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吴桥的野望-《穿越明末争霸大海》

  船行数日,坤甸的轮廓已隐隐在望。

  吴桥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几分。

  与刚刚起步、尚显稚嫩的河口堡不同,坤甸是家族经营多年的据点,有基础,但问题也多。

  更重要的是,此地此刻,还远未被时代的聚光灯照亮!

  吴家在坤甸的势力仅限于几个种植园、货栈和一个小型简陋据点,人手不过几百,管理松散,收益不稳,还要时常应付土着苏丹的勒索和周边小部落的骚扰。潜力远未发掘。

  吴桥心中最深的秘密之一。

  他清晰记得后世西加里曼丹(坤甸所在)丰富的金矿资源!

  此刻,它们还深埋地下,未被任何人重视。这是他未来发展的钱袋子!虽不是非常大的巨矿,但却绝对是发展的有力支撑。

  必须秘密勘探,谨慎开采,绝不能走漏风声引来群狼!

  此时是1590年底,荷兰东印度公司尚未成立(1602年),荷兰人的势力还未大规模进入亚洲!这正是抢占战略要地的黄金窗口期!

  未来被称为雅加达的地方巴达维亚!此地扼守巽他海峡,是南洋群岛的十字路口,天然良港,地理位置之重要无与伦比!

  历史上,荷兰人正是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庞大的东印度公司殖民帝国。

  吴桥的计划极其大胆:在荷兰人到来之前,利用坤甸作为跳板和基地,派遣力量,和万丹苏丹国提前租下,以类似河口堡的模式,在巴达维亚地区(或附近更易防守的岛屿)建立据点!

  低调发展,移民垦殖,构筑工事,训练武装。

  等荷兰人千辛万苦绕过好望角抵达南洋时,愕然发现,这处绝佳的战略要地,已然插上了吴家的旗帜!

  届时,吴桥的策略是:利用自身在巴达维亚据点的稳固和地利,加上对南洋局势的了解,引导初来乍到、急于寻找立足点和财富来源的荷兰人,将矛头指向此时在南洋更活跃、占据着马六甲等要地的葡萄牙人!

  让这两头来自欧洲的猛虎先去撕咬,自己则坐山观虎斗,趁机巩固地盘,发展势力,甚至从中渔利(比如向双方出售武器、补给)。此乃“二虎竞食”之策!

  “坤甸…”吴桥望着越来越近、被热带雨林覆盖的婆罗洲海岸线,眼神灼热,“你是我撬动整个南洋的支点,更是我截胡荷兰、布局未来的关键一步!

  金矿是你的血脉,巴达维亚是你的利爪!待我理顺此地,积蓄力量,便是潜龙腾渊,虎啸南洋之时!”

  “破浪号”犁开蔚蓝的海水,坚定地驶向坤甸那林木葱茏的港湾。

  船上的吴桥,心中涌动着比海浪更加汹涌的雄心。

  河口堡是粮仓与原料基地,陵水庄是前期肝科技和中转点,而坤甸,应该是作为对抗葡萄牙跟西班牙人的桥头堡。

  虽不能保证能有绝对压过葡萄牙人跟西班牙人在本地的实力,但起码也要有相互抗衡的力量。

  只有拳头硬,别人才会跟你平等相处。

  别看葡萄牙人跟西班牙人在南洋横冲直撞,很少有对手,但其实力却是很虚的。

  他们自身实力在整个南洋加上本国侨民跟混血,撑死了几万人,本土又在万里之外。

  人员补充是以年计算的,往来一趟就一年过去了。

  他们能在南洋的统治根基反而来源于当地的土着,这些土着小国撑不起他们几千正规军一次冲击就跪了。

  实力太弱,装备上又降维打击,土着间又相爱相杀。

  被西夷人轻而易举的分化彼此,给点小利就给西夷人卖命,成为他们的刽子手和炮灰,为他们攻城掠地。

  所以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轻而易举的用几百人,就拉着几万人的土着仆从军横行这片群岛。

  作为临近的大明,恰恰是吴桥的优势,要人大明多的是,到时候科技肝上来了,他也要给这帮人来一次降维打击。

  婆罗洲其实并不适合大规模移民,热带雨林是人类的禁区,热带疾病制约了人类向这座大岛中心的发展。

  所以婆罗洲哪怕后世,人类的城市都依然局限于沿海一圈。

  但是这里丰富的资源是吴桥想要的,而且这里作为东印度群岛的中心,北通南海,西通马六甲,东边又有望加锡海峡,南边通龙目海峡、巽他海峡。

  控制了婆罗洲,就等于控制了东印度群岛大部分水域。

  而作为吴桥想要的大后方基地澳洲,之后的移民船只想走两边的海峡,都不会被别人干扰。

  当然,吴桥当前的小胳膊小腿,他是不敢去跟葡萄牙人争高下的。

  所以他想着把坤甸打造成对抗最近的葡萄牙人的桥头堡。

  其实作为穿越之人,哪怕你脑子里装着一大堆知识,但如今是万历十八年的大明,你想去颠覆大明,根本别想。

  大明开国二百多年,统治早已深入人心,虽说后世有观点认为大明亡于万历,溃于崇祯,但万历皇帝能搞得起三大征,就证明了大明的底蕴还是深不可测的。

  想以小博大,历史上曾经有无数次,但真正成功的寥寥无几。

  如果是崇祯年间或许吴桥会去拼一拼,但是现在万历,就是有那个心也没那个时间给他,野猪皮也是耗费了三代人的努力才入了关。

  而且吴桥也没那么大的野望去觊觎中原王朝。

  他只是想给逐渐走向崩盘的大明百姓开拓更多的生存之地。

  历朝历代的中原政权,一直都只盯着陆上这片土地。反而让西方把华夏周边给渗的千疮百孔。

  几千年的周边文化影响被消灭的十不存一。

  后世欧美主导的世界,这周边一圈的小国反而成了制约我们发展的主力。

  当主权意识成型的时候,对外扩土就难上加难了,就只能拼了命将脚下的土地翻了又翻的开发。

  中原王朝的对抗,他不想去搞,因为无论怎么做,伤害的都是汉人百姓。

  但是这个年代,周边那么多的无主之地,凭什么洋人占得,汉人占不得。

  来都来了,不恶心一把洋人说不过去。

  人生短短几十年,再说这个年代,医疗条件这么差,有个五六十都算高寿了。

  他不想把时间浪费在内耗上,积极对外发展才是他心中所想。

  他无法保证后代会不会依然按照他的思路去发展,但给华夏百姓扩展更多的生存之地,给他们留下更多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是吴桥最想做的。

  后世卷到飞起的日子,他是过的够够的了。

  至于大明的局势,在有限的能力下,吴桥是绝对会去干扰的。

  三大征之一的日朝之战,还有关外野猪皮的发展,远东沙俄的入侵他是绝对要做点什么的。

  至于到时候中原谁做皇帝,只要不是蛮夷之人,他没那个心思去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