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周郎一计斩双雄,我的神机已在弦!-《三国:开局种田,捡的白毛丫头竟》

  长江北岸,乌林。

  曹操八十三万大军连营百里,旌旗如林,遮天蔽日。

  从高空俯瞰,无数营帐如繁星般铺满大地,延绵不绝,仿佛一条黑色的巨龙,盘踞在长江之畔,随时准备吞噬对岸的一切。

  中军,楼船之上。

  此船巨大无比,高分五层,雕梁画栋,稳如平地。

  曹操身披黑色大氅,立于船头,江风猎猎,吹得他须发飞扬。

  他手持长槊,俯瞰着脚下这支足以让天地变色的无敌之师,胸中涌起万丈豪情。

  酒宴已设。

  文臣武将,分列两旁,笙歌鼎沸,极尽奢华。

  酒酣耳热之际,曹操横槊于船头,放声高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苍凉雄浑的歌声,在江面上回荡,满座将士,无不心神激荡,高呼“丞相万年”。

  曹操意气风发,只觉自己便是那扫平六合的始皇帝,是那辅佐成王的周公。

  天下,已然在握。

  然而,在这片滔天的气焰之下,一股阴影,正悄然蔓延。

  连营深处,不时传来士卒压抑的呕吐声与呻吟。

  瘟疫。

  这些自北方而来的悍卒,终究是抵不过南方湿冷水土的侵蚀。

  每日,都有成百上千的士兵上吐下泻,浑身无力,失去战心。

  曹操心中并非没有忧虑,但他将这份忧虑,强行压下。

  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些许微末小疾。

  只要大军以雷霆之势,一鼓作气,踏平江东,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速战速决,是他唯一的选择。

  ……

  江东,柴桑。

  周瑜府邸,灯火彻夜不熄。

  这位风华绝代的江东大都督,正对着一张巨大的江防图,眉头紧锁。

  如何破敌?

  这是一个沉重到足以压垮任何人的难题。

  就在此时,一名亲兵匆匆入内。

  “启禀大都督,帐外有一人求见,自称蒋干,乃是……曹操的故友。”

  蒋干?

  周瑜的眉梢,微微一挑。

  他记得此人,乃是九江名士,以口才着称,与自己也算有几分同乡之谊。

  一个念头,如电光石火般,在他脑海中悄然成型。

  周瑜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请。”

  当夜,都督府大张筵席,鼓乐喧天。

  周瑜亲自出迎,执着蒋干之手,状极亲热。

  “子翼!不想你我竟能在此地重逢!快,随我满饮此杯!”

  席间,周瑜绝口不提军国大事,只与蒋干追忆往昔,谈论风月。

  他频频举杯,仿佛要将这些时日的忧虑,尽数灌入腹中。

  酒过三巡,周瑜又拉着蒋干,巡视军营。

  但见江东士卒,个个盔明甲亮,精神饱满。

  武库之内,刀枪如林,箭矢如山。

  粮仓之中,米粟堆积,足以支用数年。

  蒋干跟在周瑜身后,脸上笑容不变,心中却早已是掀起了惊涛骇浪。

  江东,竟有如此实力!

  是夜。

  周瑜酩酊大醉,被亲兵扶入帐中,竟是和衣而卧,与蒋干同榻而眠。

  他鼾声如雷,口中不时发出几句含糊不清的呓语。

  蒋干却是毫无睡意。

  他借着微弱的灯火,悄然起身,目光在帐内逡巡。

  很快,他的视线,便被帅案上那一卷摊开的竹简,牢牢吸引。

  那是一封信。

  蒋干按捺住狂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上前去。

  信上的字迹,他认得。

  是荆州水师都督,蔡瑁与张允的手笔!

  信中言辞恳切,说他们二人投降曹操,实非得已,只待时机成熟,便斩下曹贼首级,以为进献之礼!

  蒋干只觉得自己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他正要细看。

  床榻之上,周瑜忽然翻了个身,梦呓般地嘟囔了一句。

  “子翼,我三日后,便让你看曹贼首级……”

  蒋干吓得魂飞魄散!

  他再不敢停留,一把抓起那封密信,藏入怀中,连夜逃出大营,乘一叶扁舟,划破夜色,直奔北岸曹营而去。

  ……

  曹操大帐。

  当蒋干将那封带着体温的密信,呈到曹操面前时。

  曹操的脸,瞬间阴沉得如同帐外的夜色。

  蔡瑁!张允!

  这两个他倚为水师臂助的降将,竟敢阴怀二心!

  他本就因水师操练不力,士卒不习水战而日夜烦心,几次三番地斥责过二人。

  此刻,新仇旧恨,涌上心头。

  一股被背叛的,无法遏制的狂怒,冲垮了他所有的理智。

  “来人!”

  一声雷霆般的咆哮,响彻大帐。

  “将蔡瑁、张允二人,给我就地斩首!”

  帐下,程昱、荀攸等一众谋士,大惊失色,纷纷上前劝阻。

  “丞相!此事恐有蹊跷,还请详查!”

  “丞相息怒!阵前斩将,乃兵家大忌啊!”

  然而,盛怒之下的曹操,哪里还听得进半句劝谏。

  “拖出去!斩了!”

  片刻之后。

  两颗血淋淋的头颅,被呈了上来。

  看着那两张死不瞑目的面孔,帐内的滔天怒火,终于缓缓退去。

  冰冷的理智,重新占据了曹操的大脑。

  他,猛地,醒悟了过来。

  不对!

  蒋干此行,处处透着诡异。

  周瑜若真有密谋,岂会如此轻易地,让一介说客,看到如此机密的书信?

  这分明是……

  反间计!

  “噗——”

  曹操只觉得喉头一甜,一口逆血,险些喷出。

  他踉跄着,跌坐回帅位之上,那张一向睥睨天下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深深的懊悔与颓然。

  他,亲手斩断了自己渡江的臂膀。

  ……

  千里之外,太行山。

  桃源镇,军事学院。

  巨大的沙盘之上,长江两岸的地形,被分毫不差地复刻了出来。

  代表着曹军与孙刘联军的无数枚小旗,犬牙交错,将整个战局,清晰地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赵沐笙手持一根细长的木杆,神情淡然。

  他将代表蔡瑁和张允的两面蓝色小旗,从曹军的阵营中,轻轻地,取了出来。

  然后,随手扔到了一旁。

  台下,周虎、孙芷君等一众桃源镇核心高层,正襟危坐,神情肃穆。

  他们手中的情报,正是由“外情司”,从赤壁前线,传回来的,关于“蒋干盗书”的,全部过程。

  “此计,可称精妙。”

  赵沐笙开口,声音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

  “周瑜精准地抓住了两个关键。”

  他的木杆,轻轻点了点代表曹操中军大帐的模型。

  “其一,是曹操的多疑。”

  “身为枭雄,他从不真正信任任何人,尤其是降将。”

  “其二,是曹操的傲慢。”

  “他自恃势大,认定无人敢与他为敌,所以,当他看到这封‘背叛’的信时,愤怒压倒了理智,让他做出了最愚蠢的决定。”

  赵沐笙放下木杆,目光扫过台下那些若有所思的脸。

  “记住。”

  “对于一个统帅而言,情绪,永远是你们最大的敌人。”

  “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绝对的冷静。因为你们的每一个决定,都关系到无数兄弟的生死,和我们家园的存亡。”

  周虎坐在最前排,听着主公的教诲,只觉得后背阵阵发凉。

  他想起了自己在长坂坡,面对关羽时,那不受控制的愤怒与恐惧。

  原来,这才是他与真正名帅之间,那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授课结束。

  赵沐笙没有返回镇主府。

  他带着周虎,径直来到了格物院后方,一处被高高的围墙圈起来的,戒备森严的秘密靶场。

  靶场之内。

  三百名从全军中精挑细选出的,最悍勇、最沉稳的士兵,已经列装待命。

  他们的队列,如刀切斧砍般整齐。

  他们手中,持着一种造型奇特的,拥有着长长铁管和暗红色木托的,前所未见的武器。

  神机营。

  桃源镇第一支,也是这个时代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火器部队!

  “预备!”

  一名教官,声嘶力竭地吼道。

  三百名士兵,动作整齐划一,将手中的火铳,平举于胸前。

  点燃火绳,打开火门,倒入火药,填入弹丸……

  每一个动作,都经过了千锤百炼,精准而高效。

  “瞄准!”

  三百支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百步之外,那一排排厚重的木靶。

  靶场之上,一片死寂。

  只剩下火绳燃烧时,那“滋滋”的微弱声响。

  周虎站在赵沐笙的身后,屏住了呼吸。

  他的心脏,不争气地,狂跳起来。

  “放!”

  教官手中的令旗,猛然挥下!

  下一瞬。

  轰——!

  三百支火铳,几乎在同一时刻,喷吐出了愤怒的火焰!

  一声前所未有的,仿佛能撕裂天空的巨大轰鸣,在山谷间轰然炸响!

  浓烈的,带着刺鼻硫磺味的白色硝烟,瞬间弥漫了整个靶场。

  周虎的耳朵,嗡嗡作响,大脑一片空白。

  他下意识地,看向百步之外。

  硝烟散去。

  那一百面由整块硬木制成的,足以抵挡强弓攒射的厚重靶子,此刻,已是千疮百孔!

  无数个拳头大小的窟窿,密密麻麻地,布满了靶面。

  有几面靶子,甚至被硬生生地,打得四分五裂!

  静。

  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眼前这幅超出了他们认知极限的景象,彻底镇住了。

  这就是……主公口中的……天雷吗?

  赵沐笙看着那片狼藉的靶场,脸上没有丝毫意外。

  他只是转过身,拍了拍周虎那早已僵硬的肩膀,淡淡地开口。

  声音,不大。

  却像一柄重锤,狠狠砸在周虎的心上。

  “现在,你还觉得,武圣那一刀,接不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