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卧槽……原来是他-《红楼:聚宝盆助我纳群芳》

  甚至有人站出来,直接质疑五经博士的身份。

  要知道,领班群臣百官,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不但要资历够,而且身份要足够尊贵。

  区区一个年轻人,你能够?

  “诸位大人!”

  孔亮年转过身,朝众臣微微拱手,然后道:“在下,孔亮年!”

  嘶嘶嘶嘶……

  下一刻,整个朝堂,无不倒抽冷气。

  孔亮年!

  卧槽……原来是他。

  虽然,今年孔亮年来京城科考,只是拍在三甲而已,而且他很年轻,可是这家伙的名气却大的不得了。

  这厮乃是南孔的执木人,是至圣先师的嫡系后裔,天下读书人都知道,他手里有先师的楷木像。

  众人震惊的无以复加。

  贾瑜开口了:“衍圣公孔亮祖,不识大体,藐视新君,明明身躯康健,本王亲自去请,他居然无动于衷,将与本王 的私怨加诸国事之上,置太子登基大典于不顾!”

  “所幸,南孔执木人孔亮年深明大义,关键时候挺身而出,愿意五经博士的身份,举楷木像领班百官,祭祀文宗!” “诸位,请吧!”

  这个时候,孔亮年恭恭敬敬的将楷木像背在了背上。

  哗啦啦……

  后面,满朝的文臣,无不跪了下来。

  “先师啊 … ”

  “弟子得见至圣先师真容,何其幸也!”

  “先师再上,弟子跪拜!”

  这一刻,台上的太子居然有种酸溜溜的感觉,他觉得这些文官对于夫子的尊敬也太过了,特么对我都没有这么尊敬 过。

  “礼起 …… ”一名身上穿着特殊制服的小太监,立在御门,手中的鞭子猛地一挥,太子殿下的登基大礼就开始了。

  第一步:祭祀先祖!

  去太庙之中,将一切告诉祖宗们。

  第二步:祷告天地。

  先去地坛,再去天坛,分别行礼祝祷。

  每到一处,都有相应的祷告文书,太子年幼不能亲自颁读,便有五经博士代替,祷告天地万物。

  从天坛归来之后,不去御门,而是去太和殿。

  于太和殿中,将太子冕服褪去,换上新君的五爪金龙皇袍,自此完成一步登天跳跃,从太子,变成了新君。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庄重威严的太极殿上,百官跪下来,山呼万岁。

  太子深吸一口气,道:“诸卿平身!”

  “谢陛下!”

  太子,成了陛下。

  “张大勇,宣读吧….…”

  “是!”

  太子登基,第一件事,便是宣读奉上。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仁政之务,亲亲为先,礼典所崇,尊尊为大。朕缵承鸿业君临兆庶,肆用敦于孝理,爰肇 正于化原,恭惟圣母辅翼先朝,昭明内政,弘六宫之弘范,表四海之母仪 …… ”

  第一件事,自然想尊奉自己的嫡母刘嫣,为皇太后!

  尊奉嫡祖母,为太皇太后!

  因为自己太过年幼,所以还未立 皇后。

  内宫前朝的事情,全部由皇太后垂帘听政,辅政大臣北凉王辅政。

  第一封诏书结束,是第二封。

  第二封,便是奉上众臣了。

  之前,封贾瑜为北凉王,只是口头口谕,如今圣旨下来,并且一并给贾瑜的母亲柳氏提升到了一品诰命夫人。

  北凉王的爵位可以世袭,但是按照降级处理。

  为了表彰北凉王对于国家的贡献,爵位不会无限制降低,而是最终降为国公之后,不再降等。

  也就是说,这一代,贾瑜还是北凉王,下一代,等贾瑜的儿子世袭的时候,就是【凉国公】,在下一代,贾瑜的孙 子还是【凉国公】,然后以后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永远不再降等,世袭凉国公不变。

  其实这样的做法,对于贾瑜来说最好。

  自己是王,已经到了顶点。

  儿子、孙子等后代以后都是国公,享受荣华富贵不降等,毕竟王太扎眼,世袭凉王会让天子忌惮,搞不好二世而 亡。

  国公则是不一样。

  历史上,大明的国公哪一个不是伴随大明相始终?

  “谢陛下!”

  除了奉上贾瑜之外,其余将领也都有封赏。

  抗击叛军的锦衣卫佥事陆文昭,被封为锦衣卫指挥使,而且还给了一等子爵。

  牛顺德封为一等公,统领京营中的西大营。

  东大营交给了太监,统御官位御马监的秉笔太监。

  这样一来,京营分成两股,以后想要再造反,那都难了。

  其余将士、勋贵如北靖王等,也都各有封赏。

  “退朝……贾瑜你留下来!”

  众臣都缓缓离开了太和殿,只有贾瑜和张大勇二人留了下来。

  “陛下有何吩咐?”贾瑜恭恭敬敬的看着水湛。

  水湛的嘴角,露出了一抹邪魅的微笑:“走走走……本宫要去骑大象……”

  贾瑜:…………………

  这尼玛!

  还本宫,难道不应该是朕?

  陪着太子玩了一会大象,贾瑜就急匆匆的离开了。

  今天太子登基典礼,不但去了太庙,还去了地坛和天坛,浪费的时间太多,所以这会已经是下午四点钟了。

  而下午傍晚的时候,贾瑜还有事情要做。

  今天,他邀请了张居正、孔亮年、杜长风、杜如海等几个自己人,说是去半遮面酒店吃饭, 一起喝酒增加些感情。 朝廷里面,要有自己的班底。

  这几个人,有股肱之臣,也有年轻的后进,正好一起吃个饭,大家也知道谁和谁是一路人。

  冬天天色黑的早。

  贾瑜来到半遮面的时候,太阳都已经落山了。

  “见过王爷!”

  四人恭恭敬敬的朝贾瑜行礼。

  贾瑜摆摆手,到:“行了,都是自己人,就不要行这些虚礼了,都坐吧,希望诸位日后为国效力,同舟共济了!”

  “是!”

  众人坐下来。

  然后一边聊天, 一边开始吃喝。

  外面夜色越来越黑。

  贾瑜等坐着的地方,既不是二楼的雅间,也不是一楼的大厅。

  而是正对着半遮面舞台一个凸出来的贵宾位置。

  因为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所以此次这个位子被临时用布幔隔绝开来。

  从里面刚好能看到外面的情形,可是从外面,却看不到里面的动静。

  天色一黑,半遮面里面的各种人造灯光轮流上演,宋引章弹琵琶,张好好跳舞唱歌, 一番盛大的表演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