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春天来得比北方早得多,运河两岸已见点点新绿。
苏州。
漕运总督行临时辕内,文贵与风尘仆仆赶回的顾云卿正在密议。
顾云卿此次秘密巡查了镇江、常州等几个漕运关键节点,带回了最新的情况。
“大人,”顾云卿指着桌上摊开的一份图表,上面清晰地显示着各府县漕粮入库数据,“表面看来,新政推行顺畅,数据持续向好。然,暗流涌动。‘考成法’试点风声传出,各地反应不一。确有部分官员摩拳擦掌,欲借此新政脱颖而出;但更多胥吏乃至部分中层官员,抵触情绪强烈。”
他取出一份密报:“例如,常州府某县,主簿暗中串联下属,商议如何在‘损耗率’、‘征收周期’等指标上做文章,既能应付考核,又不至触动太多原有利益。其手段更趋隐蔽,如在粮食品质认定、运输路途‘意外’记录上寻找漏洞。”
另一份报告则显示:“漕帮内部亦有分化,部分头目试图与新上任的、急于做出成绩的漕司官员接触,寻求新的‘合作’模式。”
文贵听着,手指轻轻敲击桌面,脸上并无意外之色。
他深知,触及根本利益的改革,绝不会一帆风顺。“陛下将‘考成法’试点之权交予我等,便是预料到此番情景。旧疾沉疴,非猛药不能治。然用药亦需分寸,过犹不及。”
他沉吟片刻,道:“可将‘考成法’试行草案,择其要点,先行下发至各府县,令其充分议论,甚至允许其提出异议。一来可探明阻力大小与具体所在,二来也可让那些人知道,朝廷此次绝非儿戏,早有准备。” 这是阳谋,逼着那些暗中抵触者跳到明处。
“大人高明。”顾云卿点头,“此外,下官以为,需立一典型。可在积极配合新政、成效显着之地区,择一干吏,破格提拔,并广而告之,以明朝廷赏罚分明,绝非虚言。同时,也需抓一两个阳奉阴违、试图蒙混过关之反面典型,从严处置,以儆效尤。”
“正合我意。”文贵眼中闪过一丝锐色,“此事由你暗中调查,搜集证据,务求铁证如山。届时,本官亲自处置。” 他顿了顿,又道,“漕帮那边……分化瓦解之策可继续推行。对那些愿意遵守新规、安分守己的,可给予一定便利,如优先承运官粮等。对冥顽不灵、试图兴风作浪者,则联合地方卫所,坚决打击,绝不姑息!”
“下官明白。”顾云卿肃然应道。他深知,这已不仅仅是漕运事务,更是一场涉及吏治、经济乃至地方治安的综合性较量。
文贵走到窗前,望着窗外运河上往来如织的船只,缓缓道:“陛下要的,不是一个表面上数据好看的漕运,而是一个真正高效、廉洁、能为国所用、为民所依的漕运。我等在此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将此理念,化为现实。任重道远,然,势在必行。”
就在文贵与顾云卿筹划下一步行动时,来自京城的密信也送到了文贵手中。
信中,杨廷和透露了朝中部分官员对“考成法”可能推行过快的担忧,以及某些勋贵对京营改革波及自身利益的微妙态度,提醒文贵在江南行事需更加稳妥,避免授人以柄。
文贵看完密信,置于灯烛上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
他面色平静,眼神却愈发坚定。京城的波澜,他早有预料。
但他更相信,只要江南的改革能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效,便能成为陛下应对朝中非议最有力的武器。
苏州。
漕运总督行临时辕内,文贵与风尘仆仆赶回的顾云卿正在密议。
顾云卿此次秘密巡查了镇江、常州等几个漕运关键节点,带回了最新的情况。
“大人,”顾云卿指着桌上摊开的一份图表,上面清晰地显示着各府县漕粮入库数据,“表面看来,新政推行顺畅,数据持续向好。然,暗流涌动。‘考成法’试点风声传出,各地反应不一。确有部分官员摩拳擦掌,欲借此新政脱颖而出;但更多胥吏乃至部分中层官员,抵触情绪强烈。”
他取出一份密报:“例如,常州府某县,主簿暗中串联下属,商议如何在‘损耗率’、‘征收周期’等指标上做文章,既能应付考核,又不至触动太多原有利益。其手段更趋隐蔽,如在粮食品质认定、运输路途‘意外’记录上寻找漏洞。”
另一份报告则显示:“漕帮内部亦有分化,部分头目试图与新上任的、急于做出成绩的漕司官员接触,寻求新的‘合作’模式。”
文贵听着,手指轻轻敲击桌面,脸上并无意外之色。
他深知,触及根本利益的改革,绝不会一帆风顺。“陛下将‘考成法’试点之权交予我等,便是预料到此番情景。旧疾沉疴,非猛药不能治。然用药亦需分寸,过犹不及。”
他沉吟片刻,道:“可将‘考成法’试行草案,择其要点,先行下发至各府县,令其充分议论,甚至允许其提出异议。一来可探明阻力大小与具体所在,二来也可让那些人知道,朝廷此次绝非儿戏,早有准备。” 这是阳谋,逼着那些暗中抵触者跳到明处。
“大人高明。”顾云卿点头,“此外,下官以为,需立一典型。可在积极配合新政、成效显着之地区,择一干吏,破格提拔,并广而告之,以明朝廷赏罚分明,绝非虚言。同时,也需抓一两个阳奉阴违、试图蒙混过关之反面典型,从严处置,以儆效尤。”
“正合我意。”文贵眼中闪过一丝锐色,“此事由你暗中调查,搜集证据,务求铁证如山。届时,本官亲自处置。” 他顿了顿,又道,“漕帮那边……分化瓦解之策可继续推行。对那些愿意遵守新规、安分守己的,可给予一定便利,如优先承运官粮等。对冥顽不灵、试图兴风作浪者,则联合地方卫所,坚决打击,绝不姑息!”
“下官明白。”顾云卿肃然应道。他深知,这已不仅仅是漕运事务,更是一场涉及吏治、经济乃至地方治安的综合性较量。
文贵走到窗前,望着窗外运河上往来如织的船只,缓缓道:“陛下要的,不是一个表面上数据好看的漕运,而是一个真正高效、廉洁、能为国所用、为民所依的漕运。我等在此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将此理念,化为现实。任重道远,然,势在必行。”
就在文贵与顾云卿筹划下一步行动时,来自京城的密信也送到了文贵手中。
信中,杨廷和透露了朝中部分官员对“考成法”可能推行过快的担忧,以及某些勋贵对京营改革波及自身利益的微妙态度,提醒文贵在江南行事需更加稳妥,避免授人以柄。
文贵看完密信,置于灯烛上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
他面色平静,眼神却愈发坚定。京城的波澜,他早有预料。
但他更相信,只要江南的改革能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效,便能成为陛下应对朝中非议最有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