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采购员的潜规则-《四合院:掏空全院,贾家卖子求荣》

  林安在采购科办公室里,享受着三个老油条的殷勤伺候,心情那叫一个舒畅。

  自己这第一炮算是彻底打响了。

  不光在全厂工人面前立了威,也在李怀德那里挂上了号,

  更重要的是,把采购科这几个地头蛇给收拾得服服帖帖。

  以后他在这轧钢厂里,也算是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了。

  “林哥,您看,这鸡蛋和白面的事,就包在我们哥仨身上了!”

  赵爱国拍着胸脯,把大包大揽。

  “对对对,您就擎好吧,保证给您办得妥妥的!”钱师傅和孙师傅也在一旁附和。

  林安笑了笑,摆出一副“那就拜托三位师傅了”的表情,心里却跟明镜似的。

  这俩玩意儿要是那么好弄,还轮得到他们?

  不过,有人愿意跑腿,他自然是乐得清闲。

  “行,那这事就辛苦三位师傅了。”林安站起身。

  “我这刚来,还有些手续要办,顺便去财务科把今天买猪的钱给报了。这边就交给你们了。”

  他得去把那笔“猎户”的钱给领出来。

  虽然这钱最后还是会进自己的口袋,但戏必须得演全套。

  “好嘞!林哥您忙您的!这点小事,不用您操心!”赵爱国点头哈腰地把林安送出了门。

  看着林安离去的背影,赵爱国脸上的笑容瞬间就垮了下来。

  “妈的,这小子,真是邪了门了!”他低声骂了一句。

  “谁说不是呢。”钱师傅也是一脸的愁容。

  “老赵,你那养鸡场的主任,真能弄来一千个鸡蛋?”

  “我上哪儿知道去!”赵爱国没好气地说道,

  “我就是那么一说!现在鸡蛋比金子都精贵,他自己都不够吃,还能给我一千个?做梦呢!”

  “那你还答应得那么痛快?”孙师傅也抱怨道。

  “我不答应能怎么办?”赵爱国瞪了他一眼,

  “你没看到李厂长那眼神?今天我要是不表个态,明天就得滚蛋回家!”

  三个人你看我,我看你,都是一脸的苦涩。

  牛皮是吹出去了,可这事办不成,到时候在林安面前,还不是一样丢人?

  “行了,都别丧着个脸了。”赵爱国叹了口气,

  “死马当活马医吧。我去找我那老战友问问,看能不能弄个百八十个的。

  老钱,你也去粮站那边跑跑。

  咱们尽力而为,就算最后没办成,起码也让李厂长看到咱们的态度了。”

  “也只能这样了。”

  三个老油条唉声叹气地分头行动去了。

  ……

  另一边,林安哼着小曲儿,溜达着就来到了财务科。

  财务科的办公室里,几个戴着眼镜,穿着的确良衬衫的会计,正低着头噼里啪啦地打着算盘。

  看到林安进来,一个看起来像是科长的中年妇女抬起了头。

  “同志,你有什么事?”

  “您好,我是采购科新来的林安。”林安笑着说道。

  “我来报销一笔采购款。”

  “采购科的?”那女科长上下打量了他一眼,当听到“林安”这个名字时,眼神明显变了变。

  今天厂里都传疯了,采购科新来的猛人林安,第一天上班就弄回来了两头大野猪。

  这可是个有本事,而且是李厂长面前的红人!

  “哦,是林安同志啊,快请坐,快请坐。叫我李科长就行,”

  李科长的态度立刻就热情了起来,还亲自给林安倒了杯水。

  “谢谢李科长。”林安也不客气,直接坐了下来。

  “不知道林同志要报销什么款项啊?”李科长笑着问道。

  “今天早上采购了两头野猪,过秤是四百八十五斤。”

  林安先报了斤两,然后话锋一转,解释道:

  “李科长您也知道,咱们这是计划外的物资,价格肯定要高一些。

  我跟那猎户磨了半天嘴皮子,最后谈下来八毛一斤,总共是三百八十八块钱。”

  他把给城门口王国华的那十来斤肉给抹掉了。

  这事没必要让厂里知道。

  “三百八十八块?”李科长手里的笔差点没拿稳,倒吸一口凉气。

  这个数字让她心头一跳。

  要知道,厂里最顶级的八级工,一个月不吃不喝也才九十九块钱!

  这笔钱顶得上一个八级工四个月的工资了!

  不过她转念一想,又觉得合情合理。

  现在是什么年头?饥荒年!

  别说黑市上一块多一斤还抢破头,就是国营肉铺那五毛一斤的牌价,

  也是光有牌价没有肉,多少人的肉票都放到过期了也没有用出去。

  厂里一千多号工人,大半都是重体力劳动的,眼睛里都冒绿光,多久没见过正经荤腥了?

  这近五百斤猪肉,简直就是救命的甘霖!

  八毛一斤,贵是贵了点,但绝对值!

  “那卖主的收据或者发票呢?”李科长定了定神,按流程问道。

  “李科长,您看,我这是从山里一个猎户手里买的,他哪儿有那玩意儿啊。”

  林安摊了摊手,一脸的无奈。

  “这样啊……”李科长沉吟了一下。

  按规矩,没有发票是不能报销的。

  可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更何况,眼前这位可是李厂长都点名表扬的大功臣。

  别说没发票了,就算他现在说那猪是他自己打的,一分钱不要白送给厂里,估计都有人信。

  “没关系。”李科长很快就做出了决定,她冲着旁边一个年轻的会计说道,

  “小李,你给林同志开一张特殊款项的支出单,事由就写采购生猪,情况特殊,无发票。”

  “好的,李科长。”

  “对了,林同志,”李科长又像是想起了什么,看着林安意有所指地问道。

  “这笔钱,是直接给现金呢,还是……需要搭配一些票证?”

  林安一听,心里顿时就乐了。

  这采购员的“潜规则”来了。

  这李科长的意思是,问他要不要从这笔钱里,拿一部分回扣。

  这在当下,是很多采购员都心照不宣的做法。

  比如一笔一百块的采购款,采购员可能会跟财务说,

  对方不要现金,要五十块钱加一些紧俏的工业票、布票。

  然后财务科就会把钱和票都给他。

  他再把钱给卖主,那些票证就落入了他自己的腰包。

  大家都这么干,所以也就成了“潜规则”。

  还有不少采购员会直接在村子里用自己的钱低价收购,回厂后在加点钱卖给厂里,这门门道道有不少。

  李科长这么问,也是在卖他一个人情。

  林安要是真拿了回扣,那也等于是在她这里挂了号,以后有什么事,自然也会想着她。

  林安当然不会去贪这点小便宜。

  他空间里那一百多两黄金,随便拿出来一根小黄鱼,都比这点票证值钱。

  不过,他也不会傻到去戳破这个“潜规则”,去当那个清高得不近人情的愣头青。

  那样只会得罪人,把自己孤立起来。

  他要做的是顺着对方的话,把戏演下去,同时还要滴水不漏,不给自己留下任何把柄。

  “李科长,您真是太体贴了。”

  林安脸上露出一副“你懂的”的笑容,他压低了声音,凑到李科长跟前,神神秘秘地说道。

  “实不相瞒,那个猎户,脾气有点轴。

  他说他不要那么多钱,钱多了放家里不安全。

  他就想要点实在的,能吃能穿的东西。”

  “他的意思是,想要一百块钱现金,剩下的……

  您看着给换成全国粮票、布票,还有工业票。

  票的种类越多越好,他家里孩子多,用得着。”

  “我明白了。”李科长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

  林同志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我保证让那位老师傅满意!”

  她立刻就叫来了刚才那个叫小李的会计,低声吩咐了几句。

  小李也是个机灵人,一听就明白了,赶紧跑去柜子里开始翻找起来。

  很快,一个厚厚的信封就递到了林安的手里。

  “林同志,你点点。”李科长笑着说道。

  “当着您的面点清楚,免得出错。”林安笑着打开信封,坦坦荡荡。

  里面是十张崭新的十元大钞“大团结”,下面是厚得像砖头一样的一大叠花花绿绿的票证。

  全国粮票、地方粮票、布票、棉花票、煤油票、火柴票、工业券……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粗略一估,这些票证的黑市价值,绝对远超那二百八十八块钱!

  林安瞳孔微微一缩。

  好家伙,这位李科长出手可真大方!

  不过这些票证对于厂里来说其实也不值钱,都是用来发福利的。

  对于老百姓,票证金贵,是因为现在的物资都是凭票证供应,有钱没票你是买不到东西的,不需要票的物资实在太少了。

  所以导致票证变得非常值钱,甚至能当钱来用。

  尤其是那些大件的票,比如收音机票,自行车票之类的,一张票都能在黑市卖到上百块了

  不过在这个灾荒年头,有些稀缺物资就算你有票也不一定买的到。

  他将钱和票证仔细收好,重新站起身,对着王科长真诚地说道:

  “李科长,太感谢您了。以后有什么用得着我林安的地方,您尽管开口。”

  “客气什么,以后咱们就是一个厂的同事了,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李科长摆了摆手,然后又递给林安一张单子,“林同志,麻烦你在这上面签个字,按个手印。”

  林安接过来一看,是一张领款单。

  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采购生猪款,一百块加各类票据,已结清。

  林安笑了笑,大笔一挥,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又沾了点印泥,重重地按下了自己的手印。

  这单子一签,就代表着这笔钱,厂里已经支付给他了。

  至于他怎么跟那个“猎户”交接,那就是他自己的事了,跟厂里再无关系。

  “好了,林同志,手续办完了。”李科长收好单子,脸上的笑容更热情了,

  “以后要是有什么需要,尽管来找我。”

  “一定一定。”

  林安把那个装满了钱和票的信封揣进怀里,心满意足地走出了财务科。

  他在财务科这边,也算是有了自己的人脉。

  至于那个“猎户”……

  他担心幻术被发现,所以才没有让其他人靠近猎户,只说猎户性格轴,在厂外等着。

  没想到这财务科长,还以为自己是要从中拿回扣。

  也好,这倒也省了自己不少麻烦。

  反正最后,还不是一样进了他林安的口袋?

  他心情大好地走在厂区里,看着周围那些对他投来敬佩和羡慕目光的工人,只觉得神清气爽。

  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饭点。

  厂区的广播里,响起了嘹亮的《咱们工人有力量》。

  各个车间的工人们,都拿着自己的搪瓷饭盒,兴高采烈地朝着食堂的方向涌去。

  今天,有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