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万枚比特币!-《重生囤币,比特币首富之路》

  林志华召集了仅存的几位核心成员!

  王浩,以及远程接入的陈影和Leo。

  林志华开门见山:

  “价格已进入历史低估区间。”

  “但底部是一个区域,而非一个点。恐慌性抛售可能仍未结束。”

  他展示了一张精心绘制的图表,上面标注着几个关键位置:

  8美元,5美元,甚至更低的3美元。

  “我们的策略就是是抄底,在每一个关键支撑位,建立长期仓位。”

  王浩有点恐惧:

  “华子,你确定吗?”

  “现在所有消息都是利空,万一真的归零……”

  林志华打断他:

  “归零的风险,在100美元时存在,在10美元时同样存在。”

  “但10美元的赔率,远比100美元时高千万倍。”

  “记住,我们赌的不是短期涨跌,而是比特币底层逻辑的生命力。”

  “只要点对点电子现金的需求不死,比特币具有难以追踪的特殊性,它就不会归零。”

  基于Leo提供的安全架构,他们启动了最高级别的囤币计划。

  将回购资金分散到超过5000个新生成的地址。

  每个地址初始投入金额极小。

  囤币计划持续6-12个月,避免任何集中买入行为引起市场注意。

  买入指令设定在凌晨,周末等流动性最枯竭,也最不易被察觉的时段。

  进行阶梯式建仓!

  价格每下跌一个关键台阶。

  如10美元,8美元,5美元。

  买入额度适度增加,但绝不一次性打光子弹。

  所有操作通过tor网络和多个海外代理服务器进行。

  与团队现有的任何公开地址和交易行为完全隔离。

  连团队内部,也只有极少数核心成员知晓全貌。

  第一笔回购指令在价格跌至9.5美元时悄然触发。

  金额很小,小到在市场的抛盘海洋中激不起任何涟漪。

  张猛偶然看到林志华屏幕上的交易记录,惊得跳了起来:

  “华子!你疯了?还在买?”

  林志华没有解释:

  “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赵静看着林志华,回想起他一次又一次的正确判断。

  一咬牙,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积蓄:

  “华子,我跟你!我也买一点!”

  王浩在挣扎了几天后,也默默开始了定投。

  连远端的Leo,也罕见地动用了一部分自己的储备金来进行抄底。

  回购在死寂的市场中缓慢进行着。

  价格跌至8美元,买入额度增加;

  跌至7美元,继续买入……

  市场仿佛一个无底洞,任何买入都被更庞大的恐慌盘吞噬。

  最考验神经的时刻到来了。

  价格一度跌穿5美元,触及4.8美元的历史低点。

  论坛里充斥着比特币已死的讣告。

  林志华鼓励大家:

  “继续按计划买入,一定会有回报的。”

  他将最后一笔,也是最大的一笔预备资金,挂在了5美元以下的区间。

  买入只是开始,更漫长的是等待。

  市场在底部反复震荡,磨蚀着所有人的耐心。

  团队的主要精力,从市场操作,全面转向了技术开发和生态建设。

  他们知道,真正的价值,不是靠抄底抄出来的,而是靠一步步建设出来的。

  比特币价格在200美元下方艰难盘整时,林志华召开了团队会议。

  他展示了最终的成果:

  “在均价6.3美元的位置,团队包括核心成员及其管理的基金总计积累了近120万枚比特币。”

  “这是一个足以撼动未来格局的天文数字。”

  比特币的寒冬终于过去。

  比特币价格在触及最低点后,开始了漫长而曲折的筑底过程。

  林志华知道。

  真正的复苏,需要新的叙事和实实在在的进展,而不仅仅是超跌反弹。

  关于隔离见证的技术讨论,开始在核心开发者社区激烈展开。

  这些旨在解决比特币网络拥堵和可扩展性问题的方案。

  林志华让王浩紧密跟踪这些技术动态,并在“比特助手”网站上开设了深度专栏。

  用通俗的语言向用户解释这些技术可能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林志华在团队会议上指着屏幕上的代码讨论:

  “看,他们在解决问题。”

  “这才是价格最坚实的基底。”

  价格在悄然无息中站稳了50美元,然后缓慢爬升到100美元。

  这一次,突破100美元关口时,机房内没有疯狂的欢呼,只有坚守的初心。

  下半年,一些微妙的变化开始出现。

  全球知名的财经媒体,如《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

  开始罕见地报道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

  一些大学捐赠基金和对冲基金的研究报告。

  开始将比特币称为数字黄金和潜在的价值储存手段。

  陈影从她的渠道发来信息,附上几个离岸基金悄悄开设交易所账户的蛛丝马迹。

  “有大机构在抬升价格。”

  林志华立刻意识到,游戏的参与者正在发生变化。

  他调整了团队的策略:

  “启动机构级信息门户计划。”

  “将比特助手升级,提供更专业的数据分析。合规指引和风险管理工具模型。”

  价格在200美元至400美元之间反复震荡,每一次回调都让张猛心惊胆战。

  但每一次都顽强地收复失地。

  市场的韧性,明显强于以往。

  比特币迎来“区块奖励减半”。

  矿工每个区块的奖励从25 btc减少到12.5 btc。

  市场在此之前已经开始了预热。

  一种强大的新叙事开始流行。

  “稀缺性驱动价值”。

  供应增速永久性减半,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有资产以可编程的方式实现这一点。

  减半效应如同点燃的火箭助推器。

  价格强势突破500美元大关!

  这一次,机房里终于响起了欢呼。

  他们不仅收复了失地,更创下了历史新高!

  这一年是载入加密货币史册近乎癫狂的一年。

  价格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飙升:

  600美元,700美元,800美元……几乎没有任何像样的回调。

  全球媒体开始连篇累牍地报道。

  各种“区块链”,“Ico”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制造着一个个一夜暴富的新神话。

  地铁里,咖啡厅中,人们开始公开讨论比特币。

  张猛看着自己账户里当初补仓的比特币,价值翻了上百倍。

  他没有提跑车,反而开始担心如何保管这笔巨大的财富。

  赵静则更加沉稳。

  她利用团队开发的工具,严格执行着分批止盈的策略。

  将部分利润转化为更稳定的资产。

  林志华的压力达到了顶点。

  他知道泡沫正在形成,但疯狂的势头远超他的想象。

  他严格控制着团队核心持仓的卖出节奏。

  利用“蜂群算法”确保不对市场造成冲击。

  同时将大量利润投入到他构想的比特币生态基金中。

  用于投资底层技术设施和合规建设。

  一个平静的夜晚,价格图表上的曲线,刺穿了那个象征性上的千元大关!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