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风听得眼睛一亮。
原以为只是随便问问,没想到竟藏着这样一员干将。
“老谢,马上把老宋带来,我要见他。”
“是!”
不多时,谢宝庆领着一人走进来。
王风抬眼一看,心中已有八分笃定——不用多问,光看模样就知道,这人天生就是管钱粮的料。
高颧骨,瘦脸颊,下巴上一撮灰白羊须,眼睛细长,常眯成一条缝,像是总在盘算账目。
四十出头的年纪,走路微微弓腰,脚步轻悄,浑身透着一股精打细算的劲儿。
若再给他披件旧式长衫,架副老花镜,手里拎个账本,活脱脱就是乡间私塾里,那个掐着指头算学租的老先生。
“团长,这就是老宋。”
那人站得笔直,双手贴裤缝,声音低沉却清晰:“团长,您找我?”
王风盯着他看了几秒,开门见山:“老宋,你的名声我已经听老谢讲过了。我也不绕弯子,新三团的全部后勤,今后归你管。你能担得起吗?”
老宋一听这话,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其实自从离开黑云寨,他心里一直沉甸甸的,生怕自己只会管点粮草油盐,在八路军里派不上用场。
真要上了战场打鬼子,他连自己能干啥都说不上来。
没想到团长竟把整个新三团的后勤交给他?
不只是一个连、一个营,而是全团!
这担子比在黑云寨时重了不知多少倍,也光荣得多。
他先是愣住,接着心头像燃起了一把火,整个人止不住地发抖。
嗓门也高了起来,对着王风狠狠拍着胸脯:“团长,你信我老宋一回,只要我在,队伍就饿不着、冻不着、缺不了弹药!”
王风笑了笑:“命不用搭上,我要的是弟兄们吃得饱、穿得暖、训练有劲儿。你能做到这些,功劳簿上头一个名字就是你老宋。”
他又补了一句:“我再调二十个人归你指挥,后勤部的事,你说了算。”
“记住,别小看这差事,全团能不能打胜仗,一半压在你肩上。”
老宋眼眶发热,声音都哑了:“团长你放心,我宁可倒下,也不让任务塌了。”
“好,辛苦你了。”
后勤这事终于落了地。
三天后,王风召集三个营长开会,听他们汇报整训情况。
他特别关心三营三连那支由伪军改编的中队,便问孙德胜:“苟霍哲那帮人怎么样?”
孙德胜咧嘴一笑:“团长,就俩字——懒散!太阳老高了,别人早出操了,他们还缩在被窝里呼噜震天。我拎着皮带一家伙抽过去,才一个个滚下床,灰溜溜去集合。”
屋里顿时笑成一片。
众人心里明白,把这群人交给孙德胜,算是找对了人。
粗中有细,雷厉风行,再歪的树苗也能掰直了。
王风收住笑,语气缓了些:“不过老孙,手段得讲究分寸。咱们是八路军,不准打骂战士,这是铁规矩。”
孙德胜挠了挠头,有点尴尬:“哎哟,这话怎么跟赵政委说的一模一样?您一张口,我还以为政委偷偷蹲门口听着呢!”
大家又是一阵哄笑。
王风摆摆手:“政委提醒你是为你好。但我也懂,有些人啊,讲道理没用,非得吃点儿苦头才醒神。”
他顿了顿,盯着孙德胜:“可什么叫该打,什么叫过头?我心里有数。比如我跟你老孙闹脾气,踹你两脚,你不光不记仇,说不定还得意,觉得咱关系近。可我要真动了狠手,一巴掌扇你脸上,你还当我是兄弟吗?”
“老孙,人都有自尊心,总把脸面看得极重。常说的‘大人不记小人过’,其实也包含着一种处世的道理。你打人骂人,出发点或许是为新三团着想,为了让兵们能顶得住、扛得动,但方式得让人心里服气。你要让他们明白,这顿打、这顿骂,是出于一片真心,是为了他们好,不是为了踩低谁、羞辱谁。一旦变成后者,那就背离了初衷,哪怕你是出于善意,也会被误解成恶意。”
“别总想着靠拳头和吼声管队伍。人犯错时敲打一下,过后也该递上几句暖心的话。刚柔相济,才能让人心服口服。说得直白些,你该出手时就出手,可该嘘寒问暖的时候,也不能装看不见。平日里别整天绷着脸,冷得像块铁。你要像个兄长,站在这群兵前头,既领路,也护着他们。”
“像你这样硬骨头出身的军人,战场上从不含糊,可在带兵的细腻功夫上,确实还有些生疏。”
王风说完,见孙德胜一脸困惑地挠头,“团长,我到底该怎么做,那帮小子才觉得我心里是热的?”
王风无奈摇头,转头看向史文才和邓庞:“你们俩说说吧,让他开开窍。”
史文才笑着接话:“老孙,事儿不难。哪个兵病了,你抽空去看看,端碗热水,问问他烧退没,身上还疼不疼。一句话的事,可人家记在心里。”
邓庞点头:“再说了,你白天骂了谁,晚上不妨单独找他谈谈。掏心窝子讲清楚——我孙德胜今天骂你,不是看你不顺眼,是真把你当兄弟。现在多训两句,是不想你在战场上送命。就算你现在恨我,我也认了。”
史文才咧嘴一笑:“最好再说句‘刚才语气重了,是我急了’。这么一来,兵心里就亮堂了。你就是把他揍趴下,他爬起来也愿意跟你干。说不定真到了生死关头,他连命都肯替你豁出去。”
孙德胜转头望向王风,眼神里还带着一丝犹豫。
王风摆摆手:“你看我做什么?这两位营长,一个比一个精,听他们的准没错。”
四人笑作一团。
谁也没想到,这次闲谈,竟真在孙德胜心里扎下了根。
自那以后,他依旧严厉,动手动口也不少,却再没人跑来告状。
后来上了前线,三营成了全团最不要命的队伍。
只要孙德胜一声令下,哪怕前方是枪林弹雨,所有战士都会红着眼冲上去。
这份拼劲,离不开他的改变——他开始懂得关怀,把每一个兵都当成自家兄弟。
原以为只是随便问问,没想到竟藏着这样一员干将。
“老谢,马上把老宋带来,我要见他。”
“是!”
不多时,谢宝庆领着一人走进来。
王风抬眼一看,心中已有八分笃定——不用多问,光看模样就知道,这人天生就是管钱粮的料。
高颧骨,瘦脸颊,下巴上一撮灰白羊须,眼睛细长,常眯成一条缝,像是总在盘算账目。
四十出头的年纪,走路微微弓腰,脚步轻悄,浑身透着一股精打细算的劲儿。
若再给他披件旧式长衫,架副老花镜,手里拎个账本,活脱脱就是乡间私塾里,那个掐着指头算学租的老先生。
“团长,这就是老宋。”
那人站得笔直,双手贴裤缝,声音低沉却清晰:“团长,您找我?”
王风盯着他看了几秒,开门见山:“老宋,你的名声我已经听老谢讲过了。我也不绕弯子,新三团的全部后勤,今后归你管。你能担得起吗?”
老宋一听这话,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其实自从离开黑云寨,他心里一直沉甸甸的,生怕自己只会管点粮草油盐,在八路军里派不上用场。
真要上了战场打鬼子,他连自己能干啥都说不上来。
没想到团长竟把整个新三团的后勤交给他?
不只是一个连、一个营,而是全团!
这担子比在黑云寨时重了不知多少倍,也光荣得多。
他先是愣住,接着心头像燃起了一把火,整个人止不住地发抖。
嗓门也高了起来,对着王风狠狠拍着胸脯:“团长,你信我老宋一回,只要我在,队伍就饿不着、冻不着、缺不了弹药!”
王风笑了笑:“命不用搭上,我要的是弟兄们吃得饱、穿得暖、训练有劲儿。你能做到这些,功劳簿上头一个名字就是你老宋。”
他又补了一句:“我再调二十个人归你指挥,后勤部的事,你说了算。”
“记住,别小看这差事,全团能不能打胜仗,一半压在你肩上。”
老宋眼眶发热,声音都哑了:“团长你放心,我宁可倒下,也不让任务塌了。”
“好,辛苦你了。”
后勤这事终于落了地。
三天后,王风召集三个营长开会,听他们汇报整训情况。
他特别关心三营三连那支由伪军改编的中队,便问孙德胜:“苟霍哲那帮人怎么样?”
孙德胜咧嘴一笑:“团长,就俩字——懒散!太阳老高了,别人早出操了,他们还缩在被窝里呼噜震天。我拎着皮带一家伙抽过去,才一个个滚下床,灰溜溜去集合。”
屋里顿时笑成一片。
众人心里明白,把这群人交给孙德胜,算是找对了人。
粗中有细,雷厉风行,再歪的树苗也能掰直了。
王风收住笑,语气缓了些:“不过老孙,手段得讲究分寸。咱们是八路军,不准打骂战士,这是铁规矩。”
孙德胜挠了挠头,有点尴尬:“哎哟,这话怎么跟赵政委说的一模一样?您一张口,我还以为政委偷偷蹲门口听着呢!”
大家又是一阵哄笑。
王风摆摆手:“政委提醒你是为你好。但我也懂,有些人啊,讲道理没用,非得吃点儿苦头才醒神。”
他顿了顿,盯着孙德胜:“可什么叫该打,什么叫过头?我心里有数。比如我跟你老孙闹脾气,踹你两脚,你不光不记仇,说不定还得意,觉得咱关系近。可我要真动了狠手,一巴掌扇你脸上,你还当我是兄弟吗?”
“老孙,人都有自尊心,总把脸面看得极重。常说的‘大人不记小人过’,其实也包含着一种处世的道理。你打人骂人,出发点或许是为新三团着想,为了让兵们能顶得住、扛得动,但方式得让人心里服气。你要让他们明白,这顿打、这顿骂,是出于一片真心,是为了他们好,不是为了踩低谁、羞辱谁。一旦变成后者,那就背离了初衷,哪怕你是出于善意,也会被误解成恶意。”
“别总想着靠拳头和吼声管队伍。人犯错时敲打一下,过后也该递上几句暖心的话。刚柔相济,才能让人心服口服。说得直白些,你该出手时就出手,可该嘘寒问暖的时候,也不能装看不见。平日里别整天绷着脸,冷得像块铁。你要像个兄长,站在这群兵前头,既领路,也护着他们。”
“像你这样硬骨头出身的军人,战场上从不含糊,可在带兵的细腻功夫上,确实还有些生疏。”
王风说完,见孙德胜一脸困惑地挠头,“团长,我到底该怎么做,那帮小子才觉得我心里是热的?”
王风无奈摇头,转头看向史文才和邓庞:“你们俩说说吧,让他开开窍。”
史文才笑着接话:“老孙,事儿不难。哪个兵病了,你抽空去看看,端碗热水,问问他烧退没,身上还疼不疼。一句话的事,可人家记在心里。”
邓庞点头:“再说了,你白天骂了谁,晚上不妨单独找他谈谈。掏心窝子讲清楚——我孙德胜今天骂你,不是看你不顺眼,是真把你当兄弟。现在多训两句,是不想你在战场上送命。就算你现在恨我,我也认了。”
史文才咧嘴一笑:“最好再说句‘刚才语气重了,是我急了’。这么一来,兵心里就亮堂了。你就是把他揍趴下,他爬起来也愿意跟你干。说不定真到了生死关头,他连命都肯替你豁出去。”
孙德胜转头望向王风,眼神里还带着一丝犹豫。
王风摆摆手:“你看我做什么?这两位营长,一个比一个精,听他们的准没错。”
四人笑作一团。
谁也没想到,这次闲谈,竟真在孙德胜心里扎下了根。
自那以后,他依旧严厉,动手动口也不少,却再没人跑来告状。
后来上了前线,三营成了全团最不要命的队伍。
只要孙德胜一声令下,哪怕前方是枪林弹雨,所有战士都会红着眼冲上去。
这份拼劲,离不开他的改变——他开始懂得关怀,把每一个兵都当成自家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