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雨,似乎总也下不完。
江阴县衙后院,原本属于县令吴友仁的精舍,如今成了临时的羁押之所。吴友仁失魂落魄地坐在太师椅上,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丝,官袍依旧在身,却已失了所有精气神。
门外看守的,是眼神冷冽的漕兵,而非他往日使唤惯了的衙役。
前衙大堂,灯火通明。
顾云卿端坐案后,青衫依旧,神色平静。他面前摆放着从钱广业私宅密室中搜出的几本私账,以及连夜突审相关胥吏、漕帮头目取得的口供。
证据链正在迅速闭合,如同这江南的雨,细密而无情。
一名锦衣卫校尉快步进来,低声禀报:“大人,钱广业已初步招认,其与漕帮胡香主勾结,虚报损耗、巧立名目克扣粮户银钱,并多次向吴县令行贿。这是画押供词。”他将一份墨迹未干的供纸呈上。
顾云卿接过,仔细看了看,目光在那几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上停留片刻,问道:“吴友仁那边,还是什么都不肯说?”
“是,他只反复强调自己两榜进士出身,要求面见上官,声称我等无权羁押审问他。”
顾云卿嘴角泛起一丝极淡的冷意。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我去见见他。”
精舍的门被推开,带着湿气的寒风卷入。
吴友仁如同受惊般抬起头,看到是顾云卿,脸上立刻堆起混杂着愤怒与哀求的神色:“顾经历!你究竟意欲何为?本官乃是朝廷命官!尔等无凭无据,擅自羁押,这是践踏朝廷法度!”
顾云卿没有理会他的激动,只是缓步走到他对面,自行坐下,目光平静地注视着他:“吴县令,我此来,并非审你。只是有几处疑惑,想请县令解惑。”
他语气平和,如同友人闲谈:“去岁漕船修缮,账目记载耗银一百五十两,然‘永顺船行’并无此记录。这笔银子,去了何处?”
吴友仁脸色微变,强自镇定:“此乃县衙庶务,自有经手胥吏负责,本官岂能事事过问?”
“哦?”顾云卿轻轻颔首,又问道,“那今春多征之‘帮贴银’,数额远超旧例,且未入公账。此事,县令可知情?”
“绝无此事!定是下面胥吏胡为!”吴友仁矢口否认,额角却已渗出细密汗珠。
顾云卿不再追问,只是从袖中取出一份抄录的清单,轻轻推到他面前:“这是从钱县丞宅中搜出的,记录着去岁至今,送往您府上的‘冰敬’、‘炭敬’以及其他名目的礼单。其中部分款项,与那笔消失的修船银,以及多征的‘帮贴银’,数目……颇为吻合。”
吴友仁如遭雷击,猛地抓过那张纸,双手剧烈颤抖,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他看着上面清晰列出的时间、物品、银两数目,仿佛看到了自己仕途的终结。
“这……这是诬陷!是钱广业那狗贼攀诬本官!”他声音嘶哑,试图做最后的挣扎。
顾云卿缓缓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他,声音依旧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吴县令,你是读书人,当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钱广业已招供,物证在此,你府上管家,此刻想必也在协助核查。陛下与文总督推行‘考成法’,要的是清明吏治,你这份‘完美’考绩,是用民脂民膏堆砌,用欺瞒手段得来。到了此时,你还以为,仅凭一个‘进士出身’,就能护得住你吗?”
他不再多言,转身向外走去。身后,传来吴友仁崩溃般的呜咽和桌椅倾倒的声响。
顾云卿步出精舍,雨水打湿了他的肩头。
他抬头望向北方,目光仿佛穿过重重雨幕,看到了那座巍峨的皇城。
几乎在同一时间,数匹快马冲出江阴县城,背上驮着密封的漆盒,里面装着江阴案的初步详报、关键证物抄录以及顾云卿的密奏,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沿着官道,向着京城的方向,风驰电掣而去。
这江南一隅掀起的波澜,正化作无形的涟漪,以最快的速度,震荡向帝国的权力中心。
而在京城,锦衣卫衙署内的血腥气尚未完全散尽,石文义已然按照韩山河的策略,发布了安民告示,并开始着手提拔如韩山河这般倾向于专业化改革的干才,同时以雷霆手段清洗赵德柱的残余势力。
他深知,内部的整顿必须快,必须在朝堂之上的风暴来临前,尽可能地将自己的力量凝聚起来。
所有人都隐约感觉到,山雨,欲来。
江阴县衙后院,原本属于县令吴友仁的精舍,如今成了临时的羁押之所。吴友仁失魂落魄地坐在太师椅上,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丝,官袍依旧在身,却已失了所有精气神。
门外看守的,是眼神冷冽的漕兵,而非他往日使唤惯了的衙役。
前衙大堂,灯火通明。
顾云卿端坐案后,青衫依旧,神色平静。他面前摆放着从钱广业私宅密室中搜出的几本私账,以及连夜突审相关胥吏、漕帮头目取得的口供。
证据链正在迅速闭合,如同这江南的雨,细密而无情。
一名锦衣卫校尉快步进来,低声禀报:“大人,钱广业已初步招认,其与漕帮胡香主勾结,虚报损耗、巧立名目克扣粮户银钱,并多次向吴县令行贿。这是画押供词。”他将一份墨迹未干的供纸呈上。
顾云卿接过,仔细看了看,目光在那几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上停留片刻,问道:“吴友仁那边,还是什么都不肯说?”
“是,他只反复强调自己两榜进士出身,要求面见上官,声称我等无权羁押审问他。”
顾云卿嘴角泛起一丝极淡的冷意。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我去见见他。”
精舍的门被推开,带着湿气的寒风卷入。
吴友仁如同受惊般抬起头,看到是顾云卿,脸上立刻堆起混杂着愤怒与哀求的神色:“顾经历!你究竟意欲何为?本官乃是朝廷命官!尔等无凭无据,擅自羁押,这是践踏朝廷法度!”
顾云卿没有理会他的激动,只是缓步走到他对面,自行坐下,目光平静地注视着他:“吴县令,我此来,并非审你。只是有几处疑惑,想请县令解惑。”
他语气平和,如同友人闲谈:“去岁漕船修缮,账目记载耗银一百五十两,然‘永顺船行’并无此记录。这笔银子,去了何处?”
吴友仁脸色微变,强自镇定:“此乃县衙庶务,自有经手胥吏负责,本官岂能事事过问?”
“哦?”顾云卿轻轻颔首,又问道,“那今春多征之‘帮贴银’,数额远超旧例,且未入公账。此事,县令可知情?”
“绝无此事!定是下面胥吏胡为!”吴友仁矢口否认,额角却已渗出细密汗珠。
顾云卿不再追问,只是从袖中取出一份抄录的清单,轻轻推到他面前:“这是从钱县丞宅中搜出的,记录着去岁至今,送往您府上的‘冰敬’、‘炭敬’以及其他名目的礼单。其中部分款项,与那笔消失的修船银,以及多征的‘帮贴银’,数目……颇为吻合。”
吴友仁如遭雷击,猛地抓过那张纸,双手剧烈颤抖,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他看着上面清晰列出的时间、物品、银两数目,仿佛看到了自己仕途的终结。
“这……这是诬陷!是钱广业那狗贼攀诬本官!”他声音嘶哑,试图做最后的挣扎。
顾云卿缓缓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他,声音依旧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吴县令,你是读书人,当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钱广业已招供,物证在此,你府上管家,此刻想必也在协助核查。陛下与文总督推行‘考成法’,要的是清明吏治,你这份‘完美’考绩,是用民脂民膏堆砌,用欺瞒手段得来。到了此时,你还以为,仅凭一个‘进士出身’,就能护得住你吗?”
他不再多言,转身向外走去。身后,传来吴友仁崩溃般的呜咽和桌椅倾倒的声响。
顾云卿步出精舍,雨水打湿了他的肩头。
他抬头望向北方,目光仿佛穿过重重雨幕,看到了那座巍峨的皇城。
几乎在同一时间,数匹快马冲出江阴县城,背上驮着密封的漆盒,里面装着江阴案的初步详报、关键证物抄录以及顾云卿的密奏,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沿着官道,向着京城的方向,风驰电掣而去。
这江南一隅掀起的波澜,正化作无形的涟漪,以最快的速度,震荡向帝国的权力中心。
而在京城,锦衣卫衙署内的血腥气尚未完全散尽,石文义已然按照韩山河的策略,发布了安民告示,并开始着手提拔如韩山河这般倾向于专业化改革的干才,同时以雷霆手段清洗赵德柱的残余势力。
他深知,内部的整顿必须快,必须在朝堂之上的风暴来临前,尽可能地将自己的力量凝聚起来。
所有人都隐约感觉到,山雨,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