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地道口吹出,带着铁锈和硫磺的气息。云姜的身影刚消失在黑暗中,地面便开始震动。不是脚步声,是马蹄。
远处尘土扬起,一队骑兵如黑潮般冲破晨雾,直扑巨鹿战场遗址的新兵营。领头那人披玄鸟纹大氅,手持盘龙戟,坐骑乌骓戴青铜面具,马鞍刻着“破釜沉舟”四字。
项羽来了。
高台上,陈砚正看着浑天仪投影的城防图。影密卫疾步奔来,单膝跪地:“楚军突袭,三百骑已至十里外。”
陈砚没有抬头。他手指轻敲案几,目光落在投影边缘一处标记上。那是新兵营的位置。
“传令章邯,按原计划演练三叠弩阵。”他说,“敌若来,不必迎击,只守阵型。”
影密卫迟疑:“可这是实兵冲锋,不是演习。”
“那就当是实战检验。”陈砚合上浑天仪,起身走向栏杆。风吹动他的冕服,袖中铁片微响。
营地内,新兵已在列阵。前排持盾,中排架弩,后排装填。诸葛连弩排列整齐,箭槽满载。这是少府监最新配发的制式武器,每具可连发十矢,射程达二百步。
鼓声响起,第一轮齐射。箭雨腾空,落地时距敌前锋尚有百步。项羽冷笑,挥戟加速。骑兵呈锥形阵压进,速度不减。
第二轮箭雨落下,已有数骑中箭翻倒。乌骓马跃过尸体继续冲锋,项羽双目赤红,口中低吼《九歌》片段。他认得这阵法——三叠轮射,前退后补,火力不断。
五十步。
第三轮齐射启动。这次箭矢不同。箭尾带链,名为锁甲箭。首波命中,十余骑人仰马翻。链条绞住马腿,倒下的瞬间又绊倒后排。
项羽怒喝一声,盘龙戟横扫,拨开三支飞矢。但他没注意到第四波箭簇的特殊之处——震颤箭。箭头经陨铁淬炼,撞击时产生高频震荡。
一支震颤箭击中戟杆中部。力量顺着长柄传入掌心。项羽虎口裂开,鲜血直流。下一箭再击同一位置,戟身共振加剧。他试图稳住,可第五箭接踵而至。
盘龙戟脱手飞出,插在地上颤动不止。
乌骓马嘶鸣,前腿跪地。它左肩中了两箭,血流不止。项羽滚落马背,却未趴下。他站直身体,仰头大笑。
笑声穿透战场,连秦军新兵都为之一震。
“好!好弩阵!”他抹去脸上溅到的血,“秦军竟有此等利器,痛快!”
他弯腰拾起地上一把短刀,是从前阵亡士兵遗落的。刀刃缺口,柄已松动。他握紧,目光扫向高台方向。
“陈砚!”他吼道,“你藏得好深!本以为你是昏君,原来是在等今日!”
陈砚站在高台,听着传来的喊声。他没回应,只是对身旁传令官点头:“收弩。”
号角声起。弩阵停止发射,前排迅速后撤,拒马推上前线,围成半圆。楚军残骑护住项羽,缓缓后退。
章邯率玄甲军赶到时,战斗已结束。他翻身下马,走到陈砚面前:“伤亡十七人,多为擦伤。缴获战马四十三匹,兵器五十六件。”
陈砚点头,指向地上一支箭矢:“捡起来看看。”
章邯弯腰拾起。箭尾刻着少府监编号,但在编号下方,有一枚极小的烙印——一只扭曲的蝎子。
“赵高的记号。”陈砚说。
章邯皱眉:“他怎敢把私造兵器流入前线?”
“不是流入。”陈砚拿起另一支箭,“是早就埋下的。这批弩机三个月前配发,那时赵高已掌控部分军械审批。”
他将箭递给章邯:“查这批兵器的发放记录。从工匠名录开始,一级一级往上追。”
章邯应声而去。
陈砚转身看向战场。烟尘未散,新兵正在清点尸体。有人抬走受伤同伴,有人回收可用箭矢。秩序井然,无人喧哗。
他在一名阵亡士兵身边停下。那人胸口插着一支楚军标枪,死状平静。陈砚蹲下,取下他腰间的竹牌,上面写着籍贯与姓名:颍川李七,入营二十七日。
他把竹牌放进怀里,站起身。
远处山坡上,项羽仍站着。他的亲卫牵来备用战马,他却不骑。他盯着秦军营地看了很久,突然拔出短刀,在自己手臂划了一道。
血顺着小臂流下,滴在泥土里。
他低声说了句什么,身边的将领立刻派人快马回营。半个时辰后,江东八千子弟兵接到集结令。
陈砚回到高台时,浑天仪重新开启。投影显示咸阳西市药炉巷已被包围,但地下三层无熔炉阵,也无人影。线索断了。
他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儿,忽然问:“刚才项羽拾的那把刀,是谁的?”
传令官翻查名册:“报告,是原第三屯屯长王山的佩刀。王山在巨鹿之战阵亡。”
陈砚沉默片刻。王山是他早年安插在长城军团的暗桩,死于章邯上报的“误判敌情”事件。如今这把刀出现在这里,不是巧合。
他想起项羽那声大笑。那不是挫败后的狂躁,而是兴奋。像猎人终于找到了值得追逐的对手。
这才是最危险的信号。
他下令:“加强边境哨探,特别留意江东方向的粮草调动。另外,调云姜回来,让她检查这些箭矢的金属成分。”
话音未落,影密卫急报:“韩姬在冷宫废井发现新的传信管道,通向尚书阁西侧偏殿。”
陈砚眼神一凝。
赵高还没动,冯去疾那边却有了动静。火纹同源,钟鼎共谋——他们想借项羽攻城,自己在内策应?
他立刻改令:“暂缓召回云姜。让她顺管道追查,务必确认对方联络频率与内容编码方式。”
他又看向章邯:“三叠弩阵表现如何?”
章邯答:“压制力足够,但装填速度仍有延迟。若敌军持续冲锋,第三轮之后会出现火力空档。”
“那就加训。”陈砚说,“每日加练两个时辰装填。另外,试试把震颤箭集中在第二、第四轮使用,避免过早暴露杀招。”
章邯记下命令。
陈砚望向远方。太阳已经升起,照在遗落的盘龙戟上。金属泛光,映出一道斜影。
他伸手摸了摸袖中铁片匕首。温度正常。
这时,一名工匠捧着拆解的弩机走来:“大人,我们发现这批兵器有个问题。扳机簧片材质不一,有些用了普通青铜,容易断裂。”
陈砚接过零件细看。果然,几具弩机的簧片边缘有细微裂痕。
“这批是谁监造的?”他问。
工匠低头:“回大人,是少府监副令赵成,赵高的侄子。”
空气静了一瞬。
陈砚把零件放回托盘:“通知章邯,把所有配发自赵成之手的弩机全部召回检修。另派可信工匠重新校验。”
他转身走下高台。风还在吹,带着血腥味。
身后,工匠低头收拾工具。他左手小指戴着一枚紫金护甲,在阳光下闪了一下。
远处尘土扬起,一队骑兵如黑潮般冲破晨雾,直扑巨鹿战场遗址的新兵营。领头那人披玄鸟纹大氅,手持盘龙戟,坐骑乌骓戴青铜面具,马鞍刻着“破釜沉舟”四字。
项羽来了。
高台上,陈砚正看着浑天仪投影的城防图。影密卫疾步奔来,单膝跪地:“楚军突袭,三百骑已至十里外。”
陈砚没有抬头。他手指轻敲案几,目光落在投影边缘一处标记上。那是新兵营的位置。
“传令章邯,按原计划演练三叠弩阵。”他说,“敌若来,不必迎击,只守阵型。”
影密卫迟疑:“可这是实兵冲锋,不是演习。”
“那就当是实战检验。”陈砚合上浑天仪,起身走向栏杆。风吹动他的冕服,袖中铁片微响。
营地内,新兵已在列阵。前排持盾,中排架弩,后排装填。诸葛连弩排列整齐,箭槽满载。这是少府监最新配发的制式武器,每具可连发十矢,射程达二百步。
鼓声响起,第一轮齐射。箭雨腾空,落地时距敌前锋尚有百步。项羽冷笑,挥戟加速。骑兵呈锥形阵压进,速度不减。
第二轮箭雨落下,已有数骑中箭翻倒。乌骓马跃过尸体继续冲锋,项羽双目赤红,口中低吼《九歌》片段。他认得这阵法——三叠轮射,前退后补,火力不断。
五十步。
第三轮齐射启动。这次箭矢不同。箭尾带链,名为锁甲箭。首波命中,十余骑人仰马翻。链条绞住马腿,倒下的瞬间又绊倒后排。
项羽怒喝一声,盘龙戟横扫,拨开三支飞矢。但他没注意到第四波箭簇的特殊之处——震颤箭。箭头经陨铁淬炼,撞击时产生高频震荡。
一支震颤箭击中戟杆中部。力量顺着长柄传入掌心。项羽虎口裂开,鲜血直流。下一箭再击同一位置,戟身共振加剧。他试图稳住,可第五箭接踵而至。
盘龙戟脱手飞出,插在地上颤动不止。
乌骓马嘶鸣,前腿跪地。它左肩中了两箭,血流不止。项羽滚落马背,却未趴下。他站直身体,仰头大笑。
笑声穿透战场,连秦军新兵都为之一震。
“好!好弩阵!”他抹去脸上溅到的血,“秦军竟有此等利器,痛快!”
他弯腰拾起地上一把短刀,是从前阵亡士兵遗落的。刀刃缺口,柄已松动。他握紧,目光扫向高台方向。
“陈砚!”他吼道,“你藏得好深!本以为你是昏君,原来是在等今日!”
陈砚站在高台,听着传来的喊声。他没回应,只是对身旁传令官点头:“收弩。”
号角声起。弩阵停止发射,前排迅速后撤,拒马推上前线,围成半圆。楚军残骑护住项羽,缓缓后退。
章邯率玄甲军赶到时,战斗已结束。他翻身下马,走到陈砚面前:“伤亡十七人,多为擦伤。缴获战马四十三匹,兵器五十六件。”
陈砚点头,指向地上一支箭矢:“捡起来看看。”
章邯弯腰拾起。箭尾刻着少府监编号,但在编号下方,有一枚极小的烙印——一只扭曲的蝎子。
“赵高的记号。”陈砚说。
章邯皱眉:“他怎敢把私造兵器流入前线?”
“不是流入。”陈砚拿起另一支箭,“是早就埋下的。这批弩机三个月前配发,那时赵高已掌控部分军械审批。”
他将箭递给章邯:“查这批兵器的发放记录。从工匠名录开始,一级一级往上追。”
章邯应声而去。
陈砚转身看向战场。烟尘未散,新兵正在清点尸体。有人抬走受伤同伴,有人回收可用箭矢。秩序井然,无人喧哗。
他在一名阵亡士兵身边停下。那人胸口插着一支楚军标枪,死状平静。陈砚蹲下,取下他腰间的竹牌,上面写着籍贯与姓名:颍川李七,入营二十七日。
他把竹牌放进怀里,站起身。
远处山坡上,项羽仍站着。他的亲卫牵来备用战马,他却不骑。他盯着秦军营地看了很久,突然拔出短刀,在自己手臂划了一道。
血顺着小臂流下,滴在泥土里。
他低声说了句什么,身边的将领立刻派人快马回营。半个时辰后,江东八千子弟兵接到集结令。
陈砚回到高台时,浑天仪重新开启。投影显示咸阳西市药炉巷已被包围,但地下三层无熔炉阵,也无人影。线索断了。
他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儿,忽然问:“刚才项羽拾的那把刀,是谁的?”
传令官翻查名册:“报告,是原第三屯屯长王山的佩刀。王山在巨鹿之战阵亡。”
陈砚沉默片刻。王山是他早年安插在长城军团的暗桩,死于章邯上报的“误判敌情”事件。如今这把刀出现在这里,不是巧合。
他想起项羽那声大笑。那不是挫败后的狂躁,而是兴奋。像猎人终于找到了值得追逐的对手。
这才是最危险的信号。
他下令:“加强边境哨探,特别留意江东方向的粮草调动。另外,调云姜回来,让她检查这些箭矢的金属成分。”
话音未落,影密卫急报:“韩姬在冷宫废井发现新的传信管道,通向尚书阁西侧偏殿。”
陈砚眼神一凝。
赵高还没动,冯去疾那边却有了动静。火纹同源,钟鼎共谋——他们想借项羽攻城,自己在内策应?
他立刻改令:“暂缓召回云姜。让她顺管道追查,务必确认对方联络频率与内容编码方式。”
他又看向章邯:“三叠弩阵表现如何?”
章邯答:“压制力足够,但装填速度仍有延迟。若敌军持续冲锋,第三轮之后会出现火力空档。”
“那就加训。”陈砚说,“每日加练两个时辰装填。另外,试试把震颤箭集中在第二、第四轮使用,避免过早暴露杀招。”
章邯记下命令。
陈砚望向远方。太阳已经升起,照在遗落的盘龙戟上。金属泛光,映出一道斜影。
他伸手摸了摸袖中铁片匕首。温度正常。
这时,一名工匠捧着拆解的弩机走来:“大人,我们发现这批兵器有个问题。扳机簧片材质不一,有些用了普通青铜,容易断裂。”
陈砚接过零件细看。果然,几具弩机的簧片边缘有细微裂痕。
“这批是谁监造的?”他问。
工匠低头:“回大人,是少府监副令赵成,赵高的侄子。”
空气静了一瞬。
陈砚把零件放回托盘:“通知章邯,把所有配发自赵成之手的弩机全部召回检修。另派可信工匠重新校验。”
他转身走下高台。风还在吹,带着血腥味。
身后,工匠低头收拾工具。他左手小指戴着一枚紫金护甲,在阳光下闪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