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南溟风涛-《大明执政官》

  正德八年的春风,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些,还未出正月,岭南之地已有了些许暖意。

  文贵回到月港已近两月,迅速重新投入到繁重的海疆事务中。

  皇帝在京城的送行与密谈,如同沉甸甸的担子压在他肩上,让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水师衙署内,文贵正与几名将领及市舶司提举王良议事。

  墙上悬挂着新绘制的南洋海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方势力的范围和近期动向。

  “朝廷已准我等所请,于广州、泉州二地,仿月港之制,设市舶分司,归月港总督衙门节制。”

  文贵声音沉稳,目光扫过众人。

  “此乃陛下开海决心之体现,亦是我等责任之加重。广州、泉州开海事宜,需派得力人手前往统筹,章程、税则皆需与月港一体,避免各自为政。”

  他看向王良:“王待诏,你精于算学律例,于市舶司运作最为熟稔。广州分司初立,千头万绪,非你莫属。本督欲荐你兼任广州市舶提举,你可能胜任?”

  王良起身,恭敬一揖,声音清晰而冷静:“承蒙督帅信重,下官必竭尽全力,使广州市舶司尽快步入正轨,不负陛下与督帅之望。”

  王良很清楚这次任务的艰巨,广州士绅势力盘根错节,旧有走私利益集团顽固,但这也是将他所学付诸更大实践的绝佳机会。

  “好!”

  文贵点头,“你尽快遴选得力属员,筹备南下。月港这边,本督会另做安排。”

  安排完开海扩大的事宜,文贵的脸色凝重起来,话题转向了更紧迫的方面。

  “据顾经历密报,佛郎机人(葡萄牙)在满剌加动作频频,舰队集结,恐有不轨之心。近来,我水师巡弋舰船回报,在距满剌加海峡以北约三日航程处,多次遭遇佛郎机武装商船,其船坚炮利,态度亦愈发骄横,时有故意逼近、阻我航道之举。”

  一名水师参将愤然道:“督帅,佛郎机人欺人太甚!末将请令,率‘镇海’、‘伏波’二舰,前往该海域,若彼辈再敢挑衅,便予以迎头痛击!”

  文贵摆了摆手,神色冷静:“不可冲动。陛下有旨,水师当以护航示警为主,非奉明旨,不得主动启衅。然,示警亦需有雷霆之势,方能震慑宵小。”

  他目光转向一旁一位面容精悍、身形魁梧的将领,此人正是因早年漕运剿匪及后续战功,已积功升至水师游击将军的赵大勇。

  “赵游击。”

  “末将在!”

  赵大勇声如洪钟,抱拳出列。数年海疆历练,让他褪去了漕河上的些许匪气,多了几分沉稳与杀伐决断。

  “命你率‘镇海’、‘靖海’、‘扬威’、‘奋武’四舰,组成特遣分舰队,即日出发,前往佛郎机人频繁出没之海域,进行为期一月的战备巡弋。”

  文贵下令,语气森然。

  “任务有三:

  其一,护航我大明商船,确保航线畅通;

  其二,严密监控佛郎机船只动向,若其有攻击我商船、或侵入我认定之水域等敌对行为,准你临机决断,坚决反击!

  其三,演练新式战法,尤其是舰队阵型变换与炮术协同。”

  他特意强调:“尔之舰队,乃我大明水师之锋刃。示之以威,亦需慎之于行。一切行动,以保全舰队、达成威慑为要,切记不可贪功冒进,堕入敌人圈套。”

  “末将遵令!”

  赵大勇眼中闪过兴奋与凝重交织的光芒,他知道,这将是他独当一面以来,最具挑战性的任务。

  “必不负督帅重托!”

  数日后,月港军港,旌旗招展。

  以“镇海”级为首的四艘主力战舰缓缓驶离码头,赵大勇站在“镇海”舰的舰桥上,望着前方浩瀚的南海,心潮澎湃。

  他摸了摸腰间那柄皇帝亲赐的宝刀,深吸一口带着咸腥的海风。他知道,此去南溟,风涛难测,或许平静,或许……便是铁与血的碰撞。

  几乎在同一时间,王良也带着一批精干属员和厚厚的章程文书,登上了北上的官船,他将要去面对的,是广州那片更为复杂的水域与人情。

  文贵站在总督府的高台上,目送着两支肩负不同使命的队伍离去。

  扩大开海,是帝国的经济命脉所系;应对海上威胁,是帝国海疆安全的基石。

  这两条线,如同巨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而他能做的,就是在这南海之滨,为帝国稳住这至关重要的棋局。

  春风拂过,带着海的味道,也带来了远方的硝烟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