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嘴角那抹若有似无的嘲笑,像根细小的针,轻轻扎在了知知的自尊心上。
他今天真是受够了!陆峥,崔老爷子,现在连皇伯父也……
一个个的,既觉得他现在是小孩,不该跟他说这么多,又要持续让他干活。
泥人尚有三分土性,更何况是被娇宠着长大的小世子。
一股无名火“噌”地冒了上来,压过了对伯父的敬畏。
知知声音闷闷的,带着明显的赌气意味:
“是!是被赶出来了!他是没明说,但那意思就是嫌我想法天真!他还说,他、不、会、退!”
太子听着侄子语气里的小情绪,不以为意。
看来知知也是终于意识到自己在被甩来甩去了。
他不再纠缠于知知在崔府受挫的细节,而是将问题轻轻拨转,抛出了一个更核心的疑问,声音平稳如常:
“那么,在你看来,崔老爷子,他为何要站出来,带头弹劾陛下与孤?他所求为何?”
许是太子平静无波的语气自带一种让人冷静的力量,明言知胸口那点因委屈和挫败燃起的火苗渐渐熄了下去。
他深吸一口气,真的顺着太子的提问,认真思索起来。
他拧着眉头,将崔老爷子的身份、地位、家族利益在脑子里过了好几遍,最终还是困惑地摇了摇头。
抬起清澈却带着迷茫的眼睛看向太子:“我想不出来。为名?崔老爷子已是天下文宗,清流领袖,名望到达顶峰。为利?崔家百年世家,底蕴深厚,应当也不缺这些。”
对于知知迷茫的回答,太子没有笑,也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如同一位引导弟子悟道的严师,给出了更具体的提示,声音低沉而清晰:
“那你便想一想,近几年来,你皇爷爷,还有孤,主要在做的是什么事?推行的是何种政策?再有,你观察如今朝堂之上,位列中枢、手握实权的高官,他们的出身又如何?是如崔家这般的千年世家、累世公卿多,还是凭借自身才干、通过科举晋身的寒门子弟更多?”
这几个问题像几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在明言知的脑海里回响。
他不由自主地跟着太子的思路思考起来:红薯的推广、格物院的设立、对匠人技艺的重视、还有徐明瑞表哥这样连中三元的不属于世家的状元被破格提拔……
一些原本模糊的的线索,在这一刻,被无形的串了起来。
明言知顺着指引的方向思索,眼睛渐渐睁大。
他想起皇爷爷大力推广红薯,那是能让百姓果腹的祥瑞;他想玻璃、水泥这些新奇事物,那些受赏的工匠,多是出身微寒,父王现在更是埋头格物院;他想起徐明瑞表哥,没有任何世家背景,被皇伯父破格提拔,如今在朝中已是崭露头角,手握实权;他甚至想起在六部观政时隐约的感觉,那些手握实权、真正在办事的官员,似乎越来越多靠能力上位的,而非仅仅倚仗家族荫庇……
而崔家,正是世家门阀中最具代表性的那座高山。
一个模糊的猜想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他猛地抬头,看向太子,声音带着一丝不确定:“皇伯父和皇爷爷这几年来,一直在在提拔寒门,鼓励实务,甚至……有意无意地,在削弱世家门阀的影响力?”
明言知被自己的推论惊到,声音低了下去:“崔老爷子站出来,不是因为某一件具体的事,而是因为他看到了这个趋势?他代表的是整个世家?他在抵抗……皇权对世家的侵蚀?”
所以,这不是简单的政见不合,而是关乎国本、关乎未来权力格局的路线之争!
所以崔老爷子才会如此决绝,寸步不让。
这已经不是个人恩怨,而是两个庞大势力集团的碰撞。
太子微微颔首,肯定了明言知的推测。
知知能想到这一层,已远超他的预期。
“你看得不错。”明若昊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如同在陈述一个既定的事实。
“崔老爷子,还有他身后的许多人,早已看出了苗头。他们猜得也没错,孤与你皇爷爷,确实在有意无意地消减世家门阀的影响。”
太子的语气里带上了一丝属于皇家的不容置疑的冷硬:“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世家盘根错节,占有过多的土地、人口,甚至把持部分仕途通道,长此以往,于国不利。大昭,是明家的大昭,而非与世家共天下的大昭。”
这次弹劾风波,看似因寿宴抓捕官员而起,实则只是皇家和世家双方积蓄已久矛盾的爆发口,一个借题发挥的战场罢了。
到这个时候,被抓捕的官员本身犯了什么,已经不再重要。
太子的目光锐利起来。
“崔老爷子振臂一呼,看似为了法度、为了清议,实际上是为了世家权柄。而孤与你皇爷爷,则要借此机会,进一步廓清朝堂,将更多忠于皇权、而非家族利益的人提拔上来。”
“皇权和世家这次究竟是东风压倒西方,犹未可知。”
太子嘴角勾起一抹近乎冷酷的弧度,“但是在孤这里,没有犹未可知。只有,必须压倒。”
太子没有继续往下说下去,但知知听懂了。
崔老爷子是皇伯父的岳父不假,但在这种根本性的立场上,他的核心利益,永远是世家,是崔氏。
那是崔老爷子立身的根基,是他家族延续千年的依仗。
必要之时崔老爷子是可以舍弃太子妃的。
毕竟,他不止一个女儿。
对于他们这等世家家主而言,家族利益高于一切,高于儿女私情,甚至,高于对某个具体君主的忠诚。
但是,同样的,站在皇伯父的位置上,他优先维护的,必然是明家的天下。
偏殿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知知想起崔老爷子那双深邃而固执的眼睛,想起皇爷爷在奏折山后沉稳的身影,想起皇伯父此刻平静面容下不容置疑的决绝。
他们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都坚信自己是对的,都为了自己必须守护的东西而战。
这本就是无法调和的矛盾本身。
他今天真是受够了!陆峥,崔老爷子,现在连皇伯父也……
一个个的,既觉得他现在是小孩,不该跟他说这么多,又要持续让他干活。
泥人尚有三分土性,更何况是被娇宠着长大的小世子。
一股无名火“噌”地冒了上来,压过了对伯父的敬畏。
知知声音闷闷的,带着明显的赌气意味:
“是!是被赶出来了!他是没明说,但那意思就是嫌我想法天真!他还说,他、不、会、退!”
太子听着侄子语气里的小情绪,不以为意。
看来知知也是终于意识到自己在被甩来甩去了。
他不再纠缠于知知在崔府受挫的细节,而是将问题轻轻拨转,抛出了一个更核心的疑问,声音平稳如常:
“那么,在你看来,崔老爷子,他为何要站出来,带头弹劾陛下与孤?他所求为何?”
许是太子平静无波的语气自带一种让人冷静的力量,明言知胸口那点因委屈和挫败燃起的火苗渐渐熄了下去。
他深吸一口气,真的顺着太子的提问,认真思索起来。
他拧着眉头,将崔老爷子的身份、地位、家族利益在脑子里过了好几遍,最终还是困惑地摇了摇头。
抬起清澈却带着迷茫的眼睛看向太子:“我想不出来。为名?崔老爷子已是天下文宗,清流领袖,名望到达顶峰。为利?崔家百年世家,底蕴深厚,应当也不缺这些。”
对于知知迷茫的回答,太子没有笑,也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如同一位引导弟子悟道的严师,给出了更具体的提示,声音低沉而清晰:
“那你便想一想,近几年来,你皇爷爷,还有孤,主要在做的是什么事?推行的是何种政策?再有,你观察如今朝堂之上,位列中枢、手握实权的高官,他们的出身又如何?是如崔家这般的千年世家、累世公卿多,还是凭借自身才干、通过科举晋身的寒门子弟更多?”
这几个问题像几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在明言知的脑海里回响。
他不由自主地跟着太子的思路思考起来:红薯的推广、格物院的设立、对匠人技艺的重视、还有徐明瑞表哥这样连中三元的不属于世家的状元被破格提拔……
一些原本模糊的的线索,在这一刻,被无形的串了起来。
明言知顺着指引的方向思索,眼睛渐渐睁大。
他想起皇爷爷大力推广红薯,那是能让百姓果腹的祥瑞;他想玻璃、水泥这些新奇事物,那些受赏的工匠,多是出身微寒,父王现在更是埋头格物院;他想起徐明瑞表哥,没有任何世家背景,被皇伯父破格提拔,如今在朝中已是崭露头角,手握实权;他甚至想起在六部观政时隐约的感觉,那些手握实权、真正在办事的官员,似乎越来越多靠能力上位的,而非仅仅倚仗家族荫庇……
而崔家,正是世家门阀中最具代表性的那座高山。
一个模糊的猜想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他猛地抬头,看向太子,声音带着一丝不确定:“皇伯父和皇爷爷这几年来,一直在在提拔寒门,鼓励实务,甚至……有意无意地,在削弱世家门阀的影响力?”
明言知被自己的推论惊到,声音低了下去:“崔老爷子站出来,不是因为某一件具体的事,而是因为他看到了这个趋势?他代表的是整个世家?他在抵抗……皇权对世家的侵蚀?”
所以,这不是简单的政见不合,而是关乎国本、关乎未来权力格局的路线之争!
所以崔老爷子才会如此决绝,寸步不让。
这已经不是个人恩怨,而是两个庞大势力集团的碰撞。
太子微微颔首,肯定了明言知的推测。
知知能想到这一层,已远超他的预期。
“你看得不错。”明若昊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如同在陈述一个既定的事实。
“崔老爷子,还有他身后的许多人,早已看出了苗头。他们猜得也没错,孤与你皇爷爷,确实在有意无意地消减世家门阀的影响。”
太子的语气里带上了一丝属于皇家的不容置疑的冷硬:“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世家盘根错节,占有过多的土地、人口,甚至把持部分仕途通道,长此以往,于国不利。大昭,是明家的大昭,而非与世家共天下的大昭。”
这次弹劾风波,看似因寿宴抓捕官员而起,实则只是皇家和世家双方积蓄已久矛盾的爆发口,一个借题发挥的战场罢了。
到这个时候,被抓捕的官员本身犯了什么,已经不再重要。
太子的目光锐利起来。
“崔老爷子振臂一呼,看似为了法度、为了清议,实际上是为了世家权柄。而孤与你皇爷爷,则要借此机会,进一步廓清朝堂,将更多忠于皇权、而非家族利益的人提拔上来。”
“皇权和世家这次究竟是东风压倒西方,犹未可知。”
太子嘴角勾起一抹近乎冷酷的弧度,“但是在孤这里,没有犹未可知。只有,必须压倒。”
太子没有继续往下说下去,但知知听懂了。
崔老爷子是皇伯父的岳父不假,但在这种根本性的立场上,他的核心利益,永远是世家,是崔氏。
那是崔老爷子立身的根基,是他家族延续千年的依仗。
必要之时崔老爷子是可以舍弃太子妃的。
毕竟,他不止一个女儿。
对于他们这等世家家主而言,家族利益高于一切,高于儿女私情,甚至,高于对某个具体君主的忠诚。
但是,同样的,站在皇伯父的位置上,他优先维护的,必然是明家的天下。
偏殿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知知想起崔老爷子那双深邃而固执的眼睛,想起皇爷爷在奏折山后沉稳的身影,想起皇伯父此刻平静面容下不容置疑的决绝。
他们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都坚信自己是对的,都为了自己必须守护的东西而战。
这本就是无法调和的矛盾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