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显卡矿工-《重生囤币,比特币首富之路》

  王浩举着论坛帖子冲进宿舍:

  “Gtx 580,算力25mh\/s!比cpU快100倍!”

  林志华接过鼠标滚动页面,内心波澜起伏。

  他知道这一刻终将到来!

  GpU挖矿时代正式开启,但他没料到团队反应如此迅速。

  吴峰泼冷水:

  “一张显卡四千多,够买五百个比特币了。”

  王浩反驳:

  “但挖矿更快,论坛说一天能挖零点几个币!”

  赵明说道:

  “电费呢?散热呢?宿舍肯定不行。”

  林志华沉默地计算着。

  当前全网算力100Gh\/s,一张Gtx 580贡献0.025%,日收益约0.3 btc。

  按当前0.08美元价格算,日收益2.4美元,电费约0.5美元,净收益1.9美元。

  回本周期...200天?

  但他知道下个月比特币将突破2美元。

  回本周期将缩短到20天!

  这个秘密像火焰在舌尖燃烧,却不能说出口。

  他谨慎开口:

  “或许...可以试试,先买一张实验?”

  团队集资购买第一张Gtx 580。

  当王浩将它插入台式机时,所有人都屏住呼吸。

  王浩敲下回车:“mining启动!”

  风扇声瞬间充斥宿舍,显卡温度飙升至85c。

  张猛捂耳朵:

  “这么吵?像拖拉机!”

  王浩欢呼:

  “算力...25.3mh\/s!是cpU的120倍!”

  但喜悦很快被现实浇灭。

  运行十分钟后宿舍突然断电。

  跳闸了!

  恢复供电后刚启动,再次跳闸。

  赵明皱眉:

  “功率太高,宿舍电路撑不住。”

  第三次尝试时,宿管阿姨敲门警告:

  “再用大功率电器就上报处分!”

  团队陷入沉默。

  林志华知道必须做出决定:放弃还是升级?

  他试探性建议:“校外租房?”

  这个大胆的想法让所有人愣住。

  吴峰直指核心:

  “电费谁付?租金谁出?”

  林志华下定决心:

  “我出初期投资,收益大家分。”

  他不能说出真实理由。

  下月币价暴涨将使投资翻倍回报。

  只能借口:

  “我家给的课题研究经费,正好用来实践。”

  寻找场地花了三天。

  最终租下学校后街老小区的地下室,月租800元,电费自理。

  房东大爷对“计算机课题研究”将信将疑,但三倍押金让他爽快答应。

  改造工程立即启动。

  王浩负责硬件组装,赵静设计通风系统,用二手空调加风扇。

  吴峰谈判电价,最终争取到商业电价八折,赵明编写远程监控脚本。

  林志华“偶然”发现论坛的矿机优化教程,指导王浩刷bIoS降低功耗。

  第一台矿机运行夜,团队守在地下室。

  六张Gtx 580同时工作的声音震耳欲聋。

  但看到监控屏幕上稳定的25mh\/s算力,所有人都值得。

  赵静盯着测温仪:

  “温度78c,风道有效!”

  吴峰按计算器:

  “功耗1.2kw,每小时电费0.15元。”

  王浩欢呼:

  “矿池接收正常,预计日收益1.5 btc!”

  凌晨三点,第一个完整区块被挖出。

  50 btc奖励按算力分配,他们的矿池份额获得0.8 btc!

  “成功了!”

  张猛抱起赵静转圈:

  “我们挖到比特币了!”

  林志华看着屏幕上64美元的收益,内心却在计算另一笔账!

  六张显卡成本2.4万,日净收益46美元,回本周期...但下月的1美元价格将缩短到...

  “才64美元啊?”

  吴峰突然说:

  “扣除电费只剩46美元,六个人分每人7.6美元...”

  气氛瞬间冷却。

  确实,相比投入,收益显得寒酸。

  林志华急忙引导:

  “但这是长期投资,而且技术经验无价。”

  王浩附和:

  “对!我们去论坛分享经验,还能提升流量!”

  这个提议获得支持。

  赵静撰写《大学生显卡矿机搭建指南》。

  王浩录制优化教程,吴峰计算收益模型。

  帖子在论坛爆火,他们币购日访问量破五万。

  更惊喜的是,有人联系他们托管矿机:

  “我出显卡,你们运维,收益分成!”

  团队首次接触“矿机托管”概念,兴奋地讨论到深夜。

  林志华感到欣慰。

  他们正无意中复刻矿场演进史。

  但危机接踵而至。

  一周后电费账单显示:首周电费310元!

  远超预期。

  “商业电价太贵了,”

  吴峰沮丧道:“这样净收益只剩一半。”

  王浩检查硬件:

  “而且显卡损耗严重,”有两张已经花屏了。”

  林志华知道必须升级了。

  他引导团队发现“矿场选址三要素”:

  “低价电、低温环境、稳定网络。”

  张猛突然说:

  “我知道有个地方,我老家黑龙江,电费三毛,冬天天然散热!”

  赵明质疑:

  “跑去黑龙江是没有问题,但设备运输和维护呢?”

  团队激烈辩论时!

  林志华想起中国矿场迁徙史:

  从广东到四川再到新疆内蒙,追逐低价电力的征程。

  大家最终决定:先在本地运行,同时调研东北矿场可行性。

  这个决定让林志华松了口气。

  他知道半年后监管将收紧,东北的偏远矿场反而更安全。

  深夜,林志华独自在地下室维护矿机。

  六张显卡的声音中,他检查着收益报表:

  累计挖矿17天,收益13.6 btc,价值1088美元

  扣除电费硬件成本,净收益约400美元

  按团队分成,他应得8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