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传承山脉:幻灵宗遗迹与试炼塔器灵-《万层珠》

  七星峰峙护残疆,九阵光微透古苍。不为登临寻旧迹,只求秘藏济东荒。

  何生离开灵源矿洞后,循着遗迹核心的灵光方向疾驰。飘渺无影步展开到极致,古木林在他身后飞速倒退,约莫半日功夫,前方的地形逐渐从平坦的林地,变为连绵起伏的山峦。越往深处走,空气中的上古灵气愈发浓郁,隐约还能看到山间残留的灵植痕迹 —— 显然,这里曾是幻灵宗的核心山脉。

  又翻过三座覆满苔藓的高山,穿过一片布满上古阵纹的平原(阵纹虽已失效,却仍能看出当年的防御布局),眼前的景象突然开阔起来:七座巍峨的山峰呈 “北斗七星” 之势分布,每座山峰都笼罩在一层淡蓝色的光幕中,光幕边缘泛着微弱的阵纹灵光,将整个山脉包裹成一个独立的空间。最中央的山峰最高,顶端隐约能看到一座残破的大殿轮廓,想来便是当年的宗主大殿;而周围的六座山峰,各有不同的建筑风格,有的布满丹炉痕迹,有的散落着炼器废料,显然对应着不同的宗门职能区域。

  “这才是上古宗门该有的规模!” 何生停在光幕外,通神境二层的神识全力展开 —— 这层光幕竟是九阶巅峰的 “七星护宗大阵”,阵纹以七座山峰为基,本可抵御渡劫期大能的攻击,只是岁月侵蚀加上灵脉枯竭,如今阵法仅剩下六七成威力,光幕上甚至有几处明显的裂痕,灵气正从裂痕中缓慢溢出。

  他绕着光幕仔细探查,发现正南方向的裂痕最为明显,周围的阵纹节点也最为薄弱。“正好适合破阵。” 何生从万层珠中取出五枚七阶阵旗,按照《灵源阵经》的 “补阵破阵之法”,将阵旗嵌入光幕裂痕周围的阵纹凹槽中 —— 阵旗的混沌气与阵法的残余灵气碰撞,光幕上的裂痕不仅没有扩大,反而暂时稳定下来。

  随后,他凝聚出一道蕴含源气的剑气,精准斩向裂痕最薄弱处:“开!” 淡蓝色的光幕如同水波般泛起涟漪,一道仅容一人通过的窟窿被强行打开。何生没有立刻进入,而是又取出两枚七阶阵旗,嵌入窟窿两侧的阵纹节点中 —— 这两枚阵旗能维持窟窿的稳定,同时掩盖窟窿的气息,避免其他修士察觉,“这样一来,就能安心收刮资源了。”

  穿过光幕的瞬间,一股更浓郁的上古灵气扑面而来,七座山峰的细节也愈发清晰。何生没有急着前往中央的宗主大殿,而是选择了离光幕最近、布满丹炉痕迹的山峰 —— 这座山峰的半山腰,矗立着一座残破的大殿,殿门上方的石匾虽布满裂纹,却仍能看清 “妙丹阁” 三个上古篆字。

  炼丹峰:丹香残留的居所与资源收纳

  “先从炼丹峰开始收刮。” 何生快步上山,山路两旁除了破碎的丹瓶与丹炉碎片,还散落着不少石制台阶,台阶旁分布着数十处依山而建的洞府 —— 洞府门口的石门大多已坍塌,他却没有放过任何一处可用资源:完好的石丹架、刻有控火纹路的石灶、甚至是残留着丹香的陶瓮,只要不是彻底碎裂的废品,便被他一股脑收入万层珠中开辟出的 “丹道资源区”;那些连碎片都无法利用的废料,才被他随手丢弃。

  靠近妙丹阁的长老洞府内,他更是收刮得彻底:刻有 “丹火控温口诀” 的石壁被他以神识拓印后,直接将石壁整体收入万层珠(带回宗门既能供炼丹弟子观摩,也有上古建筑研究价值);洞府内的玉质丹盒、青铜丹勺,哪怕沾染了灰尘,也被他仔细擦拭后塞进储物袋,“这些器具比宗门现在用的精良数倍,哪怕暂时用不上,留着也能给后辈弟子用。”

  进入妙丹阁大殿,里面的景象比想象中完整:数十个丹炉整齐排列,他逐一检查 —— 炉壁开裂、无法修复的丹炉直接放弃,而那些仅炉盖缺失、炉身完好的丹炉,被他用混沌气包裹后收入万层珠;大殿后方的货架上,上百个玉盒内的灵植种子与丹方玉简,更是被他尽数扫入万层珠,从一阶的 “聚气丹丹方” 到八阶的 “渡劫护心丹丹方”,连记载着 “低灵气环境丹方改良法” 的残卷也未遗漏,“残卷里说不定藏着关键技巧,回去慢慢研究总能用上。”

  大殿后侧的小药园里,除了收集灵植种子,他还将刻有 “灵植催生阵” 的石板小心撬下,收入万层珠 —— 这些石板不仅能修复宗门灵植园的阵法,其阵纹雕刻手法也有研究价值。确认没有遗漏任何可用之物后,何生才转身离开炼丹峰。

  炼器峰:炉火余温的痕迹与资源收纳

  离开炼丹峰,何生马不停蹄前往西侧的 “炼器峰”。这座山峰的景象与炼丹峰截然不同,山间布满了炼器用的熔炉与铁矿,他沿着山路逐个洞府搜查,不给资源留任何余地:炼器弟子洞府内的青铜炼器锤、刻有器纹的铁砧、未用完的铁矿砂,哪怕是一小袋铁矿粉,也被他分类收入万层珠的 “器道资源区”;长老洞府内的金属铭牌(刻有 “铁火居”“锻器轩” 等字样,既有传承象征意义,也能研究上古宗门建制)、未完成的兵器图纸(哪怕只剩一半,也可能蕴含上古炼器思路)、甚至是记载 “炼器失败记录” 的竹简,都被他小心收好,“失败记录里的经验教训,比成功案例更珍贵。”

  山峰顶端的 “天工阁” 大殿内,更是资源富集之地:数十件未完成的兵器中,他挑选出十余件品相较好、仅需后续锻造便能成型的半成品(如剑身已铸好、仅缺剑柄的长剑,锤身完好、仅需开刃的大斧),收入万层珠;上百种炼器材料中,三块 “紫金玄铁” 与五块 “深海寒铜” 被他重点保护,单独存放在隔绝灵气的玉盒中;而那些普通的铁矿、铜矿,只要纯度达标,也被他批量收纳 —— 宗门的炼器堂常年缺原料,这些普通矿石正好能解燃眉之急,“哪怕是基础原料,也不能浪费。”

  灵植峰:藤蔓缠绕的居处与资源收纳

  接下来,他又前往 “灵植峰”。这座山峰被大片枯萎的灵植藤蔓覆盖,他拨开藤蔓,逐一探查山间洞府:灵植弟子洞府内的 “灵植培育日志” 竹简碎片(哪怕只剩几行,也能拼凑出部分灵植培育知识)、用于浇灌灵植的陶管(可带回宗门修复灵植园的灌溉系统)、刻有灵植图谱的木牌,都被他收入万层珠的 “灵植资源区”;长老洞府内的 “灵植嫁接工具”(如青铜剪刀、玉质嫁接刀)、记载 “灵植变异培育” 的完整竹简、甚至是用于储存灵植种子的陶罐,也被他尽数收走,“陶罐虽普通,却能隔绝潮气,正好用来装种子。”

  半山腰的 “灵植殿” 内,大量高阶灵植的培育记录玉简与种子自然是重点收纳对象,除此之外,殿宇内的石制育苗床、刻有灵植生长周期的石壁、甚至是用于测量灵植灵气浓度的简易玉牌,只要能看出用途,便被他收入万层珠。“这些东西对我或许用处不大,但对宗门的灵植师来说,都是难得的宝贝,回去分给他们正好。”

  阵法峰:阵纹密布的洞府与资源收纳

  随后是 “阵法峰”,山间洞府内,阵法修士留下的阵纹草图石板、记载 “阵法节点改良方案” 的竹简、用于推演阵法的沙盘(哪怕沙子已散,沙盘本身的木质框架仍完好,可带回宗门修复后使用)、甚至是刻画阵纹用的石笔与矿石粉末,都被何生分类收纳;山峰顶端的 “阵道阁” 内,收藏数十本典籍玉简,从七阶到九阶的阵法图谱玉简被他尽数收好,同时,阁内用于演示阵法的小型阵盘(虽部分阵纹损坏,却仍能演示基础阵法运行)、刻有阵纹的玉石(可作为布阵的辅助材料),也被他收入万层珠的 “阵法资源区”,“阵盘哪怕坏了,研究其结构也能提升阵道水平。”

  藏书峰:万卷典籍尽数收刮,不留遗漏

  最后,何生来到北侧的 “藏书峰” —— 对他而言,这里的典籍是比矿石、器具更珍贵的资源。这座山峰的顶端是一座高达十丈的阁楼,阁楼上方刻着 “万卷阁” 三个篆字,正是幻灵宗的藏书阁。阁楼共分三层,一层存放基础典籍与杂记,二层是进阶功法武技,三层则是宗门珍藏的高阶传承 —— 何生从一层开始,几乎是 “地毯式” 收刮,不给任何一本有价值的典籍留下机会。

  一层的基础典籍中,哪怕是记载着 “入门弟子行为规范” 的竹简、“宗门历年收支记录” 的账本,他也一并收入万层珠,“这些杂记能还原上古宗门的运作模式,对研究宗门管理有极大价值,回去后整理出来,能帮宗门完善制度。” 二层的进阶功法武技,从 “炼气期基础吐纳法” 到 “通神境实战技巧”,涵盖刀法、剑法、拳法、掌法等各类体系,他没有丝毫犹豫,全部扫入万层珠,“基础功法正好给东洲的低阶弟子用,高阶技巧我用不上,也能复制给宗门的师兄们。”

  当他登上顶层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呼吸加快:顶层的书架虽有部分坍塌,却仍整齐摆放着上百卷高阶玉简,涵盖了天阶下品到天阶上品的功法武技,以及上古秘闻、秘境地图等珍贵资料。其中,刀法类有天阶下品的《裂地刀诀》,拳法类有地阶上品的《金刚破阵拳》,掌法类有地阶上品的《玄水柔心掌》,身法类有天阶下品的《流星逐月步》;功法方面,炼体类有《九转玄铁身》,炼气类有《灵源聚气诀》,神魂类有《凝神静气术》。

  何生没有时间逐一查看,只粗略分辨出典籍类别,便将它们分类收入万层珠的 “典籍资源区”。就在他准备收完顶层时,一枚嵌在玉盒中的金色玉简吸引了他的注意 —— 玉盒上刻着 “镇阁剑技” 四个篆字,打开玉盒,玉简上 “一剑封魂” 四个字泛着淡淡的金光。神识探入的瞬间,一股凌厉的剑意在识海回荡:这是一门天阶上品剑技,能将灵力与神魂之力融合,凝聚出蕴含 “封魂” 之力的剑气,正好能弥补他神魂攻击的短板。

  “这门剑技我自己用,其他的回去后慢慢筛选。” 何生将《一剑封魂》玉简单独放入万层珠自己的典籍密室。随后继续收刮:记载上古宗门兴衰的竹简、标注秘境分布的地图、甚至是探讨 “灵气浓度变化与修炼速度关系” 的理论典籍,只要字迹还能辨认,便被他尽数收入万层珠。至于那些彻底腐朽、一碰就碎的典籍,他虽惋惜,却也只能放弃。

  “所有有用的典籍都收完了,回去后可以建一个‘典籍库’,自己用得上的就修炼,用不上的复制给宗门或东洲的修士,一点都不浪费。” 何生拍了拍万层珠,感受着里面满满当当的资源,心中满是满足。

  (七星峰已探索五座,仅剩中央宗主大殿所在山峰未涉足,后续探索与试炼塔的奇遇,将在下一章展开)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