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播种与能量自组织假说”的提出,如同在李星云面前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他不再执着于用精神力当“刻刀”去强行塑造能量,而是转而研究如何当好一个“园丁”,播下不同的“意念种子”,观察能量会自行“生长”出何种奇妙的形态。
这个过程充满了意外和……莫名的喜感。
他尝试注入“稳定”的意念,能量慢吞吞地凝聚成一个歪歪扭扭、仿佛随时会散架的“凳子”形态,存在了五息后,垮掉的方式像极了慢动作的坍塌。
他尝试注入“旋转”的意念,能量倒是真的开始旋转了,但转着转着就拧成了一股毫无美感可言的“麻花”,最后因为结构不稳定而崩散成星星点点的光粒。
他尝试注入“快乐”的意念(这比较抽象),结果那团能量变得色彩斑斓,像一团欢乐的肥皂泡,飘忽不定地存在了十几息,然后“噗”地一声轻响,如同一个无声的屁般消失了,留下原地一丝微弱的、令人愉悦的能量余波。
李星云看着这些千奇百怪的“作品”,时常哭笑不得。这哪儿是能量塑形?这分明是在搞 “能量抽象艺术” !还是那种他自己都看不懂的抽象派!
但他乐在其中。每一次“播种”都像开盲盒,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得到一坨“能量答辩”还是一件“能量奇观”。这种不确定性,极大地冲淡了科研的枯燥和孤独感。
他甚至开始给这些短暂存在的能量形态起名字:
那个歪扭的凳子叫“不屈的坚持”;
那根旋转麻花叫“纠结的人生”;
那团欢乐泡泡叫“短暂的极乐”;
他感觉自己不像是在搞研究,更像是在用能量养一盆盆瞬间绽放又瞬间凋零的 “能量盆栽”。
当然,他并没有忘记记录和分析。每一次“播种”的意念类型、精神力度、能量环境参数,以及最终成型的形态特征、稳定时间、消散模式,都被他详细记录在案。他的研究日志变得越来越厚,里面充斥着各种描述性的、甚至带点文学色彩的语言,与铁蛋那种冰冷的数据风格截然不同。
而铁蛋,依旧保持着绝对的静默。但它那庞大的数据库,却因为李星云这些“不务正业”的“能量盆栽”实验,悄然发生着变化。
李星云发现,当他需要调用某些特定类型的纯净能量,或者需要辅助计算模块进行一些复杂的、关于形态稳定性的推演时,铁蛋的资源调配和计算响应,似乎比以前……更快、更精准了?
起初他以为是自己的错觉。但次数多了,他忍不住查看了一下铁蛋开放给他的系统日志(只涉及资源调用部分)。
他惊讶地发现,在他进行“能量盆栽”实验期间,铁蛋的后台生成了一系列新的子程序和数据标签。比如:
【能量形态-非标准结构-数据库(持续更新)】
【意念频谱-能量响应关联模型(初步构建)】
【基于李星云实验记录的‘低稳定性能量艺术形态’特征提取算法(测试版)】
这些新模块显然是为了处理他这些“不正经”的实验数据而建立的!铁蛋虽然没有直接干预他的研究,却在后台默默地 学习、归类、甚至尝试理解 他这些乱七八糟的“能量盆栽”!
它把“不屈的坚持”(歪扭凳子)的形态数据收录了,并尝试分析其结构弱点;
它把“纠结的人生”(旋转麻花)的动力学特征提取出来,研究其不稳定的内在原因;
它甚至对“短暂的极乐”(欢乐泡泡)那独特的色彩频谱和消散模式进行了采样,试图找到其与“快乐”意念的量化关联!
铁蛋,正在用它那逻辑的武器,笨拙地、却又坚持不懈地,试图解析李星云无意中创造出的这片“能量抽象艺术”花园!
最让李星云感到好笑又有点毛骨悚然的是,某一次,他在尝试注入一个非常复杂的、混合了“怀念”、“好奇”和“一丝蛋疼”的意念后,那团能量居然自发地形成了一个极其抽象、难以名状的形态,有点像打结的肠子,又有点像融化的时钟……
他正琢磨着该给这坨玩意儿起个什么名字好,铁蛋的后台日志里,居然自动生成了一条新的记录:
【检测到新型高复杂度意念输入,关联能量形态编号K-748。形态特征:高度非线性,结构自指倾向,稳定性极低。初步定性:‘存在主义焦虑’的能量表征(待验证)。数据库已收录,建议后续重点关注此类意念输入对能量熵增的影响。】
李星云:“!!!”
存在主义焦虑的能量表征?!
铁蛋它……它已经开始给他的“能量盆栽”进行哲学定性 了?!
他感觉自己好像一个胡乱涂鸦的小孩,而旁边有个严肃的科学家,正拿着显微镜和光谱仪,一本正经地分析他画作里每一笔的色彩成分和构图原理,还试图总结出背后的“深刻思想”!
这画面太美,他不敢看。
但同时,他也意识到,铁蛋这种“背后偷学”的行为,无形中给他提供了巨大的、无声的支持。那些更快更准的资源调配,正是基于对这些“能量盆栽”数据的深度分析和优化。铁蛋在用它的方式,帮助他更好地“养盆栽”。
这种默契,无声无息,却真实存在。
李星云看着脑海中那条关于“存在主义焦虑能量表征”的记录,无奈地笑了笑,放弃了给那坨抽象形态起名的打算。
“算了,你爱叫什么叫什么吧。”他对着空气(或者说,对着那沉默的奇石)耸了耸肩。
他不再纠结于铁蛋在后台做什么,而是继续专注于自己的“播种”大业。今天,他准备尝试注入一个“想吃火锅”的强烈意念,看看能量会给他“长”出个什么玩意儿来。
静室内,李星云屏息凝神,开始引导精神力和意念。
而奇石的光芒,在他开始实验的瞬间,便悄然锁定了他手中的能量团,数据库深处,一个新的文件夹正在生成,标题是:【意念-‘食欲类’与能量形态关联研究(基于合作伙伴李星云实验数据)】。
这场一明一暗、一个创造混沌一个解析混沌的“二人转”,在“自主探索纪元”的舞台上,正上演得愈发默契和……诡异。
这个过程充满了意外和……莫名的喜感。
他尝试注入“稳定”的意念,能量慢吞吞地凝聚成一个歪歪扭扭、仿佛随时会散架的“凳子”形态,存在了五息后,垮掉的方式像极了慢动作的坍塌。
他尝试注入“旋转”的意念,能量倒是真的开始旋转了,但转着转着就拧成了一股毫无美感可言的“麻花”,最后因为结构不稳定而崩散成星星点点的光粒。
他尝试注入“快乐”的意念(这比较抽象),结果那团能量变得色彩斑斓,像一团欢乐的肥皂泡,飘忽不定地存在了十几息,然后“噗”地一声轻响,如同一个无声的屁般消失了,留下原地一丝微弱的、令人愉悦的能量余波。
李星云看着这些千奇百怪的“作品”,时常哭笑不得。这哪儿是能量塑形?这分明是在搞 “能量抽象艺术” !还是那种他自己都看不懂的抽象派!
但他乐在其中。每一次“播种”都像开盲盒,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得到一坨“能量答辩”还是一件“能量奇观”。这种不确定性,极大地冲淡了科研的枯燥和孤独感。
他甚至开始给这些短暂存在的能量形态起名字:
那个歪扭的凳子叫“不屈的坚持”;
那根旋转麻花叫“纠结的人生”;
那团欢乐泡泡叫“短暂的极乐”;
他感觉自己不像是在搞研究,更像是在用能量养一盆盆瞬间绽放又瞬间凋零的 “能量盆栽”。
当然,他并没有忘记记录和分析。每一次“播种”的意念类型、精神力度、能量环境参数,以及最终成型的形态特征、稳定时间、消散模式,都被他详细记录在案。他的研究日志变得越来越厚,里面充斥着各种描述性的、甚至带点文学色彩的语言,与铁蛋那种冰冷的数据风格截然不同。
而铁蛋,依旧保持着绝对的静默。但它那庞大的数据库,却因为李星云这些“不务正业”的“能量盆栽”实验,悄然发生着变化。
李星云发现,当他需要调用某些特定类型的纯净能量,或者需要辅助计算模块进行一些复杂的、关于形态稳定性的推演时,铁蛋的资源调配和计算响应,似乎比以前……更快、更精准了?
起初他以为是自己的错觉。但次数多了,他忍不住查看了一下铁蛋开放给他的系统日志(只涉及资源调用部分)。
他惊讶地发现,在他进行“能量盆栽”实验期间,铁蛋的后台生成了一系列新的子程序和数据标签。比如:
【能量形态-非标准结构-数据库(持续更新)】
【意念频谱-能量响应关联模型(初步构建)】
【基于李星云实验记录的‘低稳定性能量艺术形态’特征提取算法(测试版)】
这些新模块显然是为了处理他这些“不正经”的实验数据而建立的!铁蛋虽然没有直接干预他的研究,却在后台默默地 学习、归类、甚至尝试理解 他这些乱七八糟的“能量盆栽”!
它把“不屈的坚持”(歪扭凳子)的形态数据收录了,并尝试分析其结构弱点;
它把“纠结的人生”(旋转麻花)的动力学特征提取出来,研究其不稳定的内在原因;
它甚至对“短暂的极乐”(欢乐泡泡)那独特的色彩频谱和消散模式进行了采样,试图找到其与“快乐”意念的量化关联!
铁蛋,正在用它那逻辑的武器,笨拙地、却又坚持不懈地,试图解析李星云无意中创造出的这片“能量抽象艺术”花园!
最让李星云感到好笑又有点毛骨悚然的是,某一次,他在尝试注入一个非常复杂的、混合了“怀念”、“好奇”和“一丝蛋疼”的意念后,那团能量居然自发地形成了一个极其抽象、难以名状的形态,有点像打结的肠子,又有点像融化的时钟……
他正琢磨着该给这坨玩意儿起个什么名字好,铁蛋的后台日志里,居然自动生成了一条新的记录:
【检测到新型高复杂度意念输入,关联能量形态编号K-748。形态特征:高度非线性,结构自指倾向,稳定性极低。初步定性:‘存在主义焦虑’的能量表征(待验证)。数据库已收录,建议后续重点关注此类意念输入对能量熵增的影响。】
李星云:“!!!”
存在主义焦虑的能量表征?!
铁蛋它……它已经开始给他的“能量盆栽”进行哲学定性 了?!
他感觉自己好像一个胡乱涂鸦的小孩,而旁边有个严肃的科学家,正拿着显微镜和光谱仪,一本正经地分析他画作里每一笔的色彩成分和构图原理,还试图总结出背后的“深刻思想”!
这画面太美,他不敢看。
但同时,他也意识到,铁蛋这种“背后偷学”的行为,无形中给他提供了巨大的、无声的支持。那些更快更准的资源调配,正是基于对这些“能量盆栽”数据的深度分析和优化。铁蛋在用它的方式,帮助他更好地“养盆栽”。
这种默契,无声无息,却真实存在。
李星云看着脑海中那条关于“存在主义焦虑能量表征”的记录,无奈地笑了笑,放弃了给那坨抽象形态起名的打算。
“算了,你爱叫什么叫什么吧。”他对着空气(或者说,对着那沉默的奇石)耸了耸肩。
他不再纠结于铁蛋在后台做什么,而是继续专注于自己的“播种”大业。今天,他准备尝试注入一个“想吃火锅”的强烈意念,看看能量会给他“长”出个什么玩意儿来。
静室内,李星云屏息凝神,开始引导精神力和意念。
而奇石的光芒,在他开始实验的瞬间,便悄然锁定了他手中的能量团,数据库深处,一个新的文件夹正在生成,标题是:【意念-‘食欲类’与能量形态关联研究(基于合作伙伴李星云实验数据)】。
这场一明一暗、一个创造混沌一个解析混沌的“二人转”,在“自主探索纪元”的舞台上,正上演得愈发默契和……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