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万一打不下来呢?
不只是他李云龙脑袋搬家的问题,对整个八路军来说,也是一次不小的震动。
这样的失败后果,并不是谁都承担得起。
李云龙用异样的眼神看着王风:“你小子来找我,原来是想让我去攻县城!你还没说你嫂子怎么救呢!”
王风说:要救嫂子,光靠打县城可不够。如果嫂子没救出来,反而让日军拿她来要挟我们,那就麻烦了。
我已经安排突击队潜入县城,但山本那老鬼子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想救嫂子,就得用更大的动静把山本的注意力引开。
所以团长,平安县城,咱们必须得打!
屋子里的嘈杂渐渐散去。
李云龙许久没有开口,忽然对着王风放声大笑:你这小子,真和老子心思一样,咱们想到一块儿去了。
那帮小鬼子,一次大扫荡让我们吃了大亏,害得老子在山沟里打游击,真当我是好欺负的了。
这一仗老子是非打不可,打完后,旅长要罚要砍,随便他。
王风说:“团长你放心,等你拿下这平安县城,旅长非但不会怪你,心里怕还夸你有本事。”
李云龙笑了笑:“老子没接到命令就出兵,旅长知道了能不生气?要是老赵在,准要训你一顿。”
一提到政委赵刚,李云龙的情绪又低了些。
老赵可不是个只会耍嘴皮子的人,那是个真有本事的角色。
他在的话,说不定能出不少好点子。
至于眼前的臭小子,“你小子就知道出歪点子!”
“团长,这怎么能说是歪点子呢!你等着看吧,等平安县城拿下,不但嫂子能救回来,山本那支特工队也完了。咱们的地盘又能扩大,对整个第二战区,甚至全国抗战都有大意义,那可是……”
“你小子,老子吹牛你倒是学得挺像!”
李云龙毫不留情地打断了王风。
王风:……
……
时间又过去一日。
这天傍晚,李云龙终于下定决心,推开门走了出去。
他的眼神里透着一股狠劲:“和尚,通知通讯班集合。”
冬季大扫荡之后,形势所迫,独立团不得不化整为零,各排、各连、各营分散到几百里范围内打游击,配合地方建立抗日政权,积蓄力量。
分兵前,独立团刚刚喘过气来,兵力扩充到一千多人。
那天出发前,李云龙说得清楚:
分兵之后,各队自行编制,独立作战,谁也别管谁。
不管你是营长、连长,还是排长、班长,想怎么带兵就怎么带。
老子只看结果,能把队伍带壮大的,你就是一个连也能发展成一个团,老子不但不说你,还得亲自迎接。
可你要带着一个连出去,几年回来还是一个连,那连长的位置,就让更有本事的人来坐。
所以现在独立团到底有多少人,李云龙自己也说不清。
按照王风的说法,独立团如今的兵力至少已是早先的好几倍。
不过李云龙心里仍有些没底。
他盘算着:这次队伍一收拢,只要能凑够三千人,老子就知足了,拿下县城也足够用了。
当天夜里,李云龙直接下令,通讯班全体出动,通知独立团各营、连、排,火速返回赵家峪,有紧急作战任务。
眼下几位营长都不在团部,赵刚又受了重伤,李云龙身边几乎没几个人能商量事。
副团长邢志国听闻命令后,吓了一跳,“团长,把部队都调回来,到底要干啥?”
李云龙理直气壮地答道:“还能干啥,打县城!救我老婆!”
邢志国顿时急得满头冷汗,“打县城?团长,这可是大事,咱们必须先上报旅部。”
“上报个屁!”
李云龙一摆手,“总部到赵家峪一来一回就得五六天,等命令下来,啥事都黄了。我李云龙大喜的日子,鬼子把我老婆抢了去,要是连自己女人都救不回来,以后在晋西北还怎么立足?”
“可是团长……”
“少啰嗦,你要是想不通,就去找三愣子问清楚,他知道的比我还多。”
李云龙话已出口,邢志国也不好多问。
只是他心里纳闷,怎么王连长反倒比团长更清楚这事?
李云龙当然不会告诉他,攻打平安县城这主意,就是王三愣出的馊点子。
严谨的邢志国找到王风时,王风哭笑不得,只好又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解释了一番。
最终,邢志国一脸恍惚地走出王风的屋子,嘴里嘟囔着:
“这也太冒险了,太冒险了!万一……唉……”
李云龙一声令下,短短两天之内,独立团所有分散的队伍迅速集结完毕。
陈家峪的兵力从最初的不到百人,迅速扩充到一千多人、两千多人,直到最后达到了三千多人。
很多连长手下都带着几百个兄弟,却还挂着连长的头衔;每个排长手底下也有一两百人;班一级的人数更是翻了五四倍。编制已经膨胀得“不成体统”。
三个营长中,如今只剩下一营长张大彪还在。
他来向李云龙报到时,挺起胸膛大声说:“团长,大彪给您丢脸了!这一年多来,我一个营才发展到一千多人,实在对不起您的栽培。现在要是有个地缝,我都想钻进去躲着,真不好意思来见您。”
李云龙说这番话时,目光一直落在张大彪脸上,可愣是没看出半点“丢人现眼”的神情。
他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看着张大彪演完这场独角戏,才咧开嘴笑呵呵地说道:“我说大彪啊,这才几天没见,你也玩起这套来了?我怎么一点都没看出你有不好意思的意思?要我说,你这一个营干得可真不赖,值得表扬。你瞧瞧,一个营的人马都快赶上咱们分兵前独立团的规模了。”
邢副团长在一旁提醒了一句:“大彪,你的一营人马还没到齐吧?”
张大彪一拍脑门,恍然大悟:“哎哟,我兄弟王三愣还没回来呢!突围时一连压力最大,伤亡最重,全连只剩下不到一半的人。分兵前补充兵员时,他们又主动把机会让给了其他连队,就带着五四十号人、几杆破枪出发,当时我还真担心他们能不能活下去,更别说发展了。”
不只是他李云龙脑袋搬家的问题,对整个八路军来说,也是一次不小的震动。
这样的失败后果,并不是谁都承担得起。
李云龙用异样的眼神看着王风:“你小子来找我,原来是想让我去攻县城!你还没说你嫂子怎么救呢!”
王风说:要救嫂子,光靠打县城可不够。如果嫂子没救出来,反而让日军拿她来要挟我们,那就麻烦了。
我已经安排突击队潜入县城,但山本那老鬼子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想救嫂子,就得用更大的动静把山本的注意力引开。
所以团长,平安县城,咱们必须得打!
屋子里的嘈杂渐渐散去。
李云龙许久没有开口,忽然对着王风放声大笑:你这小子,真和老子心思一样,咱们想到一块儿去了。
那帮小鬼子,一次大扫荡让我们吃了大亏,害得老子在山沟里打游击,真当我是好欺负的了。
这一仗老子是非打不可,打完后,旅长要罚要砍,随便他。
王风说:“团长你放心,等你拿下这平安县城,旅长非但不会怪你,心里怕还夸你有本事。”
李云龙笑了笑:“老子没接到命令就出兵,旅长知道了能不生气?要是老赵在,准要训你一顿。”
一提到政委赵刚,李云龙的情绪又低了些。
老赵可不是个只会耍嘴皮子的人,那是个真有本事的角色。
他在的话,说不定能出不少好点子。
至于眼前的臭小子,“你小子就知道出歪点子!”
“团长,这怎么能说是歪点子呢!你等着看吧,等平安县城拿下,不但嫂子能救回来,山本那支特工队也完了。咱们的地盘又能扩大,对整个第二战区,甚至全国抗战都有大意义,那可是……”
“你小子,老子吹牛你倒是学得挺像!”
李云龙毫不留情地打断了王风。
王风:……
……
时间又过去一日。
这天傍晚,李云龙终于下定决心,推开门走了出去。
他的眼神里透着一股狠劲:“和尚,通知通讯班集合。”
冬季大扫荡之后,形势所迫,独立团不得不化整为零,各排、各连、各营分散到几百里范围内打游击,配合地方建立抗日政权,积蓄力量。
分兵前,独立团刚刚喘过气来,兵力扩充到一千多人。
那天出发前,李云龙说得清楚:
分兵之后,各队自行编制,独立作战,谁也别管谁。
不管你是营长、连长,还是排长、班长,想怎么带兵就怎么带。
老子只看结果,能把队伍带壮大的,你就是一个连也能发展成一个团,老子不但不说你,还得亲自迎接。
可你要带着一个连出去,几年回来还是一个连,那连长的位置,就让更有本事的人来坐。
所以现在独立团到底有多少人,李云龙自己也说不清。
按照王风的说法,独立团如今的兵力至少已是早先的好几倍。
不过李云龙心里仍有些没底。
他盘算着:这次队伍一收拢,只要能凑够三千人,老子就知足了,拿下县城也足够用了。
当天夜里,李云龙直接下令,通讯班全体出动,通知独立团各营、连、排,火速返回赵家峪,有紧急作战任务。
眼下几位营长都不在团部,赵刚又受了重伤,李云龙身边几乎没几个人能商量事。
副团长邢志国听闻命令后,吓了一跳,“团长,把部队都调回来,到底要干啥?”
李云龙理直气壮地答道:“还能干啥,打县城!救我老婆!”
邢志国顿时急得满头冷汗,“打县城?团长,这可是大事,咱们必须先上报旅部。”
“上报个屁!”
李云龙一摆手,“总部到赵家峪一来一回就得五六天,等命令下来,啥事都黄了。我李云龙大喜的日子,鬼子把我老婆抢了去,要是连自己女人都救不回来,以后在晋西北还怎么立足?”
“可是团长……”
“少啰嗦,你要是想不通,就去找三愣子问清楚,他知道的比我还多。”
李云龙话已出口,邢志国也不好多问。
只是他心里纳闷,怎么王连长反倒比团长更清楚这事?
李云龙当然不会告诉他,攻打平安县城这主意,就是王三愣出的馊点子。
严谨的邢志国找到王风时,王风哭笑不得,只好又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解释了一番。
最终,邢志国一脸恍惚地走出王风的屋子,嘴里嘟囔着:
“这也太冒险了,太冒险了!万一……唉……”
李云龙一声令下,短短两天之内,独立团所有分散的队伍迅速集结完毕。
陈家峪的兵力从最初的不到百人,迅速扩充到一千多人、两千多人,直到最后达到了三千多人。
很多连长手下都带着几百个兄弟,却还挂着连长的头衔;每个排长手底下也有一两百人;班一级的人数更是翻了五四倍。编制已经膨胀得“不成体统”。
三个营长中,如今只剩下一营长张大彪还在。
他来向李云龙报到时,挺起胸膛大声说:“团长,大彪给您丢脸了!这一年多来,我一个营才发展到一千多人,实在对不起您的栽培。现在要是有个地缝,我都想钻进去躲着,真不好意思来见您。”
李云龙说这番话时,目光一直落在张大彪脸上,可愣是没看出半点“丢人现眼”的神情。
他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看着张大彪演完这场独角戏,才咧开嘴笑呵呵地说道:“我说大彪啊,这才几天没见,你也玩起这套来了?我怎么一点都没看出你有不好意思的意思?要我说,你这一个营干得可真不赖,值得表扬。你瞧瞧,一个营的人马都快赶上咱们分兵前独立团的规模了。”
邢副团长在一旁提醒了一句:“大彪,你的一营人马还没到齐吧?”
张大彪一拍脑门,恍然大悟:“哎哟,我兄弟王三愣还没回来呢!突围时一连压力最大,伤亡最重,全连只剩下不到一半的人。分兵前补充兵员时,他们又主动把机会让给了其他连队,就带着五四十号人、几杆破枪出发,当时我还真担心他们能不能活下去,更别说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