鲛纱游动,海水深寂。
在骸骨安眠的海渊,明九夭于灵莲盛开的花丛中,与其他灵族人一起等待着珍婆婆的故事。
珍婆婆用沙哑轻柔的声音哼起了歌,鲛人唱出的旋律奇异幽远,旋律中,一首古老的歌谣缓缓展现:
“……懵懂者用指尖触碰潮汐,新的生灵便由此诞生……永生蒙昧的族群,开始寻找生灵的意义……”
“……它们知道了何为生命,何为死亡,于是,咸涩便渗入骨血,银鳞沉入海底……”
“……它们用月光编织经纬,以骸骨筑造巢穴,倾听着远古的潮声,等待着未知的宿命……”
珍婆婆叹息了一声,眸光温柔地看着明九夭与阿银:“……你们愿意听婆婆讲一个故事吗?”
……
在很久很久以前,世间劫难刚刚平息,但天地间的异常仍旧频发。
一群银白的游鱼被翻滚的海浪推上了干涸的土地,海水在迅速消失,潮湿的鳞片被烘烤得瞬间卷曲,它们在烈日的灼烧下撑不过甚至短短一息,就已经永别了钟爱的深海。
但阴影降下,一双手捧起了它们,那人脚步游移,没有归处与目的,却一步步带着它们,回到了海里。
怒号的大海被安抚,海里的生灵在那一瞬间,都感受到了同一个气息:那是天地、自然与万物生灵,是周围的一切。
气息在说,世间的规则已经建立,请安心。
银鱼重获了生命,它们无知无觉地朝深海游去,当银白的“发丝”遮蔽了“眼睛”,它们才发现,那双手赐予的,不仅仅是生命。
懵懂的神灵创造了新的生灵,却没有给予它们生灵应有的感情。
茫然又蒙昧的族群在深海游荡,却发现它们早已回不到过去的模样。
它们捕食,生长,死亡……不,没有死亡,它们退回了孩童的模样,需要被其他银鱼保护喂养。
数次轮回后,终于,一尾银鱼摆动着鱼尾,任银发缠绕手臂,靠近了海岸暗礁,第一次长久地浮出了海面,
它听到了一首悠扬的曲子,是大海里没有的声音。
银鱼沐浴着月光,在夜空下微微转首,最终在挂着灯的摇荡小舟上,看到了一双明亮赤诚的眼睛,好似月亮。
它上了岸,学会了行走、睡觉,还学会了语言与歌唱。
但它从未对那温柔待它的渔郎开过口,只有寂静的月夜里,它会在海边呼唤自己的族群,将歌谣一一传唱。
渔郎带着它换过很多居所,但无一例外,都是靠近大海的地方。
从年少到暮霭苍苍,他从未对它提过要求,也从未询问它的来历。
他见过了它不似常人的银尾,却没有任何惧怕与远离。
他尊重它的习惯,第一次见到它生啃活鱼,也只是笑着跟它说:需要我去掉鳞片吗?
岁月在它身上不过是一瞬间的事,它的生命很长,短短几十年于它不过是须臾,但对渔郎却刚好相反。
那对它来说轻得不能再轻的岁月,于他却是一生的时间。
老人临死前,对它提出了相遇以来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要求——
他说:不要被其他人发现你的身份,去回到大海吧。
银鱼沉默又安静地看着他断绝了气息,然后离开了那间屋子。
渔郎的尸体静静躺在床上,被黑暗孤零零地吞没,最后,和那晚的月亮一起,被埋进了它的“记忆”中。
它不懂渔郎为何要让它回到大海,它仍想继续在人间流浪,因为它还有一件事没有学会,那便是感情。
记忆里的那双手,温暖又冰冷,那双手的主人将它们放回海里时,缥缈的眼中有着它看不懂的东西。
与渔郎相处的几十年,它知道了,那叫感情。
可是,那是什么感情?
它跳回了海里,回到了暗礁处,等待着第二个渔郎。
它学会了用歌声引诱,可是,它没再遇见和当初那人眼睛一样明亮的人。
所以它用歌声送走了他们。
于是,海妖的传闻在渔村里慢慢传开——如果在月夜出海,你会听到海妖歌唱,如果见到它,它会满足你一个愿望。
最后一次,是一名女人发现了它。
她惊恐之后,便是跪拜,说:求您救救我的孩子。
它跟着女人回到了她的家,看到了破败的床上,枯瘦又奄奄一息的孩童。
女人依旧哭着,潮湿的痕迹从她的指缝间流出来,它闻到了熟悉的味道。
它伸出手指,拂去了她的泪水,然后伸出舌头舔了一点。
『这是什么?』
它用安静的眼睛注视着女人,询问着心中的疑惑。
女人撤开手,竟读懂了它的问题,捧着流下的泪道:“这是眼泪。”
『眼泪和海水的味道一样,人族的眼睛原来是大海。』
它又学会了新的东西,这是渔郎没有教它的,因为它不曾见到渔郎流过眼泪。
它看向了床上的重病缠身的孩童,它感受到了海底骸骨的气息。
“求求您,救救他,求求您……我的孩儿,他要死了……”女人痛哭着,一刻不停地哀求它。
银鱼不知道“救”是什么,但它顺应着心意,用尖锐的指甲割开了手腕,喂了那孩童一点血。
鲜血不断滴落,它没有去掰孩童的嘴,于是,大量泛着香味的鲜血流在了孩童的脖颈处,将他的身体渲染得恐怖血腥。
女人惊恐地捂住了嘴,就在她要冲上去阻止它时,孩童像闻到了什么,自发地张开了嘴。
它按住了鲜血流动的手腕,而在它与女人的注视下,孩童颤巍着睫毛,缓缓睁开了眼。
与此同时,是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小屋的男主人先是震惊地看了看银发纱衣的银鱼,然后将目光落在了脸蛋渐渐恢复红润的孩子上。
短短几息间,男子便握紧了拳,跪下重重地冲银鱼磕了磕头:“谢恩人救我孩儿!”
他抬起了头,浑浊的泪水掩盖不住眼底的狂喜,他道:“我这就去为恩人准备休憩的屋子,请恩人务必留下!”
女人已经紧紧抱住了孩子,不住地亲吻着他的额头。
银鱼低头与那孩子对上了眼,在幼童的脸上,它再一次看到了月亮般明亮的眼睛。
在骸骨安眠的海渊,明九夭于灵莲盛开的花丛中,与其他灵族人一起等待着珍婆婆的故事。
珍婆婆用沙哑轻柔的声音哼起了歌,鲛人唱出的旋律奇异幽远,旋律中,一首古老的歌谣缓缓展现:
“……懵懂者用指尖触碰潮汐,新的生灵便由此诞生……永生蒙昧的族群,开始寻找生灵的意义……”
“……它们知道了何为生命,何为死亡,于是,咸涩便渗入骨血,银鳞沉入海底……”
“……它们用月光编织经纬,以骸骨筑造巢穴,倾听着远古的潮声,等待着未知的宿命……”
珍婆婆叹息了一声,眸光温柔地看着明九夭与阿银:“……你们愿意听婆婆讲一个故事吗?”
……
在很久很久以前,世间劫难刚刚平息,但天地间的异常仍旧频发。
一群银白的游鱼被翻滚的海浪推上了干涸的土地,海水在迅速消失,潮湿的鳞片被烘烤得瞬间卷曲,它们在烈日的灼烧下撑不过甚至短短一息,就已经永别了钟爱的深海。
但阴影降下,一双手捧起了它们,那人脚步游移,没有归处与目的,却一步步带着它们,回到了海里。
怒号的大海被安抚,海里的生灵在那一瞬间,都感受到了同一个气息:那是天地、自然与万物生灵,是周围的一切。
气息在说,世间的规则已经建立,请安心。
银鱼重获了生命,它们无知无觉地朝深海游去,当银白的“发丝”遮蔽了“眼睛”,它们才发现,那双手赐予的,不仅仅是生命。
懵懂的神灵创造了新的生灵,却没有给予它们生灵应有的感情。
茫然又蒙昧的族群在深海游荡,却发现它们早已回不到过去的模样。
它们捕食,生长,死亡……不,没有死亡,它们退回了孩童的模样,需要被其他银鱼保护喂养。
数次轮回后,终于,一尾银鱼摆动着鱼尾,任银发缠绕手臂,靠近了海岸暗礁,第一次长久地浮出了海面,
它听到了一首悠扬的曲子,是大海里没有的声音。
银鱼沐浴着月光,在夜空下微微转首,最终在挂着灯的摇荡小舟上,看到了一双明亮赤诚的眼睛,好似月亮。
它上了岸,学会了行走、睡觉,还学会了语言与歌唱。
但它从未对那温柔待它的渔郎开过口,只有寂静的月夜里,它会在海边呼唤自己的族群,将歌谣一一传唱。
渔郎带着它换过很多居所,但无一例外,都是靠近大海的地方。
从年少到暮霭苍苍,他从未对它提过要求,也从未询问它的来历。
他见过了它不似常人的银尾,却没有任何惧怕与远离。
他尊重它的习惯,第一次见到它生啃活鱼,也只是笑着跟它说:需要我去掉鳞片吗?
岁月在它身上不过是一瞬间的事,它的生命很长,短短几十年于它不过是须臾,但对渔郎却刚好相反。
那对它来说轻得不能再轻的岁月,于他却是一生的时间。
老人临死前,对它提出了相遇以来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要求——
他说:不要被其他人发现你的身份,去回到大海吧。
银鱼沉默又安静地看着他断绝了气息,然后离开了那间屋子。
渔郎的尸体静静躺在床上,被黑暗孤零零地吞没,最后,和那晚的月亮一起,被埋进了它的“记忆”中。
它不懂渔郎为何要让它回到大海,它仍想继续在人间流浪,因为它还有一件事没有学会,那便是感情。
记忆里的那双手,温暖又冰冷,那双手的主人将它们放回海里时,缥缈的眼中有着它看不懂的东西。
与渔郎相处的几十年,它知道了,那叫感情。
可是,那是什么感情?
它跳回了海里,回到了暗礁处,等待着第二个渔郎。
它学会了用歌声引诱,可是,它没再遇见和当初那人眼睛一样明亮的人。
所以它用歌声送走了他们。
于是,海妖的传闻在渔村里慢慢传开——如果在月夜出海,你会听到海妖歌唱,如果见到它,它会满足你一个愿望。
最后一次,是一名女人发现了它。
她惊恐之后,便是跪拜,说:求您救救我的孩子。
它跟着女人回到了她的家,看到了破败的床上,枯瘦又奄奄一息的孩童。
女人依旧哭着,潮湿的痕迹从她的指缝间流出来,它闻到了熟悉的味道。
它伸出手指,拂去了她的泪水,然后伸出舌头舔了一点。
『这是什么?』
它用安静的眼睛注视着女人,询问着心中的疑惑。
女人撤开手,竟读懂了它的问题,捧着流下的泪道:“这是眼泪。”
『眼泪和海水的味道一样,人族的眼睛原来是大海。』
它又学会了新的东西,这是渔郎没有教它的,因为它不曾见到渔郎流过眼泪。
它看向了床上的重病缠身的孩童,它感受到了海底骸骨的气息。
“求求您,救救他,求求您……我的孩儿,他要死了……”女人痛哭着,一刻不停地哀求它。
银鱼不知道“救”是什么,但它顺应着心意,用尖锐的指甲割开了手腕,喂了那孩童一点血。
鲜血不断滴落,它没有去掰孩童的嘴,于是,大量泛着香味的鲜血流在了孩童的脖颈处,将他的身体渲染得恐怖血腥。
女人惊恐地捂住了嘴,就在她要冲上去阻止它时,孩童像闻到了什么,自发地张开了嘴。
它按住了鲜血流动的手腕,而在它与女人的注视下,孩童颤巍着睫毛,缓缓睁开了眼。
与此同时,是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小屋的男主人先是震惊地看了看银发纱衣的银鱼,然后将目光落在了脸蛋渐渐恢复红润的孩子上。
短短几息间,男子便握紧了拳,跪下重重地冲银鱼磕了磕头:“谢恩人救我孩儿!”
他抬起了头,浑浊的泪水掩盖不住眼底的狂喜,他道:“我这就去为恩人准备休憩的屋子,请恩人务必留下!”
女人已经紧紧抱住了孩子,不住地亲吻着他的额头。
银鱼低头与那孩子对上了眼,在幼童的脸上,它再一次看到了月亮般明亮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