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新军对抗演练(中)-《大明执政官》

  周遇吉的将令如同投入静湖的巨石,在“勇字营”中激起层层涟漪。

  变阵的旗号在灼热的空气中翻飞,鼓角声为之一变,从沉稳的节奏转为急促的进攻号令。

  整个军阵开始以一种略显生疏却异常坚定的姿态流动起来。

  左翼的弩手们迅速脱离主阵,在队官的低喝声中,呈散兵线快速向那片看似平静的缓坡棱线运动,他们背负强弩,腰佩短刃,动作迅捷而沉默,如同贴地疾行的猎豹。

  与此同时,那支数量不多、却装备了军中最好战马与鞍具的骑兵预备队,在骁骑尉的带领下,并未直接冲向洼地,而是借助地形起伏和前方步卒的掩护,迂回向缓坡的侧翼,马蹄包裹着厚布,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声响,如同一道暗流,悄然涌动。

  中军和右翼的部队则开始向右后方梯次配置,阵型收缩,如同攥紧的拳头,准备应对可能来自其他方向的压力。

  这一切的调动,都基于那张来自参谋帐的薄薄指令笺,基于张秀才那个大胆至极的判断。

  演武场内外,无数道目光死死盯住左翼那片区域。观阅台上,低语声已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凝滞的寂静。

  首辅刘健捻着胡须的手停在半空,次辅李东阳微微眯起了眼睛,成国公朱辅身体前倾,手按在了膝盖上。

  英国公张懋依旧沉稳,但眼神深处也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保定侯梁玺脸上的冷笑稍稍收敛,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端坐中央的朱厚照,目光平静地扫过正在机动的“勇字营”各部,最终落在那座小小的参谋帐上。

  他能想象到,此刻帐内那些年轻人是何等的紧张与专注。

  这套他亲手勾勒的“体系”,正在接受最无情的检验。

  时间,在烈日和沙尘中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息都显得格外漫长。

  突然——

  “呜——嗡——!”

  低沉的牛角号声如同受伤的野兽,猛地从缓坡之后的洼地里炸响!

  声音未落,一片沉闷如雷的蹄声便轰然传来,由远及近,迅速放大,仿佛要将大地都踏裂!

  来了!

  就在下一刹那,伴随着冲天的烟尘,一支人数约在两百左右的精锐重骑,如同决堤的洪流,从洼地的出口处汹涌而出!

  人马皆披重甲,在烈日下反射着刺眼的寒光,长长的马槊平端,带着一往无前的惨烈气势,目标直指“勇字营”因变阵而略显薄弱的左翼与中军结合部!其冲锋的威势,让整个演武场都为之震颤!

  “果然!”观阅台上,不知是谁失声低呼。

  若“勇字营”仍按原计划部署,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侧翼致命一击,阵型极有可能被瞬间撕裂,导致全线崩溃!

  然而,现实是——

  “弩手!放!”

  几乎在重骑冲出洼地,速度尚未完全提起的瞬间,已经运动到棱线后的“勇字营”弩手队官发出了声嘶力竭的怒吼!

  “嘣!嘣!嘣——!”

  一片令人牙酸的弩弦震响瞬间覆盖了马蹄声!早已蓄势待发的弩手们,根本无需精细瞄准,对着洼地出口那片狭窄的区域,进行了三轮极其迅速的覆盖式齐射!密集的弩矢(去除了金属箭头的演练用矢,但涂有朱砂)如同飞蝗,带着凄厉的破空声,劈头盖脸地砸进了重骑兵的冲锋队列之中!

  冲锋的“蓝军”重骑显然没有料到会在此处遭遇如此精准而猛烈的远程打击。

  尽管铠甲提供了防护,但按照演练规则,被朱砂矢“命中”要害或坐骑者,需立刻退出战斗。

  霎时间,冲锋的锋矢阵型如同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墙壁,人仰马翻者不下数十骑,整齐的队形顿时混乱不堪,冲锋的势头为之一滞!

  “好!”观阅台上,英国公张懋忍不住低喝一声,重重一拍栏杆。

  几位兵部老尚书也纷纷颔首。

  但这还未结束!

  就在重骑陷入混乱,速度陡降,试图重新整队的短暂间隙——

  “骑兵!突击!”

  迂回至侧翼的“勇字营”骑兵预备队,在骁骑尉的带领下,如同终于亮出獠牙的猛虎,发出了震天的怒吼!

  他们没有选择与重骑正面冲撞,而是极其刁钻地斜刺里杀出,利用速度优势,狠狠凿向重骑混乱的侧后方!

  木制的训练长枪(枪头包裹厚布蘸有石灰)借着马速,凶狠地“刺入”那些因减速和转向而暴露侧翼的“蓝军”重骑。

  更多的重骑在规则下被迫“阵亡”或失去战斗力。

  这支“蓝军”寄予厚望的杀手锏,尚未真正触及“勇字营”的主阵,便已损失近半,陷入了步兵弩箭与骑兵反冲击的前后夹击之中,进退维谷!

  战场形势,在短短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内,发生了惊天逆转!

  “勇字营”阵中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士气大振!

  而原本负责正面袭扰的“蓝军”游骑,见主攻方向受挫,一时间也显得有些不知所措,袭扰的力度明显减弱。

  参谋帐内,张秀才和几名年轻参谋士透过帐帘缝隙看到这一幕,几乎要跳起来拥抱在一起,他们脸色潮红,眼中充满了激动与难以置信的狂喜。

  他们的判断,他们的推演,竟然真的成功了!他们为大军赢得了至关重要的先机!

  周遇吉立于将台,胸膛剧烈起伏,紧握的拳心里满是汗水。他强压下心中的激荡,目光更加锐利。

  他知道,击溃这支重骑只是第一步,“蓝军”主力尚存,那位经验丰富的对手绝不会轻易认输。

  他迅速对传令兵下达新的指令,命令前线部队巩固战果,并警惕“蓝军”可能的后手。

  观阅台上,气氛已然不同。先前质疑的声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复杂的目光。

  首辅刘健缓缓松开捻着胡须的手,看向场中那个绯色身影,若有所思。

  次辅李东阳微微颔首,低声道:“临机决断,颇有章法。”

  几位勋贵更是交头接耳,议论着刚才那精准的预判和果断的变阵。

  朱厚照嘴角终于勾起一丝微不可察的弧度,但他很快便收敛了。

  他的目光掠过面露得色的周遇吉,掠过欢欣鼓舞的参谋帐,最终与侍立在侧后方、一直沉默观察的杨廷和有了一个短暂的交汇。

  杨廷和接触到皇帝的目光,微微躬身,眼神平静无波,仿佛眼前的一切早在他预料之中。

  朱厚照心中了然。刘健老成持重,李东阳文采斐然,皆为国朝栋梁。

  然此二人,于这等破旧立新之事,终究少了几分锐气与洞察。唯有杨廷和,能如此刻般,冷静地审视这新体系的价值与潜力。

  保定侯梁玺脸色阴沉,猛地对身边亲卫低语了几句。

  显然,“蓝军”绝不会就此罢休。

  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演武场上的惊雷,已然炸响,而这余波,必将震荡至更深、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