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封口的火漆尚有余温,陈砚指尖轻叩案几,三下。浑天仪铜盘微震,投影在地砖上的星轨图瞬间收拢,化作一道细线没入底槽。他未展卷,只将竹片匕首插入缝隙一挑,拓片连同齿轮残件滑落掌心。
他低头看。
玉符背面七十二编号中,第七号已被朱砂圈出。西墙根那处火雷节点,距他日常理政的静室不过三十步。昨夜云姜密报所言非虚——赵高确已布下天罚之局,只待生辰夜引动九鼎共鸣。但如今,对方提前失手,必会另寻破局之法。
他合掌碾碎火漆,低声唤:“传章邯。”
半个时辰后,校场尘起。
新兵营列阵于演武台前,百人分三排蹲踞,肩扛改良诸葛弩。弩臂加长,弦用陨铁绞丝,箭尾嵌平衡块,射程逾三百步。这是他亲自督造的“三叠轮射法”,仿自现代火力压制战术,为的就是打掉骑兵冲锋的锐气。
风自北来,吹动玄色冕服下摆。陈砚立于高台,袖中铁简悄然展开,记录着昨夜少府监兵器库查出的刻痕比对结果——弩机榫口内侧,确有赵高私印残留。但他未声张。此刻,正是试兵之时。
章邯披甲登台,断岳剑未出鞘,只以旗令调度。第一排新兵压柄上弦,动作整齐;第二排屈膝待发;第三排直立瞄准靶标。三波衔接,无隙可寻。
就在此时,东南方向烟尘骤起。
马蹄声如雷滚地,三百骑破尘而出,为首者披玄鸟纹大氅,手持盘龙戟,乌骓马四蹄翻飞,直扑校场中央。项羽来了。
他未带旌旗,亦无号角,只一声长啸划破长空。骑兵呈锥形阵疾驰,意在冲散弩阵核心。若新兵溃乱,则“科技制胜”之说不攻自破,秦军士气必将动摇。
台下将士骚动。
章邯目光一凝,正欲下令变阵,却被陈砚抬手止住。
“不动。”他说。
声音不高,却稳如磐石。
他盯着那支疾驰而来的骑兵,脑中已推演三轮交战路径。项羽擅勇,却不识体系作战之利。此袭非为歼敌,只为挫锋。只要弩阵不乱,反可借其试阵。
“等他们进入二百五十步。”他低语。
章邯颔首,手中令旗悬而不落。
烟尘愈近,乌骓马嘶鸣腾跃,项羽戟尖指天,身后骑兵齐吼,声震原野。百步……八十……七十……
“放!”
第一排弩手齐扣扳机。
嗡——
百支劲矢撕裂空气,成扇面覆盖骑兵前锋。数骑当场倒地,马身被穿透,摔出 rider。第二排紧接发射,箭雨压顶,逼得后续骑兵不得不偏转方向。第三排早已瞄准高空,箭矢抛射而下,专取马腿与持盾手臂。
三波轮转,无缝衔接。
项羽挥戟格挡,一支弩箭擦过面颊,留下血痕。乌骓马前蹄扬起,险些失衡。他怒喝一声,强控坐骑避过密集射击区,率残部斜冲而出,退至三百步外。
尘土渐落。
校场上,弩阵依旧森然伫立,无人移动一步。
陈砚缓缓起身,指尖再次敲击案几。竹简自动展开,浮现各排射击间隔、命中偏差、装填耗时等数据。他扫了一眼,目光停在某支箭尾刻痕上——与昨夜兵器库所见印记一致。
他不动声色,只对章邯道:“回收所有箭矢,逐支查验。”
章邯领命而去。
场外,项羽抹去脸上血迹,仰天大笑:“好!好一个三叠轮射!胡亥小儿,竟藏此利器!”他拍马环视残部,三百骑折损不足五十,战力犹存。“今日不过试试深浅,来日巨鹿,我要你亲自站在我面前,看看这戟锋能否破你机关!”
说罢,调转乌骓,扬尘而去。
陈砚未应,只目送其背影远去。他知道,项羽不是败了,而是更兴奋了。此人求战如饥渴,越是强敌,越要扑杀。这一仗,未能震慑,反倒激起了对方的斗志。
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弩阵经受住了实战检验。
更重要的是,赵高的手,已经伸进了兵器制造环节。那些刻有私印的弩机部件,绝非一日之功。少府监内部必有其人长期配合,甚至可能已渗透工匠谱系。
他取出袖中铁简,快速刻写几行字,封入新竹筒,递给影密卫:“送往骊山密库,归档‘火雷’案卷,附今晨战录。”
话音刚落,章邯返回,手中握着一支特殊箭矢。
“这支箭,”他低声道,“尾部刻痕模糊,但能辨出半枚印记——与赵高府侍从佩牌纹路相同。”
陈砚接过,细看片刻,放入袖中。
“明日召集少府三吏,清查近三个月所有弩机出库记录。”他说,“尤其是由内廷特批、绕过常规验核的批次。”
章邯点头,又问:“是否牵连冯去疾?”
陈砚沉默片刻。
冯去疾虽倒,其党羽仍在。九鼎之谋虽破,但五德终始说仍在朝中流传。若此时追查过急,恐引发旧臣恐慌,反被他人利用。
“先查物,再查人。”他说,“箭上有印,便是铁证。不必急于定罪,只需让所有人知道——每支射出的箭,都会被记下来源。”
章邯明白其意。这是在立规。
谁敢动手脚,谁就得留下痕迹。
他抱拳退下。
陈砚仍立于高台,风拂过冕服,猎猎作响。远处新兵正在拆解弩机保养,动作熟练。一名小卒不慎将平衡块掉落泥中,立刻弯腰拾起,用衣角擦拭干净。
这个细节被他收入眼中。
他知道,这些年轻人已开始把武器当命。
这也意味着,一旦有人在背后篡改制式、掺杂劣材,造成的伤亡将不只是战场损失,更是对军心的致命打击。
他伸手抚过浑天仪表面,铜壳冰凉。
云姜昨夜还提到那截螺旋铁丝——远程信号天线。若真有人能通过震动频率启动火雷,那同样手段,是否也能干扰军械运转?比如,在关键时刻让弩弦断裂?
他眼神微沉。
眼下弩阵初成,锋芒毕露,但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章邯走至阵前,检查最后一具倒地的假人靶。胸甲被三支箭贯穿,深度均超过两寸。他伸手拔出其中一支,发现箭头略有弯曲。
这不是撞击所致。
是材质问题。
他皱眉,将箭捏在手中反复查看,忽觉异样——弯曲处下方,有一道极细的接缝。像是两段金属拼接而成,外面镀了一层陨铁色。
他猛地抬头,望向高台。
陈砚也正看着他。
两人目光相接。
章邯举起那支箭,指向接缝处。
陈砚缓缓点头。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敌人不仅在记录上做手脚,还在材料上动手脚。这种拼接箭头看似无异,但在连续发射中极易断裂,甚至可能卡膛炸裂。
这不是简单的贪腐。
是精准的破坏。
他抬起手,轻轻敲击案几。
三下。
竹简再次展开,这一次,他开始绘制一张新的图表:从少府监到军营的物资流转链,每一个节点都标注了可能的渗透位置。
风忽然停了。
校场上,最后一缕烟尘落地。
他低头看。
玉符背面七十二编号中,第七号已被朱砂圈出。西墙根那处火雷节点,距他日常理政的静室不过三十步。昨夜云姜密报所言非虚——赵高确已布下天罚之局,只待生辰夜引动九鼎共鸣。但如今,对方提前失手,必会另寻破局之法。
他合掌碾碎火漆,低声唤:“传章邯。”
半个时辰后,校场尘起。
新兵营列阵于演武台前,百人分三排蹲踞,肩扛改良诸葛弩。弩臂加长,弦用陨铁绞丝,箭尾嵌平衡块,射程逾三百步。这是他亲自督造的“三叠轮射法”,仿自现代火力压制战术,为的就是打掉骑兵冲锋的锐气。
风自北来,吹动玄色冕服下摆。陈砚立于高台,袖中铁简悄然展开,记录着昨夜少府监兵器库查出的刻痕比对结果——弩机榫口内侧,确有赵高私印残留。但他未声张。此刻,正是试兵之时。
章邯披甲登台,断岳剑未出鞘,只以旗令调度。第一排新兵压柄上弦,动作整齐;第二排屈膝待发;第三排直立瞄准靶标。三波衔接,无隙可寻。
就在此时,东南方向烟尘骤起。
马蹄声如雷滚地,三百骑破尘而出,为首者披玄鸟纹大氅,手持盘龙戟,乌骓马四蹄翻飞,直扑校场中央。项羽来了。
他未带旌旗,亦无号角,只一声长啸划破长空。骑兵呈锥形阵疾驰,意在冲散弩阵核心。若新兵溃乱,则“科技制胜”之说不攻自破,秦军士气必将动摇。
台下将士骚动。
章邯目光一凝,正欲下令变阵,却被陈砚抬手止住。
“不动。”他说。
声音不高,却稳如磐石。
他盯着那支疾驰而来的骑兵,脑中已推演三轮交战路径。项羽擅勇,却不识体系作战之利。此袭非为歼敌,只为挫锋。只要弩阵不乱,反可借其试阵。
“等他们进入二百五十步。”他低语。
章邯颔首,手中令旗悬而不落。
烟尘愈近,乌骓马嘶鸣腾跃,项羽戟尖指天,身后骑兵齐吼,声震原野。百步……八十……七十……
“放!”
第一排弩手齐扣扳机。
嗡——
百支劲矢撕裂空气,成扇面覆盖骑兵前锋。数骑当场倒地,马身被穿透,摔出 rider。第二排紧接发射,箭雨压顶,逼得后续骑兵不得不偏转方向。第三排早已瞄准高空,箭矢抛射而下,专取马腿与持盾手臂。
三波轮转,无缝衔接。
项羽挥戟格挡,一支弩箭擦过面颊,留下血痕。乌骓马前蹄扬起,险些失衡。他怒喝一声,强控坐骑避过密集射击区,率残部斜冲而出,退至三百步外。
尘土渐落。
校场上,弩阵依旧森然伫立,无人移动一步。
陈砚缓缓起身,指尖再次敲击案几。竹简自动展开,浮现各排射击间隔、命中偏差、装填耗时等数据。他扫了一眼,目光停在某支箭尾刻痕上——与昨夜兵器库所见印记一致。
他不动声色,只对章邯道:“回收所有箭矢,逐支查验。”
章邯领命而去。
场外,项羽抹去脸上血迹,仰天大笑:“好!好一个三叠轮射!胡亥小儿,竟藏此利器!”他拍马环视残部,三百骑折损不足五十,战力犹存。“今日不过试试深浅,来日巨鹿,我要你亲自站在我面前,看看这戟锋能否破你机关!”
说罢,调转乌骓,扬尘而去。
陈砚未应,只目送其背影远去。他知道,项羽不是败了,而是更兴奋了。此人求战如饥渴,越是强敌,越要扑杀。这一仗,未能震慑,反倒激起了对方的斗志。
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弩阵经受住了实战检验。
更重要的是,赵高的手,已经伸进了兵器制造环节。那些刻有私印的弩机部件,绝非一日之功。少府监内部必有其人长期配合,甚至可能已渗透工匠谱系。
他取出袖中铁简,快速刻写几行字,封入新竹筒,递给影密卫:“送往骊山密库,归档‘火雷’案卷,附今晨战录。”
话音刚落,章邯返回,手中握着一支特殊箭矢。
“这支箭,”他低声道,“尾部刻痕模糊,但能辨出半枚印记——与赵高府侍从佩牌纹路相同。”
陈砚接过,细看片刻,放入袖中。
“明日召集少府三吏,清查近三个月所有弩机出库记录。”他说,“尤其是由内廷特批、绕过常规验核的批次。”
章邯点头,又问:“是否牵连冯去疾?”
陈砚沉默片刻。
冯去疾虽倒,其党羽仍在。九鼎之谋虽破,但五德终始说仍在朝中流传。若此时追查过急,恐引发旧臣恐慌,反被他人利用。
“先查物,再查人。”他说,“箭上有印,便是铁证。不必急于定罪,只需让所有人知道——每支射出的箭,都会被记下来源。”
章邯明白其意。这是在立规。
谁敢动手脚,谁就得留下痕迹。
他抱拳退下。
陈砚仍立于高台,风拂过冕服,猎猎作响。远处新兵正在拆解弩机保养,动作熟练。一名小卒不慎将平衡块掉落泥中,立刻弯腰拾起,用衣角擦拭干净。
这个细节被他收入眼中。
他知道,这些年轻人已开始把武器当命。
这也意味着,一旦有人在背后篡改制式、掺杂劣材,造成的伤亡将不只是战场损失,更是对军心的致命打击。
他伸手抚过浑天仪表面,铜壳冰凉。
云姜昨夜还提到那截螺旋铁丝——远程信号天线。若真有人能通过震动频率启动火雷,那同样手段,是否也能干扰军械运转?比如,在关键时刻让弩弦断裂?
他眼神微沉。
眼下弩阵初成,锋芒毕露,但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章邯走至阵前,检查最后一具倒地的假人靶。胸甲被三支箭贯穿,深度均超过两寸。他伸手拔出其中一支,发现箭头略有弯曲。
这不是撞击所致。
是材质问题。
他皱眉,将箭捏在手中反复查看,忽觉异样——弯曲处下方,有一道极细的接缝。像是两段金属拼接而成,外面镀了一层陨铁色。
他猛地抬头,望向高台。
陈砚也正看着他。
两人目光相接。
章邯举起那支箭,指向接缝处。
陈砚缓缓点头。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敌人不仅在记录上做手脚,还在材料上动手脚。这种拼接箭头看似无异,但在连续发射中极易断裂,甚至可能卡膛炸裂。
这不是简单的贪腐。
是精准的破坏。
他抬起手,轻轻敲击案几。
三下。
竹简再次展开,这一次,他开始绘制一张新的图表:从少府监到军营的物资流转链,每一个节点都标注了可能的渗透位置。
风忽然停了。
校场上,最后一缕烟尘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