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长岛庄园,黎明来得格外迟。天际刚泛起一丝鱼肚白,主宅侧翼佣人房区的走廊里,就传来了极轻微的脚步声和压抑的交谈声。
张秀兰和张小玉姐妹俩几乎一夜未眠,既因身处陌生环境的忐忑,也因绝处逢生的激动。天还没亮,她们就悄悄起床,借着窗外微弱的天光,整理好床铺,坐在床沿小声说着话。
“姐,这里……真好。”张小玉的声音细若蚊蚋,带着难以置信的恍惚,“我们真的不用再怕那些人了吗?这床这么软,被子这么暖和……”她小心翼翼地抚摸着柔软的羽绒被面。
张秀兰握住妹妹冰凉的手,用力点头,眼圈有些发红:“嗯,不用怕了。周先生是好人,王婆婆也是好人。我们……我们得好好做事,不能辜负了恩人。”
“我知道。”张小玉乖巧地应道,眼神里重新焕发出对未来的希冀,“姐,你的脸还疼吗?”
“不疼了,周先生的药很管用。”张秀兰摸了摸已经消肿大半的脸颊,心里满是感激。
这时,隔壁房间传来动静,是秀芹起床了。她洗漱完毕,推开房门,就看到走廊里依偎在一起的姐妹俩,愣了一下,随即露出温和的笑容:“起这么早?怎么不多睡会儿?在这里不用那么拘束。”
张秀兰连忙站起来,有些拘谨地回答:“秀芹姐,我们习惯了早起,也睡不着了。”
秀芹打量着她们,姐姐秀兰脸上还有些许未完全消退的淤青,但眼神坚定;妹妹小玉则显得更文静怯懦一些。她想了想,对张秀兰说:“秀兰,你跟我来吧,我先带你熟悉一下早上要做的活儿,主要是帮忙准备早餐、收拾客厅。小玉,”她又看向妹妹,“你脸上的伤还没好利索,先回房间休息,或者就在附近花园走走,别跑远。等先生起床了,再看怎么安排你上学的事。”
“好的,秀芹姐,我一定好好学。”张秀兰立刻应道,努力表现出积极的样子。张小玉也乖乖点头,小声道:“谢谢秀芹姐。”目送姐姐跟着秀芹离开后,她并没有回房,而是轻手轻脚地走到客厅的大窗户边,望着窗外在晨曦中逐渐清晰的草坪、树木和远处马厩的轮廓,心中充满了宁静与期待。
主卧内,温暖如春。伊莎贝尔仍在熟睡,一条雪白的手臂和一条修长丰腴的玉腿霸道地搭在周陌身上,金色的长发如海藻般铺满了枕头,36D的傲人曲线在薄被下随着呼吸微微起伏,睡得毫无防备,嘴角还带着一丝满足的浅笑。
周陌生物钟精准,悄然醒来。他轻轻将伊莎贝尔的手臂和腿挪开,为她掖好被角,动作熟练而自然。换上练功服,他来到相连的阳台。
清冽的空气吸入肺腑,精神为之一振。他面朝东方微熹的天空,缓缓演练起形意拳,动作沉稳内敛,劲力含而不发,仿佛与这清晨的宁静融为一体。随后又转为舒缓的五禽戏,活动开周身气血。晨光渐渐染亮天际,也照亮了他沉静而专注的面容。
晨练结束,洗漱完毕,周陌换上舒适的居家常服走下楼梯。餐厅里,早餐的香气已经弥漫开来。他一眼就看到正在秀芹身后,有些笨拙但十分努力地学着摆放餐具的张秀兰,以及安静地坐在客厅角落椅子上,显得有些无所适从的张小玉。
“先生,早上好。”秀芹见到他,连忙打招呼。张秀兰也赶紧停下动作,紧张地躬身。
“早上好。”周陌点点头,走到餐桌主位坐下。早餐是李卫国准备的中西合璧款式:有现磨的咖啡和煎蛋香肠,也有清粥小菜和刚出笼的虾饺、叉烧包,种类丰富。
他拿起勺子,舀了一口温热适中的粥,然后对角落里的张小玉招了招手:“小玉,过来。”
张小玉愣了一下,有些惶恐地站起身,小步挪到餐桌旁,低着头不敢看他。
“身上的伤好些了吗?”周陌语气平和地问,听不出什么情绪。
“好……好多了,谢谢先生给的药。”张小玉小声回答,偷偷抬眼飞快地瞥了周陌一眼,又迅速低下头,“脸上和胳膊都不怎么疼了。”
“嗯,”周陌喝了一口粥,夹起一个虾饺,继续说道,“读书是正事,不能耽搁。你先安心修养,把伤彻底养好。我会安排人给你办理转学手续,转到哥伦比亚大学附属中学。”他顿了顿,补充道,“小雨在那里读九年级,你应该是读十年级吧?以后,你就安心在那里读书,学费的事情不用担心。”
张小玉猛地抬起头,眼中瞬间涌上泪水,嘴唇哆嗦着,似乎想说什么感谢的话,却激动得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是用力地点头,眼泪大颗大颗地顺着脸颊滑落。对她而言,能继续读书,而且是去哥伦比亚附中那样的好学校,是她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旁边的张秀兰看到这一幕,也忍不住捂住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脸上却洋溢着无比感激和喜悦的笑容。她知道,妹妹的命运,真的被彻底改变了。
“好了,别站着了,去和秀兰一起吃饭吧。”周陌挥挥手,语气依旧平淡。
秀芹连忙上前,拉着情绪激动的姐妹俩,轻声安抚着,带她们去厨房的佣人用餐区。
这时,小雨也揉着眼睛从楼上下来了,看到周陌,甜甜地叫了声:“哥哥,早上好!”
“早上好,小雨。快吃早餐,等下苏姐姐送你去学校。”
“知道啦!”小雨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好奇地看了看厨房方向,“哥哥,刚才好像听到有人哭?”
“没事,是新来的张小玉姐姐,她以后也会去你们学校读书,比你高一个年级。”周陌简单解释了一句。
“真的吗?太好了!学校里华人同学不多呢!”小雨显得很开心。
接下来的几周,生活仿佛按下了平稳的快进键。
张秀兰适应得很快,她勤劳肯干,沉默寡言,总是抢着做事,很快就在秀芹的带领下熟悉了别墅内的大部分日常杂务,从打扫整理到协助准备茶点,都做得一丝不苟。王翠花看她懂事沉稳,也时常指点她一些收纳整理和侍弄花草的技巧。
张小玉的伤势在周陌提供的药膏和细心休养下迅速好转。转学手续由陈志远通过某些渠道高效办理完成,她下学期会顺利进入了哥伦比亚附中十年级。
庄园里的其他人也各自按部就班。伊莎贝尔每日往返于公司和别墅,专注于“飓风”计划的执行;赵铁柱等保镖保持着日常的警戒与训练;王翠花指挥着沈弘、埃莉诺·肖等人开始悄然筹备年节事宜,巨大的圣诞树被移走,换上了具有东方特色的春节装饰;老约翰逊夫妇依旧精心照料着马匹和狗,几只半大的小狗和马驹在庄园里健康成长,增添了许多生机。一切都井然有序,透着一种安稳的力量。
时光悄然流逝,转眼便翻过了1983年的最后一页。
1984年1月1日,元旦。
纽约街头还残留着节日的气氛,“太平洋资本”的办公室内却已然恢复了平日的高效与忙碌。周陌坐在自己宽敞的办公室里,面前摊开着几份财经报表和一份《纽约时报》。窗外是冬日曼哈顿灰蓝色的天空和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
他端起手边的咖啡喝了一口,目光随意地扫过报纸的国际版块。一则不算起眼的消息映入眼帘:【文莱苏丹国于1月1日宣布完全独立,结束英国保护国地位。】
周陌的目光在标题上停留了大约两秒,脑中闪过关于这个东南亚小国石油资源的模糊印象,随即就像拂过微不足道的尘埃,没有任何波澜,也没有任何在意的必要。于他而言,世界的棋盘上,有更多更重要、更值得落子的地方,拉美的债务危机、北美的新兴科技、以及他悄然布局的能源与通信网络,才是他关注的焦点。
他放下报纸,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桌面上那份由大卫·泰珀提交的、关于“飓风”计划下一阶段操作建议的报告上。
张秀兰和张小玉姐妹俩几乎一夜未眠,既因身处陌生环境的忐忑,也因绝处逢生的激动。天还没亮,她们就悄悄起床,借着窗外微弱的天光,整理好床铺,坐在床沿小声说着话。
“姐,这里……真好。”张小玉的声音细若蚊蚋,带着难以置信的恍惚,“我们真的不用再怕那些人了吗?这床这么软,被子这么暖和……”她小心翼翼地抚摸着柔软的羽绒被面。
张秀兰握住妹妹冰凉的手,用力点头,眼圈有些发红:“嗯,不用怕了。周先生是好人,王婆婆也是好人。我们……我们得好好做事,不能辜负了恩人。”
“我知道。”张小玉乖巧地应道,眼神里重新焕发出对未来的希冀,“姐,你的脸还疼吗?”
“不疼了,周先生的药很管用。”张秀兰摸了摸已经消肿大半的脸颊,心里满是感激。
这时,隔壁房间传来动静,是秀芹起床了。她洗漱完毕,推开房门,就看到走廊里依偎在一起的姐妹俩,愣了一下,随即露出温和的笑容:“起这么早?怎么不多睡会儿?在这里不用那么拘束。”
张秀兰连忙站起来,有些拘谨地回答:“秀芹姐,我们习惯了早起,也睡不着了。”
秀芹打量着她们,姐姐秀兰脸上还有些许未完全消退的淤青,但眼神坚定;妹妹小玉则显得更文静怯懦一些。她想了想,对张秀兰说:“秀兰,你跟我来吧,我先带你熟悉一下早上要做的活儿,主要是帮忙准备早餐、收拾客厅。小玉,”她又看向妹妹,“你脸上的伤还没好利索,先回房间休息,或者就在附近花园走走,别跑远。等先生起床了,再看怎么安排你上学的事。”
“好的,秀芹姐,我一定好好学。”张秀兰立刻应道,努力表现出积极的样子。张小玉也乖乖点头,小声道:“谢谢秀芹姐。”目送姐姐跟着秀芹离开后,她并没有回房,而是轻手轻脚地走到客厅的大窗户边,望着窗外在晨曦中逐渐清晰的草坪、树木和远处马厩的轮廓,心中充满了宁静与期待。
主卧内,温暖如春。伊莎贝尔仍在熟睡,一条雪白的手臂和一条修长丰腴的玉腿霸道地搭在周陌身上,金色的长发如海藻般铺满了枕头,36D的傲人曲线在薄被下随着呼吸微微起伏,睡得毫无防备,嘴角还带着一丝满足的浅笑。
周陌生物钟精准,悄然醒来。他轻轻将伊莎贝尔的手臂和腿挪开,为她掖好被角,动作熟练而自然。换上练功服,他来到相连的阳台。
清冽的空气吸入肺腑,精神为之一振。他面朝东方微熹的天空,缓缓演练起形意拳,动作沉稳内敛,劲力含而不发,仿佛与这清晨的宁静融为一体。随后又转为舒缓的五禽戏,活动开周身气血。晨光渐渐染亮天际,也照亮了他沉静而专注的面容。
晨练结束,洗漱完毕,周陌换上舒适的居家常服走下楼梯。餐厅里,早餐的香气已经弥漫开来。他一眼就看到正在秀芹身后,有些笨拙但十分努力地学着摆放餐具的张秀兰,以及安静地坐在客厅角落椅子上,显得有些无所适从的张小玉。
“先生,早上好。”秀芹见到他,连忙打招呼。张秀兰也赶紧停下动作,紧张地躬身。
“早上好。”周陌点点头,走到餐桌主位坐下。早餐是李卫国准备的中西合璧款式:有现磨的咖啡和煎蛋香肠,也有清粥小菜和刚出笼的虾饺、叉烧包,种类丰富。
他拿起勺子,舀了一口温热适中的粥,然后对角落里的张小玉招了招手:“小玉,过来。”
张小玉愣了一下,有些惶恐地站起身,小步挪到餐桌旁,低着头不敢看他。
“身上的伤好些了吗?”周陌语气平和地问,听不出什么情绪。
“好……好多了,谢谢先生给的药。”张小玉小声回答,偷偷抬眼飞快地瞥了周陌一眼,又迅速低下头,“脸上和胳膊都不怎么疼了。”
“嗯,”周陌喝了一口粥,夹起一个虾饺,继续说道,“读书是正事,不能耽搁。你先安心修养,把伤彻底养好。我会安排人给你办理转学手续,转到哥伦比亚大学附属中学。”他顿了顿,补充道,“小雨在那里读九年级,你应该是读十年级吧?以后,你就安心在那里读书,学费的事情不用担心。”
张小玉猛地抬起头,眼中瞬间涌上泪水,嘴唇哆嗦着,似乎想说什么感谢的话,却激动得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是用力地点头,眼泪大颗大颗地顺着脸颊滑落。对她而言,能继续读书,而且是去哥伦比亚附中那样的好学校,是她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旁边的张秀兰看到这一幕,也忍不住捂住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脸上却洋溢着无比感激和喜悦的笑容。她知道,妹妹的命运,真的被彻底改变了。
“好了,别站着了,去和秀兰一起吃饭吧。”周陌挥挥手,语气依旧平淡。
秀芹连忙上前,拉着情绪激动的姐妹俩,轻声安抚着,带她们去厨房的佣人用餐区。
这时,小雨也揉着眼睛从楼上下来了,看到周陌,甜甜地叫了声:“哥哥,早上好!”
“早上好,小雨。快吃早餐,等下苏姐姐送你去学校。”
“知道啦!”小雨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好奇地看了看厨房方向,“哥哥,刚才好像听到有人哭?”
“没事,是新来的张小玉姐姐,她以后也会去你们学校读书,比你高一个年级。”周陌简单解释了一句。
“真的吗?太好了!学校里华人同学不多呢!”小雨显得很开心。
接下来的几周,生活仿佛按下了平稳的快进键。
张秀兰适应得很快,她勤劳肯干,沉默寡言,总是抢着做事,很快就在秀芹的带领下熟悉了别墅内的大部分日常杂务,从打扫整理到协助准备茶点,都做得一丝不苟。王翠花看她懂事沉稳,也时常指点她一些收纳整理和侍弄花草的技巧。
张小玉的伤势在周陌提供的药膏和细心休养下迅速好转。转学手续由陈志远通过某些渠道高效办理完成,她下学期会顺利进入了哥伦比亚附中十年级。
庄园里的其他人也各自按部就班。伊莎贝尔每日往返于公司和别墅,专注于“飓风”计划的执行;赵铁柱等保镖保持着日常的警戒与训练;王翠花指挥着沈弘、埃莉诺·肖等人开始悄然筹备年节事宜,巨大的圣诞树被移走,换上了具有东方特色的春节装饰;老约翰逊夫妇依旧精心照料着马匹和狗,几只半大的小狗和马驹在庄园里健康成长,增添了许多生机。一切都井然有序,透着一种安稳的力量。
时光悄然流逝,转眼便翻过了1983年的最后一页。
1984年1月1日,元旦。
纽约街头还残留着节日的气氛,“太平洋资本”的办公室内却已然恢复了平日的高效与忙碌。周陌坐在自己宽敞的办公室里,面前摊开着几份财经报表和一份《纽约时报》。窗外是冬日曼哈顿灰蓝色的天空和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
他端起手边的咖啡喝了一口,目光随意地扫过报纸的国际版块。一则不算起眼的消息映入眼帘:【文莱苏丹国于1月1日宣布完全独立,结束英国保护国地位。】
周陌的目光在标题上停留了大约两秒,脑中闪过关于这个东南亚小国石油资源的模糊印象,随即就像拂过微不足道的尘埃,没有任何波澜,也没有任何在意的必要。于他而言,世界的棋盘上,有更多更重要、更值得落子的地方,拉美的债务危机、北美的新兴科技、以及他悄然布局的能源与通信网络,才是他关注的焦点。
他放下报纸,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桌面上那份由大卫·泰珀提交的、关于“飓风”计划下一阶段操作建议的报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