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政委这枪法,绝了!-《抗战:队伍拉起来后,老李人麻了》

  换作别的部队,一对一硬拼未必吃得下。

  但这是独立营。

  不一样。

  苏墨从陈正国手中接过一支春田步枪,熟练地拉开枪栓,压入子弹,静静等待。

  战前,他已经明确下令——

  以他的第一枪为号,全营一同出击。

  枪声一响,所有战士立刻齐射开火。

  一轮火力压制后,全体迅速向前推进,冲到山道边猛投手榴弹,借着爆炸的威力清除盘踞在山路的小鬼子。

  最后发起总冲锋——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

  这套战术流程早已定下,三步走,步步紧逼。

  徐一航、徐二航和徐锦川都参与了这场伏击战。

  可他们用的是弓箭,射程有限,只能等战线拉近后再伺机出手。

  一切就绪,只待信号。

  苏墨端着春田步枪,目光锁定前方那辆军车的驾驶员。

  目标确认!

  扳机轻扣!

  “砰——”

  清脆的枪响划破寂静。

  子弹撕裂空气,穿过挡风玻璃,正中司机眉心。

  “噗”的一声,血花飞溅。

  鬼子驾驶员当场毙命,身体瘫倒在方向盘上,车辆失控撞向山壁,横亘路中,彻底堵死了通道。

  后方车队猝不及防,接连急刹。

  车厢内的曰军军官东倒西歪,不少人险些摔出车外。

  “八嘎呀——”服部直臣怒吼未尽,密集的枪声已如暴雨般倾泻而下。

  “哒哒哒!”

  “啪啪啪!”

  “砰砰砰!”

  埋伏在两侧山坡的独立营战士在苏墨开火的瞬间集体出击,枪口喷吐火舌,子弹如雨点般砸向山道中的敌人。

  灼热的弹头呼啸而出,精准收割着站岗的哨兵和惊慌失措的军官。

  “扑哧!扑哧!”

  一个个鬼子应声倒地,毫无还手之力。

  无论是营部直属队、精锐营,还是幽灵小组,个个训练有素,枪法老辣。

  再加上苏墨、李云龙、赵刚、楚云飞这些狠角色压阵,山道上的曰军几乎成了活靶。

  短短几秒,数十名鬼子已被击毙。

  但小鬼子的战斗素质不容小觑,在损失近百人后迅速反应过来,纷纷依托卡车或岩壁掩体组织反击。

  “砰!砰!砰!”

  他们的射击也颇具准头,可地形劣势太大,整个战局已然倾斜。

  此时,占据制高点、早已潜伏到位的幽灵小组开始发威。

  阿福稳稳托起狙击步枪,每一次扣动扳机,必有一名敌军倒下。

  “哒哒哒——”

  一个鬼子机枪手趴在岩石后,架起歪把子疯狂扫射,压制半山腰的我方火力。

  “砰!”

  脑浆迸裂,当场毙命。

  机枪戛然而止。

  另一名鬼子急忙接替,重新操控武器准备扫射。

  可还没扣下扳机,脑袋一炸,翻身栽倒。

  “杀给给!开火!射击!”

  一名曰军军官躲在车旁,挥舞指挥刀大声吆喝。

  “嘭!”

  眉心飙血,仰面栽倒。

  这一幕幕,全是幽灵小组的手笔。

  他们的任务明确:专打重火力点,专盯指挥官。

  这次韩略村伏击战,不过是幽灵小组组建以来的初次实战演练。

  在伏击阵地深处,李云龙、赵刚、楚云飞也没闲着,纷纷加入火力网,朝敌群倾泻子弹。

  赵刚手持春田步枪,目光如鹰,迅速锁定了又一个曰军军官,抬枪就射。

  “砰!”

  枪声清脆,目标应声而倒,胸口开花。

  苏墨见状,忍不住咧嘴一笑,冲赵刚竖起大拇指:“政委这枪法,绝了!”

  话音未落,他自己也果断出手,一枪爆头,放倒另一个正在指挥的鬼子头目。

  枪声此起彼伏,山谷回荡。

  战斗,正酣。

  营部直属分队与精锐连的射击水平本就过硬,再加上装备上的压制优势,密集的子弹如雨点般倾泻在山道上的曰军队伍中。

  噗噗噗……

  一个个鬼子接连倒地,惨叫未起便已毙命。

  开战不过几分钟,曰军战地观战团成员,连同山路两侧原本负责警戒的哨兵,伤亡已过半数。

  侥幸存活下来的鬼子反应也算迅速,立刻寻找岩石、沟坎等遮蔽物藏身。

  服部直臣与吉川贞左这些老练军官,在察觉突袭的瞬间便从车厢里翻滚而出,狼狈却敏捷地躲进山道旁的岩缝之中。

  经过近十分钟的激烈交火,残存的日寇终于稳住阵脚,依托掩体开始组织反击。

  此时苏墨所在的伏击点已难以有效打击敌军——剩下的敌人不是藏在死角,就是蜷缩在坚固掩体后,战斗陷入了僵局。

  如此拖下去只会增加己方风险。

  “上!给我冲!”

  眼看时机成熟,苏墨猛然跃起,一声怒吼划破硝烟。

  精锐连与营部直属部队如猛虎下山,朝着靠近山道的前出坡地发起突击。

  李云龙、赵刚、楚云飞等人早已热血翻涌,斗志沸腾,紧随其后冲锋而上。

  一边推进,一边以火力压制敌方还击。

  付出十余名战士伤亡的代价后,苏墨成功带领部队抢占了前沿坡地。

  这片缓坡正是昨夜曰军连夜勘察过的区域。

  若此前将伏击阵地设在此处,极可能被敌方提前发现。

  因此苏墨果断选择远处高地隐蔽埋伏。

  如今战事爆发,自然要趁势抢占有利位置,以便近距离歼敌。

  这处坡地并不陡峭,仅比山道高出约十米,从坡顶到路面直线距离不足三十米。

  对于独立营战士来说,投掷手榴弹三十米是基本要求。

  此刻距离如此之近,正是用手榴弹清剿敌人的绝佳机会。

  嗖嗖嗖……

  战士们纷纷拉开引信,将一枚枚铁疙瘩甩出手臂。

  弹影在空中划出弧线,精准落入山道路面与掩体缝隙。

  轰!轰!轰!

  爆炸声此起彼伏,火光炸裂,碎石横飞。

  一连串剧烈爆响中,大量鬼子被当场掀翻。

  成片的手榴弹覆盖山道,杀伤力惊人。

  烈焰腾空而起,浓烟滚滚升腾,灼热气浪夹杂着金属碎片四处飞溅。

  有的手榴弹落在卡车油箱附近,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整辆军车被掀离地面,燃起熊熊大火,转眼化作一堆扭曲的废铁。

  即便躲在掩体后的曰军也难逃厄运,不断被破片穿透或震伤。

  一个接一个倒在血泊之中。

  整条山道已被火焰与黑烟吞噬,视线模糊不清,鬼子陷入极度混乱。

  最初这支队伍包括一百多名曰军军官、五十多名随行士兵,加上两侧岗哨共近三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