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釜底抽薪-《重生囤币,比特币首富之路》

  宏海实业的董事会不欢而散。

  张海采用拖延策略,试图为自己争取最后一点思考时间的消息。

  这一行为几乎同步传到了吴峰的耳中。

  “拖延?”

  吴峰站在窗前,笑道:

  “看来,张董事长是觉得我给的耐心太多了。”

  “他可能忘了,我这个人,最讨厌的就是不确定性。”

  他原本希望利用资本优势和内部策反,以泰山压顶之势迅速解决战斗。

  但林志华的顽强,刘建等人的反水,以及监管的适时介入。

  让这场预想中的闪电战变成了拉锯战。

  张海的犹豫,成了吴峰失去耐心的最后一环。

  吴峰狠厉的说道:

  “是时候给这锅温水下面,添一把猛火了。”

  他需要一场更大的混乱,来打破目前的僵局,逼迫张海乃至整个宏海董事会就范。

  而制造混乱,正是他最擅长的事情。

  他按下通讯键,召来了那位负责特殊事务的下属。

  “先生。”

  “之前准备好的,关于王副总和李独董的那些小礼物。”

  “可以挑选一份分量适中的,送给我们的媒体朋友了。”

  吴峰轻描淡写:

  “记住,要匿名,渠道要干净,要让事情看起来像是一场内部举报或者意外泄露。”

  下属确认道:

  “明白。重点突出其利用职权进行利益输送,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性质?”

  “没错。要让外界觉得,宏海实业的管理层烂透了,急需一场彻底的手术。”

  “而我们黑水,就是那个拿着手术刀的最佳人选。”

  吴峰补充道:

  “动作要快,我要在明天早上的财经版面上,看到这份礼物。”

  “是!”

  次日清晨,一场针对宏海实业管理层的风暴骤然降临。

  一家以爆料着称的财经调查网站,率先发布了一篇长篇报道,标题极为惊悚:

  《宏海实业高管疑涉利益输送》

  报道图文并茂,详细列举了宏海高层通过其亲属控制的海外空壳公司。

  与宏海实业的供应商之间存在一系列可疑交易。

  涉嫌虚增采购成本,进行利益输送的证据链条。

  同时,报道也披露了某个高管在其所主导的某个学术研究项目中。

  接受了某些不知名的匿名捐赠。

  并在此后对黑水方案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细节。

  尽管报道没有直接点明黑水基金。

  但所有线索都巧妙地指向了同一个方向。

  宏海实业内部治理存在严重问题。

  而某些高管和董事,可能与外部资本存在着不当关联。

  这篇文章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宏海实业高管涉利益输送的相关词条火速冲上热搜。

  投资者论坛炸锅,中小股东们群情激愤。

  “难怪公司业绩一直不行!原来钱都被这些蛀虫掏空了!”

  “必须严查!请监管介入!”

  “这样的管理层,怎么能让我们放心?”

  这波舆论海啸的威力,远超之前的专利争议和收购传闻。

  它直接动摇了宏海实业信誉的基石。

  公司治理的公正性。

  宏海实业总部一片混乱。

  公关部的电话被打爆,无数媒体要求置评。

  王副总和李独董的办公室大门紧闭,无人敢进。

  股价开盘即暴跌,恐慌性抛盘汹涌而出,短短半小时便触及跌停板。

  之前因收购传闻而入场的投机资金疯狂出逃。

  董事长办公室内,张海看着电脑屏幕上那篇致命的报道和一片惨绿的股价分时图。

  脸色难堪,微微发抖。

  他没想到,吴峰的反击如此迅速,且如此狠毒,直接选择了最彻底的方式!

  这一招,不仅将宏海高层彻底逼到了墙角。

  更是将整个宏海实业推到了信誉崩塌的边缘!

  他现在面临的,已经不仅仅是选择谁的问题。

  而是如何挽救宏海不被这场丑闻彻底摧毁的问题!

  与此同时,林志华和华安科技也密切关注着事态发展。

  王浩快步走进办公室:

  “老林,看到了吗?吴峰这是狗急跳墙了!他开始扔脏弹了!”

  林志华点点头:

  “这一招很毒。他是在用摧毁宏海信誉的方式,来逼迫张海和董事会接受他的方案。”

  “因为现在可能只有他敢并且愿意接手这个烂摊子了。”

  他立刻意识到,局势正在急转直下。

  “对我们来说,这是危机,但也可能是机会。”

  林志华思考着:

  “如果操作得当,这或许能成为彻底唤醒张海,清除内部障碍的转折点。”

  “立刻准备一下,我要再约张海谈一次。”

  “这一次,必须让他看清谁才是真正能拯救宏海的人!”

  黑水基金指挥中心,吴峰悠闲地品着咖啡,看着宏海股价跌停的盘面。

  下属汇报:

  “先生,目标股价已按计划跌停,市场恐慌情绪蔓延。”

  吴峰满意地点点头:

  “很好。给张海再加点压。”

  “以基金的名义,发一封正式的沟通函给宏海董事会。”

  “表示我们对宏海的基本面依然长期看好。”

  “但对目前暴露出的公司治理问题深感忧虑。”

  “希望董事会能尽快采取果断措施,恢复市场信心。”

  “同时,委婉地提醒他,我们之前的报价有效期,所剩无几了。”

  釜底抽薪,驱狼吞虎。

  吴峰要用这场由他亲手点燃的烈火,将张海和宏海实业,彻底逼入他预设的轨道。

  那篇关于宏海实业高管涉嫌利益输送的爆炸性文章。

  在滚热的舆论中瞬间炸开。

  尽管最初发布的平台相对小众。

  但其内容辛辣。

  证据链看似完整。

  随后迅速被几家渴望流量的财经自媒体和网络论坛转载。

  编辑们深谙如何吸引眼球,转载的标题一个比一个惊悚:

  这些标题在社交媒体上快速传播,引发了投资者关注。

  尤其是宏海实业中小股东的强烈关注和恐慌。

  公司股吧和投资者论坛里,愤怒和担忧的帖子刷屏:

  “原来我们小散的血汗钱都被这样掏空了!”

  “强烈要求监管严查!暂停交易!”

  “这公司从根子上烂了,赶紧跑吧!”

  “还我们没血汗钱,骗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