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章:塘沽悲声:国耻下的淬炼-《北平烽火淬青春:钢铁誓言》

  五月三十一日,周三。

  北平的天气闷热异常,天空阴沉得像一块吸饱了水的脏抹布,却迟迟不肯落下雨来。

  这种闷热,仿佛也浸透了温泉中学的每一个角落。

  最后一节是李文香先生的历史课。

  李先生在讲台上讲到近代的不平等条约,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语调沉痛。

  教室里异常安静,学生们都凝神听着,林怀安(郝楠仁)更是听得心潮起伏,那些条约上的年份和条款,通过李先生“活的历史”讲述,仿佛化作了祖辈的血泪。

  下课铃响,李先生合上教案,却没有立刻离开。

  他扫视着台下每一张年轻而凝重的脸,沉默了片刻,才用沙哑的声音说:

  “诸生,历史并非总是向前。

  有时,沉重的脚步会再次踏过旧的伤痕。

  望尔等……好自为之,勿忘今日之所学,所感。”

  这话说得有些突兀,带着一种不祥的预兆。

  说完,他夹着讲义,步伐略显沉重地走出了教室。

  同学们面面相觑,心中都笼罩着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阴影。

  林怀安与谢安平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不安。

  周三傍晚,放学时分。

  天空终于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非但没能驱散闷热,反而让空气更加黏湿压抑。

  学生们正准备离开教室,突然,校园里传来一阵异常的骚动!

  只见几个高中部的学生,手里挥舞着几张墨迹未干的报纸,像疯了一样从训育处方向冲过来,脸上混杂着震惊、愤怒和绝望,嘶声力竭地大喊:

  “号外!号外!塘沽协定签了!”

  “华北停战了!咱们的军队要后撤了!”

  “冀东二十二县……非武装区!完了!全完了!”

  这喊声如同晴天霹雳,瞬间劈碎了校园伪装的平静!

  “什么?!”

  “不可能!”

  “怎么回事?!”

  学生们像潮水一样涌向那几个拿着报纸的学生,瞬间将他们围得水泄不通。

  林怀安(郝楠仁)的心猛地一沉,一股冰冷的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

  他奋力挤进人群,抢过一张被雨水打湿边缘的《世界日报》号外。

  油墨的腥味混合着雨水的湿气扑鼻而来。

  巨大的黑色标题,像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他的视网膜上:

  “塘沽停战协定正式签订”

  副标题是更具体、也更刺目的字眼:

  “我军撤至延庆、昌平、顺义一线,冀东二十二县为非武装区,由日军监视停战……”

  “嗡”的一声,林怀安只觉得大脑一片空白!

  耳边所有的喧嚣仿佛瞬间被抽空!

  报纸上那些冰冷的铅字,化作无数把尖刀,刺向他心中最敏感、最脆弱的地方——三叔林崇岳血洒长城的记忆、李文香老师讲述的国仇家恨、父亲林崇文那沉痛的眼神……所有的画面,在这一刻,被这纸协定击得粉碎!

  “这……这算什么停战?!这分明是城下之盟!是投降!”

  一个高三的男生猛地将手中的书本狠狠摔在地上,发出绝望的咆哮!

  “那我们长城上死的那些人呢?!二十九军的血就白流了吗?!”

  一个女生带着哭腔尖叫起来,她是二十九军一个阵亡军官的女儿。

  “非武装区?监视?这跟割让有什么分别?!北平成了不设防的城市了!”

  谢安平脸色惨白,扶着教室的门框才勉强站稳。

  愤怒、屈辱、绝望、不甘……各种情绪像火山一样在人群中爆发!

  有人失声痛哭,有人捶胸顿足,有人对着灰蒙蒙的天空发出无声的呐喊。

  雨水和泪水混杂在一起,流淌在年轻而痛苦的脸上。

  林怀安死死攥着那张报纸,指甲深陷进掌心,带来尖锐的刺痛,才让他没有当场崩溃。

  他想起三叔林崇岳,想起他可能就在那片即将被“监视”、被“非武装”的土地上奋战、流血、甚至……牺牲!

  “叔叔和无数将士的血,难道就为了换来这一纸屈辱的‘停战’吗?!”

  这个念头像毒蛇一样啃噬着他的心。

  他立志考军校报仇雪耻的决心,在这一刻受到了最残酷、最无情的嘲弄和打击。

  六月一日,周四。

  雨停了,但天空依旧阴沉。

  校园里弥漫着一种诡异的寂静,往日晨读的喧嚣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死一般的沉寂。

  每个人的脸上都像蒙了一层灰。

  国文课上,夏宏伟先生走上讲台,没有像往常一样打开课本。

  他望着台下那一张张写满悲愤和迷茫的年轻面孔,良久,才用极其低沉的声音说:

  “今日……我们不讲新课。诸位,可还记得杜工部《春望》之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他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如今……山河……唉!”

  他重重地叹了口气,再也说不下去,转身用粉笔在黑板上用力写下四个大字:

  “铭记·图强”!粉笔“啪”地折断。

  然后,他示意学生自习,自己则走到窗边,望着窗外,背影萧索。

  教室里,只剩下压抑的抽泣声和沉重的呼吸声。

  英语课上,胡伟松先生试图照常讲课,但讲到“nation”(国家)、“dignity”(尊严)这些单词时,他的语调变得异常艰涩。

  底下的学生眼神空洞,根本听不进去。

  最压抑的是历史课。李文香先生走进教室,步伐比以往更加沉重。

  他没有带教案,也没有看学生,径直走到窗前,背对着大家,沉默了足足有一分钟。

  那沉默,比任何慷慨激昂的控诉都更具冲击力。

  然后,他缓缓转身,目光扫过全场,那目光中不再是往日的深邃,而是一种近乎绝望的悲凉和一种深不见底的疲惫。

  “今日……无课可讲。”

  他的声音沙哑得厉害,“书上写的……是过去的历史。而眼前正在发生的……是活生生的、你们这一代必须面对、必须铭记、将来必须去改变的历史!”

  他猛地一拍讲台,粉笔灰簌簌落下!

  “《塘沽协定》!尔等需用血、用泪、用一生去记住这个日子!记住这份耻!辱!”

  他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最后两个字,眼中隐隐有泪光闪动。

  “我……我曾与尔等讲,历史是活着的……可我未曾想……它竟会以如此惨痛的方式……重演!”

  说完,他剧烈地咳嗽起来,摆摆手,示意下课,然后踉跄着离开了教室。

  全班同学僵在原地,如同被冻住一般。

  课间,学生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气氛凝重。

  “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我们要上街游行!去抗议!”

  王韭聪挥着拳头,激动地喊道,但他眼神闪烁,底气不足。

  谁都清楚,当局为“履行协定”、“避免纠纷”,绝不会允许大规模抗议。

  谢安平相对冷静,他推了推眼镜,低声道:

  “游行?恐怕一出校门就被警察‘劝返’了。

  如今这局面,匹夫之勇,徒招祸端。

  我们要做的,是长久的准备。”

  林怀安(郝楠仁)没有参与争论。

  他独自站在走廊尽头,望着远处阴沉的天空和模糊的西山轮廓。

  郝楠仁的现代灵魂与林怀安的民国经历在激烈碰撞。

  现代的历史知识告诉他,这是“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下的必然苦果,是积贫积弱中国的无奈选择,但也为日后更大的灾难埋下了伏笔。

  而林怀安的情感,则充满了切肤的屈辱和幻灭感。

  “光靠读书、请愿,真的能救国吗?”

  三叔林崇岳当年在“三一八”惨案后的诘问,再次在他耳边响起,此刻有了答案。

  不能!

  至少,不能只靠这个!

  “那我该怎么办?”

  “考军校!用实实在在的力量,夺回失去的尊严!”

  这个念头,在极度的悲愤中,非但没有被摧毁,反而像被淬火的钢铁一样,变得更加坚硬、更加清晰、更加义无反顾!

  他从单纯的为三叔“报仇”,开始升华为一种更沉重、也更宏大的“雪国耻、争国权”的使命感。

  周五晚上,月考成绩即将公布的前夜。

  校园里弥漫着一种焦灼不安的气氛。

  在宿舍熄灯后,林怀安、谢安平、常少莲、吴双柳等“学习小组”的核心成员,借着巡查老师走过的间隙,悄悄聚集在宿舍楼后那处废弃的观礼台阴影下。

  夜色深沉,只有远处宿舍窗户透出的微弱煤油灯光。

  没有人说话,但一种悲壮而决绝的情绪在空气中弥漫。

  谢安平率先打破沉默,声音低沉而坚定:

  “《塘沽协定》之事,诸位都已知晓。

  华北之大,已放不下一张完全平静的书桌了!但我等学子,此刻更需隐忍奋发!”

  常少莲眼中含泪,哽咽道:

  “我表哥……就在喜峰口……他的血,不能白流!”

  吴双柳紧紧攥着拳头:

  “我们要更拼命地学!将来用知识,用枪炮,把失去的夺回来!”

  林怀安(郝楠仁)看着这些朝夕相处的同学,心中涌起一股热流。

  他深吸一口气,从口袋里掏出一样东西——一枚磨尖的钢笔尖。

  他伸出左手食指,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用笔尖狠狠划下!

  鲜血瞬间涌出,在昏暗的光线下呈现出暗红色。

  他接过谢安平递过的一张草纸,用流血的手指,颤抖着却无比坚定地写下四个血字:

  “誓雪国耻”

  紧接着,谢安平、常少莲、吴双柳……所有人都毫不犹豫地划破手指,在那张纸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或按下了血指印!

  一份无声的、用青春和热血写就的契约,在这沉沉的夜色中诞生了。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沉重的呼吸和指尖的刺痛,但每个人的眼神,都燃烧着永不屈服的火焰。

  周六清晨,天色未明,一场夏日的暴雨终于倾盆而下,电闪雷鸣,仿佛要洗刷这人世间的所有屈辱。

  雨水猛烈地敲打着教室的窗户。

  林怀安坐在教室里,等待着月考成绩的公布。

  他的心情,比窗外的天气更加汹涌澎湃。

  《塘沽协定》的冲击,像一剂猛药,击碎了他残存的天真幻想,也彻底激发了他骨子里的血性和斗志。

  他知道,成绩的好坏,此刻已不仅仅是个人荣辱,更是在这场国难当头的危机中,他是否有能力、有资格去承担更大责任的初步证明。

  个人的逆袭,必须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才有意义。

  而国家的耻辱,必须用一代人的奋斗和牺牲,才能洗刷。

  暴雨声中,他握紧了拳头。

  眼神中,没有了迷茫,只剩下如磐石般的坚定和一种近乎冷酷的清醒。

  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而他,已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

  【叮!检测到宿主经历重大历史事件“塘沽协定”冲击,心智受到剧烈淬炼!】

  【“国家民族认同感”与“历史使命感”极大幅提升!意志力韧性 20!】

  【核心目标“考军校”优先级提升至最高,内在驱动力转化为“雪耻型”驱动,效率额外加成!】

  【“飞轮效应”抗压性增强,在极端逆境下维持目标专注度的能力显著提升。】

  【团队凝聚力因共同遭遇国难而隐性大幅增强。】

  系统的提示,冰冷地记录着这场灵魂的洗礼。

  林怀安知道,从这一刻起,他的人生,将走上一条更加艰难,却也更加光荣的救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