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洁奇怪的问:“为何还羡慕你们?”
阿婆看着安洁:“姑娘啊,你是城里人,不懂在农村赚钱多难。以前那个家,一年也不过收入一两万。来了何家村,政府给我们盖了房子,去咸菜厂种菜,一个月也有两三千。
我儿子和媳妇两人,一个月就可以赚五六千。你说是不是祸福相依?家门口就能赚到钱,多好啊。”
阿婆一边说,一边进屋泡茶去了。
安洁意味深长的看着何秋:“这就是你建厂的意义?”
何秋笑笑,打开他们灶台上的锅,一碗黄黄的白菜,一碗黑漆漆的咸菜。
何秋苦涩的说:“咸菜厂没有来何家村之前,大多数村民都是这么吃的。我们这里有资源,可是东西卖不出去。
一年到头,靠着地里的粮食,最多也就一两万块钱收入。年轻的出去打工,没有文化,在城里干着最底层的工作,租房,吃饭,一年也余不了几个钱。
何家村的老村长,一生都在为何家村找出路,可我们没有资源,谁愿意来何家村投资?
很幸运,在朋友的介绍下,开口乐的老总决定在何家村投资,建立了咸菜厂,虽然不是人人能上班,可是大大改善了何家村的经济。至少他们可以随时吃肉了。还有村里的楼房,也越来越多了。
安洁,你来我们村投资,我和哥哥无比的感激,我没有能力改变整个县的状况,就想何家村的村民,人人都有肉吃,日子有奔头。”
安洁若有所思:“其实你已经很厉害了。无论是村,还是县,带头的那个人,就是英雄。
我来何家村投资,是乔曼坚持的。今日一见,心中很多感慨,你们想做点什么,着实不容易啊。”
何秋心中悲伤,与其说何家村的发展是他们兄妹的功劳,还不如说是鬼界的功劳。
不是他们促成一次次的投资,何家村依然还是那个贫瘠的何家村。整个县那么多村,都要富起来,是何其的艰难?
阿婆端了茶过来:“喝茶,喝茶。村长啊,来了何家村,我们浑身都是劲,你看隔壁几家,都下地挣钱去了。庄稼人不怕苦,就怕苦了一年又一年,还是赚不到钱啊。”
阿婆应该有七十几岁了,谈起何家村,她恍佛是个十八岁姑娘那么兴奋。
不要说何家村,放眼整个中国,能在家门口上班挣钱的村落,又有几个?
年轻的父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等孩子们长大以后,他们像父辈一样,也出去打工,而他们的父母,成了留守老人。
他们不想离开故土,他们渴望一家团圆,然而,为了生存,春节变成了唯一团圆的机会。
何秋想做的,就是让何家村的人,能一家人生活在一起。
多么简单的愿望,可为这个愿望努力的,不仅仅是何冰,何秋,老村长,县长,还有地府的几大巨头。
何秋突然觉得很讽刺,中国五千年历史,发展到今天,想一家人团聚,却成了奢侈。
回到家,李妈妈早就做好了午饭。几个小孩在厨房的小饭桌上吃饭,四个孩子,坐得端端正正。
石头一休洛洛能自己吃饭,只有珠珠,一勺子饭,又半勺子掉在地上。
李妈妈心疼粮食,要喂她,可她很有个性,奶奶喂的,那是一口都不吃,非得自己吃。
因为哥哥们都是自己吃的。
一休放下碗筷:“李奶奶,我来喂,珠珠听我的话。”
也是奇怪,一休喂,珠珠乖乖的吃,吃完还要甜甜的笑:“谢谢哥哥。。。”
女孩子说话早,一岁的珠珠,已经可以说很多词了。一休调皮,什么祸都敢闯,但是对珠珠,异常有耐心。
就连石头,都比不上他。四个小人儿,一边吃饭一边憋着坏,想着下午去哪里玩,一碗饭也吃得快。
洛洛来了何家村以后,乔曼发现他居然不挑食了。
客厅大饭桌上,安洁对何秋说:“制衣虽然技术难度不高,但是看机器,也是要学的。你有没有好的人选推荐?这次跟我回广州去,学习技术,他们就可以带一批徒弟了。”
何秋回道:“打算要多少人呢?”
安洁想了想说:“我预计引进二十台制衣机,一台需要两个人,需要四十个操作工。至少得带十来个人去广州学习。这些人,必须得有文化,还要年轻。年龄不能超过35岁。男女都可以。”
何秋脑海中闪出的第一个人就是白苗:“安总,我嫂子应该可以,她以前就在广东打工,做的是羽毛球拍的质检员。只是回村以后,生儿育女,拖累着她。”
安洁点点头:“你去问问你嫂子是否愿意去学习,估计得学两三个月。以后的领导班子,就从这些人里面选。”
又问何秋:“你愿意来服装厂当厂长吗?”
何秋连连摆手:“不,不行,咸菜厂我还管着呢,也不能兼职两个厂的厂长啊。我倒是有一个人选,晚上我去与他谈谈,看他愿意去广州学习不,如果安总满意,可意让他来管服装厂。”
这个人选,就是孤儿潘小杰。大学毕业,又很年轻,学东西也快。
安洁优雅的吃着饭:“行,我心里有数了。但是管理人员,与做工是不一样的。我先带几个人去广州,慢慢观察吧。”
吃完饭,何秋也没有睡午觉,就去找潘小杰了。
上午种菜,他刚刚回家做饭吃。
看着一碗白菜,一碗咸菜,何秋不由得心疼:“村口有肉摊子,一斤肉12块钱,炒一点辣椒,一斤肉可以吃两天。何苦如此节俭呢?”
潘小杰红着脸站起来:“昨天吃了肉的,我隔一天吃一次。姐,你坐,我去泡茶。”
何秋拉着潘小杰坐下:“别去泡茶了,我有事跟你说。”
潘小杰又乖乖的坐下了。
何秋说道:“我们村马上会建一个服装厂,估计明年就能正式上线了。投资的老板,就在我家,她想带几个人去广州学习技术,你愿意去不?”
潘小杰毫无主见的看着何秋:“姐,男人能干好吗?”
传统中思维中,服装厂都是女人。
阿婆看着安洁:“姑娘啊,你是城里人,不懂在农村赚钱多难。以前那个家,一年也不过收入一两万。来了何家村,政府给我们盖了房子,去咸菜厂种菜,一个月也有两三千。
我儿子和媳妇两人,一个月就可以赚五六千。你说是不是祸福相依?家门口就能赚到钱,多好啊。”
阿婆一边说,一边进屋泡茶去了。
安洁意味深长的看着何秋:“这就是你建厂的意义?”
何秋笑笑,打开他们灶台上的锅,一碗黄黄的白菜,一碗黑漆漆的咸菜。
何秋苦涩的说:“咸菜厂没有来何家村之前,大多数村民都是这么吃的。我们这里有资源,可是东西卖不出去。
一年到头,靠着地里的粮食,最多也就一两万块钱收入。年轻的出去打工,没有文化,在城里干着最底层的工作,租房,吃饭,一年也余不了几个钱。
何家村的老村长,一生都在为何家村找出路,可我们没有资源,谁愿意来何家村投资?
很幸运,在朋友的介绍下,开口乐的老总决定在何家村投资,建立了咸菜厂,虽然不是人人能上班,可是大大改善了何家村的经济。至少他们可以随时吃肉了。还有村里的楼房,也越来越多了。
安洁,你来我们村投资,我和哥哥无比的感激,我没有能力改变整个县的状况,就想何家村的村民,人人都有肉吃,日子有奔头。”
安洁若有所思:“其实你已经很厉害了。无论是村,还是县,带头的那个人,就是英雄。
我来何家村投资,是乔曼坚持的。今日一见,心中很多感慨,你们想做点什么,着实不容易啊。”
何秋心中悲伤,与其说何家村的发展是他们兄妹的功劳,还不如说是鬼界的功劳。
不是他们促成一次次的投资,何家村依然还是那个贫瘠的何家村。整个县那么多村,都要富起来,是何其的艰难?
阿婆端了茶过来:“喝茶,喝茶。村长啊,来了何家村,我们浑身都是劲,你看隔壁几家,都下地挣钱去了。庄稼人不怕苦,就怕苦了一年又一年,还是赚不到钱啊。”
阿婆应该有七十几岁了,谈起何家村,她恍佛是个十八岁姑娘那么兴奋。
不要说何家村,放眼整个中国,能在家门口上班挣钱的村落,又有几个?
年轻的父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等孩子们长大以后,他们像父辈一样,也出去打工,而他们的父母,成了留守老人。
他们不想离开故土,他们渴望一家团圆,然而,为了生存,春节变成了唯一团圆的机会。
何秋想做的,就是让何家村的人,能一家人生活在一起。
多么简单的愿望,可为这个愿望努力的,不仅仅是何冰,何秋,老村长,县长,还有地府的几大巨头。
何秋突然觉得很讽刺,中国五千年历史,发展到今天,想一家人团聚,却成了奢侈。
回到家,李妈妈早就做好了午饭。几个小孩在厨房的小饭桌上吃饭,四个孩子,坐得端端正正。
石头一休洛洛能自己吃饭,只有珠珠,一勺子饭,又半勺子掉在地上。
李妈妈心疼粮食,要喂她,可她很有个性,奶奶喂的,那是一口都不吃,非得自己吃。
因为哥哥们都是自己吃的。
一休放下碗筷:“李奶奶,我来喂,珠珠听我的话。”
也是奇怪,一休喂,珠珠乖乖的吃,吃完还要甜甜的笑:“谢谢哥哥。。。”
女孩子说话早,一岁的珠珠,已经可以说很多词了。一休调皮,什么祸都敢闯,但是对珠珠,异常有耐心。
就连石头,都比不上他。四个小人儿,一边吃饭一边憋着坏,想着下午去哪里玩,一碗饭也吃得快。
洛洛来了何家村以后,乔曼发现他居然不挑食了。
客厅大饭桌上,安洁对何秋说:“制衣虽然技术难度不高,但是看机器,也是要学的。你有没有好的人选推荐?这次跟我回广州去,学习技术,他们就可以带一批徒弟了。”
何秋回道:“打算要多少人呢?”
安洁想了想说:“我预计引进二十台制衣机,一台需要两个人,需要四十个操作工。至少得带十来个人去广州学习。这些人,必须得有文化,还要年轻。年龄不能超过35岁。男女都可以。”
何秋脑海中闪出的第一个人就是白苗:“安总,我嫂子应该可以,她以前就在广东打工,做的是羽毛球拍的质检员。只是回村以后,生儿育女,拖累着她。”
安洁点点头:“你去问问你嫂子是否愿意去学习,估计得学两三个月。以后的领导班子,就从这些人里面选。”
又问何秋:“你愿意来服装厂当厂长吗?”
何秋连连摆手:“不,不行,咸菜厂我还管着呢,也不能兼职两个厂的厂长啊。我倒是有一个人选,晚上我去与他谈谈,看他愿意去广州学习不,如果安总满意,可意让他来管服装厂。”
这个人选,就是孤儿潘小杰。大学毕业,又很年轻,学东西也快。
安洁优雅的吃着饭:“行,我心里有数了。但是管理人员,与做工是不一样的。我先带几个人去广州,慢慢观察吧。”
吃完饭,何秋也没有睡午觉,就去找潘小杰了。
上午种菜,他刚刚回家做饭吃。
看着一碗白菜,一碗咸菜,何秋不由得心疼:“村口有肉摊子,一斤肉12块钱,炒一点辣椒,一斤肉可以吃两天。何苦如此节俭呢?”
潘小杰红着脸站起来:“昨天吃了肉的,我隔一天吃一次。姐,你坐,我去泡茶。”
何秋拉着潘小杰坐下:“别去泡茶了,我有事跟你说。”
潘小杰又乖乖的坐下了。
何秋说道:“我们村马上会建一个服装厂,估计明年就能正式上线了。投资的老板,就在我家,她想带几个人去广州学习技术,你愿意去不?”
潘小杰毫无主见的看着何秋:“姐,男人能干好吗?”
传统中思维中,服装厂都是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