午后,黄海道,凤山城附近。

  日军一个小小的粮草转运点设立在此,由一个叫岛津胜兵卫的足轻大将带着百十号人看守。

  几十名面黄肌瘦的朝鲜民夫正麻木地将一袋袋稻米从牛车上卸下,搬进临时征用的一座寺庙改成的仓库。

  天气炎热,几个日本足轻躲在树荫下,抱着长枪打盹,岛津则坐在一块石头上,擦拭着他的武士刀,心里盘算着这批粮食运抵前线能换来多少军功。

  突然,地面传来了隐隐的、密集的震动感,不同于牛车的缓慢沉重。

  “什么声音?”一个警觉的足轻抬起头。

  还没等岛津反应过来,寺庙旁边的山坡后,如同鬼魅般猛地涌现出一片红色的浪潮!

  马蹄声瞬间由远及近,如同雷鸣!

  当先一员明军骁将,正是李如柏麾下的千总赵大勇,他身材魁梧,脸上带着一道刀疤,怒吼道:“兄弟们!随我冲!烧了倭寇的粮草!”

  “杀!”骑兵们发出震天的呐喊,甚至没有过多理会外围惊慌失措的日军哨兵,如同决堤的洪水,直接扑向仓库区!

  岛津胜兵卫惊得魂飞魄散,跳起来声嘶力竭地大喊:“敌袭!快拦住他们!” 他挥舞着武士刀,试图组织抵抗。

  几个悍勇的足轻挺起长枪结阵。

  但明军骑兵根本不与他们纠缠。

  一部分骑兵在奔跑中张弓搭箭,或用三眼铳“砰砰”射击,精准地将试图关闭寺庙大门的日军射倒,压制住零星的抵抗。

  主力则如同旋风般掠过,直扑那些堆积如山的粮垛和木质结构的庙宇殿堂。

  一个叫王老蔫的老兵,是队伍里摆弄火油的好手。

  他策马冲到粮垛前,熟练地用刀划开绑在马鞍旁的皮囊,将里面黑乎乎的火油奋力泼洒出去,另一个骑兵紧随其后,将点燃的火把扔了过去。

  “轰!”干燥的稻米遇火即燃,瞬间腾起巨大的火焰和浓烟!

  另一边,几个骑兵下马,抡起斧头猛劈仓库的门窗,将火油罐直接扔进里面。

  更有甚者,将点燃的火药包塞进粮垛底部。爆炸声、木材的爆裂声、日军的惊呼声、朝鲜民夫的哭喊声混杂在一起,整个转运点陷入一片火海与混乱。

  岛津胜兵卫眼睁睁看着辛苦筹集来的粮食在烈焰中化为乌有,气得双眼通红,哇哇大叫着带人冲过来拼命。

  赵大勇冷哼一声,兜转马头,手中沉重的马刀带着风声劈下!

  “当”的一声巨响,岛津手中的武士刀被直接磕飞,他虎口崩裂,还没等他做出下一个动作,赵大勇反手一刀,便将他斩于马下!

  战斗几乎是一边倒的屠杀。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留守的百余名日军非死即伤,残余的尖叫着逃入山林。

  明军骑兵也不追赶,迅速收集了一些日军丢弃的完好的箭矢和少量财物,带上几匹缴获的驮马,在更大的日军部队闻讯赶来之前,如同风一般撤离了现场,只留下一片狼藉的废墟、熊熊燃烧的粮草和日军守将绝望的咒骂。

  几乎在同一时间,在更靠近汉城的开城附近,祖承训部盯上了一支规模庞大的日军辎重队。

  这支队伍由数百辆牛车组成,吱吱呀呀地行走在尘土飞扬的官道上,车上满载着从汉城运往前线的箭矢、火药、营帐以及部分用木箱装着的军饷。

  护卫兵力由一个叫伊达政宗的武士率领,约有一千多人,多是足轻,夹杂着少量骑兵。

  祖承训没有像李如柏部那样直接猛冲。 他像一只经验丰富的老狼,利用骑兵的机动性,白天远远地缀着,利用树林和丘陵隐藏行踪。

  夜晚,则成了他猎杀的时刻。

  他手下有个“夜不收”出身的哨官,名叫刘三疤,最擅长夜间渗透。

  第一个晚上,他就带着十几个好手,如同狸猫般悄无声息地摸掉了日军队伍尾巴上的两个哨兵。

  随后,他们用火箭射向队伍中段的几辆牛车,车上装载的营帐等物极易燃烧,顿时引发了不小的混乱,日军折腾了大半夜才扑灭火焰。

  第二个晚上,刘三疤又带人在一段狭窄的山路两侧埋伏,用强弓硬弩狙杀了队伍前头开路的几名骑兵和一名带队武士。

  伊达政宗气得暴跳如雷,却连敌人的影子都抓不到。

  第三个白天,队伍行进速度明显慢了下来,人人面带疲惫,警惕地观察着道路两侧的树林。

  祖承训甚至派小股骑兵在远处做出伴攻的姿态,引得日军一阵紧张,胡乱放箭,浪费了不少箭矢。

  如此反复袭扰了三四天,这支辎重队已是人困马乏,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伊达政宗知道自己成了别人砧板上的肉,只能催促队伍拼命赶路,希望能早点与主力汇合。

  然而,在一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当日军队伍拖着疲惫的身躯,行进到一处名为“落鹰涧”的险要之地时,祖承训终于亮出了獠牙。

  他亲率主力,如同鬼魅般从两侧的山林中猛然杀出!

  没有呐喊,只有沉闷的马蹄声和利刃破风的呼啸!

  养精蓄锐数日的明军骑兵,如同猛虎下山,瞬间就冲入了已经混乱不堪的日军队伍中!

  伊达政宗试图组织抵抗,挥舞着太刀砍翻了一名冲过来的明军骑兵,但随即就被三四把马刀同时笼罩。

  “噗嗤”几声,他身上爆出数朵血花,不甘地栽下马来。

  主帅一死,日军彻底崩溃。

  足轻们哭爹喊娘,四散奔逃,根本顾不上那些沉重的辎重车辆。

  明军骑兵如同砍瓜切菜般追杀着溃兵,同时分出人手,迅速将火油泼洒在牛车和物资上,点燃大火!

  冲天而起的火光映红了落鹰涧的天空,也宣告了这支庞大辎重队的覆灭。

  大部分物资被焚毁,少量完好的被明军带走,仅有少数残兵连滚爬爬地逃回汉城报信。

  这仅仅是明军骑兵敌后破袭的缩影。

  越来越多的坏消息如同雪片般飞向正在北上的丰臣秀吉本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