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舆论的反击!“群众基础”的威力-《重生97我有超级阅读器爽翻天》

  寰宇网那笨拙却快得吓人的模仿,让林晓刚冒头的乐观瞬间凉了——指尖敲着桌沿突然停住:单一技术优势撑不了多久,真正抄不走的,是那些扎在星辰里的人——成千上万带着热乎气的读者,还有早拧成一股劲的社区。对手拿官方媒体贴“正统”标签,他就得把草根的声音喊出来,让所有人看见,沉默的大多数到底站在哪边。

  “他们学技术,咱就让他们见识见识,啥叫‘群众基础’!”紧急会上,林晓攥着论坛数据报表,声音砸得脆,“启动‘星辰之光’舆论反击——别跟他们辩对错,就亮读者的票,看谁才是真王者!”

  反击的架势一铺开,就跟泼出去的水似的,渗进网络每个缝里。

  主战场定在刚火起来的星辰论坛。王硕没让运营硬推,攥着策划案蹲在后台,先找几个最铁的读者版主发热帖——《在星辰看文三个月,这些细节真的戒不掉》《从路人到跟作者唠嗑,我在论坛找到同好了》。帖子里没喊口号,全是真事儿:有人说“上次熬夜等更新,版主陪大家唠到三点”,有人晒“和书友面基吃火锅的照片”,底下跟帖刷到几百楼,全是“我也是!”“ !”的共鸣。

  作者后援会更疯——“暗夜行者后援会”刚建群就满员,粉丝自己画同人图、写千字长评,还组织“催更打卡”,比运营还上心。论坛里天天飘着“为大大打call”的帖子,活气浓得化不开。

  接着战火往外烧。王硕没搞统一指挥,就给核心读者发了句“想替星辰说句话的,去外头唠唠”——成千上万的读者立马散去天涯、西祠胡同,发帖不骂不杠,就说实在的:

  “刚从寰宇回来,界面糙得眼睛疼,还是星辰的沉浸模式香”

  “别扯啥正统不正统——我看文图个舒服,星辰能记我看到哪、能跟书友唠,这就够了”

  “支持星辰!不是因为别的,是这儿像个能待住的家”

  这些散在各处的声音,没官方背书,却全是真人真感受,慢慢聚成股流,跟寰宇的“正统宣传”刚上了。

  可草根的声再大,在地方媒体面前还是软。没几天,省内那家之前夸过星辰“互联网创新”的都市报,突然登了篇评论,字里行间全是影射:“某些网站煽动网民情绪,制造行业对立,实为不妥”——没点名,谁都知道戳的是星辰。

  这帽子一扣,团队瞬间慌了。林晓盯着报纸,指尖攥得发白,正琢磨怎么破局,金文瀚的电话打了进来,语气淡得没起伏:“网上的事看见了。差个撬动的点——《南方新观察》的副主编李明在江海调研,明天下午见一面。记住,只说事实,别抱怨,别攻击。”

  《南方新观察》!林晓捏着手机愣了——那是全国都认的锐周刊,敢写硬新闻,能破地方舆论的封锁!这是金文瀚递来的救命扩音器。

  第二天下午,书吧里光线暖,李明穿件休闲衫,手里笔没停,问题扎得准:“你们说‘读者需要’,数据怎么证明?”林晓把笔记本递过去,用户增长、作者收入、读者日均停留时间的曲线摊开:“您看,月活从三万涨到十万,没投一分钱广告,全是读者带读者来的——他们留下,不是因为我们‘正统’,是因为我们懂他们要啥。”

  采访聊了三小时,林晓没提寰宇的打压,没说行政的压力,就讲星辰的模式:怎么让作者赚钱,怎么让读者舒服,怎么让论坛成个窝。最后总结时,他身子往前倾了倾:“李主编,网络文学不是传统的敌人,是时代催出来的新东西。真要论‘先进文化’,不该用老尺子卡,得看读者愿不愿意埋单——谁能留住人,谁才站得住脚。”

  李明没承诺啥,就握了握他的手:“林总,你们做的事,有意思,也有意义。”

  一周后,《南方新观察》上架,报亭刚摆出来,就有人指着封面旁的标题喊:“《‘星辰’之光:一个高中生与他的网络文学帝国》!这是我常看的网站!”

  报道登了三页,没吹没黑,把星辰放在互联网浪潮里说,夸它的模式创新,也提“新生事物需要引导”——可就这客观的文字,在全国炸了锅。天涯、新浪论坛全在转,高校bbS吵“网络文学算不算新文化”,连外地的读者都冲来星辰注册:“看了报道来的,想试试你们的阅读模式”。

  之前被地方舆论压着的支持声,这下全松了劲,理直气壮地喊出来。团队刚围着电脑庆祝,前台跑进来:“林总,苏清雪小姐在楼下,给您留了个信封,没上楼。”

  林晓拆开信封,里面是张省报内参的复印件——红笔圈着行小字,刺得眼疼:《警惕某些资本力量与新兴媒体合流,干预地方文化产业发展》。

  他捏着这张薄纸,指腹蹭过红圈,手心沉得发紧——舆论刚打了翻身仗,更深的漩涡,已经在脚底下转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