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散尽,临汾城被攻陷后,周边各县也随之易手。
这些区域大多位于太原以南,后来成为岳南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地带。
这片土地既是太岳抗日根据地的延伸,也归属于更广范围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体系。
这一胜利,为最终赢得抗战注入了关键力量。
此役以新三团与独立团合力拿下临汾为转折点,宣告终结。
当日军自北、南、东三面派出援军试图反扑时,早已在途中遭遇阻击部队猛烈打击,伤亡惨重。
眼看局势失控,无法再进,第一军司令官筱冢义男中将只得下令撤兵。
威胁就此解除。
不过一夜之间,当临汾周围的百姓再度睁眼醒来,才发现街巷中的武装已换作八路军的身影。
自洪洞发兵,途经古县、安泽、浮山,最终集中主力攻克临汾——这场攻势如雷霆般迅猛,不仅出乎日军意料,也让国民党军措手不及,甚至连八路军总部都始料未及。
当所有人还在震惊之中尚未回神,新三团与独立团已然联手破城,将太岳以南大片疆土牢牢掌控。
八路军总部。
等到所有情报汇总清晰,临汾早已解放。
总司令得知详情后,在指挥部内大发雷霆。
背锅的依旧是李云龙,但怒骂之中却夹杂着掩饰不住的满意。
谁又能不这般矛盾?
手下将领明知违令擅自行动,可偏偏打了胜仗,且是一场连总部都未曾预料的大捷。
有过亦有功,责罚难定,褒奖也不便轻易开口。
经过商议,总司令亲自签发命令:鉴于临汾战役取得重大胜利,李云龙虽未经批准擅自调兵,属违纪行为,但战果显着,故功过相抵,不予处分,亦不嘉奖。
王风同志在战役中判断精准,指挥得当,对开辟岳南抗日根据地作出突出贡献,记大功一次。
另,独立团与新三团全体指战员,依据实战表现分别评定战功。
大功——这等荣誉,唯有师级以上单位方可授予。
王风听闻消息,略感意外,却并未放在心上。
他原本还担心老团长会因此事受挫,可李云龙却一脸坦然。
这种事他经历太多次了。
功过相抵?
这已是第三次了。
早就不去计较什么委屈不平,也懒得再去争一句公道。
李云龙心里一直有个疑问,趁着和王风对饮,终于忍不住开口:“三愣子,这回拿下临汾,主意是你拍板的。要论犯纪律,咱俩谁也跑不了。怎么到最后我这边不赏不罚,你倒捞了个大功?”
王风两手一摊,嘴角微扬,“这事儿你得找老徐问去。咱俩早说好了,我只管打仗赢,后头那些文书往来、上头交代,全是她顶着。”
李云龙一听,猛地一拍大腿,“哎哟,难怪呢!原来你小子每次捅了篓子,都有人给你收尾。”
酒桌上的杯子碰得响亮,这些瓷杯是破城那天从鬼子手里缴来的,如今摆在桌上,倒成了战利品。
李云龙本想尝尝这“细酒”,可才喝几口就觉得别扭。
他把杯子往桌上一放,骂道:“这么小口抿着,哪有劲儿?还不如用碗,一碗下去,浑身通泰!”
王风笑了,他知道李云龙就是这般性子,粗中有爽,不遮不掩。
两人边喝边聊,话题渐渐转开。
说起临汾收复之后,总部动作迅速,决死第一纵队一部已开进岳南;221旅进驻浮山与安泽;汾东支队也到了冀氏,随后党委的工作团正一批批南下,着手建立政权。
越南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架子,一点点立了起来,不再是空谈。
又聊起老旅长陈,如今已是旅长兼纵队司令员。
去年一月,他就带着386旅主力和18集团军总部特务团进入太岳区,与决死第一纵队会合,统一指挥当地所有八路军部队和特务团,稳守太岳,逐步拓展抗日革命根据地。
在他的带领下,太岳军区打了好几场硬仗,声势渐起。
可局势并不轻松。
尤其到了第二年三月,背后国军表面合作实则提防,前方日军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步步紧逼。
太岳根据地的发展,可谓步步艰难,举步维艰。
原本总部计划今年八月组建太岳南进支队,向南推进,开辟岳南根据地,进一步扩大势力范围。
谁也没料到,王风带着新三团联合独立团,抢先动手,一举拿下临汾。
总部反应极快,见机会出现,也不多问缘由,立刻调派多支部队阻敌增援,实际上等于默许并支援了这次行动。
陈旅长去汇报时,老总一见他便哈哈大笑:“原先我还以为你手下就一个福将,现在看,不止一个啊!386旅,要出名了!”
旅长嘴角微扬,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老总,这事儿真不能这么算账。光是李云龙那小子就够我头疼的了,如今又冒出个比他更难对付的角色,我能活到老就不错了。”
“哈哈哈——”
大营里笑声四起。
老总摆了摆手,接着说:“现在绝死第一纵队、221旅、汾东支队全都在往岳南赶。原计划八月才动手,谁料你手下这两个猛人一出手,局面立马变了样。岳南就这么轻松进了咱们口袋。”
他顿了顿,眉头轻皱,“情报还没回传那会儿,我一直想不通,两个团的人马,怎么能在几天之内把临汾周边全都拿下来?”
旅长回应道:“老总,眼下他们名义上还是两个团,实际兵力早翻了几倍,加起来比当年咱们的129师还多些。打下临汾,勉强够用。”
“先是拉拢伪军,拿下洪洞;再用计拆散古县、安泽、浮山的日伪合作,接着强攻翼城与沁水,最后直逼临汾。听说南门驻有重兵,结果一夜之间城破。连晋绥军227团都卷进去了,在沁水拼死抵抗。可谁能想到,王风同志竟能做到这般地步?”
老总低声感叹:“你见过这年轻人,说说看,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旅长沉吟片刻,缓缓开口:“像第二个李云龙,但比李云龙更难缠。脑子转得快,手段也多,点子一个接一个。说实话,比起他,李云龙反倒显得规矩多了。”
话音落下,总部一时安静,随即老总率先笑出声来,众人也随之忍俊不禁。
这评价,实在贴切。
这些区域大多位于太原以南,后来成为岳南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地带。
这片土地既是太岳抗日根据地的延伸,也归属于更广范围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体系。
这一胜利,为最终赢得抗战注入了关键力量。
此役以新三团与独立团合力拿下临汾为转折点,宣告终结。
当日军自北、南、东三面派出援军试图反扑时,早已在途中遭遇阻击部队猛烈打击,伤亡惨重。
眼看局势失控,无法再进,第一军司令官筱冢义男中将只得下令撤兵。
威胁就此解除。
不过一夜之间,当临汾周围的百姓再度睁眼醒来,才发现街巷中的武装已换作八路军的身影。
自洪洞发兵,途经古县、安泽、浮山,最终集中主力攻克临汾——这场攻势如雷霆般迅猛,不仅出乎日军意料,也让国民党军措手不及,甚至连八路军总部都始料未及。
当所有人还在震惊之中尚未回神,新三团与独立团已然联手破城,将太岳以南大片疆土牢牢掌控。
八路军总部。
等到所有情报汇总清晰,临汾早已解放。
总司令得知详情后,在指挥部内大发雷霆。
背锅的依旧是李云龙,但怒骂之中却夹杂着掩饰不住的满意。
谁又能不这般矛盾?
手下将领明知违令擅自行动,可偏偏打了胜仗,且是一场连总部都未曾预料的大捷。
有过亦有功,责罚难定,褒奖也不便轻易开口。
经过商议,总司令亲自签发命令:鉴于临汾战役取得重大胜利,李云龙虽未经批准擅自调兵,属违纪行为,但战果显着,故功过相抵,不予处分,亦不嘉奖。
王风同志在战役中判断精准,指挥得当,对开辟岳南抗日根据地作出突出贡献,记大功一次。
另,独立团与新三团全体指战员,依据实战表现分别评定战功。
大功——这等荣誉,唯有师级以上单位方可授予。
王风听闻消息,略感意外,却并未放在心上。
他原本还担心老团长会因此事受挫,可李云龙却一脸坦然。
这种事他经历太多次了。
功过相抵?
这已是第三次了。
早就不去计较什么委屈不平,也懒得再去争一句公道。
李云龙心里一直有个疑问,趁着和王风对饮,终于忍不住开口:“三愣子,这回拿下临汾,主意是你拍板的。要论犯纪律,咱俩谁也跑不了。怎么到最后我这边不赏不罚,你倒捞了个大功?”
王风两手一摊,嘴角微扬,“这事儿你得找老徐问去。咱俩早说好了,我只管打仗赢,后头那些文书往来、上头交代,全是她顶着。”
李云龙一听,猛地一拍大腿,“哎哟,难怪呢!原来你小子每次捅了篓子,都有人给你收尾。”
酒桌上的杯子碰得响亮,这些瓷杯是破城那天从鬼子手里缴来的,如今摆在桌上,倒成了战利品。
李云龙本想尝尝这“细酒”,可才喝几口就觉得别扭。
他把杯子往桌上一放,骂道:“这么小口抿着,哪有劲儿?还不如用碗,一碗下去,浑身通泰!”
王风笑了,他知道李云龙就是这般性子,粗中有爽,不遮不掩。
两人边喝边聊,话题渐渐转开。
说起临汾收复之后,总部动作迅速,决死第一纵队一部已开进岳南;221旅进驻浮山与安泽;汾东支队也到了冀氏,随后党委的工作团正一批批南下,着手建立政权。
越南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架子,一点点立了起来,不再是空谈。
又聊起老旅长陈,如今已是旅长兼纵队司令员。
去年一月,他就带着386旅主力和18集团军总部特务团进入太岳区,与决死第一纵队会合,统一指挥当地所有八路军部队和特务团,稳守太岳,逐步拓展抗日革命根据地。
在他的带领下,太岳军区打了好几场硬仗,声势渐起。
可局势并不轻松。
尤其到了第二年三月,背后国军表面合作实则提防,前方日军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步步紧逼。
太岳根据地的发展,可谓步步艰难,举步维艰。
原本总部计划今年八月组建太岳南进支队,向南推进,开辟岳南根据地,进一步扩大势力范围。
谁也没料到,王风带着新三团联合独立团,抢先动手,一举拿下临汾。
总部反应极快,见机会出现,也不多问缘由,立刻调派多支部队阻敌增援,实际上等于默许并支援了这次行动。
陈旅长去汇报时,老总一见他便哈哈大笑:“原先我还以为你手下就一个福将,现在看,不止一个啊!386旅,要出名了!”
旅长嘴角微扬,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老总,这事儿真不能这么算账。光是李云龙那小子就够我头疼的了,如今又冒出个比他更难对付的角色,我能活到老就不错了。”
“哈哈哈——”
大营里笑声四起。
老总摆了摆手,接着说:“现在绝死第一纵队、221旅、汾东支队全都在往岳南赶。原计划八月才动手,谁料你手下这两个猛人一出手,局面立马变了样。岳南就这么轻松进了咱们口袋。”
他顿了顿,眉头轻皱,“情报还没回传那会儿,我一直想不通,两个团的人马,怎么能在几天之内把临汾周边全都拿下来?”
旅长回应道:“老总,眼下他们名义上还是两个团,实际兵力早翻了几倍,加起来比当年咱们的129师还多些。打下临汾,勉强够用。”
“先是拉拢伪军,拿下洪洞;再用计拆散古县、安泽、浮山的日伪合作,接着强攻翼城与沁水,最后直逼临汾。听说南门驻有重兵,结果一夜之间城破。连晋绥军227团都卷进去了,在沁水拼死抵抗。可谁能想到,王风同志竟能做到这般地步?”
老总低声感叹:“你见过这年轻人,说说看,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旅长沉吟片刻,缓缓开口:“像第二个李云龙,但比李云龙更难缠。脑子转得快,手段也多,点子一个接一个。说实话,比起他,李云龙反倒显得规矩多了。”
话音落下,总部一时安静,随即老总率先笑出声来,众人也随之忍俊不禁。
这评价,实在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