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甄宓入山,魏王僭越-《我,刘协,三造大汉》

  桐柏山深处已是一片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相较于许都的肃杀与北方的暗流汹涌,这片被刘协视为龙兴之地的山谷,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运转着。新军操练的号子声、工坊区叮当作响的敲击声、以及开垦梯田的军民劳作声,交织成一曲充满希望的乐章。

  刘协站在新建的、依山而建的“观政台”上,俯瞰着这片日渐繁荣的基地。他身上早已褪去了许都皇宫时的华贵冕服,换上了一身简洁利落的墨色常服,头发以一根玉簪束起,虽略显清瘦,但眉宇间那股沉稳自信的气度,却远比困居深宫时更为摄人。脱去枷锁,龙归大海,他终于可以尽情施展胸中抱负。

  诸葛亮与荀彧立于他身侧稍后的位置。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睿智,正条理清晰地汇报着各项事宜;荀彧则神色专注,偶尔补充几句,他虽初来乍到,但其深厚的政务功底和对天下大势的洞察,已迅速赢得了众人的敬重,那因理想与现实撕裂而产生的疲惫感,也在此地焕发的新生中渐渐消融。

  “……荆南方面,子龙与孟起将军已完全掌控幕阜山区,五千精锐隐匿其中,粮草军械皆已通过‘山越商行’渠道秘密运抵。长沙黄忠处,其子黄叙经我方 ‘医官’诊治,病情大有起色,黄忠感激涕零,暗中表态,愿为内应。零陵刘贤,已彻底沉溺于我方提供的醇酒美人,其父刘度庸碌,郡中事务大半已由刘贤及其被我方拉拢的部将把持。” 诸葛亮的声音平静无波,却将一场即将席卷荆南的风暴勾勒得清晰无比。

  “曹操回师许都后,手段酷烈,许都内外清洗不断,人心惶惶。然其重心似仍放在追查陛下行踪与‘雷火’来源上,对荆南关注有限。曹仁在荆州北部虽加强戒备,但主要兵力用于威慑江夏刘备与防范江东,暂时无力南顾。此正是我辈雷霆出击,一举定鼎荆南之良机。”荀彧补充道,他的分析总带着一种大局上的审慎。

  刘协微微颔首,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栏杆:“时机确已成熟。传令戏志才、徐庶,荆南行动,可以启动了。告诉子龙和孟起,朕要的不是惨胜,而是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拿下长沙、零陵!尤其注意争取民心,我军是‘王师’,是去解民倒悬,而非掠夺。”

  “臣等领旨。”诸葛亮与荀彧齐声应道。

  就在这时,一名“影”的成员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观政台下方,手中捧着一封密封的急报。

  刘协目光一凝,示意其上前。接过急报,拆开火漆,快速浏览,他的眉头先是微蹙,随即舒展开来,眼中甚至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神色。

  “陛下,可是北方有变?”诸葛亮敏锐地察觉到刘协的情绪变化。

  刘协将密报递给诸葛亮,语气带着一丝玩味:“是甄家那边传来的消息。曹操对甄家的监视与打压日甚,甄俨为表忠心,也为寻求更牢固的庇护……将其幼妹,那位名动河北的甄宓,秘密送来了桐柏山,此刻已至山外接待营地。”

  “甄宓?”荀彧闻言,花白的眉毛动了动,“可是那位传闻中‘玉肌花貌,聪慧善文’的甄家幼女?据说袁绍当年曾欲为其子袁熙求娶,后因官渡之战而作罢。”

  “正是此女。”刘协点了点头,心中亦是感慨。甄宓,洛神原型之一,三国时期着名的才女兼美女。他没想到,历史的惯性加上他这只蝴蝶的煽动,竟会让甄家做出如此抉择。这分明是一场政治投资,将家族最珍贵的明珠押注在他这个“潜龙”身上,以期未来获得百倍回报。而甄宓本人,在这场交易中,更像是一件精美的礼物。

  诸葛亮快速看完了密报中关于甄宓入山的详情,沉吟道:“甄家此举,既是表忠,亦是试探。陛下若纳之,则与河北甄氏联盟更固,将来北伐,甄家这颗棋子作用巨大。但……亦需考虑此举可能引发的外部观感,以及……基地内部,尤其是几位将军和谋士的看法。”他话未说尽,但意思很明显,君主沉迷女色,尤其是在创业未半之时,容易动摇人心。

  刘协自然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他并非贪恋美色之徒,但作为一个现代灵魂,他更清楚政治联姻在古代的重要性与无奈。甄宓的到来,不仅是一个美人,更是甄家乃至河北部分观望势力对他刘协的又一次重大押注。

  “朕知道了。”刘协没有立刻表态,转而看向密报中的另一件事,神色一怔!”

  “据甄家隐藏在邺城的眼线冒死传讯,以及许都‘影’的确认,曹操……已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受禅’之事!华歆、王朗等人正在串联朝臣,制造舆论。司马懿似在其中出了大力,提出了‘五德终始,魏代汉兴’之说。恐怕……不久之后,许都便将有一场‘劝进’大戏,而曹操,很可能会顺势迈出那一步!”

  此言一出,连荀彧的脸色都瞬间苍白了几分,虽然早有预料,但亲耳听到旧主即将踏上篡汉的不归路,他心中依旧如同被重锤击中,袖中的手微微颤抖。

  刘协眼中却是寒光一闪,非但没有愤怒,反而露出一丝“果然如此”的冷笑。司马懿的献策,在他的预料之中。这对于曹操而言,是破除刘协“天子”名分优势最直接、最彻底的方式。一旦称帝,刘协便从“流亡天子”变成了“前朝余孽”,曹操剿灭他便是“剿灭伪帝”,大义名分瞬间逆转。

  “他终于还是走到了这一步。”刘协的声音冰冷,“也好!他僭越称帝,便是自绝于天下忠汉之士!朕倒要看看,这‘魏代汉兴’的闹剧,能有多少人真心拥戴!”

  他看向荀彧,语气放缓:“文若先生,此事……”

  荀彧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翻腾,对着刘协深深一揖,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异常坚定:“陛下,曹公……曹操既行此逆天之事,便是与汉室彻底决裂。彧……再无犹豫!愿助陛下,扫平奸逆,重正乾坤!”这一刻,他心中对曹操最后的一丝香火之情,也随着这个消息而彻底断绝。

  刘协上前一步,扶住荀彧:“朕得文若,如虎添翼!曹操称帝,看似势大,实则是将自己架在火上烤!他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外部更是群敌环伺。这,正是我们的机会!”

  他转身,目光扫过诸葛亮和荀彧,决然道:“传令下去,荆南计划照常进行,而且要更快!我们要在曹操正式称帝,整合内部力量之前,拿下荆南,站稳脚跟!同时,将曹操欲行篡逆之事,通过所有渠道散播出去,尤其是荆州刘备、江东孙权处!朕要让天下人都看看,是谁在祸乱江山!”

  “遵旨!”

  安排完军政要务,刘协终究还是要面对甄宓入山的问题。他略一思忖,对随侍的“影”吩咐道:“将甄氏女安置在‘客苑’,以礼相待,不可怠慢。所需用度,按贵妃之礼遇供给。朕……晚些时候见她。”

  “是。”

  所谓的“客苑”,是基地内用于安置外来重要人员的一片独立院落,环境清幽,守卫森严。将甄宓安置在那里,既显示了重视,也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是夜,刘协在处理完一天的政务后,才在几名侍卫的护送下,来到了客苑。

  院落内灯火通明,一名身着素雅衣裙的少女正静坐于院中石凳上,对着一局残棋沉思。听到脚步声,她缓缓抬起头来。

  纵然刘协见多识广,心智坚定,在看清甄宓容貌的那一刻,心中也不由得微微一震。只见她年约十四五岁,肌肤胜雪,眉目如画,一双眸子清澈如水,却又带着一丝与年龄不符的沉静与忧思。她并未施太多粉黛,天然去雕饰,却自有一股动人心魄的清华之气,仿佛月下初绽的白莲,幽雅绝俗。难怪历史上能让曹氏父子三人为之倾倒。

  “民女甄宓,拜见陛下。”甄宓见到刘协,并未显得惊慌,而是从容起身,敛衽行礼,声音清脆悦耳,如同珠落玉盘。

  “甄姑娘不必多礼。”刘协虚扶一下,走到她对面的石凳坐下,目光扫过棋盘,“姑娘好雅兴,独自弈棋?”

  甄宓微微垂首:“山居寂静,聊以排遣。陛下日理万机,深夜到访,民女受宠若惊。”

  刘协笑了笑,没有绕弯子:“甄姑娘,令兄之意,朕已明了。甄家雪中送炭之情,朕铭记于心。只是,姑娘可知,此来山中,意味着什么?此地非是许都繁华之地,而是清苦险峻之所,未来更是吉凶难料。”

  甄宓抬起头,目光坦然地看着刘协,那清澈的眼底带着一丝超越年龄的聪慧与决绝:“回陛下,兄长之意,民女岂能不知?甄家既已选择陛下,便已将全族身家性命托付。民女一介女流,无力阵前杀敌,亦难运筹帷幄,唯有此身,或可略安陛下之心,固甄家与陛下之盟。至于清苦险峻……”她嘴角泛起一丝淡淡的、略带苦涩的笑意,“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若陛下大业不成,甄家亦无葬身之所。此地虽苦,却是希望所在。民女……无悔。”

  她的话语清晰而冷静,将自己的处境和家族的谋划剖析得明明白白,没有寻常女子的娇羞作态,反而带着一种令人心折的坦荡与牺牲精神。

  刘协心中暗叹,真是个冰雪聪明的女子。她清楚地知道自己作为政治筹码的定位,却不怨天尤人,反而试图在这种定位中,为自己,也为家族,寻找到一丝主动和价值。

  “好一个‘无悔’。”刘协点了点头,语气缓和了许多,“姑娘深明大义,朕心甚慰。既如此,姑娘便暂且在此住下。朕不会亏待于你,亦不会强迫于你。你可将此地当做……一处别院,读书、弈棋、习字,皆可随心。若有何需求,可直接向管事提出。”

  他没有立刻给予名分,也没有表现出急色的样子。这既是对甄宓的尊重,也是一种政治上的谨慎。他需要观察,也需要时间让基地内部消化这件事。

  甄宓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似乎没料到刘协会如此回应。她再次敛衽一礼:“民女……谢陛下恩典。”

  离开客苑,刘协仰望星空,长长吐出一口气。

  许都。

  一场精心策划、却又带着几分仓促与血腥的“劝进”大戏,终于到了高潮。

  魏王府邸,冠盖云集。以华歆、王朗为首的数十名文武官员,跪伏于大殿之外,手中捧着以“万民”名义书写的劝进表,声泪俱下地恳请曹操“顺天应人,正位九五”。

  “魏王功高盖世,德配天地!汉室气数已尽,非天命所归者不能安之!请魏王体恤万民,登基称帝,以安社稷!”华歆的声音透过大殿的门扉,传入殿内。

  曹操高踞王座之上,身着绣有九章纹路的黑色王袍,面容沉静,看不出喜怒。殿下,程昱、贾诩、刘晔、司马懿等心腹谋臣肃立两侧,曹仁、夏侯惇等宗亲大将按剑而立,气氛肃杀而凝重。

  “孤,世受汉恩,位极人臣,岂敢有非分之想?”曹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惯常的威严与一丝恰到好处的“推辞”。

  “大王!”王朗膝行上前,叩首泣告,“如今天下纷扰,黎民倒悬,正需雄主出世,一扫阴霾!汉帝……前帝刘协,弃宗庙于不顾,流落江湖,与匪类为伍,德行有亏,已失天命!大王若不挺身而出,天下苍生何依?四海万民何望?”

  这时,司马懿出列,躬身道:“大王,臣夜观天象,见帝星晦暗,而邺城之上有王者之气勃发,此乃天命转移之兆也。且‘五德终始’,火德已衰,土德当兴。魏者,土德也,代汉而立,正合天意民心!”

  他这番话,引经据典,将篡位包装成了顺应天命的必然,听得华歆等人连连点头。

  曹操沉默着,手指敲击着王座的扶手,目光扫过程昱、贾诩。程昱微微颔首,贾诩则眼观鼻,鼻观心,不发一言,但沉默本身也是一种态度。

  殿外的劝进声一浪高过一浪,几乎要掀翻殿顶。

  就在这“群情汹汹”之际,一名内侍慌慌张张跑入殿中,跪地禀报:“大王!宫……宫外聚集了数百名太学生,手持……手持《孝经》、《论语》,跪哭于宫门,言……言‘汉室不可废,礼法不可违’,请求大王……拒绝僭越!”

  刹那间,殿内殿外,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一股冰冷的杀意,如同实质般从曹操身上弥漫开来。

  华歆等人脸色煞白,又惊又怒。他们没想到,在如此高压之下,竟然还有人敢公然反对!

  曹操缓缓站起身,走到殿门前,推开殿门。秋日的阳光照射在他身上,那黑色的王袍仿佛能吸收所有的光线。他望着远处宫门方向隐约传来的哭喊声,眼神如同万载寒冰。

  “冥顽不灵,不识时务。”曹操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整个广场,“既是心念故主,便去地下继续效忠吧。”

  他挥了挥手,对身后的许褚淡然道:“子康,带虎卫军去,将那些……惑乱人心的狂悖之徒,全部……清理掉。”

  “末将遵命!”许褚狞笑一声,按剑大步而出。

  很快,宫门外便传来了兵甲碰撞声、呵斥声、以及凄厉的惨叫声。那哭喊求饶的声音,如同被掐住脖子的鸡,迅速微弱下去,最终归于一片死寂。

  曹操面无表情地转过身,重新走回大殿,坐上王座。整个过程,他甚至没有多看宫门方向一眼。

  殿内文武,无不噤若寒蝉。华歆、王朗等人更是伏在地上,浑身颤抖,冷汗浸透了后背。

  曹操的目光再次扫过众人,缓缓开口,这一次,再无任何推辞:“既然天意民心皆归于魏,众卿又如此恳切……孤,若再推辞,便是逆天而行了。”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股席卷天下的霸气:

  “传诏!告祭天地宗庙!即皇帝位,定国号为‘魏’,改元‘黄初’!追尊先父曹嵩为太皇帝……废汉帝刘协为山阳公!”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华歆、王朗等人的带领下,殿内殿外,响起了山呼海啸般的朝拜声。尽管这声音背后,隐藏着多少恐惧、无奈与野心,但此刻,它汇聚成了曹操登顶权力巅峰的礼赞。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伴随着血腥气,迅速传遍天下。

  许都皇宫内,那面象征着四百年汉祚的龙旗,被粗暴地降下,取而代之的,是一面崭新的、刺眼的“魏”字大旗。

  曹操,终于迈出了这历史性的一步。汉室,在法统上,似乎彻底成为了过去。

  桐柏山,基地议事堂。

  当曹操称帝、废刘协为山阳公的消息通过加密信道传来时,整个议事堂内陷入了一片短暂的死寂。

  荀彧闭上双眼,身体微微晃动了一下,脸色苍白如纸,仿佛瞬间又苍老了几岁。虽然他早已做出选择,但亲耳听到旧主彻底撕下最后的面纱,那种冲击依旧巨大。

  徐庶等人亦是面色凝重。曹操此举,无疑是将自己放在了天下忠汉势力的对立面,但也同样将刘协逼到了更危险的境地——从此,他们不再是“清君侧”,而是“讨逆复汉”,战争的性质变得更加残酷和彻底。

  唯有诸葛亮,在短暂的沉默后,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他看向一直稳坐主位,面无表情的刘协,沉声道:“陛下,曹操僭越,自绝于天下!此虽危机,亦是我等竖起‘兴复汉室’大旗,号召天下忠义之士的最佳时机!”

  刘协缓缓抬起头,他的脸上看不出太多的愤怒,只有一种冰冷的、如同磐石般的坚定。他等的就是这一刻!

  他站起身,走到大堂中央,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核心成员,声音沉稳而有力,如同惊雷前的低鸣:

  “诸卿,都听到了吗?”

  “曹操,篡汉了!”

  “他从朕的手中,夺走的不仅仅是权力,更是我刘氏四百年江山,是天下亿兆黎民所信奉的正统!”

  “他以为,登上那个位置,便能掌控一切?他错了!”

  刘协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穿透人心的力量:“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非是一家一姓之私产,更非权奸可肆意玩弄之物!汉室纵然有瑕,亦非他曹孟德可随意废立!民心即天心,他今日以屠刀迫人屈膝,他日必被民心之怒焚为灰烬!”

  他猛地抽出腰间佩剑——那是赵云为他亲手打造的一柄百炼精钢剑,寒光四射——直指北方:

  “自即日起,朕,刘协,大汉天子,与国贼曹操,不共戴天!”

  “传朕旨意!”

  “将此讯通告全军,告知所有将士,我们为何而战!为汉室,为正统,为天下不再有权奸僭越!”

  “以朕之名,颁布《讨曹逆檄》,历数曹操罪状,昭告天下!凡我汉家子民,皆可起兵讨逆!”

  “荆南之战,即刻发动!以荆南之捷,祭我汉室龙旗!”

  “加快与刘备、孙权之联络,共组讨逆联盟!”

  一道道命令,如同出征的战鼓,敲响在每一个人的心头。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与紧迫感。

  “臣等遵旨!誓死追随陛下,讨逆复汉,重正乾坤!”以诸葛亮、荀彧为首,所有人齐刷刷跪倒在地,声音震彻云霄。

  基地客苑的甄宓,从侍女口中得知了外界天翻地覆的消息。她推开窗户,望着远处中军方向隐约传来的肃杀之气,以及那面在风中猎猎作响、愈发鲜明的汉室龙旗,纤纤玉指轻轻握住了窗棂,眼中闪过一丝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