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9章雾锁码头,影随踪至-《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高雄港的雾气直到正午才稍稍散去,阳光穿透云层,在海面上洒下粼粼波光。沈墨(林默涵)站在墨海贸易行的货仓前,看着工人将一包包蔗糖搬上“福安号”货轮,眉头微蹙。货仓的阴影里,陈明月穿着蓝色工装,正清点货物数量,她的动作麻利,眼神却时刻留意着码头上来往的人群——李副官一行人虽然上午离开了贸易行,但沈墨知道,他们绝不会就此罢休,暗处一定有眼睛在盯着这里。

  “先生,这批货都清点好了,总共是三百吨,和报关单上的数量一致。”陈明月走到沈墨身边,压低声音说道。她的发髻上沾了些许灰尘,却丝毫不影响那份沉静的气质。说话间,她的手指不经意地拂过沈墨的袖口,将一张折叠成细条的纸条塞了进去——那是她刚刚从保险柜里取出的,苏曼卿留下的微缩胶卷的解密密钥,用米汤写在宣纸上,只有浸泡在特制的药水里才能显现。

  沈墨不动声色地将纸条攥在手心,指尖感受到纸张的粗糙质感。他点了点头,目光落在“福安号”的船长身上——那是组织安排的可靠之人,姓王,早年在南洋跑船,熟悉高雄港到香港的航线,更重要的是,他曾是陈明月丈夫的部下,对组织绝对忠诚。“王船长,路上小心,最近海面上不太平,听说有海盗出没。”沈墨的声音不大,却带着几分刻意的提醒——“海盗”是他们约定的暗号,指代军情局的巡逻艇。

  王船长会意,咧嘴一笑,露出两排黄牙:“沈先生放心,我跑了十几年船,什么样的风浪没见过?保证把货安全送到香港。”他说着,拍了拍沈墨的肩膀,手指在他的肩胛骨上轻轻敲了三下——这是“一切就绪,随时可以出发”的信号。

  沈墨转身走向贸易行的汽车,一辆黑色的雪佛兰轿车停在货仓门口。他刚拉开车门,就看到街角那辆熟悉的黑色福特轿车——李副官的车还没走,显然是在跟踪他。沈墨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是那副温文尔雅的模样,他回头对陈明月说道:“明月,你先回贸易行,我去港务局一趟,打点一下通关的事情。”

  陈明月眼中闪过一丝担忧,却还是点了点头:“先生,路上注意安全,我在家等你吃饭。”她的声音温柔,却在“吃饭”二字上加重了语气——这是提醒他“小心跟踪,不要暴露”。

  沈墨坐进车里,司机发动引擎,汽车缓缓驶离码头。后视镜里,黑色福特轿车果然跟了上来。沈墨靠在座椅上,闭上眼睛,看似在休息,实则在快速思考。苏曼卿带来的情报万分紧急,根据密钥提示,微缩胶卷里记录的是台湾军情局在高雄港部署的新型雷达阵地坐标,以及美军顾问团即将抵达台湾的具体时间。这份情报必须在三天内通过香港的渠道传递回大陆,否则一旦美军顾问团到位,雷达阵地全面启用,日后的情报工作将更加困难。

  “去‘望海楼’茶楼。”沈墨睁开眼睛,对司机说道。望海楼是高雄港有名的茶楼,位于码头附近的山坡上,视野开阔,能俯瞰整个港口。更重要的是,茶楼的老板是老渔夫发展的外围情报员,那里有一个秘密的联络点,藏在阁楼的地板下。

  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向上行驶,黑色福特轿车紧随其后。沈墨从口袋里掏出那枚祖传玉佩,指尖摩挲着玉佩上雕刻的莲花图案——这是陈明月早上塞给他的,说是能保平安。他知道,这枚玉佩不仅是情感的寄托,更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如果他遭遇不测,陈明月可以拿着这枚玉佩去台北找苏曼卿,接手他未完成的任务。

  望海楼茶楼的生意十分火爆,一楼大厅里坐满了客人,有商人、水手,还有几个穿着便衣的男子,眼神警惕地四处张望。沈墨走进茶楼时,老板老周立刻迎了上来,脸上堆着热情的笑容:“沈先生,今天怎么有空过来?还是老位置?”

  “嗯,老位置。”沈墨点了点头,目光在大厅里扫了一圈,很快就认出了那几个便衣男子——是军情局的人,显然是李副官安排在这里的眼线。他跟着老周走上二楼,来到靠窗的雅间,这里视野最好,能清楚地看到码头的动静,也能观察到楼下大厅里的情况。

  “沈先生,喝点什么?”老周给沈墨倒了杯茶,压低声音问道。

  “雨前龙井。”沈墨说道,这是与老周约定的暗号,代表“有情报需要传递”。

  老周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点了点头:“好嘞,沈先生稍等。”他转身走出雅间,关门时,门栓轻轻响了三下——这是“附近有监视,注意说话”的信号。

  沈墨端起茶盏,喝了一口,目光望向窗外。码头的“福安号”货轮已经开始起锚,烟囱里冒出滚滚黑烟。他知道,王船长会按照计划,在今晚午夜时分抵达香港,将微缩胶卷交给香港的联络人。但他也清楚,李副官绝不会轻易放过这艘货轮,说不定此刻,军情局的巡逻艇已经在海面上等候了。

  就在这时,雅间的门被推开了,李副官笑着走了进来:“沈先生,真巧啊,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你。”他身后跟着两个手下,一进门就站在了门口,堵住了去路。

  沈墨心中一凛,面上却依旧带着笑容:“李副官,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怎么,李副官也喜欢来望海楼喝茶?”

  “谈不上喜欢,只是奉命行事。”李副官走到沈墨对面坐下,拿起桌上的茶盏,轻轻转动着,“沈先生,上午检查账目,没发现什么问题。不过,我倒是很好奇,沈先生一个做蔗糖生意的商人,为什么会和台北明星咖啡馆的老板娘走得这么近?”

  沈墨心中暗道不好,李副官果然已经调查过苏曼卿了。他不动声色地回答:“苏小姐是香港来的商人,想和我谈蔗糖合作,我们只是普通的生意伙伴。”

  “普通的生意伙伴?”李副官冷笑一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放在桌上,“沈先生,这是我们的人上午在贸易行门口拍到的,苏小姐从你家贸易行的后门离开,神色匆匆,像是在躲避什么。你能解释一下吗?”

  照片上,苏曼卿撑着伞,快步走出贸易行的后门,背景是浓雾笼罩的庭院。沈墨的目光落在照片上,心中快速盘算着对策。他知道,此刻任何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只有保持冷静,才能找到脱身的机会。

  “李副官,这有什么好解释的?”沈墨笑了笑,“苏小姐说她还有别的事情要办,不想走正门被记者拍到,毕竟她是未婚女子,和我一个已婚男人走得太近,怕影响不好。”他的这个理由合情合理,既解释了苏曼卿走后门的原因,又暗示了自己的“已婚”身份,让李副官无从挑剔。

  李副官盯着沈墨的眼睛,试图从中找到破绽。但沈墨的眼神平静无波,没有丝毫慌乱,就像真的只是在解释一件普通的事情。李副官心中有些疑虑,他知道沈墨的身份背景看起来天衣无缝,但直觉告诉他,这个男人绝不简单。

  “沈先生倒是考虑得周到。”李副官放下茶盏,站起身,“既然沈先生只是在谈生意,那我就不打扰了。不过,沈先生,最近高雄港不太平,还请沈先生少和一些身份不明的人来往,以免惹上不必要的麻烦。”他的语气带着威胁,显然是在警告沈墨。

  “多谢李副官提醒,我会注意的。”沈墨点了点头,目送李副官等人离开。

  等李副官走后,老周立刻走了进来,神色凝重:“沈先生,情况不妙,楼下的便衣还没走,而且我刚刚收到消息,军情局的巡逻艇已经出海了,目标应该是‘福安号’。”

  沈墨的脸色沉了下来。他知道,李副官虽然暂时被他蒙混过关,但绝不会放弃追查。“福安号”的处境十分危险,如果被巡逻艇拦下,微缩胶卷就会落入敌人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老周,你立刻想办法通知王船长,让他改变航线,不要直接去香港,先去附近的一个小岛躲避一下,等风头过了再走。”沈墨说道,语气急促,“另外,你给我准备一套水手的衣服,还有一艘小渔船,我要亲自出海。”

  “沈先生,你要亲自出海?太危险了!”老周大惊失色,“军情局的人正在到处找你,你现在出海,等于自投罗网。”

  “没有时间了。”沈墨摇了摇头,眼神坚定,“‘福安号’上的情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我必须确保它能安全抵达香港。而且,只有我亲自去,才能应对突发情况。”他知道,自己这一去,九死一生,但为了完成任务,为了祖国的统一,他别无选择。

  老周看着沈墨坚定的眼神,知道他已经下定决心。他点了点头:“好,沈先生,我这就去准备。你放心,我一定会想办法让你安全出海。”

  老周转身离开后,沈墨从口袋里掏出那张用米汤写的密钥,小心翼翼地放进茶盏里,倒入滚烫的茶水。很快,纸上浮现出一行细小的字迹,是一串数字和字母的组合——这是微缩胶卷的解密密码。沈墨牢记于心后,将纸条放进嘴里,嚼碎后咽了下去。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再次望向码头。“福安号”已经驶离了港口,朝着香港的方向驶去。海面上风平浪静,但沈墨知道,平静的背后,隐藏着汹涌的波涛。他深吸一口气,心中默念着女儿晓棠的名字,还有陈明月的笑容。他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无论遇到多大的危险,他都必须坚持下去。

  半个小时后,老周拿着一套水手服和一张出海许可证走了进来:“沈先生,都准备好了。渔船在码头的三号泊位,船长是我的侄子,也是自己人。出海许可证是伪造的,应该能蒙混过关。”

  沈墨点了点头,快速换上水手服。粗布的衣服有些粗糙,磨得皮肤有些不舒服,但他却毫不在意。他将那枚祖传玉佩贴身藏好,又从老周手中接过一把勃朗宁手枪,塞进腰间的枪套里。

  “老周,贸易行就交给你了。如果我三天后还没回来,你就通知陈明月,让她按照预定计划撤离。”沈墨说道,语气沉重。

  “沈先生,你一定会回来的。”老周的眼眶有些湿润,“我会在这里等你,等你带着好消息回来。”

  沈墨拍了拍老周的肩膀,没有再说什么,转身走出了雅间。他低着头,沿着楼梯往下走,尽量避开大厅里那些便衣的目光。走到门口时,他看到李副官的黑色福特轿车还停在街角,两个手下正站在车旁抽烟,目光警惕地扫视着来往的人群。

  沈墨心中一动,故意放慢了脚步,走到路边的一个小摊前,买了一包香烟。他点燃一支,慢悠悠地抽着,目光却在暗中观察着那两个手下的动静。趁他们不注意,他快速穿过马路,朝着码头的方向跑去。

  码头的三号泊位,一艘小型渔船已经准备好了。船长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皮肤黝黑,看到沈墨后,立刻迎了上来:“沈先生,我是阿力,周叔让我来接应你。”

  “阿力,麻烦你了,我们尽快出发。”沈墨说道,快速登上渔船。

  阿力点了点头,发动引擎,渔船缓缓驶离码头。沈墨站在渔船的甲板上,回头望去,高雄港的轮廓越来越模糊,贸易行的办公楼、望海楼茶楼,还有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敌人,都渐渐消失在视野中。

  海风吹在脸上,带着咸湿的气息。沈墨握紧了腰间的手枪,目光望向远方的海平面。他知道,这场出海之旅,注定充满了危险。李副官的巡逻艇随时可能出现,而他手中只有一艘小小的渔船和***枪。但他没有丝毫退缩,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海燕”,是一名中共潜伏情报员,他的使命就是在敌人的心脏里传递情报,为祖国的统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渔船在海面上快速行驶,夕阳西下,将天空染成了一片火红。沈墨坐在甲板上,拿出随身携带的《唐诗三百首》,翻到李白的《静夜思》那一页,女儿晓棠的周岁照片夹在里面。他轻轻抚摸着照片上女儿的笑脸,心中充满了思念与愧疚。他已经有六年没有见过女儿了,不知道她现在长得怎么样,有没有还记得自己这个父亲。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呀?”女儿稚嫩的声音仿佛在耳边响起,沈墨的眼眶湿润了。他暗自发誓,等完成任务,一定要回到大陆,回到女儿身边,好好陪伴她长大。

  就在这时,阿力突然大喊一声:“沈先生,不好了,后面有巡逻艇!”

  沈墨立刻站起身,朝着阿力指的方向望去。远处的海面上,一艘黑色的巡逻艇正快速朝着他们驶来,艇上飘扬着台湾军情局的旗帜。沈墨心中一沉,李副官的人果然追上来了。

  “阿力,加快速度,甩掉他们!”沈墨说道,语气急促。

  阿力点了点头,将油门踩到最大。渔船的速度越来越快,在海面上划出一道白色的浪花。但巡逻艇的速度更快,距离他们越来越近。

  “沈先生,巡逻艇上有重机枪,我们根本不是对手。”阿力的脸上露出了惊慌的神色。

  沈墨的大脑飞速运转,他知道,硬拼是绝对不行的。他目光扫过渔船的船舱,看到里面堆放着一些渔网和渔具。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浮现。

  “阿力,把渔网准备好,等巡逻艇靠近了,我们就把渔网撒出去,缠住他们的螺旋桨。”沈墨说道。

  阿力点了点头,立刻跑进船舱,拿出两张巨大的渔网。

  巡逻艇越来越近,沈墨甚至能看到艇上李副官那张阴鸷的脸。李副官拿着喇叭,大声喊道:“前面的渔船,立刻停船接受检查,否则我们就开枪了!”

  沈墨没有理会,继续指挥阿力:“再快一点,等他们进入渔网的射程范围,我们就撒网。”

  渔船和巡逻艇的距离越来越近,只有不到一百米了。李副官见渔船没有停船的意思,立刻下令:“开枪警告!”

  “砰!砰!砰!”巡逻艇上的机枪响了,子弹打在渔船周围的海面上,溅起巨大的水花。

  “就是现在,撒网!”沈墨大喊一声。

  阿力立刻将两张渔网同时撒了出去。渔网在空中展开,像两张巨大的网,朝着巡逻艇的螺旋桨罩去。

  “不好!”李副官大喊一声,但已经晚了。渔网准确地缠住了巡逻艇的螺旋桨,巡逻艇的引擎发出一阵刺耳的轰鸣声,然后渐渐停了下来。

  “太好了!”阿力欢呼一声,继续加快速度,渔船朝着远方驶去。

  李副官站在巡逻艇上,看着渔船越来越远,气得脸色铁青。他大声下令:“快,把渔网弄掉,继续追!”

  手下的人立刻跳进海里,试图解开渔网,但渔网缠得太紧,一时半会儿根本解不开。

  沈墨看着渐渐远去的巡逻艇,松了一口气。但他知道,这只是暂时摆脱了危险,李副官绝不会就此放弃,他们一定还会继续追查。

  渔船在海面上行驶了一夜,第二天清晨,终于抵达了那个约定的小岛。小岛很小,上面只有几户渔民,风景秀丽,远离尘嚣。沈墨和阿力将渔船停靠在岸边,登上了小岛。

  岛上的渔民都是组织安排的外围情报员,见到沈墨后,立刻热情地迎了上来。“沈先生,你们可算来了。我们已经收到消息,‘福安号’昨晚已经抵达了这里,王船长正在等你。”一个白发苍苍的老渔民说道。

  沈墨心中一喜,跟着老渔民来到岛上的一间木屋前。推开门,王船长立刻迎了上来:“沈先生,你可来了。昨晚我们差点被军情局的巡逻艇追上,幸好我们改变了航线,才勉强摆脱了他们。”

  “王船长,辛苦你了。”沈墨说道,“微缩胶卷还在吗?”

  “在,我一直贴身保管着。”王船长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的铁盒,递给沈墨。

  沈墨接过铁盒,打开一看,里面果然放着一卷微缩胶卷。他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

  “沈先生,接下来我们怎么办?”王船长问道。

  “等天黑之后,我们再出发,前往香港。”沈墨说道,“白天出海太危险,容易被军情局的巡逻艇发现。”

  王船长点了点头:“好,听你的安排。”

  沈墨在岛上休息了一天,养精蓄锐。期间,他通过岛上的秘密电台,给大陆发了一封简短的电报,告知自己已经成功拿到微缩胶卷,不日将传递回大陆。

  夜幕降临,海面上刮起了微风。沈墨、王船长和阿力登上了渔船,再次出发。渔船在夜色的掩护下,朝着香港的方向驶去。

  沈墨站在甲板上,望着天上的星星。他知道,自己离完成任务又近了一步,也离大陆的亲人更近了一分。海风吹拂着他的衣角,带着远方的气息,仿佛是女儿晓棠的呼唤,又像是陈明月温柔的叮嘱。他握紧怀中的玉佩,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心中的信念愈发坚定——无论前路还有多少荆棘,他都要带着这份情报,平安抵达香港,让“海燕”的使命在海峡之上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