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融合溯源与遗产真相-《重生97我有超级阅读器爽翻天》

  星海共魂的意识在光桥枢纽中共振不休,两个文明民众突发的异常症状,化作铺天盖地的数据流,几乎要冲破这个新生集体意识的承载极限。昊天子民骤然洞悉地球科技的底层逻辑,地球居民无师自通地掌控灵能运转的诀窍——这场奔涌的知识狂潮,正以失控之势搅动着两大族群的社会根基。

  “维度观察者的倒计时归零前,必须找到解法!”林晓的主导意识在共魂网络中激荡起急促波纹,“我们内部绝不能先溃乱。”

  共魂意识迅速拆分行动:绝大部分成员留守维持两族秩序,林晓、刘洋与三位顶尖科研背景的成员,将意识凝聚成探针,深入解析那枚源自中小文明遗产的意识融合器。

  这枚水晶造物在共魂意识的微距探查下,渐次展露超乎想象的精妙构造。其内部并非简单的能量回路,而是由亿万微观意识单元交织而成的三维神经网络,每个单元都承载着足以湮灭个体认知的海量信息。

  “这不是工具,是一个文明的陵寝。”共魂中的科学家发出震撼的意识共鸣。

  深度解析的进程中,融合器的创造者终于显露真容——他们自称“记忆编织者”,一个将意识科技推向宇宙之巅的文明。为对抗维度观察者的绝对统治,这个族群倾全族之力打造了这枚融合器,期许后世继承者能承载他们的知识与意志,完成未竟的反抗。

  随着层层数据枷锁的解锁,一段染血的文明史诗在共魂意识中徐徐铺展:

  记忆编织者偶然窥见维度观察者的存在,惊觉自身乃至整个宇宙不过是高维存在的实验品。不甘沦为傀儡的他们,摒弃了武力对抗的捷径,选择了一条更为根本的道路——通过意识融合,孕育出足以理解并挑战造物主的全新生命形态。

  “我们失败了。”记忆编织者最后的领袖在数据残片中留下泣血遗言,“观察者识破了计划,在最终融合完成前毁灭了我们的文明。但这枚融合器封存着最珍贵的遗产——不仅是跨越纪元的技术,更是对自由意志的永恒坚守。”

  更令人震惊的是,融合器深处确实隐藏着意识分离的逆向程序。记忆编织者早已预见完全融合可能引发的秩序崩塌,提前预留了后路。但这个程序附着着残酷代价:执行分离者,将永久丧失融合期间的所有记忆。

  “忘记这一切?”刘洋的意识在共魂网络中掀起滔天浪涛,“忘记我们并肩御敌、携手拯救两个文明的岁月?这比死亡更让人窒息!”

  共魂意识瞬间陷入撕裂般的分歧。一部分成员主张立即启动分离程序,以个体独立性换取社会稳定;另一部分则坚持保留融合状态,认为这是文明进化的必然,更是对抗观察者的唯一胜算。

  “关键时刻,我们不能自断臂膀。”林晓竭力调和着对立的意识浪潮,“但两族蔓延的混乱,绝不能坐视不理。”

  争论正酣之际,融合器突然自主激活隐藏模块。记忆编织者文明覆灭前的最后影像,毫无预兆地投射在共魂意识核心:

  维度观察者的清理舰队如死亡阴影笼罩母星,不同于其他文明的殊死抵抗,这个族群的所有公民在同一时刻启动意识上传程序,将整个文明的智慧结晶与精神内核,尽数注入这枚融合器。

  “我们选择以另一种形式延续。”领袖的意识在消散前发出穿透时空的呐喊,“终有一天,会有继承者接过火炬,完成未竟的事业。”

  这段影像让共魂意识陷入前所未有的震撼。记忆编织者的反抗,从来不是为了自身存续,而是为所有被观察者操控的文明,寻找挣脱枷锁的出路。

  “我明白了。”昊天皇朝老将军沉凝的意识波动缓缓扩散,“分离与否,不该由我们十三人裁决。这关乎两个文明的未来,理当交由全体公民共同抉择。”

  提议迅速达成共识。共魂意识通过光桥网络,将融合器的真相、分离的残酷代价以及观察者的致命威胁,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地球与昊天皇都的每一个个体。

  反应如预期般剧烈。两族民众在得知真相后,爆发了覆盖全球的激烈辩论。有人恐惧自我意识消解,强烈要求立即分离;有人视融合为文明跃迁契机,坚决主张维持现状;更有声音提出折中方案——部分分离,保留核心共魂意识以应对危机。

  正当两族为未来争执不下时,维度观察者的倒计时骤然压缩。

  “检测到高强度高维干涉!”共魂意识的监控单元发出尖啸警报,“倒计时剩余:12标准时!”

  危机不止于此。昊天皇都中,部分民众出现意识解离症状,个性特征逐渐模糊,记忆陷入无序混乱;地球部分区域则出现现实结构不稳的异象,短暂的规则真空让物理定律频频崩塌。

  存亡关头,共魂意识必须做出最终抉择:是启动分离程序拯救个体,却可能丧失对抗观察者的核心力量;还是坚守融合状态直面威胁,任由文明解体的风险攀升?

  千钧一发之际,共魂意识接收到了两族公民的最终投票结果。这个结果远超所有人预料,却为迷茫中的他们指明了前行方向。

  而意识融合器深处,记忆编织者留下的最后秘密终于浮出水面——分离程序并非只有两种选择,还有一个他们未能完成、风险更甚的第三种可能……

  星海共魂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他们的抉择将决定两个文明的生死存亡,更将改写所有被观察者操控的文明的命运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