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华公主,是当今君上最年幼的孩子,亦是王室中最受宠爱的明珠。
这份无上恩宠,源于她是先任君后以性命为代价换来的血脉——那位曾伴君王从微末崛起、征战四方的元后,在分娩之际不幸香消玉殒。
说起这新朝王室,其崛起本身便是一段撼动乾坤的传奇。
前朝暴虐,苛政如虎,徭役似山,黎民于水火中煎熬。
如今的君上,彼时不过是啸聚山林的一方豪杰,目睹生灵涂炭,胸中义愤难平。
他振臂一呼,应者云集,那些被前朝压榨、怨气冲天的百姓与地方势力便纷纷揭竿而起,竟真让他率领这支泥腿子组成的义军,如滚石下山,一步步碾碎了腐朽王朝的根基。
正因这江山是从泥泞中搏杀而来,宫闱之内也少了几分旧时森严刻板的贵气,晨时的王城门口,便经常能见到奉命匆匆出宫、只为采买新鲜早点的宫女侍卫。
而那逝去的元后,本是一方富贾之女,但天生力大无穷,又文韬武略,与君上相识于微末,后成为他的结发妻子,是他筚路蓝缕、生死相随的知己与臂膀。
她曾披坚执锐,与君上并肩驰骋沙场,是一位令敌胆寒的巾帼英豪。
奈何天不假年,元后无福消受这浴血换来的锦绣荣华,在生下宣华时,意外撒手人寰。
作为元后用生命换来的唯一骨血,宣华公主自诞生起,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她的存在,一直以来都是民间津津乐道的传奇。
坊间流传着关于这位公主的种种奇闻异事——
比如她刚一降世,君上便破格赐予封号“宣华”,更在宗庙之前立下重誓,许她与诸皇子同等的继位之权。
比如宣华幼时,已是御书房里的常客,甚至在金銮殿的龙椅之畔,也常设她的小座。
宫中人所共知,宣华公主的吃穿用度,从来都是王室的头一份。
绫罗绸缎必取流光溢彩的云锦天纱,珍馐美馔需是御厨费尽心思搜罗的四方奇珍异馐,她所见的珠玉宝器、所玩的精巧物件,无不是世间难寻的奇珍异宝。
较之其他或需勤学苦读、或需谨言慎行的皇子皇女,宣华公主无疑是宫中最耀眼的金枝玉叶。
她的人生前十年,笼罩在君上无微不至的羽翼之下,隔绝了宫墙外的风雨,浸染着纯粹的奢华与无忧。
而今日,便是宣华公主乔迁新府的大喜之日。
一般而言,公主开府多在及笄出嫁之时。
但宣华公主却是个例外。
她在八岁生辰宴上,说了一句带着童稚的戏言——“想要一座金光闪闪的公主府”。
君上听闻,当场下旨,征调能工巧匠,耗费国库巨资,命其日夜赶工,不眠不休,历时整整两年,才终于在宣华十岁生辰前夕,将一座美轮美奂、极尽奢华的“金殿公主府”呈于御前。
随后,君上亲自挑选了良辰吉日,让宣华在今日入住公主府。
此等逾越礼制、靡费无度的举动,自然在朝野上下与民间激起非议,但念及早逝的元后功勋与君上的刻骨哀思,众人终究将对君王过度溺爱的不满压在了心底,并未过多迁怒于深宫中的小公主。
毕竟宣华公主这十年间从未踏出宫门一步,始终被君上牢牢护在掌心,如珠如宝。
除了偶尔传出些骄纵任性、奢靡无度的风声,倒也未曾闻得其他恶名。
“是了!我竟忘了这个重要日子了!”那道点破仪仗出宫原因的声音落下后,立马有人接上了下一句话,“我们是不是能见着公主了!”
公主搬府,按前朝惯例,文武百官都得避让三街六巷,更别提他们老百姓了。
但君上毕竟草根出身,在这点上倒没有过多要求,这才使得街道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被清巷。
这搬府之日,或许是他们唯一能见到宣华公主模样的日子,所有百姓尊重惶恐之余,还隐隐有些兴奋。
原本围在包子摊前的人群立刻散开,更靠近皇城门口的商贩摊主更是退至屋檐之下,躬身行礼后便探头远望,试图在轿队之外捕捉那层宫纱之内的身影。
与天家之事相比,丢包子抓小贼的小插曲顿时显得不足为重,没人再去管阿桃。
包子摊的老板见状,便扯着发愣的女童后退,没好气地道:“还愣着干什么,后退一点!你可别冲撞了公主,坏了公主的好日子。”
他把阿桃丢在墙角,便也寻了个好位置去观望了。
阿桃怔怔地握着包子站在原地,她没有想去凑热闹的心,只是默默低下头,慢慢卸下了背后的包袱将那婴孩拢在了身前。
她靠墙蹲下身,将婴孩置于双腿与身前之间,安静地将包子掰碎一点点地喂给他。
婴孩慢慢睁开了眼,蠕动着嘴唇吞咽着,完了又含着阿桃的手指细细吮吸。
她完全沉寂在这件喂食的事中,以至于在喂了半个包子后,才后知后觉发现周围静得出奇。
阿桃缓缓抬头,视线从那身华光流泻的霞色云锦裙裾上移,掠过精巧的荷包与莹润的祥玉挂饰,定焦在了一张珠翠环绕的小脸上。
十岁模样的少女,头戴累丝嵌宝金冠,步摇珠珞轻颤,华光灼灼。
冠下容颜如精琢美玉——肤白胜雪,眸亮若星,双颊飞着桃李般的红晕,飞扬的眉眼间,流转着与生俱来的骄矜贵气,通身珠光宝气,逼人夺目。
阿桃静静地看着宣华,她的眸中微微闪过金芒,短短一瞬,她好似看见了眼前少女的未来——金殿帝座之前,血染金戈。
阿桃已经习惯了时不时看见的异样画面,她沉默地没有出声,任由眼前尊贵无双的小公主打量着她。
“挽香。”宣华清脆的声音响起,少女伸出纤纤素指,指向眼前比自己模样还年幼的女童,疑问的话语也说得好似命令,“她们是谁?”
被点名的宫女仔细看了看阿桃——脏污的衣摆沾上灰扑扑的尘埃,一只小手攥着吃到一半的包子,另一只手轻轻绕过幼儿的脑袋,掰着细碎的面屑,她的表情平静得异常,更像是麻木。
挽香低头恭敬道:“殿下,应该是乞儿。”
这份无上恩宠,源于她是先任君后以性命为代价换来的血脉——那位曾伴君王从微末崛起、征战四方的元后,在分娩之际不幸香消玉殒。
说起这新朝王室,其崛起本身便是一段撼动乾坤的传奇。
前朝暴虐,苛政如虎,徭役似山,黎民于水火中煎熬。
如今的君上,彼时不过是啸聚山林的一方豪杰,目睹生灵涂炭,胸中义愤难平。
他振臂一呼,应者云集,那些被前朝压榨、怨气冲天的百姓与地方势力便纷纷揭竿而起,竟真让他率领这支泥腿子组成的义军,如滚石下山,一步步碾碎了腐朽王朝的根基。
正因这江山是从泥泞中搏杀而来,宫闱之内也少了几分旧时森严刻板的贵气,晨时的王城门口,便经常能见到奉命匆匆出宫、只为采买新鲜早点的宫女侍卫。
而那逝去的元后,本是一方富贾之女,但天生力大无穷,又文韬武略,与君上相识于微末,后成为他的结发妻子,是他筚路蓝缕、生死相随的知己与臂膀。
她曾披坚执锐,与君上并肩驰骋沙场,是一位令敌胆寒的巾帼英豪。
奈何天不假年,元后无福消受这浴血换来的锦绣荣华,在生下宣华时,意外撒手人寰。
作为元后用生命换来的唯一骨血,宣华公主自诞生起,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她的存在,一直以来都是民间津津乐道的传奇。
坊间流传着关于这位公主的种种奇闻异事——
比如她刚一降世,君上便破格赐予封号“宣华”,更在宗庙之前立下重誓,许她与诸皇子同等的继位之权。
比如宣华幼时,已是御书房里的常客,甚至在金銮殿的龙椅之畔,也常设她的小座。
宫中人所共知,宣华公主的吃穿用度,从来都是王室的头一份。
绫罗绸缎必取流光溢彩的云锦天纱,珍馐美馔需是御厨费尽心思搜罗的四方奇珍异馐,她所见的珠玉宝器、所玩的精巧物件,无不是世间难寻的奇珍异宝。
较之其他或需勤学苦读、或需谨言慎行的皇子皇女,宣华公主无疑是宫中最耀眼的金枝玉叶。
她的人生前十年,笼罩在君上无微不至的羽翼之下,隔绝了宫墙外的风雨,浸染着纯粹的奢华与无忧。
而今日,便是宣华公主乔迁新府的大喜之日。
一般而言,公主开府多在及笄出嫁之时。
但宣华公主却是个例外。
她在八岁生辰宴上,说了一句带着童稚的戏言——“想要一座金光闪闪的公主府”。
君上听闻,当场下旨,征调能工巧匠,耗费国库巨资,命其日夜赶工,不眠不休,历时整整两年,才终于在宣华十岁生辰前夕,将一座美轮美奂、极尽奢华的“金殿公主府”呈于御前。
随后,君上亲自挑选了良辰吉日,让宣华在今日入住公主府。
此等逾越礼制、靡费无度的举动,自然在朝野上下与民间激起非议,但念及早逝的元后功勋与君上的刻骨哀思,众人终究将对君王过度溺爱的不满压在了心底,并未过多迁怒于深宫中的小公主。
毕竟宣华公主这十年间从未踏出宫门一步,始终被君上牢牢护在掌心,如珠如宝。
除了偶尔传出些骄纵任性、奢靡无度的风声,倒也未曾闻得其他恶名。
“是了!我竟忘了这个重要日子了!”那道点破仪仗出宫原因的声音落下后,立马有人接上了下一句话,“我们是不是能见着公主了!”
公主搬府,按前朝惯例,文武百官都得避让三街六巷,更别提他们老百姓了。
但君上毕竟草根出身,在这点上倒没有过多要求,这才使得街道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被清巷。
这搬府之日,或许是他们唯一能见到宣华公主模样的日子,所有百姓尊重惶恐之余,还隐隐有些兴奋。
原本围在包子摊前的人群立刻散开,更靠近皇城门口的商贩摊主更是退至屋檐之下,躬身行礼后便探头远望,试图在轿队之外捕捉那层宫纱之内的身影。
与天家之事相比,丢包子抓小贼的小插曲顿时显得不足为重,没人再去管阿桃。
包子摊的老板见状,便扯着发愣的女童后退,没好气地道:“还愣着干什么,后退一点!你可别冲撞了公主,坏了公主的好日子。”
他把阿桃丢在墙角,便也寻了个好位置去观望了。
阿桃怔怔地握着包子站在原地,她没有想去凑热闹的心,只是默默低下头,慢慢卸下了背后的包袱将那婴孩拢在了身前。
她靠墙蹲下身,将婴孩置于双腿与身前之间,安静地将包子掰碎一点点地喂给他。
婴孩慢慢睁开了眼,蠕动着嘴唇吞咽着,完了又含着阿桃的手指细细吮吸。
她完全沉寂在这件喂食的事中,以至于在喂了半个包子后,才后知后觉发现周围静得出奇。
阿桃缓缓抬头,视线从那身华光流泻的霞色云锦裙裾上移,掠过精巧的荷包与莹润的祥玉挂饰,定焦在了一张珠翠环绕的小脸上。
十岁模样的少女,头戴累丝嵌宝金冠,步摇珠珞轻颤,华光灼灼。
冠下容颜如精琢美玉——肤白胜雪,眸亮若星,双颊飞着桃李般的红晕,飞扬的眉眼间,流转着与生俱来的骄矜贵气,通身珠光宝气,逼人夺目。
阿桃静静地看着宣华,她的眸中微微闪过金芒,短短一瞬,她好似看见了眼前少女的未来——金殿帝座之前,血染金戈。
阿桃已经习惯了时不时看见的异样画面,她沉默地没有出声,任由眼前尊贵无双的小公主打量着她。
“挽香。”宣华清脆的声音响起,少女伸出纤纤素指,指向眼前比自己模样还年幼的女童,疑问的话语也说得好似命令,“她们是谁?”
被点名的宫女仔细看了看阿桃——脏污的衣摆沾上灰扑扑的尘埃,一只小手攥着吃到一半的包子,另一只手轻轻绕过幼儿的脑袋,掰着细碎的面屑,她的表情平静得异常,更像是麻木。
挽香低头恭敬道:“殿下,应该是乞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