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宁安如梦22-《综影视:女主她不走剧情》

  燕家父子押解大月可汗、护送沈芷衣返回京城时,新帝沈瑾率文武百官亲自到城外迎接,沈琅也特意从万寿宫赶来。当看到沈芷衣平安归来,沈琅再也抑制不住情绪,快步上前将她扶起,哽咽道:“芷衣,让你受苦了。”

  沈芷衣跪地叩首,泪落衣襟:“多谢皇兄与皇侄不弃,皇妹方能重返故土。”一旁的萧怜儿连忙上前搀扶,温声安慰,一行人簇拥着沈芷衣返回皇宫。”

  几日后,朝廷举行庆功大典,燕牧因战功卓着被封为镇国公,燕临升任镇国将军;参与倒戈的大月东部贵族也得到赏赐,双方签订和平盟约,约定永不再犯。大月可汗则被废去汗位,囚于京城,以警示周边部落。

  回宫之后,沈芷衣在万寿宫陪伴沈琅休养,闲暇时便会向萧怜儿说起在大月的经历——从最初的隐忍求生,到听闻燕临击溃先锋时的希望,再到被燕临护送归京时的安心。提及燕临时,她眼底难掩感激与羞涩,坦言:“皇嫂,若不是燕将军多次冒险护我,我恐怕……”

  萧怜儿早已看穿她的心思,恰逢燕临因战功被召见,她便特意安排两人在御花园偶遇。几次相处下来,燕临也终于鼓起勇气,向萧怜儿表明心意,称自己早已被沈芷衣的坚韧与善良打动。萧怜儿当即入宫向沈琅与新帝提议赐婚,沈瑾听闻后十分欢喜,直言“这是大乾的美事”。

  几日后,新帝下旨:乐阳长公主赐婚于镇国将军燕临,择吉日完婚。旨意颁布当日,满朝文武纷纷道贺,京城百姓也沿街欢呼,为这对历经波折的璧人祝福。

  婚礼当日,燕府张灯结彩,萧怜儿亲自为沈芷衣梳妆,沈琅则以兄长之礼,将她亲手交予燕临,嘱托道:“芷衣此后便托付于你,务必好好待她。”燕临郑重叩首,承诺此生定会护沈芷衣周全。

  与此同时,张遮的婚事也提上了日程。自平定薛党后,张遮因公正严明深得民心,萧怜儿也注意到,姜雪宁与张遮相识多年,彼此惺惺相惜。在萧怜儿的牵线下,张遮向姜家提亲,新帝也亲自赐婚,将姜雪宁许配给刑部尚书张遮。

  两场婚礼相隔不过一月,两场婚礼过后,京城的喜庆氛围尚未消散,朝堂与民间的安稳气象愈发浓厚。新帝沈瑾在谢危的辅佐下,处理政务愈发娴熟,每日除了批阅奏折、与大臣议事,还会定期前往万寿宫探望沈琅和萧怜儿。

  一日朝会,沈瑾提出“轻徭薄赋,兴修水利”的新政,意在缓解百姓赋税压力,改善南方水患频发的状况。谢危率先附议,张遮随即补充细则,提议从国库拨出三成存银用于水利工程,并选派清廉官员前往督办,确保款项专款专用。众臣纷纷赞同,新政很快得以推行。

  数月后,南方水利工程初见成效,当年汛期竟未出现大规模洪涝,百姓收成较往年提升三成。消息传回京城,沈瑾特意在宫中设宴,宴请谢危、张遮、燕临等功臣,席间感慨道:“昔年父皇操劳国事,今有诸位爱卿辅佐,大乾方能有此安稳。朕定当不负众望,守住这江山百姓。”

  而沈芷衣与燕临成婚后,并未沉溺于府中安逸。她利用在大月的见闻,向萧怜儿提议与大月东部贵族开展茶马贸易,既增进双方联系,又能充实大乾国库。萧怜儿将此提议告知沈瑾,沈瑾当即命燕临负责此事。燕临与大月东部贵族协商后,在边境设立三处通商口岸,规定贸易税率,很快便促成了双方的稳定往来,边境百姓因通商获利,生活日渐富足。

  张遮与姜雪宁成婚后,夫妻二人志同道合。姜雪宁聪慧机敏,不仅将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时常帮张遮整理查案文书,提出自己的见解;张遮则始终坚守公正,在刑部任上又接连破获几起陈年旧案,为蒙冤者昭雪,“张青天”的名号在民间越传越广。而平南王和一干人等也已经伏诛。

  十年后,沈瑾已成长为成熟稳重的君主,谢危见他能独当一面,便主动请辞,想要辞官归隐。沈瑾再三挽留无果,最终同意他的请求,同时下旨为谢危修建府邸,每逢佳节便派人送去赏赐,以表感激之情。而张遮则因政绩突出,被升任为丞相,继续辅佐沈瑾治理国家。

  此时的大乾,吏治清明,粮食丰收,边境无战事,百姓安居乐业。

  萧怜儿念及江南春日风光,提出前往小住时,沈琅当即应允,二人只带了几名侍从,轻车简从离京。船行至江南水乡苏州,两岸青瓦白墙映着碧水,岸边杨柳依依,萧怜儿凭栏远眺,笑意盈盈:“多年前曾听闻江南春色美,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沈琅握着她的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