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献上微末的计策,博取董卓的欢心-《三国:开局截胡貂蝉,气运加身》

  在李儒那里过了一关,林渊的日子又恢复了平静,但他知道这只是表象。那条灰色的“怀疑”线就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

  他需要一个机会,一个能自然地在董卓和李儒面前,展现自己“价值”的机会。这个价值不能太高,高到让他们忌惮;也不能太低,低到让他们觉得无用。必须恰到好处,像一块坚固但不起眼的基石。

  机会很快就来了。

  这几日,关东诸侯联军讨董的消息传遍了洛阳,虽然董卓表面上对此嗤之于鼻,称他们为“土鸡瓦狗”,但暗地里却加强了郿坞的防卫。

  这天下午,董卓亲自带着李儒和一众西凉将领,巡视郿坞的城防。

  林渊作为后院的护卫统领,也被要求随行护卫。

  董卓站在高大的坞墙上,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文优你看,我这郿坞,固若金汤!墙高三丈,内藏钱粮,足够三十年之用。就算关东那帮鼠辈打到城下,又能奈我何?”

  李儒抚须微笑:“太师深谋远虑,此乃万全之基。”

  一众将领也纷纷拍着马屁,什么“固若金汤”、“神鬼难侵”之类的词语不要钱地往外扔。

  林渊跟在人群的最后面,低着头,一言不发,完美地扮演着一个背景板。

  他的目光,却在飞快地扫视着坞墙的防御工事。

  这些工事,在当时看来,确实是顶尖水平。箭垛、女墙、望楼,一应俱全。但在他这个来自后世,看过无数战争片和军事纪录片的人眼里,却充满了破绽。

  最大的破绽,就是防御体系的呆板。

  所有的射击孔和箭垛,都只考虑到了正面防御,完全没有形成交叉火力。一旦敌人用云梯攻上某一段城墙,邻近的防御点很难进行有效支援,会形成一个又一个的防御孤岛。

  “太师!”就在众人吹捧得最热烈的时候,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响了起来。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循声望去,发现说话的竟然是那个一直沉默不语的护卫统领,林渊。

  董卓的眉头一皱,显然有些不悦。

  李儒的眼中,则闪过一丝玩味。

  一名性情暴躁的西凉将领当场就喝骂道:“林渊!你算个什么东西!太师与军师议事,有你插嘴的份吗?”

  林渊没有理他,而是“噗通”一声单膝跪地,对着董卓,一脸诚惶诚恐地说道:“太师恕罪!小人……小人有个愚见,不知当不当讲。”

  他的姿态放得很低,将自己定义为一个有“愚见”的蠢人。

  董卓看着他,想起了这个前几天亲手杀掉舞姬,又用几句话劝退吕布的狠角色,心中那点不快倒是消散了些。他倒是想听听,这个小子能有什么“愚见”。

  “说来听听。”董卓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林渊心中一喜,知道第一步成功了。他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先讲了一个故事。

  “启禀太师,小人以前在西凉与羌人作战时,我们人少,羌人多。他们作战悍不畏死,经常能冲到我们的寨墙下。有一次,我们一个兄弟守的箭垛被他们用盾牌顶住了,旁边的人想帮忙,箭射过去,却都被寨墙给挡住了,眼睁睁看着那个兄弟被乱刀砍死。”

  他的声音不高,但故事却说得绘声绘色,充满了血腥的真实感。在场的都是西凉军出身,对这种惨烈的战斗场景感同身受,不少人都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后来,我们一个老兵想了个办法。”林渊抬起头,眼中闪烁着一种质朴的智慧光芒,“他说,咱们的箭垛,干嘛非要直愣愣地对着外面?咱们在墙角,斜着开两个口子,不就能打到旁边的人了吗?”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在地上画着简陋的示意图。

  “这样一来,我这个箭垛,不仅能打正前方的敌人,还能打到我兄弟那边墙下的敌人。我兄弟的箭垛,也能打到我这边墙下的敌人。咱们两边一夹击,他们就算顶着盾牌,也防不住旁边射来的冷箭啊!”

  这个道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就是后世军事理论中最基础的“交叉火力”概念。

  但在座的这些三国将领,听完之后,却全都愣住了。他们打了一辈子仗,想的都是如何正面冲锋,如何一刀一枪地把敌人砍死,何曾想过,一个小小的箭垛,还能有如此巧妙的布置?

  董卓那双被肥肉挤得只剩一条缝的眼睛,猛地睁大了。

  他虽然暴虐,却也是行伍出身,一听就明白了其中的关键。他快步走到墙边,亲自比划了一下,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妙不可言。

  “妙!妙啊!”董卓一拍大腿,兴奋地大叫起来,“这么简单的法子,咱家怎么就没想到!斜着开!对!所有墙角都给咱家斜着开两个口子!”

  他转过身,看着跪在地上的林渊,眼神里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赞赏。

  “你小子,不光手黑,脑子也还行!咱家还以为你就是个会杀人的莽夫,没想到还懂这个!”

  林渊立刻叩首,一脸受宠若惊的憨厚模样:“小人不敢!这都是西凉老兵的土办法,上不得台面,只是觉得或许对太师有用,才斗胆说出来。”

  他将功劳,推给了一个虚构的“西凉老兵”,完美地掩饰了自己知识的来源,也符合他的人设。

  “什么土办法!管用的就是好办法!”董卓心情大好,大手一挥,“传令下去,全军推广此法!林渊,你小子献策有功,咱家赏你黄金百两,再升你为郿坞内城守备,统管三千禁军!”

  此言一出,全场皆惊。

  从一个后院的护卫统领,一跃成为掌管三千禁军的内城守备,这简直是坐火箭一样的晋升速度!

  周围的西凉将领们,看着林渊的眼神,瞬间从鄙夷变成了嫉妒和敬畏。

  林渊心中狂喜,脸上却是一片惶恐,连连叩头:“谢太师!谢太师!小人粉身碎骨,无以为报!”

  他的眼角余光,悄悄瞥向了一旁的李儒。

  李儒正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但林渊的天书视野里,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那条连接着李儒,灰蒙蒙的【怀疑】线,在董卓下达赏赐的瞬间,光芒一闪,彻底崩断、消散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全新的,淡紫色的丝线。

  【关系线:关注(弱)】

  成了!

  林渊知道,自己这一步棋,走得险,却也走得妙。

  他用一个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极具价值的军事建议,不仅博取了董卓的欢心,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权力和地位,更重要的是,他彻底打消了李儒对他的怀疑。

  因为他展现出的“才能”,完美地控制在了“一个经验丰富、脑子灵光的老兵”范畴内,非但没有引起忌惮,反而让李儒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培养、可以利用的人才。

  从“怀疑”,到“关注”,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前者意味着危险和审查,后者则意味着机会和认可。

  林渊低着头,掩饰住自己眼中的精光。

  他知道,从今天起,他才算真正在这座魔窟里,站稳了脚跟。

  而下一步,他该考虑的,已经不仅仅是如何活下去。而是如何利用手中这三千禁军,和刚刚建立起来的声望,去编织一张更大,更结实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