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金属铸活字 典籍传万邦-《大唐长安秘物栈》

  长安西市书铺的油墨香还在鼻尖萦绕,李长安已在玄甲坊的水力印刷机旁摆弄新物件。铜铸的 “之” 字活字在蜡模中泛着冷光,罗马商人提及的金属活字,经他改良后用秦州精铁铸造,再镀上黄铜防锈,笔画比木刻更精细。“每个字块都要刻上编号,” 他对工匠们说,“同一字号的‘天’字,误差不能超过半毫,才能拼出整齐的版面。”

  “大人,市舶司的译官求见,说各国商队带来的文书语言繁杂,翻译誊抄费时,常有误译引发纠纷。” 王玄策引着位通西域语的官员进来,译官手中捧着堆错字连篇的波斯文契约,“他们愿以大食的《医典》抄本换技术,还说要把西域十六国的文字对照表献上。” 李长安抓起刚铸好的活字,在铁板上拼出 “丝绸之路” 四字,再用松香固定:“带他们去看印刷机,这活字能拼百种文字。”

  当译官们看到金属活字半日便能拼出波斯文版的《市舶令》,且字迹比手抄工整百倍,当即就把文字对照表铺在案上。“往日十名译官忙一月才译完的商约,现在三人拼字一日便成!” 络腮胡的波斯译官抚摸着铜活字落泪,“有这宝贝,各国商人再也不用为文字不通争吵了!” 市舶司卿闻讯上奏,恳请在广州、扬州等口岸推广,愿以关税的一成作为交换。

  李长安笑着应允,却提出条件:“需统一贸易文书的格式 —— 玄甲坊出标准字模,保证汉文与西域文字并排时行距一致,方便核对。” 市舶司卿满口答应,他没注意到,每个活字的侧面都刻着极小的云纹暗记,且字模的合金配比是用粟特文刻在铸模内侧,外人即便熔铸也难仿造。

  消息传回长安,五姓七望的动作转向了文脉。他们买通铸工在活字里掺铅,导致字体受热变形,排版时高低不平。李长安得知后,索性在玄甲坊设立 “活字试炼场”,每个字块都要经过 “高温测试”—— 在炭火上烘烤半刻,不变形者才准入坊。“凡用玄甲坊活字印的文书,凭暗记可在口岸换官方认证,” 这招让西域商队只认带云纹的契约。

  解决了质量问题,李长安将金属活字技术推向江南。他发现杭州的商号需要大量账本,于是设计出 “号码活字”—— 将数字、计量单位制成专用字块,记账效率比手写快三倍。钱塘县令试用后,商户偷税漏税的情况减少七成,当即以二十船丝绸交换技术,还愿传授珠算与活字结合的技法。

  罗马商人见到号码活字,当即提出用三船大理石交换,愿以亚历山大港的钱庄作为添头。李长安趁机要求:“需派数学家传授阿拉伯数字的拼写 —— 这与活字结合,能造出更便捷的算术课本,让商队记账更简单。” 商人欣然应允,带来的数字活字经改良后,与汉文数字并排印刷的《算学启蒙》,成了市井账房的必读书。

  这年清明,长安的 “百业文展” 上,金属活字的衍生产品成了焦点。“姓氏活字” 可快速拼出各家族谱,比手写家谱规范百倍;“符咒活字” 能印制带有防伪纹的度牒,杜绝假冒僧人;最受孩童喜欢的是 “拼字玩具”,用木活字拼出鸟兽名称,附带插图,既能识字又能识物。

  五姓七望见状,竟散布谣言称 “金属活字有铜锈气,玷污圣贤书”。李长安索性在国子监举办 “活字印经法会”,用铜活字印制《金刚经》,邀请高僧开光,香客们争相求取,谣言不攻自破。他趁机宣布:“凡私孰用玄甲坊活字者,可免费申领《千字文》字模,让贫家子弟也能习字。”

  入夏后,第一套出口日本的金属活字在平城京安装完成。遣唐使见其能快速印制《唐律疏议》,当即以五十匹倭缎作为谢礼,还愿在太宰府设立 “唐字学堂”,推广活字印刷。李长安站在扬州的码头,看着商人们用活字契约交易,铜字块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忽然想起波斯商人提及的 “活字排版机”—— 若将水力与活字结合,自动排列字块,或许能让书籍印制效率再翻一番。

  而在长安的夜色中,崔氏府邸的密室里,几位老臣正对着变形的仿造活字叹气。他们能仿出字体的外形,却配不好合金的比例,造出的字块要么太脆易断,要么太软易弯。玄甲坊的灯火下,李长安正绘制着排版机的图纸,他知道,真正能连通万邦的,从来不是活字的铜光,而是那些藏在文字背后的理解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