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再次归于王风掌控,就连段鹏这位突击队长也主动让出指挥位置。
整支小队仿佛被重新注入了灵魂,行动变得干脆利落:匍匐前进、隐蔽穿行、伪装设伏、侦察接应,一气呵成。
段鹏望着王风的背影,眼神里多了几分敬重,心里清楚,自己在特战指挥这条路上,还有太多要学。
距离目标只剩两百米时,王承柱抬手指向前方一处低洼地,声音压得极低:“团长,那儿最合适。只要迫击炮架在那里,两炮就够了,第一发就能端掉鬼子的脑袋。”
王风顺着方向看去,那片土凹地势开阔,视野清晰,确实是理想的炮位。
但危险也显而易见——离日军营地不过百米,巡逻的士兵来回走动,随时可能出现。
第一炮若中,哪怕惊动敌军也值得;可若失手,炮声一起,敌人立刻就会合围而来,后果不堪设想。
他沉默伫立,脑中飞速权衡。
旁边的李云龙也屏息不语,整个队伍静得如同夜风停驻。
所有人都在等王风一句话。
远处主战场枪炮轰鸣,火光隐隐闪动。
大家心里都明白,丁伟那边正在死撑硬扛。
不能再等了。
“行。”
王风终于开口,语气果断,“柱子,我们掩护你进位。记住,只给你一次机会——那一炮,必须炸塌鬼子的指挥所。”
汗水顺着王承柱的鬓角滑下,他抹了一把,目光坚定地看向王风:“团长,我保证,哪怕拼上性命,也要端掉鬼子的指挥所。”
王风伸手在他肩头用力一按,顺手拉正了他歪斜的衣襟,“瞎说什么,咱们二队人命拴在一根绳上,老子没点头,阎王也别想动你一根手指。等这仗打完——三哥请你喝个痛快。”
“好嘞!”
柱子咧嘴一笑,那笑容淳朴得像是从前山村里走出来的庄稼汉,仿佛战火与生死都暂时退去。
他应了一声,随即带队悄然前行,两门迫击炮被稳稳抬向土凹地带。
王风低声传令:“火力组准备支援开火,侦查组盯紧敌情,突击组掩护前进,特战队散开布防,一旦暴露,立即吸引火力,把鬼子引开。”
“明白!”
众人齐声回应。
五十米、三十米,距离土凹越来越近。
前方传来脚步声,侦查员迅速打出手势警示,队员们立刻卧倒,迫击炮早已裹上青绿枝叶,在这片春意盎然的山林中几乎与自然融为一体。
一队日军从旁经过,步伐匆忙,毫无警觉。
他们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有人能悄无声息地潜入此地。
前线战况激烈,左右两翼又不断有八路骚扰,谁还会留意这片看似平静的山坡?
突击队顺利避开视线,继续向前推进。
李云龙站在后方一处高坡,双眼紧盯远处的身影。
他心中翻涌着复杂情绪,自己引以为傲的特战队,此刻与王风这支队伍一比,差距显而易见。
他一边懊悔当初放走王风带走精锐,一边却又暗自欣慰——这群小伙子跟对了人,打得是真硬气。
这两种念头并不冲突,老李心里清楚得很:队伍强,根子还在队长身上。
土凹不远,但为防暴露,每一步都走得极慢。
约莫十分钟后,两门迫击炮终于抵达预定位置。
这处地形天生隐蔽,往前不足百米便是日军阵地,前方隆起的土坎正好遮挡视野,只是两侧空旷无遮。
柱子带人迅速用树枝填补缺口,将整个凹地伪装成一片普通灌木丛。
两门炮并列架设,炮口微微探出十公分,上方插着新鲜绿枝,与周围浑然一体。
唯有调整仰角时,王承柱不得不起身观测,身影短暂显露在土沿之上。
炮声未响之前,最危险的便是那细微的动静,稍有不慎便会引来敌人的注意。
前方战线,21旅团依托掩体与丁伟率领的铁四角临时兵团激烈交火。
最初的枪炮声如雷贯耳,如今却逐渐稀疏下来,仿佛风暴过后的余波。
丁伟派出的几个营原本打算从侧翼佯攻,牵制日军兵力,不料被对方识破,陷入缠斗。
计划被迫改变,佯攻转为强攻,战斗愈发胶着。
战局步步紧逼,每一刻都伴随着战士们的鲜血与牺牲。
柱子久经沙场,对炮兵侦察早已熟稔于心。
在侦查小组的掩护下,他数次冒险前出,终于将迫击炮的角度校准完毕,只待装弹发射。
他独自操控一门炮,而徒弟姜有材和何松则协力调试另一门。
迫击炮虽易发射,但精准打击却需极为细致的测算。
角度、距离、风速,任何一处差错都会导致功亏一篑。
可眼下没有多余的时间。
藏身的土凹地势低矮,极易暴露。
王承柱无法亲自完成两门炮的校正,只能寄希望于两个年轻人。
只要有一发炮弹命中日军指挥部,这场斩首行动便算成功。
李永龙蹲在不远处,压低声音催促:“快点,别耽搁了,能打就打!”
王承柱朝他点头示意,随后转身望向两个徒弟:“准备好了吗?”
何松喉头滚动了一下,冷汗顺着脸颊滑落,但他坚定地点了头。
“好,装弹,一起开火!”
“是!”
炮弹入膛,空气仿佛凝滞。
几十双眼睛紧盯炮口,心跳声几乎盖过了远处的枪响。
“放!”
轰——
两枚炮弹几乎同时出膛,短促的爆鸣划破寂静。
王承柱的手指紧扣地面,指节泛白,目光追随着那道划破天际的弧线。
炮弹在空中飞行片刻,随即在日军后方阵地炸开。
巨大的爆炸声响起时,前线激战正酣,可后方依旧警觉。
那里本不该有炮火覆盖,敌人立刻意识到:有小股部队渗透进来了。
李云龙猛地一掌拍在大腿上,怒道:“柱子!你他娘的又打偏了?”
王承柱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双手稳稳握着迫击炮支架,眼神如铁般坚定。
李云龙在一旁焦急地跺脚,他却充耳不闻。
土坑里的泥土松散,第一发炮弹射击后,炮身因后坐力偏移了角度。
他迅速校正方位,目光锁定远处的日军指挥所,同时为下一发炮弹做准备。
整支小队仿佛被重新注入了灵魂,行动变得干脆利落:匍匐前进、隐蔽穿行、伪装设伏、侦察接应,一气呵成。
段鹏望着王风的背影,眼神里多了几分敬重,心里清楚,自己在特战指挥这条路上,还有太多要学。
距离目标只剩两百米时,王承柱抬手指向前方一处低洼地,声音压得极低:“团长,那儿最合适。只要迫击炮架在那里,两炮就够了,第一发就能端掉鬼子的脑袋。”
王风顺着方向看去,那片土凹地势开阔,视野清晰,确实是理想的炮位。
但危险也显而易见——离日军营地不过百米,巡逻的士兵来回走动,随时可能出现。
第一炮若中,哪怕惊动敌军也值得;可若失手,炮声一起,敌人立刻就会合围而来,后果不堪设想。
他沉默伫立,脑中飞速权衡。
旁边的李云龙也屏息不语,整个队伍静得如同夜风停驻。
所有人都在等王风一句话。
远处主战场枪炮轰鸣,火光隐隐闪动。
大家心里都明白,丁伟那边正在死撑硬扛。
不能再等了。
“行。”
王风终于开口,语气果断,“柱子,我们掩护你进位。记住,只给你一次机会——那一炮,必须炸塌鬼子的指挥所。”
汗水顺着王承柱的鬓角滑下,他抹了一把,目光坚定地看向王风:“团长,我保证,哪怕拼上性命,也要端掉鬼子的指挥所。”
王风伸手在他肩头用力一按,顺手拉正了他歪斜的衣襟,“瞎说什么,咱们二队人命拴在一根绳上,老子没点头,阎王也别想动你一根手指。等这仗打完——三哥请你喝个痛快。”
“好嘞!”
柱子咧嘴一笑,那笑容淳朴得像是从前山村里走出来的庄稼汉,仿佛战火与生死都暂时退去。
他应了一声,随即带队悄然前行,两门迫击炮被稳稳抬向土凹地带。
王风低声传令:“火力组准备支援开火,侦查组盯紧敌情,突击组掩护前进,特战队散开布防,一旦暴露,立即吸引火力,把鬼子引开。”
“明白!”
众人齐声回应。
五十米、三十米,距离土凹越来越近。
前方传来脚步声,侦查员迅速打出手势警示,队员们立刻卧倒,迫击炮早已裹上青绿枝叶,在这片春意盎然的山林中几乎与自然融为一体。
一队日军从旁经过,步伐匆忙,毫无警觉。
他们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有人能悄无声息地潜入此地。
前线战况激烈,左右两翼又不断有八路骚扰,谁还会留意这片看似平静的山坡?
突击队顺利避开视线,继续向前推进。
李云龙站在后方一处高坡,双眼紧盯远处的身影。
他心中翻涌着复杂情绪,自己引以为傲的特战队,此刻与王风这支队伍一比,差距显而易见。
他一边懊悔当初放走王风带走精锐,一边却又暗自欣慰——这群小伙子跟对了人,打得是真硬气。
这两种念头并不冲突,老李心里清楚得很:队伍强,根子还在队长身上。
土凹不远,但为防暴露,每一步都走得极慢。
约莫十分钟后,两门迫击炮终于抵达预定位置。
这处地形天生隐蔽,往前不足百米便是日军阵地,前方隆起的土坎正好遮挡视野,只是两侧空旷无遮。
柱子带人迅速用树枝填补缺口,将整个凹地伪装成一片普通灌木丛。
两门炮并列架设,炮口微微探出十公分,上方插着新鲜绿枝,与周围浑然一体。
唯有调整仰角时,王承柱不得不起身观测,身影短暂显露在土沿之上。
炮声未响之前,最危险的便是那细微的动静,稍有不慎便会引来敌人的注意。
前方战线,21旅团依托掩体与丁伟率领的铁四角临时兵团激烈交火。
最初的枪炮声如雷贯耳,如今却逐渐稀疏下来,仿佛风暴过后的余波。
丁伟派出的几个营原本打算从侧翼佯攻,牵制日军兵力,不料被对方识破,陷入缠斗。
计划被迫改变,佯攻转为强攻,战斗愈发胶着。
战局步步紧逼,每一刻都伴随着战士们的鲜血与牺牲。
柱子久经沙场,对炮兵侦察早已熟稔于心。
在侦查小组的掩护下,他数次冒险前出,终于将迫击炮的角度校准完毕,只待装弹发射。
他独自操控一门炮,而徒弟姜有材和何松则协力调试另一门。
迫击炮虽易发射,但精准打击却需极为细致的测算。
角度、距离、风速,任何一处差错都会导致功亏一篑。
可眼下没有多余的时间。
藏身的土凹地势低矮,极易暴露。
王承柱无法亲自完成两门炮的校正,只能寄希望于两个年轻人。
只要有一发炮弹命中日军指挥部,这场斩首行动便算成功。
李永龙蹲在不远处,压低声音催促:“快点,别耽搁了,能打就打!”
王承柱朝他点头示意,随后转身望向两个徒弟:“准备好了吗?”
何松喉头滚动了一下,冷汗顺着脸颊滑落,但他坚定地点了头。
“好,装弹,一起开火!”
“是!”
炮弹入膛,空气仿佛凝滞。
几十双眼睛紧盯炮口,心跳声几乎盖过了远处的枪响。
“放!”
轰——
两枚炮弹几乎同时出膛,短促的爆鸣划破寂静。
王承柱的手指紧扣地面,指节泛白,目光追随着那道划破天际的弧线。
炮弹在空中飞行片刻,随即在日军后方阵地炸开。
巨大的爆炸声响起时,前线激战正酣,可后方依旧警觉。
那里本不该有炮火覆盖,敌人立刻意识到:有小股部队渗透进来了。
李云龙猛地一掌拍在大腿上,怒道:“柱子!你他娘的又打偏了?”
王承柱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双手稳稳握着迫击炮支架,眼神如铁般坚定。
李云龙在一旁焦急地跺脚,他却充耳不闻。
土坑里的泥土松散,第一发炮弹射击后,炮身因后坐力偏移了角度。
他迅速校正方位,目光锁定远处的日军指挥所,同时为下一发炮弹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