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主,在我的建议下,还是把主要精力放置在并州内部,毕竟并州才是异族入侵最严重的州。
所以,在公孙将军与袁绍争斗的最关键时刻,我主可以出手,帮衬一二。
当然,主体还是看公孙将军的决断。”
李肃特意强调,自己在穆顺麾下的重要地位,同时指出穆顺的目标是并州其他郡。
这样,利益目标不冲突的前提,才能继续探讨合作共赢。
“至于出多少力,我主全权交由我来掌控。”
见公孙瓒还在思索,李肃又加了一句话。
公孙瓒一听这话,立马重新审视眼前这位气宇轩昂的文史。
“士起,你带李先生回蓟县,好生招待一番,顺便带先生看看我幽州的风采。”
公孙瓒立刻看向关靖,使以眼色。
看来这李肃的权限很大啊!必须招待好他。
这前线,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吃喝也都是凡品,公孙瓒怕招待不周。
“喏!”
关靖会意,这边围城,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有什么变故,他也正好需要回去蓟县大本营一趟,安排支援青州事宜。
李肃面不露色,心里则乐开了花,虽然这幽州路远,但确实是一次肥差啊!
哈哈哈,到了蓟县,我可不就是贵宾一般的待遇?想我李肃,在长安夹着尾巴做人,何时有这等风光?
这次,必须享受享受,希望这个关靖懂点事,金银美女这是基础标配了。
好日子终于来了,当初跟着穆顺,果然没有错!
李肃感觉,自己终于扬眉吐气了。
……
兖州,东郡,顿丘县。
“大人,门外有一先生来访,说是您的亲族。”
一位小书童,前来禀报。
“嗯?让他进来。”
荀彧还在拿着各种卷宗,批复各地的文书。
“文若,你天天都在忙什么?自己亲族来了,都不停笔!”
旁边窝在椅子里的戏志才,一手拿着穆归真诗集,一手悠哉的拿茶杯品着。
“出去迎接也是他,我在这等也是他,又有何妨?
东郡虽然咱们只占了一半,但一应民政之事,可是不少。
尤其是袁绍与穆顺停战,黑山也会消停一段时间,估计咱们不会就在这前线了。”
荀彧一边低头批阅,一边说着,这一心二用的本事,着实厉害。
“真没想到,你那族侄,荀攸,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这仗打的,看似莫名其妙,实则好处尽收。”
戏志才悠然说道。
“公达他,从小就聪慧,只是平日里不善言语,看似木讷,实则大智若愚!”
荀彧放下笔,看向外面的天空,晴朗无云,露出追忆的神色。
他微微一笑,替自己侄子取得的成就开心,准备继续提笔批阅。
踏踏踏!
这时,小书童在前方领路,后面跟着一位面容沉稳,目光睿智的中年人。
“公达?”
荀彧腾的一下站起身,不敢置信的看向来人。
戏志才也放下手中书卷,好奇的打量这个,刚才还在讨论的男人。
“族叔可曾安好?侄子攸给你请安。”
荀攸微笑,拱手躬身。
“公达,你怎么来了?”
荀彧激动上前,把住他的肩膀。
自从上次洛阳一别,他已经好几年没见到荀攸了,那时候,他还在为袁绍效力。
后来听说荀攸入狱,他还写信回家,争取家族资源,试图搭救。
“我这次来,也算是半公半私!
曹郡守可在?”
荀攸看向堂内,只有一位年轻文士,微笑的对他点点头。
“好,我这就派人去请主公。”
荀彧看了一眼书童,然后把荀攸请到座位上。
“这位是戏忠,字志才,暂为我主帐下文吏。”
没办法,曹操现在才一个东郡太守,手里官职根本不够分的。
荀攸点头示意,打量起眼前这位,年轻且不修边幅的文士,其眼神虽然平和,但却能感受到桀骜。
能被自己族叔亲自引荐,看来这位绝对是有大才能之人。
“公达兄,久闻其名,刚才还在和文若谈及邯郸那一战,打真是漂亮!”
戏志才起身拱手。
“过奖,都是将士们奋勇在前。”
荀攸谦虚说道。
三人又聊了一会儿,一个小黑个子,却英武不凡的男人,哈哈大笑着快步走进来。
“听说,文若的族侄,又一位荀先生来访?
今天我这顿丘,真是蓬荜生辉啊!
在下东郡郡守曹孟德,见过公达了!”
曹操很爽朗的拍了拍荀攸的肩膀。
“坐,都坐,上茶!
公达,此来有何指教?”
曹操说话很客气,他就是这样,越是有才能的人,对其容忍度越高。
“指教不敢当,我主穆顺,遣我来此,有三件事。”
荀攸伸出三根手指。
“第一件事,送曹郡守一个夺取青州的契机。”
此言一出,曹操笑容收敛,戏志才眉头微皱,荀彧则面无表情。
“不必多想,我主麾下,才智之人很多,稍微关注贵方一下,就能猜出个大概。”
荀攸微笑。
“确实,你算一个,那个贾诩应该也可以。”
戏志才低声说道。
“既然都被穆顺看穿了,我也不藏着掖着,我就是要青州,以作立足之地。
这都无所谓,且说说,怎么个契机?”
曹操洒脱问道。
“我主会建议公孙瓒,加强对青州的兵力投入,同时,与袁绍签订约束黑山不再下山侵扰周边的协议。”
荀攸这话虽然简短,但透露出来的信息实在太多。
首先,穆顺与公孙瓒有联系,甚至是利益交换。
其次,黑山果然已暗中归属穆顺,他与袁绍结盟,绝对有其他图谋。
再者,如果东郡无战事,公孙瓒又加兵青州,作为袁绍附庸的我方,去青州对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但把我方引去青州,又是为何?
曹操三人心思各异,都不说话,仔细思考着穆顺的用意。
“曹郡守,不必多想,我主说了,您是他的朋友,当年会盟,你对他很照顾,所以他心怀感激。”
荀攸看着三人的神态,苦笑摇头。
其实这个契机他们不给,曹操也会自己制造,他们只是顺水推舟,因势利导而已。
所以,在公孙将军与袁绍争斗的最关键时刻,我主可以出手,帮衬一二。
当然,主体还是看公孙将军的决断。”
李肃特意强调,自己在穆顺麾下的重要地位,同时指出穆顺的目标是并州其他郡。
这样,利益目标不冲突的前提,才能继续探讨合作共赢。
“至于出多少力,我主全权交由我来掌控。”
见公孙瓒还在思索,李肃又加了一句话。
公孙瓒一听这话,立马重新审视眼前这位气宇轩昂的文史。
“士起,你带李先生回蓟县,好生招待一番,顺便带先生看看我幽州的风采。”
公孙瓒立刻看向关靖,使以眼色。
看来这李肃的权限很大啊!必须招待好他。
这前线,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吃喝也都是凡品,公孙瓒怕招待不周。
“喏!”
关靖会意,这边围城,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有什么变故,他也正好需要回去蓟县大本营一趟,安排支援青州事宜。
李肃面不露色,心里则乐开了花,虽然这幽州路远,但确实是一次肥差啊!
哈哈哈,到了蓟县,我可不就是贵宾一般的待遇?想我李肃,在长安夹着尾巴做人,何时有这等风光?
这次,必须享受享受,希望这个关靖懂点事,金银美女这是基础标配了。
好日子终于来了,当初跟着穆顺,果然没有错!
李肃感觉,自己终于扬眉吐气了。
……
兖州,东郡,顿丘县。
“大人,门外有一先生来访,说是您的亲族。”
一位小书童,前来禀报。
“嗯?让他进来。”
荀彧还在拿着各种卷宗,批复各地的文书。
“文若,你天天都在忙什么?自己亲族来了,都不停笔!”
旁边窝在椅子里的戏志才,一手拿着穆归真诗集,一手悠哉的拿茶杯品着。
“出去迎接也是他,我在这等也是他,又有何妨?
东郡虽然咱们只占了一半,但一应民政之事,可是不少。
尤其是袁绍与穆顺停战,黑山也会消停一段时间,估计咱们不会就在这前线了。”
荀彧一边低头批阅,一边说着,这一心二用的本事,着实厉害。
“真没想到,你那族侄,荀攸,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这仗打的,看似莫名其妙,实则好处尽收。”
戏志才悠然说道。
“公达他,从小就聪慧,只是平日里不善言语,看似木讷,实则大智若愚!”
荀彧放下笔,看向外面的天空,晴朗无云,露出追忆的神色。
他微微一笑,替自己侄子取得的成就开心,准备继续提笔批阅。
踏踏踏!
这时,小书童在前方领路,后面跟着一位面容沉稳,目光睿智的中年人。
“公达?”
荀彧腾的一下站起身,不敢置信的看向来人。
戏志才也放下手中书卷,好奇的打量这个,刚才还在讨论的男人。
“族叔可曾安好?侄子攸给你请安。”
荀攸微笑,拱手躬身。
“公达,你怎么来了?”
荀彧激动上前,把住他的肩膀。
自从上次洛阳一别,他已经好几年没见到荀攸了,那时候,他还在为袁绍效力。
后来听说荀攸入狱,他还写信回家,争取家族资源,试图搭救。
“我这次来,也算是半公半私!
曹郡守可在?”
荀攸看向堂内,只有一位年轻文士,微笑的对他点点头。
“好,我这就派人去请主公。”
荀彧看了一眼书童,然后把荀攸请到座位上。
“这位是戏忠,字志才,暂为我主帐下文吏。”
没办法,曹操现在才一个东郡太守,手里官职根本不够分的。
荀攸点头示意,打量起眼前这位,年轻且不修边幅的文士,其眼神虽然平和,但却能感受到桀骜。
能被自己族叔亲自引荐,看来这位绝对是有大才能之人。
“公达兄,久闻其名,刚才还在和文若谈及邯郸那一战,打真是漂亮!”
戏志才起身拱手。
“过奖,都是将士们奋勇在前。”
荀攸谦虚说道。
三人又聊了一会儿,一个小黑个子,却英武不凡的男人,哈哈大笑着快步走进来。
“听说,文若的族侄,又一位荀先生来访?
今天我这顿丘,真是蓬荜生辉啊!
在下东郡郡守曹孟德,见过公达了!”
曹操很爽朗的拍了拍荀攸的肩膀。
“坐,都坐,上茶!
公达,此来有何指教?”
曹操说话很客气,他就是这样,越是有才能的人,对其容忍度越高。
“指教不敢当,我主穆顺,遣我来此,有三件事。”
荀攸伸出三根手指。
“第一件事,送曹郡守一个夺取青州的契机。”
此言一出,曹操笑容收敛,戏志才眉头微皱,荀彧则面无表情。
“不必多想,我主麾下,才智之人很多,稍微关注贵方一下,就能猜出个大概。”
荀攸微笑。
“确实,你算一个,那个贾诩应该也可以。”
戏志才低声说道。
“既然都被穆顺看穿了,我也不藏着掖着,我就是要青州,以作立足之地。
这都无所谓,且说说,怎么个契机?”
曹操洒脱问道。
“我主会建议公孙瓒,加强对青州的兵力投入,同时,与袁绍签订约束黑山不再下山侵扰周边的协议。”
荀攸这话虽然简短,但透露出来的信息实在太多。
首先,穆顺与公孙瓒有联系,甚至是利益交换。
其次,黑山果然已暗中归属穆顺,他与袁绍结盟,绝对有其他图谋。
再者,如果东郡无战事,公孙瓒又加兵青州,作为袁绍附庸的我方,去青州对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但把我方引去青州,又是为何?
曹操三人心思各异,都不说话,仔细思考着穆顺的用意。
“曹郡守,不必多想,我主说了,您是他的朋友,当年会盟,你对他很照顾,所以他心怀感激。”
荀攸看着三人的神态,苦笑摇头。
其实这个契机他们不给,曹操也会自己制造,他们只是顺水推舟,因势利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