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长杨杰,此时已完全顾不上王风。
他想起自己刚参军时,第一次上战场听到满耳的枪炮声,吓得连枪都忘了开。
那场仗下来,他一发子弹都没打出去。
事后排长告诉他,新兵大多如此,他这已经算好的了。
所以杨杰虽然没空看管王风,心里却并不担心。
他不信一个刚上战场、手里还没枪的新兵,能出什么乱子。
王风终于甩开了啰嗦的杨杰,早就按捺不住好奇心,第一时间爬到战壕边,扒着土坡朝外张望。
好家伙,战况太惨烈了。
张大彪率领的一营虽然人数占优,但火力完全被压着打。
鬼子两个小队可不是好惹的。
这一百来人的部队,竟然带着不少重型武器。
王风一眼望去,日军已经迅速构建起防御阵型,四挺歪把子机枪疯狂扫射,两排掷弹筒炮火接连炸响。
每处重武器旁都有替补人员待命,四周步兵训练有素,依托地形,或趴或蹲,精准射击。
战斗的节奏快得惊人。
原本计划中的伏击,转眼就变成了一场硬碰硬的阵地战。
对面的小鬼子战斗力极强,逼得这边不得不正面硬扛。
王风此刻才明白,自己错怪了李云龙。
这位团长不是不懂得减少伤亡,而是战争本身的差距,早已注定了他们必须用人命去拼。
战壕的隐蔽作用,在短暂的交火后彻底失效,火力差距悬殊,李云龙没有犹豫,直接下令冲锋。
一营长张大彪是个血性汉子。
他一把扯下满是硝烟的军帽甩在地上,怒吼一声:“杀!把这群狗日的赶尽杀绝!”
说罢,带头冲了出去。
他的举动点燃了整个一营的斗志。
弹药早已打空,可战士们毫无退意,全部呐喊着冲向敌人。
日军指挥官刚从突袭的慌乱中缓过神来,还没完全反应过来,这帮人已经如潮水般涌来。
他在这片土地上待了一段时间,却始终无法理解,为何这群人为保卫家园能如此疯狂。
这种热血与疯狂,本该让人敬畏,却让他心中只剩恐惧。
他不敢怀疑天皇的意志,却开始动摇自己的判断。
一块拥有如此热血儿女的土地,怎会轻易被征服?
哲学式的疑问,很快被枪炮声淹没。
日军指挥官毕竟经验丰富,迅速稳住阵脚,命令机枪手构建交叉火力网,用密集火力覆盖冲锋的队伍,试图击溃这群在他眼中虽勇敢却无知的对手。
后方的王风看得焦急万分。
这次新一团吃亏在地形不利。
小庄一带地势开阔,几乎没有适合伏击的位置,正适合敌人运输通行。
虽是突袭开局不错,远程打击有效,但要迅速贴近敌人、展开近战,就必须冲出掩体,在开阔地上奔跑几十米。
别小看这几十米,几乎成了难以跨越的生死线。
没有掩体,鬼子的机枪可以毫无死角地扫射。
王风心里清楚,这种冲锋,就是在用人命铺路。
但就在他焦急时,脑海中忽然浮现出李云龙下令冲锋时那股坚定语气。
不对,李云龙一向鬼主意多得很,怎么可能打这种毫无技巧的冲锋战?
果然,这个念头刚起,战场上便有了变化。
冲锋的一营战士们,借着战友用命换来的几秒空隙,迅速拉近距离,紧接着,几乎在同一时间,从腰间掏出了手榴弹。
两百多颗手榴弹划破天空,在敌阵中轰然炸开,狭小空间内顿时火光冲天,声势震撼人心。
爆炸声此起彼伏,手榴弹的冲击波,在空气中翻滚。
王风站在后方,耳膜被震得发麻。
他眯眼望去,只见前方烟尘弥漫,仿佛日军已经被吞没在这一片火海之中。
但王风心里清楚,这些密集的手榴弹虽然声势吓人,真正杀伤的敌人却有限。
他几乎可以断定,李云龙的目标不是靠爆炸来歼敌,而是用手榴弹制造烟雾,趁敌人视线受阻的刹那,发起最终冲锋。
战局很快验证了王风的判断。
李云龙压根就没打算按套路打伏击。
新一团装备太差,拼火力拼不起。
他要的是快、准、狠,趁着敌人还没反应过来,直接贴上去干。
更关键的是,李云龙看上了鬼子手里的那几门迫击炮。
这种武器在如今的战场上,简直就是宝贝。
可鬼子也不是傻子,一旦战斗打响,他们肯定先护住武器,宁可炸了也不会留给中国军队。
既然抢不到,那就只能拼刺刀。
只有近战才能打乱鬼子节奏,趁他们顾不上销毁武器,把迫击炮直接抢过来。
烟尘未散,李云龙已经冲在最前头。
他一手握紧泛着冷光的大刀,眼神里透着兴奋。
战士们紧随其后,在烟雾的掩护下,迅速贴近敌人。
没等鬼子反应过来,双方已经“缠”在了一起。
鬼子完全没料到这支衣衫褴褛、像山野里冲出来的队伍,居然敢这么果断地贴身近战。
他们原以为靠机枪和火炮就能压制住对方,没想到这支队伍根本不惧伤亡,越打越凶,像一群饿狼扑向猎物,眼中只有撕裂敌人的渴望。
鬼子指挥官惊慌失措地开枪还击,但子弹刚放倒几个敌人,其余人就已经扑到了眼前。
无奈之下,他也只能下令——拼刺刀!
日军士兵都是经过严苛训练才奔赴战场的。
这些人个个纪律严明,加上岛国本身的生存危机意识,以及训练中对拼刺的极端重视,使得他们最不怕的就是贴身拼刺和突击作战。
他们的作战教条《步兵操典》中明确写道:“决定胜负的关键在于刺刀冲锋。”
在这方面,日军做得极为彻底。
哪怕是在面对身材高大的美军士兵时,他们依然敢正面冲阵,毫不退缩。
鬼子中尉一声令下,要展开拼刺作战。
眼见敌人冲近,混乱中,日军士兵仍能从容地将刺刀安装在步枪上,并迅速关闭枪支保险,确保枪械处于安全状态。
至于退出膛内子弹?
那根本是无稽之谈。
敌人都冲到面前了,鬼子也不是傻子,哪还有空去一颗颗退弹?
关闭保险已经足够让他们的三八式步枪,不会在拼刺时误伤自己人,同时也杜绝了士兵在混战中试图开枪的侥幸心理,逼着他们拼到底。
他们心里清楚,真刀真枪干起来的时候,谁也没机会精准射击。
他想起自己刚参军时,第一次上战场听到满耳的枪炮声,吓得连枪都忘了开。
那场仗下来,他一发子弹都没打出去。
事后排长告诉他,新兵大多如此,他这已经算好的了。
所以杨杰虽然没空看管王风,心里却并不担心。
他不信一个刚上战场、手里还没枪的新兵,能出什么乱子。
王风终于甩开了啰嗦的杨杰,早就按捺不住好奇心,第一时间爬到战壕边,扒着土坡朝外张望。
好家伙,战况太惨烈了。
张大彪率领的一营虽然人数占优,但火力完全被压着打。
鬼子两个小队可不是好惹的。
这一百来人的部队,竟然带着不少重型武器。
王风一眼望去,日军已经迅速构建起防御阵型,四挺歪把子机枪疯狂扫射,两排掷弹筒炮火接连炸响。
每处重武器旁都有替补人员待命,四周步兵训练有素,依托地形,或趴或蹲,精准射击。
战斗的节奏快得惊人。
原本计划中的伏击,转眼就变成了一场硬碰硬的阵地战。
对面的小鬼子战斗力极强,逼得这边不得不正面硬扛。
王风此刻才明白,自己错怪了李云龙。
这位团长不是不懂得减少伤亡,而是战争本身的差距,早已注定了他们必须用人命去拼。
战壕的隐蔽作用,在短暂的交火后彻底失效,火力差距悬殊,李云龙没有犹豫,直接下令冲锋。
一营长张大彪是个血性汉子。
他一把扯下满是硝烟的军帽甩在地上,怒吼一声:“杀!把这群狗日的赶尽杀绝!”
说罢,带头冲了出去。
他的举动点燃了整个一营的斗志。
弹药早已打空,可战士们毫无退意,全部呐喊着冲向敌人。
日军指挥官刚从突袭的慌乱中缓过神来,还没完全反应过来,这帮人已经如潮水般涌来。
他在这片土地上待了一段时间,却始终无法理解,为何这群人为保卫家园能如此疯狂。
这种热血与疯狂,本该让人敬畏,却让他心中只剩恐惧。
他不敢怀疑天皇的意志,却开始动摇自己的判断。
一块拥有如此热血儿女的土地,怎会轻易被征服?
哲学式的疑问,很快被枪炮声淹没。
日军指挥官毕竟经验丰富,迅速稳住阵脚,命令机枪手构建交叉火力网,用密集火力覆盖冲锋的队伍,试图击溃这群在他眼中虽勇敢却无知的对手。
后方的王风看得焦急万分。
这次新一团吃亏在地形不利。
小庄一带地势开阔,几乎没有适合伏击的位置,正适合敌人运输通行。
虽是突袭开局不错,远程打击有效,但要迅速贴近敌人、展开近战,就必须冲出掩体,在开阔地上奔跑几十米。
别小看这几十米,几乎成了难以跨越的生死线。
没有掩体,鬼子的机枪可以毫无死角地扫射。
王风心里清楚,这种冲锋,就是在用人命铺路。
但就在他焦急时,脑海中忽然浮现出李云龙下令冲锋时那股坚定语气。
不对,李云龙一向鬼主意多得很,怎么可能打这种毫无技巧的冲锋战?
果然,这个念头刚起,战场上便有了变化。
冲锋的一营战士们,借着战友用命换来的几秒空隙,迅速拉近距离,紧接着,几乎在同一时间,从腰间掏出了手榴弹。
两百多颗手榴弹划破天空,在敌阵中轰然炸开,狭小空间内顿时火光冲天,声势震撼人心。
爆炸声此起彼伏,手榴弹的冲击波,在空气中翻滚。
王风站在后方,耳膜被震得发麻。
他眯眼望去,只见前方烟尘弥漫,仿佛日军已经被吞没在这一片火海之中。
但王风心里清楚,这些密集的手榴弹虽然声势吓人,真正杀伤的敌人却有限。
他几乎可以断定,李云龙的目标不是靠爆炸来歼敌,而是用手榴弹制造烟雾,趁敌人视线受阻的刹那,发起最终冲锋。
战局很快验证了王风的判断。
李云龙压根就没打算按套路打伏击。
新一团装备太差,拼火力拼不起。
他要的是快、准、狠,趁着敌人还没反应过来,直接贴上去干。
更关键的是,李云龙看上了鬼子手里的那几门迫击炮。
这种武器在如今的战场上,简直就是宝贝。
可鬼子也不是傻子,一旦战斗打响,他们肯定先护住武器,宁可炸了也不会留给中国军队。
既然抢不到,那就只能拼刺刀。
只有近战才能打乱鬼子节奏,趁他们顾不上销毁武器,把迫击炮直接抢过来。
烟尘未散,李云龙已经冲在最前头。
他一手握紧泛着冷光的大刀,眼神里透着兴奋。
战士们紧随其后,在烟雾的掩护下,迅速贴近敌人。
没等鬼子反应过来,双方已经“缠”在了一起。
鬼子完全没料到这支衣衫褴褛、像山野里冲出来的队伍,居然敢这么果断地贴身近战。
他们原以为靠机枪和火炮就能压制住对方,没想到这支队伍根本不惧伤亡,越打越凶,像一群饿狼扑向猎物,眼中只有撕裂敌人的渴望。
鬼子指挥官惊慌失措地开枪还击,但子弹刚放倒几个敌人,其余人就已经扑到了眼前。
无奈之下,他也只能下令——拼刺刀!
日军士兵都是经过严苛训练才奔赴战场的。
这些人个个纪律严明,加上岛国本身的生存危机意识,以及训练中对拼刺的极端重视,使得他们最不怕的就是贴身拼刺和突击作战。
他们的作战教条《步兵操典》中明确写道:“决定胜负的关键在于刺刀冲锋。”
在这方面,日军做得极为彻底。
哪怕是在面对身材高大的美军士兵时,他们依然敢正面冲阵,毫不退缩。
鬼子中尉一声令下,要展开拼刺作战。
眼见敌人冲近,混乱中,日军士兵仍能从容地将刺刀安装在步枪上,并迅速关闭枪支保险,确保枪械处于安全状态。
至于退出膛内子弹?
那根本是无稽之谈。
敌人都冲到面前了,鬼子也不是傻子,哪还有空去一颗颗退弹?
关闭保险已经足够让他们的三八式步枪,不会在拼刺时误伤自己人,同时也杜绝了士兵在混战中试图开枪的侥幸心理,逼着他们拼到底。
他们心里清楚,真刀真枪干起来的时候,谁也没机会精准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