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挥毫写下万象更新-《重生七零:空间搬空仇家养崽崽》

  腊月二十八这天,年味儿算是彻底被点燃了。

  红星大队的家家户户都挽起袖子,开始打扫家里的各个角落,准备欢欢喜喜地过个前所未有的丰盛肥年。

  往年一到贴春联的时候,那可真是愁坏了全村人。队里识字的人本来就不多,能拿起笔写一手漂亮字的,更是少得可怜,简直跟凤毛麟角似的。没办法,大家只能凑点钱,跑到公社去请人写,要不就干脆买两张红纸,往门上一贴,就图个红红火火。

  可今年啊,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夜校开了好几个月,社员们不仅认识了不少字,对“文化”这东西,心里也开始有了敬畏之心,还特别向往。

  更重要的是,大家在一次次请教问题和日常相处中,和牛棚里那几位“先生”的关系变得特别亲近热乎。

  谁都知道,那些先生肚子里可有真学问,写出来的字,就跟印出来的一样好看。

  也不知道是谁带的头,揣着几张红纸,兜里还装着半斤平时都舍不得吃的白米,有点不好意思地敲响了牛棚“老师宿舍”的门。

  “陈老师……那个……这眼瞅着快过年了……想麻烦您……给俺家写副对子……”

  来的这人在药坊负责写标签,觉得陈老师的字最好看,所以第一个壮着胆子跑来了。

  陈文清一开始愣了一下,紧接着,温和的笑意从他眼睛里慢慢扩散开来。

  往年过年的时候,他们就跟没人搭理的孤魂似的,冷冷清清的,安静得都能听见雪花落下的声音。

  可如今呢,竟然有乡亲主动上门来求字。

  这份热乎乎的信任和尊重,让这几个老知识分子心里暖乎乎的,就像有股暖流在涌动。

  “快请进!你想写点啥样的对子呀?”

  “俺也不太懂……您就看着写吧!俺就盼着来年地里多打点粮食,家里的娃娃都能健健康康的!”

  这事儿就跟长了翅膀一样,一下子在全村传开了。

  牛棚门口瞬间热闹得就跟个小集市似的,社员们手里都捧着红纸,还带着各种各样的“润笔费”——有的拿着半斤米,有的拎着一斤玉米面,还有的带着几个鸡蛋,甚至有人拿了一小块腊肉。

  这些东西虽然不算多,可那都是乡下人最实在的心意。

  先生们忙得不亦乐乎,但心里头可高兴了,根据每家的不同情况,绞尽脑汁地想对子。

  给老农家写的是“五谷丰登勤为本,六畜兴旺俭当先”。

  给家里有孩子上学的写“书香门第春常在,诗礼人家福满堂”。

  红彤彤的春联往那有点斑驳的门框上一贴,再配上社员们笑得嘴角都快咧到耳根的笑脸,整个红星大队都弥漫着一股墨香,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

  沈君兰看到这热闹的景象,也去供销社称了几张颜色最鲜亮的红纸。

  晚饭后,她把方桌擦得干干净净,一点灰尘都没有,然后仔细地把红纸裁开。

  “博文,今年咱家的对子,你来写。”

  沈君兰把毛笔和墨盒往张博文面前一推,眼神里全是鼓励。

  张博文刚握住笔的手,轻轻顿了一下。

  自从被下放到这儿,又经历了抄家、批斗,腿还断了……他已经好久好久都没碰过这毛笔了。

  以前在京城书房里挥毫泼墨,那意气风发的样子,感觉都遥远得像是上辈子的事儿了。

  现在指尖上,好像还留着在田间干活磨出来的粗糙感觉。

  他没推辞,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接过了妻子递过来的毛笔。

  笔杆上,还带着她的体温呢。

  蘸饱了浓浓的墨汁,他抬起手腕,静下心来,目光落在那张鲜红的纸上。

  下放时候的迷茫、断腿时候的剧痛、知道自己要被平反时候的期盼,还有现在妻子这么能干,儿女都在身边,一家人平平安安的……这一幕幕场景,在他脑海里不停地翻腾。

  过了一会儿,他眼睛里闪过一丝豁然开朗的神色,手腕往下一沉,笔在纸上就跟游龙似的,写得特别顺畅。

  上联是:历尽冰霜桃李枝头春意闹

  下联是:扫除荆棘柳梅花底物华新

  横批:万象更新

  那一笔一划,特别有力,感觉都能透过这张纸,带着一种挣脱束缚、破土而出的精气神。

  这字虽然可能不像那几位老先生写得那么圆润、那么老练,可自有一股经历了无数磨难后的刚正风骨。

  “好!写得真是太好了!”

  沈君兰第一个大声叫好,眼睛里全是欣赏的眼神。

  “历尽冰霜,扫除荆棘,说的不就是咱们这些年的经历嘛!这万象更新,盼的就是以后的日子越过越好!博文,这副对子,简直就是为咱们家量身写的!”

  沈兴业也凑过来看,虽说他不太全懂这对子的意思,可就觉得爸爸写的字特别有精神,比夜校老师写的还好看呢。

  “爸,你可真厉害!”

  张博文看着那墨迹还没干的字,心里头憋了好久的一股闷气,好像顺着笔锋一下子都发泄出去了。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好久都没见过的、属于文人的那种自信和放松的神情。

  “但愿啊,真能像这对联写的那样,往后啥都能焕然一新。”

  对联写好了,家里这年味儿啊,也彻底被引爆了。

  赵丽梅是北方人,支起一口大铁锅,开始炖红烧肉。那酱色红得发亮,一块块肉在浓汤里“咕嘟咕嘟”地翻滚着,炖得那叫一个酥烂入味。

  另一口锅里,正炖着小鸡炖蘑菇,那香味霸道得很,直接从厨房里窜出来,勾得人忍不住直咽口水。

  她还发了一大盆面,打算蒸几笼又白又胖的大馒头和肉包子。

  沈君兰这边呢,拿出了南方的精细手艺。

  她从空间里拿出上好的五花肉,用酱油、糖还有香料腌制好,挂在屋檐下风干,做成了简易版的腊肉。

  又把肥鱼开了背,抹上盐和花椒,用小火慢慢地熏烤成鱼干,闻着可有一股特别的焦香味。

  甚至还用现有的材料,烤了些甜丝丝的小饼干和鸡蛋糕,给孩子们当零嘴吃。

  厨房里热气腾腾的,北方那种豪爽的炖煮和南方精巧的熏烤,在这个小小的灶房里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看着不张扬,却特别踏实的富足感觉。

  “娘,这烤鱼干也太香了!比供销社卖的香一百倍!”沈兴业吸着鼻子,眼巴巴地守在炉子旁边。

  “小馋猫,等凉了再吃。”沈君兰笑着轻轻拍了拍儿子的头,心里想着,空间里用灵泉养的鱼多着呢,等会儿让儿子吃个够。

  等到晚上,天彻底黑了,沈家小院里飘出的混合肉香,那味道层次可丰富了,光闻着就让人忍不住瞎想。

  红彤彤的对联已经端端正正地贴在门框上了,那墨迹在灯光下一闪一闪的,特别好看。

  屋子里面呢,两个快十个月大的小家伙也被这热热闹闹的氛围给感染了。

  沈承平、沈承安被灵泉水养得白白胖胖的,这会儿正满屋子撒欢儿地爬呢,精力旺盛得很。

  照顾这俩小家伙的重任,自然就落到大黄身上了。

  这俩小家伙专爱往门槛、桌角这些地方钻,大黄就赶紧用自己的身体去挡。这边刚把一个拦住,那边另一个又朝着炕沿冲过去了。

  大黄轻轻地呜叫一声,灵活地一挡,毛茸茸的身子就像一堵会动的软墙。

  这俩小祖宗被拦住了,探险老是失败,急得“咿咿呀呀”地乱叫,瞅准机会就往大黄身上扑,小手紧紧揪住大黄那蓬松的软毛,死都不撒手。

  大黄被揪得牙都露出来了,嘴也咧着,可一动都不敢动,只能委屈地耷拉着耳朵,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毛被揪下来,飘得满地都是。

  它心里可明白着呢。

  忍过这一阵儿,晚上那碗香喷喷的肉拌饭,还有那好喝得不得了的灵泉水,肯定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