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西安邦亨歃血为盟、决意出兵的消息,由骆秉良派出最得力的手下,以接力的方式,穿越叛军控制的危险地带,终于在数日后送到了周遇吉手中。
同时送达的,还有安邦亨以其水西宣慰使名义发出的、号召周边苗寨“共讨逆酋罗雄”的檄文抄件。
消息传开,京营大寨内压抑许久的气氛为之一振!
如同浓密乌云中透下的一缕金光,虽前路依旧艰险,但希望已然在望。
周遇吉仔细验看了印信和檄文,确认无误后,长身而起,眼神中散发处久违的锐气。
他明白,机会稍纵即逝,必须抓住这一次,水西出兵带来的战略窗口。
“传令全军把总以上军官,即刻至中军帐议事!”
很快,将领和参谋们齐聚帐内,目光都聚焦在主位上的周遇吉身上。
“诸位,水西已决意出兵,与我共击金筑!”周遇吉开门见山,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此乃陛下天威,亦是诸位同袍浴血奋战、坚持不懈之功!然,此亦是我京营毕其功于一役之机!胜,则黔东局势逆转;败,则万事皆休!”
他走到沙盘前,拿起代表京营的蓝色令旗。
“此前,叛军四处点火,欲使我分兵,疲于奔命。如今,攻守易形矣!”他手指重重地点在金筑土司的老巢——“金筑堡”。
“我意已决,不再与叛军纠缠于一城一地之得失!集中我京营所有机动兵力,汇合水西之师,直捣黄龙,一举荡平金筑!”
帐内响起一阵兴奋的低语,但随即有老成持重的将领提出疑虑。
“参军,此计虽妙,然我军能动用之兵,不过一千五百余人,即便加上水西三千,总兵力仍逊于金筑罗雄(约四千)。且金筑堡城防坚固,若罗雄据城死守,或杨友、思州田氏趁机袭我后方,如之奈何?”
“问得好!”周遇吉似乎早已料到有此一问,“所以,此战关键,在于‘快’与‘势’!”
他详细阐述作战计划:
“第一,快!我军需在水西出兵吸引罗雄主力注意之初,便以最快速度,沿此前侦察好的隐秘山路,直插金筑堡背后!打他一个措手不及!为此,所有参与突袭之将士,只携带十日干粮、必要军械及防寒之物,轻装疾进!”
“第二,势!此战,非为攻城,而为攻心!我军与水西联军,需摆出雷霆万钧、志在必得之势!骆千户!”
“卑职在!”
“着你动用所有在金筑境内的暗线,大肆散布消息,言朝廷十万天兵已至,水西举族归附,金筑覆灭在即!重点动摇其军中下层头目及依附金筑的小寨人心!”
“得令!”
“同时,”
周遇吉看向负责联络的参军,“以我的名义,再给思州田宗仁去信!告诉他,金筑败局已定,若他此时能出兵截断金筑溃兵退路,或至少按兵不动,之前许诺一切照旧,甚至……我可奏请陛下,将来播州杨友故地之商贸,许他优先之权!”
这是最后一刻的外交施压,力求稳住这个最大的变数。
“那……绥阳卫怎么办?”仍有将领不放心。
周遇吉脸上闪过一丝痛色,但旋即被刚毅取代:“绥阳卫……只能靠他们自己了!我相信王指挥使和城中的弟兄,能理解我等之苦心,能为我等创造这最后的机会!待金筑平定,我必亲为绥阳卫死难将士请功、抚恤!”
他的计划大胆而冒险,几乎押上了所有筹码,赌上了自己的前程。
但帐内众将听后,非但没有畏惧,反而被这种破釜沉舟的决绝所感染。
他们深知,这是打破僵局、夺取战略主动权的唯一机会。
“末将等,谨遵参军将令!”众将齐声应诺,声震营帐。
命令迅速下达。
京营这台沉默许久的战争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但这一次,它不再是被动防御,而是露出了锋利的獠牙。
被选中参与突袭的一千五百名精锐,默默检查着装备,将干粮和火药仔细包好,眼神中充满了决死一战的信念。
而在老鹰岩下,围困部队按照周遇吉的指令,加大了佯攻的力度和频率,鼓噪声震天动地,火箭如流星般射向山腰,营造出京营主力仍在、总攻在即的假象,牢牢吸住杨友的注意力。
就在京营紧锣密鼓准备突袭的同时,水西三千兵马,在安邦亨其子安疆臣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开出山寨,打着“奉诏讨逆”的旗帜,直扑金筑边境。
安邦亨终究是老谋深算,并未亲自出马,而是让儿子统军,自己坐镇老巢,观望风向。
水西出兵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黔东。
正猛攻绥阳卫的金筑罗雄闻讯大惊失色,他没想到水西竟真的敢与朝廷联手,更没想到安邦亨动作如此之快!
他不得不立刻分兵,命其弟罗勇率两千人马回防老巢,抵御水西军。
绥阳卫的压力骤减,得到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而思州田宗仁,在接连收到周遇吉措辞愈发强硬、利诱愈发具体的信件,以及确认水西确实出兵之后,心中的天平终于倾斜。
他下令麾下头人,约束部众,不得轻举妄动,并悄悄派出了使者,前往周遇吉大营“商议合作事宜”。
战争的迷雾,似乎正在被一股强大的力量驱散。周遇吉精心策划的战略总攻,随着水西的旗帜指向金筑,终于拉开了序幕。
帝国京营的利刃,即将在黔东的群山之间,划出最为璀璨和致命的一击。
同时送达的,还有安邦亨以其水西宣慰使名义发出的、号召周边苗寨“共讨逆酋罗雄”的檄文抄件。
消息传开,京营大寨内压抑许久的气氛为之一振!
如同浓密乌云中透下的一缕金光,虽前路依旧艰险,但希望已然在望。
周遇吉仔细验看了印信和檄文,确认无误后,长身而起,眼神中散发处久违的锐气。
他明白,机会稍纵即逝,必须抓住这一次,水西出兵带来的战略窗口。
“传令全军把总以上军官,即刻至中军帐议事!”
很快,将领和参谋们齐聚帐内,目光都聚焦在主位上的周遇吉身上。
“诸位,水西已决意出兵,与我共击金筑!”周遇吉开门见山,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此乃陛下天威,亦是诸位同袍浴血奋战、坚持不懈之功!然,此亦是我京营毕其功于一役之机!胜,则黔东局势逆转;败,则万事皆休!”
他走到沙盘前,拿起代表京营的蓝色令旗。
“此前,叛军四处点火,欲使我分兵,疲于奔命。如今,攻守易形矣!”他手指重重地点在金筑土司的老巢——“金筑堡”。
“我意已决,不再与叛军纠缠于一城一地之得失!集中我京营所有机动兵力,汇合水西之师,直捣黄龙,一举荡平金筑!”
帐内响起一阵兴奋的低语,但随即有老成持重的将领提出疑虑。
“参军,此计虽妙,然我军能动用之兵,不过一千五百余人,即便加上水西三千,总兵力仍逊于金筑罗雄(约四千)。且金筑堡城防坚固,若罗雄据城死守,或杨友、思州田氏趁机袭我后方,如之奈何?”
“问得好!”周遇吉似乎早已料到有此一问,“所以,此战关键,在于‘快’与‘势’!”
他详细阐述作战计划:
“第一,快!我军需在水西出兵吸引罗雄主力注意之初,便以最快速度,沿此前侦察好的隐秘山路,直插金筑堡背后!打他一个措手不及!为此,所有参与突袭之将士,只携带十日干粮、必要军械及防寒之物,轻装疾进!”
“第二,势!此战,非为攻城,而为攻心!我军与水西联军,需摆出雷霆万钧、志在必得之势!骆千户!”
“卑职在!”
“着你动用所有在金筑境内的暗线,大肆散布消息,言朝廷十万天兵已至,水西举族归附,金筑覆灭在即!重点动摇其军中下层头目及依附金筑的小寨人心!”
“得令!”
“同时,”
周遇吉看向负责联络的参军,“以我的名义,再给思州田宗仁去信!告诉他,金筑败局已定,若他此时能出兵截断金筑溃兵退路,或至少按兵不动,之前许诺一切照旧,甚至……我可奏请陛下,将来播州杨友故地之商贸,许他优先之权!”
这是最后一刻的外交施压,力求稳住这个最大的变数。
“那……绥阳卫怎么办?”仍有将领不放心。
周遇吉脸上闪过一丝痛色,但旋即被刚毅取代:“绥阳卫……只能靠他们自己了!我相信王指挥使和城中的弟兄,能理解我等之苦心,能为我等创造这最后的机会!待金筑平定,我必亲为绥阳卫死难将士请功、抚恤!”
他的计划大胆而冒险,几乎押上了所有筹码,赌上了自己的前程。
但帐内众将听后,非但没有畏惧,反而被这种破釜沉舟的决绝所感染。
他们深知,这是打破僵局、夺取战略主动权的唯一机会。
“末将等,谨遵参军将令!”众将齐声应诺,声震营帐。
命令迅速下达。
京营这台沉默许久的战争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但这一次,它不再是被动防御,而是露出了锋利的獠牙。
被选中参与突袭的一千五百名精锐,默默检查着装备,将干粮和火药仔细包好,眼神中充满了决死一战的信念。
而在老鹰岩下,围困部队按照周遇吉的指令,加大了佯攻的力度和频率,鼓噪声震天动地,火箭如流星般射向山腰,营造出京营主力仍在、总攻在即的假象,牢牢吸住杨友的注意力。
就在京营紧锣密鼓准备突袭的同时,水西三千兵马,在安邦亨其子安疆臣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开出山寨,打着“奉诏讨逆”的旗帜,直扑金筑边境。
安邦亨终究是老谋深算,并未亲自出马,而是让儿子统军,自己坐镇老巢,观望风向。
水西出兵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黔东。
正猛攻绥阳卫的金筑罗雄闻讯大惊失色,他没想到水西竟真的敢与朝廷联手,更没想到安邦亨动作如此之快!
他不得不立刻分兵,命其弟罗勇率两千人马回防老巢,抵御水西军。
绥阳卫的压力骤减,得到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而思州田宗仁,在接连收到周遇吉措辞愈发强硬、利诱愈发具体的信件,以及确认水西确实出兵之后,心中的天平终于倾斜。
他下令麾下头人,约束部众,不得轻举妄动,并悄悄派出了使者,前往周遇吉大营“商议合作事宜”。
战争的迷雾,似乎正在被一股强大的力量驱散。周遇吉精心策划的战略总攻,随着水西的旗帜指向金筑,终于拉开了序幕。
帝国京营的利刃,即将在黔东的群山之间,划出最为璀璨和致命的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