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初遇土着-《穿越明末争霸大海》

  “德河营”的栅栏日益坚固,木屋也搭得越来越像样,生存的基本保障让登陆初期的恐慌逐渐平息。

  但严明和赵根生深知,对这片陌生大陆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除了那条潜伏着鳄鱼的河流和会打人的古怪大兔子,他们对内陆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

  是否有更危险的猛兽?

  地形如何?资源分布怎样?

  最重要的是,这片土地是否真的如东家所言“地广人稀”,还是存在着未知的、可能构成威胁的居民?

  为了解答这些疑问,他们下令扩大了护卫军的巡逻侦查范围,派出更多精干的小队,向河流上游和更远的内陆地区进行探索。

  每支小队都配备了精良的武器、充足的弹药、指南针、以及绘制简易地图的工具,并被严格要求:谨慎行事,避免冲突,以观察和记录为首要任务。

  这一天,由队长周大勇带领的五人小队,沿着一条流入主河道的小溪溯流而上,已经深入内陆近二十里。

  这里的植被比海岸附近更为茂密,高大的桉树林遮天蔽日,林间空地长满了陌生的灌木和蕨类植物,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桉树叶的特殊气味。

  周大勇示意队员们放慢脚步,提高警惕。他侧耳倾听,除了风声、鸟鸣和虫叫,似乎还有一种奇怪的、有节奏的轻微敲击声从前方传来。

  他打了个手势,小队成员立刻分散开来,借助树木和灌木的掩护,悄无声息地向声音来源摸去。

  穿过一片茂密的树丛,眼前豁然开朗,是一片林间的空地。

  眼前的景象让所有士兵都屏住了呼吸。

  空地中,有十几个人影正在活动。

  他们皮肤黝黑如炭,在阳光下泛着油光,身材普遍矮小精瘦,几乎全身赤裸,只在腰间围着极少的兽皮或草裙。

  他们的头发卷曲蓬乱,面部特征对于看惯了东亚面孔的士兵们来说,显得格外突兀——宽鼻、厚唇、眉骨突出。

  在周大勇等人看来,这些人的样貌可谓“奇丑无比”,与文明世界的人类相去甚远。

  他们手中拿着简陋得可怜的武器:大多是削尖的木矛,似乎没有金属枪头;还有几把形状古怪的、像是用石头打磨成的砍刀;有人腰间挂着用木头和动物筋腱做成的投石索。

  他们正在围猎几只大兔子,动作敏捷而安静,利用投掷木矛和投石索配合,试图将猎物逼入绝境。

  “老天爷……这,这就是当地的土人?”一名年轻士兵压低声音,难掩震惊和一丝鄙夷。

  “噤声!”周大勇低喝道。

  他仔细观察着那些土人的一举一动:他们的狩猎技巧看似原始,却异常高效,对环境的利用堪称完美,彼此间用手势和极低的喉音交流,配合默契。

  他们的工具虽然落后,但显然足够他们在此地生存。

  “看他们的武器,全是石头木头,连块铁都没有。”另一名士兵小声道,“看来确实未开化。”

  周大勇微微点头,心中快速评估着:“人数约十五六人,青壮为主。武器落后,对我等火器应无威胁。但其行动矫健,熟悉地形,不可小觑。目前看来,他们专注于狩猎,并未发现我们。”

  作为经验丰富的老兵,周大勇知道此刻绝不能打草惊蛇。

  直接现身,语言不通,极易引发误会和冲突。

  但这也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了解更多关于这些土着的信息。

  他们的聚落在哪里?有多少人?日常如何生活?

  一个念头在他心中形成。

  他迅速做出决定,用极低的声音命令:“王二狗,李小栓,你们两个,立刻原路返回营地!以最快速度向严总管、赵将军禀报:西南方向约二十里,发现本地土着部落猎人约十五六名,武器极其简陋,行为似未开化。我等将继续尾随观察,探寻其聚居地。请求下一步指示!”

  “是!”两名被点名的士兵毫不迟疑,立刻躬身,借助地形掩护,悄无声息地向后退去,很快消失在密林中。

  周大勇则对剩下的两名队员打了个手势:“我们跟上去。记住,绝对不能被发现!保持距离,只看不动!”

  三人如同林间的幽灵,利用一切可用的遮蔽物,小心翼翼地尾随在那群土着猎人之后。

  土着们似乎并未察觉身后的“影子”,他们成功猎杀了一只体型巨大的大兔子,兴高采烈地将其用木杠抬起,开始沿着一条几乎看不见的、只有他们才能辨认的小径返回。

  跟踪的过程考验着极限的耐心和隐蔽技巧。

  周大勇三人必须时刻保持距离,既要跟得不丢,又不能靠得太近。脚下的落叶、折断的树枝都可能暴露行踪。

  他们看着那些土着在复杂的地形中如履平地,速度丝毫不慢,心中更是暗自警惕:这些“未开化”的土人,在自家地盘上的生存能力,远超他们的想象。

  跟随着土着队伍,他们穿过了一片更加茂密的森林,越过了一条干涸的河床,又爬上了一座不高的石山。

  周围的景象逐渐发生变化,人类活动的痕迹开始增多,偶尔能看到被丢弃的贝壳、被火烧过的痕迹、甚至是一条被踩得更实的小路。

  周大勇的心提了起来,他知道,可能快要接近这些土着的聚居地了。

  他示意队员们更加小心,每一步都踩得极其谨慎。

  终于,在翻过石山后,前方出现了一片地势较为平缓的谷地。

  远远地,可以看到几缕淡淡的炊烟升起。

  随着距离拉近,一些用树枝、树皮和茅草搭建的简陋窝棚隐约可见。

  周大勇立刻停下脚步,示意队员伏低身体,隐藏在岩石和灌木之后。

  他用望远镜仔细观察着那片谷地。

  窝棚的数量大约有三十多个,散落分布。

  可以看到一些妇女和儿童在活动,妇女似乎在处理食物或照看火堆,儿童则光着身子在嬉戏玩耍。

  几个老人坐在窝棚外,似乎在制作工具或休息。

  刚才那群猎人抬着猎物归来,引起了营地一阵小小的骚动,人们围拢上去。

  整个营地看起来规模不大,生活状态极其原始,几乎看不到任何金属制品或文明的痕迹。

  “队长,看样子他们人就这些了,住得也分散。”一名队员低声道。

  “嗯。”周大勇面色凝重地点点头,迅速在随身携带的皮纸上用炭笔画下了简易的地形图和营地大致位置、规模。

  他们不敢再靠近,远远地观察了约半个时辰,将能看到的情况都牢记于心。

  直到夕阳开始西下,周大勇才打了个手势。

  “撤!回营地报告!”

  三人如同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退入密林,沿着来路,向着“德河营”的方向快速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