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泉城至龙城-《纽约1981:内外八门》

  经历了路上那个小小的插曲后,大巴车在接下来的行程中一路平稳。

  又经过了五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在午后时分抵达了山东省会济南。

  车辆直接开到了位于经五路大观园附近的“聚丰德”饭店门口。

  这是一家门脸古色古香的老字号,招牌上的字迹透着岁月的沉淀。

  那位一路负责开车的国安同志停好车,转身对周陌和雷院士说道:“周先生,雷总工,一路辛苦了。

  这里是济南有名的鲁菜馆子,咱们先在这里用个午饭,休息一下,然后再安排下一步的行程。”

  众人下车,走进饭店。

  店内环境雅致,充满了老字号特有的氛围。

  在服务员的引导下,他们被安排在一个安静的大包间里。

  落座后,那位国安同志熟络地点了菜:“聚丰德的烤鸭是一绝,不比北京的差;九转大肠是经典,处理得很干净,味道醇厚;干烧鱼也很地道;再来几个清爽的时蔬,各位看可以吗?”

  周陌点点头:“客随主便,您安排就好。”

  雷院士也笑着附和:“早就听说聚丰德的名声,今天正好尝尝。”

  很快,菜品陆续上桌。色泽枣红、皮酥肉嫩的烤鸭,配上薄饼、葱丝、甜面酱,引得人食指大动;造型精致、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九转大肠;还有那香气扑鼻、外酥里嫩的干烧鱼……地道的鲁菜风味,让吃了一路简单伙食的众人都胃口大开。

  “嗯!这个烤鸭,皮真的很脆!”詹妮弗学着周陌的样子,用薄饼卷着鸭肉,尝了一口后,眼睛一亮。

  卡洛斯对那盘九转大肠很感兴趣,尝试了一块,细细品味着那复杂的口感,点头称赞:“味道很特别,层次很丰富。”

  汤姆和迈克尔则对干烧鱼赞不绝口。

  雷院士也吃得频频点头:“不错,确实名不虚传,这鲁菜的功夫,就在这火候和调味上。”

  席间,周陌与雷院士又简单地交流了几句关于刚才路上遭遇的感想,主要还是雷院士在表达后怕和对国安人员果断处理的赞叹,周陌则只是平静地表示理解。

  这顿午饭吃得轻松而满足。

  饭后,众人稍事休息,便在那位国安同志的安排下,乘车前往济南机场。

  他们的行程早已被提前协调好。

  就在他们离开“聚丰德”不久,一辆上海牌轿车急匆匆地停在了饭店门口,姜市长的孙秘书快步下车,走进饭店询问。

  当他得知周陌一行人刚刚用完餐离开,前往机场后,脸上不禁再次露出无奈和错愕的神情,这已经是第二次完美错过了。

  他只能叹了口气,赶紧回去向市长汇报。

  济南机场的规模不算很大,但在这个年代已经算是相当现代化的交通枢纽。

  在国安人员的协调下,周陌一行人以及雷院士五人很顺利地办理了登机手续,登上了飞往北京的航班。

  这是一架苏制图-104客机,机舱内空间相对狭小,噪音也比较大。

  但对于詹妮弗、卡洛斯这些经常乘坐飞机的人来说,倒也适应。

  张秀兰和陈志远等人则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飞行途中,周陌和雷院士的座位相邻。

  雷院士透过舷窗看着下方逐渐变小的齐鲁大地,感慨道:“这次能见到周先生,实在是收获颇丰。

  您对机床技术发展的那些见解,让我感觉眼前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周陌淡然一笑:“雷工言重了。

  技术发展需要积累,也需要交流。

  国内的同行们脚踏实地,未来必然可期。”

  “希望周先生到了山西,一切顺利。

  我们在北京恭候您的大驾。”雷院士真诚地说道。

  “一定。”

  一个多小时的飞行后,飞机平稳地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

  一行人下了飞机,在机场大厅,周陌与雷院士正式道别。

  “周先生,一路顺风!北京再见!”雷院士用力地握了握周陌的手,带着学生和安保人员,与周陌一行人分道扬镳,他们需要回部里汇报。

  而周陌他们,则在另一位早已等候在机场的国安人员的引导下,前往转机通道,准备搭乘下一班飞往山西太原的飞机。

  所有的机票、手续都已经被提前办好,整个过程高效而顺畅。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和登机流程,周陌一行人再次登上了一架航班,这次的目的地是山西太原武宿机场。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飞行,飞机平稳降落在太原武宿机场。

  走出舱门,早已接到通知的当地国安人员已经等候在停机坪。

  一位三十多岁、气质干练的同志迎了上来。

  “周陌先生,欢迎来到山西。我是省厅的小张,负责您在此期间的接待和安保工作。”

  他与周陌握了握手,然后引着众人通过特殊通道,很快便出了机场,登上一辆等候在此的大巴车。

  车辆启动,驶向太原市区。

  周陌看着窗外与山东截然不同的黄土高原风貌,随口向那位姓张的国安同志问道:“张同志,太原这边,有什么值得一试的本地美食吗?”

  张同志显然对此有所准备,如数家珍地介绍道:“周先生,我们太原乃至山西,面食是一绝,刀削面、猫耳朵、栲栳栳都很有名。

  菜肴方面,过油肉、糖醋鲤鱼、羊肉稍梅(烧麦)都算是代表性菜品。

  如果要说老字号饭店,‘清和元’的头脑配烧麦是早餐一绝,不过现在这个点不合适。

  晚饭的话,‘林香斋’是个不错的选择,百年老字号,他们家的过油肉被誉为‘三晋第一菜’,糖醋鲤鱼也做得很好。”

  周陌听了,点点头,对车上的众人说道:“那好,今晚我们就去‘林香斋’尝尝地道的晋菜。”

  詹妮弗好奇地问:“Michael,过油肉是什么?”

  周陌解释道:“是一种传统的山西炒肉,对火候要求很高,味道应该不错。”

  张同志接话道:“各位同志可以期待一下,‘林香斋’的过油肉选用猪后腿元宝肉,搭配鲜笋和木耳,火候讲究‘三熘两爆’,确实是一绝。”

  大巴车在张同志的指引下,直接开到了“林香斋”饭店门口。

  这家老字号门脸不算特别气派,但透着一种历史的沉淀感。

  此时已是华灯初上,店里生意很好,人声鼎沸。

  张同志显然已经提前安排好了,服务员直接引着他们来到了一个预留的安静包间。

  落座后,张同志主动帮着点菜:“周先生,各位,我建议尝尝我们的过油肉、糖醋鲤鱼、再点几个特色面食,像刀削面、猫耳朵,最后再来个羊肉稍梅,如何?”

  周陌点头:“客随主便,就按张同志推荐的来。”

  陈志远补充了一句:“麻烦再给这几位外国同事准备一下刀叉。”他指的是卡洛斯他们。

  张同志笑道:“没问题,都安排好了。”

  等待上菜的功夫,周陌对张同志说道:“张同志,我们这次来山西,主要是想拜访一位在介休的老师,姓贾,叫贾保寿,在教育局工作。

  麻烦你帮忙安排一下行程,看看我们明天或者后天方便过去。”

  张同志立刻应道:“好的,周先生,我记下了。介休离太原不算太远,车程大概两个多小时。

  我马上协调联系,确定好时间后向您汇报。”

  “有劳了。”周陌说道。

  很快,菜肴陆续上桌。那盘色泽金黄、油润明亮的过油肉一上来,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肉片滑嫩,笋片脆爽,木耳软糯,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

  周陌尝了一口,点头赞道:“嗯,肉质鲜嫩,咸香适口,果然名不虚传。”

  詹妮弗学着用筷子夹起一片肉,放入口中,细细品味:“很滑,很香,和之前吃的炒肉味道不一样。”

  卡洛斯对那造型逼真、酸甜可口的糖醋鲤鱼更感兴趣。

  汤姆和迈克尔则对服务员现场表演的刀削面技艺惊叹不已,那飞刀下面,片片均匀的面叶飞入锅中,让他们看得目不转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