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三人行,必有我师-《抗战:从傻子兵到亮剑战神!》

  楚云飞静静听着,王风并未压低声音,显然是有意让他听清。

  随即,王风继续说道:“别担心,这河源县地界不小,咱们人少但利索,打了就撤,等鬼子大队人马赶到,咱们早没影了。

  现在他们满城搜捕,脑子里根本想不到我们会反过来摸进军火库。

  守库的兵力又被抽走不少,剩不下多少人,正是动手的好时机。”

  李云龙在一旁点头:“三愣说得没错,还等什么?炸了它,让这县城彻底翻个天。”

  楚云飞心中暗想,这两人胆子一个比一个大,今天这河源县,注定不得安宁了……

  河源县驻扎的日军本就不多,军火库仅设一处,位于离宪兵队不远的一处大宅院内。

  因平田一郎长期掌控此地,治安稳定,向来被视为安全区域,因此守备一向松懈,通常只有一支日军小队、一支伪军小队和一小队特务负责看管。

  可自从平田一郎与多名日伪军官在聚仙楼被杀的消息传开后,全县进入戒严状态,所有武装力量倾巢而出,全力追捕可疑人员。

  军火库原本的日军小队长判断,当前最紧要的是追击敌人,至于仓库本身——他认定对方连逃命都来不及,怎敢回头袭击这种要害之地?

  于是,他抽调部分守军加入搜捕,留下的人手愈发稀薄。

  一切正如王风预料的那样,当队伍突入军火库时,大院内仅剩下一支特务队和一小队伪军。

  这些人马平日里欺压百姓尚可,真刀真枪对上精锐,根本不堪一击。

  突击队与李云龙等人刚一交手,对方便迅速溃散,连组织像样抵抗的机会都没有。

  楚云飞第一次亲眼目睹这支突击队的实战表现,内心震动极深。

  这支不足三十人的小队,竟能爆发出如此惊人的战力,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每个士兵的射击精度、近身格斗、战场判断与协同配合,都达到了他从未见过的高度。

  他们行动如风,出手如电,每一发子弹都精准命中要害。

  他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一道影子——山本特工队。

  那支日军中的精锐,曾以区区数十人挑战他一个整营,其狂妄与实力并存。

  而眼前的这支八路军小队,竟与山本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人数稀少,却具备毁灭性的突击能力,枪法之准近乎妖异。

  楚云飞不禁设想,若有一支连级规模的此类部队,甚至是一个营,那将形成何等可怕的战斗力?

  但他也明白,这样的兵员绝非轻易可得。

  就如眼前这支队伍,必定是经过长期筛选、严酷训练,耗费大量资源才得以成形。

  他心头掠过一丝不安。

  倘若将来局势生变,抗战结束,这支部队转而成为自己的对手,那会是怎样一种局面?

  这样一支来去无踪的劲旅,随时可能出现在关键位置,取首级于无形。

  哪怕安坐营帐,也难安枕席。

  震惊之余,他也感到了些许失落。

  过去他始终视日军为唯一强敌,对八路军并未真正重视。

  可如今他不得不承认,这支曾被他忽略的力量,不仅兵力日渐壮大,更已拥有了连黄埔出身的他都未曾听闻的特种作战单位。

  这些士兵究竟是如何练成的?

  他心中泛起一股难以掩饰的羡慕。

  如果他的358团也能拥有一支这样的小队……

  他深知,这种小规模作战单位表面不起眼,实则暗藏千钧之力。

  两军对峙之际,他们可悄然潜入,炸毁军火库、切断补给线、狙杀指挥官与火力点。

  一次成功的行动,足以扭转整场战局的走向。

  楚云飞心中泛起一阵感慨,李云龙这人,大字不识几个,出身田埂泥土之间,却偏偏手下猛将频出。

  更令人不解的是,连王风这般人物也甘愿追随其后,委实让人眼热。

  鬼子的军火库被盯上了。

  时间紧迫,王风带着队伍迅速行动,每人挑齐武器装备,毫不迟疑。

  为了彻底断了敌人的补给,他下令引爆——一捆手榴弹扔进仓库,轰然巨响中,火光冲天,军火库化作废墟。

  紧接着,他们又直扑粮仓。

  粮食本无罪,罪在掠夺者之手。

  王风一声令下,打开粮仓大门,放百姓入内取粮。

  这些平日里饿得面黄肌瘦的人们,哪还顾得上危险?

  见守卫已被清除,纷纷涌进,搬运、分发,不到半日工夫,河源县城内的日军存粮被搬得干干净净。

  “妙啊!”

  李云龙拍腿叫好,“这才是真功夫!”

  王风淡然一笑:“鬼子从百姓嘴里抢来的,我们原样奉还。”

  这话传到楚云飞耳中,他心头一震。

  能说出这般话的人,绝非粗鄙之徒。

  再看他指挥若定,战术凌厉,显然不是寻常角色。

  他忍不住开口:“王老弟,不知你是在黄埔求学,还是陆大出身?若是黄埔,可曾是九期以前?说不定咱们还是同门呢。”

  王风略显惊讶,随即摆手笑道:“楚团长太高看我了,我不过是个乡下种地人家的孩子罢了。”

  李云龙在一旁插话:“云飞兄,你就别费心思了。他是泥巴里长大的,跟我一个样,没进过啥军校。”

  楚云飞却不信:“谈吐有度,言语间自有章法,怎会只是听了几段评书就能练出来的?”

  王风哈哈一笑:“村里老先生讲三国,我听得多了,记下几句现成话,今天拿来撑场面罢了。肚子里实在没多少货。”

  楚云飞不再追问,只道:“既然王老弟不愿细说,我也就不多问。但有一点,我一直想弄明白——这支突击队,是你亲手拉起来的吧?训练方法,是否有独到之处?如今国共携手抗敌,共御外侮,若能共享经验,岂不更好?”

  李云龙斜眼瞅着他:“你可是正宗黄埔出身,洋学堂出来的军官,怎么反倒来问我们这些土包子?”

  楚云飞神色平静:“古语有言,三人同行,必有人可师。即便是耕田之人,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