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们刚来第一个月的时候,张全义还经常跟他们一起吃饭,反正粮食是大队免费支出的,等到过了一个月后,张全义也不怎么来蹭饭了。
他倒也不是故意占公家的便宜,而是观察一下这些年轻人的品性,多交流总归才能看得更真切。
此后他偶尔也会跟着吃一顿饭,然后第二天就从家里的菜园子提些新鲜的蔬菜来,从来不白吃,反正他就是想给伙食费,老谢他们也是不肯收的。
跟江少安一样,张全义也觉得老谢做手擀面是一绝,他是甘肃人,同许多北方人一样,是把面食刻在了骨子里的。
作为唯一一个南方人,章进兴这个江苏人也跟着一群河南人吃面条,而且饮食习惯也慢慢发生了变化。
宁远县本地也是产大米的,就在东方红公社东面,不过年轻人中的四川人普遍表示,这世间怎么会有这么硬、这么细小、这么难吃的大米。
所以主厨的杨文华也情愿蒸馒头、揉面做面条,都不怎么乐意吃本地产的大米。只是极偶尔的时候想要换一换口味了,才会做一顿白米饭。
年轻人们轮流去食堂帮厨,李世英也不例外,就这么锻炼着、共同劳动着,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涨了些厨艺。
其实来到一大队的这些盲流年轻人们,大多数都是什么农活都会做一些的,或许说不上是全能,可能某个技能也并不突出,但胜就胜在什么都会一点儿,这也是这个时代农村老百姓们的特性了。
十二月初的时候,天气又渐渐好转,眼看接连都是大晴天,张全义觉得天天在仓库玩牌也不是个事儿,便与桑木江商量了一下,又组织人手继续炸树开荒去了。
李世英却比夏天的时候更忙了,杜新华已经来了一趟,他骑着马带着杜新华去了六大队,谈下了十多头小猪崽的生意,杜新华在他这里住了两个晚上,又去四大队那里询问,两个大队就卖出去二十多头小猪。
而且杜新华也帮他拉了三台矿石收音机的订单,回去的时候李世英请他带了些马肠子送给苏青,等到杜新华跟着养猪场的车把小猪送来时,李世英又多了酒厂的两个订单。
于是组装矿石收音机、去场部和六大队买原材料、把做好的收音机送给预定了的人,李世英忙碌的很。
一大队的木工活儿也多了些,几场大雪过后,许多社员发现家里的木门不怎么牢固、鸡圈、猪圈、马圈也得加固一下,所以李世英就背着工具包,在村子里转着圈儿的帮忙收拾。
往年过冬时,因为没事干,所以一大队也有着边疆的新传统,那就是几户关系好的社员们凑到一家,大人们凑在一起打牌,小孩们凑在一起玩耍,一待就是好几天的。
虽说今年大队院子的仓库成为了主要的娱乐场所,但这种情况还是有的,于是李世英这里又多了几张木桌和十多张板凳要做。
然后章进兴又弄到了两副麻将的订单,虽说李世英把一副木头麻将定价二十块钱,稍微贵了些,但眼下一大队就只有一副麻将,想要打牌的人多,于是就有几户社员凑了钱,请李世英帮忙。
这个性质跟李世英主动推销售卖就不一样了,于是他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总之李世英这一段时间忙碌得很,要组装矿石收音机、要制作麻将、要做木桌、钉板凳,他得把时间安排得妥当,尽可能最快地满足大家的需求。
好在重新开始的炸树开荒劳动也不繁重,不像夏天那会儿没日没夜地干,桑木江排了班,把人手分成了三组,由于一大队的一些哈萨克牧民社员也从山上下来了,人手就充足了些,所以劳动便不再繁重。
闲着没事、眼里有活儿的年轻人看到李世英这里忙碌着,有空也都会来搭把手帮帮忙,也没人觉得自己吃了亏,大冬天的活动一下身子也暖和不是?
李世英也没觉得同伴们帮忙是理所应当的,所以他借着去场部买材料的时候,又买了几包莫合烟丝,去废品收购站找了些干净的报纸,都送给了伙伴们。
用日历纸卷烟是不够抽的,报纸拿回来,章进兴就帮忙都裁成小块,恰适合卷出一支烟来,全都拿去放在了仓库那里。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1973年的十二月就过去了,迎来了1974年,只是对于中国人嘛,春节没过,这一年就不算过去。
赶在小寒那一天,李世英带着郭保生又往团结公社那里跑了一趟,苏青在酒厂给他拉来了五份订单,杜新华前前后后给他拉了十二份订单,连带着那个样品都被杜新华掏钱买走了。
腊月十八那一天,他又和郭保生分别往六大队与四大队跑了一趟,把所有的矿石收音机都送了出去,这个赚钱的买卖今年就彻底结束了。
晚上他跟郭保生俩人一盘点,近三个月的时间,他们一共做了五十七台矿石收音机,还有三台没有卖,一台在他这里,一台送去了仓库免费给同伴们使用,还有一台在苏青那里。
李世英便按照约定分了钱,郭保生喜滋滋地收下了,鼓囊囊的真不少,因为李世英把先前借他的钱也还了。
郭保生没觉得自己赚的少,他也不打听一个矿石收音机的具体成本,李世英看书学会了这门手艺,是他的本事,所以也该他赚这笔钱,他才不会因为嫉妒或者觉得吃亏了呢。
接下来还有一副麻将没有完工,虽然疲惫得要命,但李世英心里很高兴,因为赶在十二月底的时候,张全义把社员们都集中在了仓库里,由记工分员小何分钱,将一年的工分钱劳动所得都分了下去。
一天十个工分五毛钱,虽然不是全年都开工,但每个社员也都分了一百来块钱,由于一大队的牧业小队规模比较大,卖马牛羊、卖羊毛、卖兽皮、卖储青饲料等收益,再一平分之后,又得了小一百块钱。
这些钱自然是扣除了每个人的口粮的,但边疆粮食价格便宜,一个人一年猛吃也就三四十块钱顶天了。
至于李世英,他应该是年轻人里钱分到手最少的人了,没办法,一大队就没有那么多木工活儿要做,但是杂七杂八地一扣除,他也分了三十二块五毛钱。
于是李世英的钱包再一次鼓了起来。
他倒也不是故意占公家的便宜,而是观察一下这些年轻人的品性,多交流总归才能看得更真切。
此后他偶尔也会跟着吃一顿饭,然后第二天就从家里的菜园子提些新鲜的蔬菜来,从来不白吃,反正他就是想给伙食费,老谢他们也是不肯收的。
跟江少安一样,张全义也觉得老谢做手擀面是一绝,他是甘肃人,同许多北方人一样,是把面食刻在了骨子里的。
作为唯一一个南方人,章进兴这个江苏人也跟着一群河南人吃面条,而且饮食习惯也慢慢发生了变化。
宁远县本地也是产大米的,就在东方红公社东面,不过年轻人中的四川人普遍表示,这世间怎么会有这么硬、这么细小、这么难吃的大米。
所以主厨的杨文华也情愿蒸馒头、揉面做面条,都不怎么乐意吃本地产的大米。只是极偶尔的时候想要换一换口味了,才会做一顿白米饭。
年轻人们轮流去食堂帮厨,李世英也不例外,就这么锻炼着、共同劳动着,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涨了些厨艺。
其实来到一大队的这些盲流年轻人们,大多数都是什么农活都会做一些的,或许说不上是全能,可能某个技能也并不突出,但胜就胜在什么都会一点儿,这也是这个时代农村老百姓们的特性了。
十二月初的时候,天气又渐渐好转,眼看接连都是大晴天,张全义觉得天天在仓库玩牌也不是个事儿,便与桑木江商量了一下,又组织人手继续炸树开荒去了。
李世英却比夏天的时候更忙了,杜新华已经来了一趟,他骑着马带着杜新华去了六大队,谈下了十多头小猪崽的生意,杜新华在他这里住了两个晚上,又去四大队那里询问,两个大队就卖出去二十多头小猪。
而且杜新华也帮他拉了三台矿石收音机的订单,回去的时候李世英请他带了些马肠子送给苏青,等到杜新华跟着养猪场的车把小猪送来时,李世英又多了酒厂的两个订单。
于是组装矿石收音机、去场部和六大队买原材料、把做好的收音机送给预定了的人,李世英忙碌的很。
一大队的木工活儿也多了些,几场大雪过后,许多社员发现家里的木门不怎么牢固、鸡圈、猪圈、马圈也得加固一下,所以李世英就背着工具包,在村子里转着圈儿的帮忙收拾。
往年过冬时,因为没事干,所以一大队也有着边疆的新传统,那就是几户关系好的社员们凑到一家,大人们凑在一起打牌,小孩们凑在一起玩耍,一待就是好几天的。
虽说今年大队院子的仓库成为了主要的娱乐场所,但这种情况还是有的,于是李世英这里又多了几张木桌和十多张板凳要做。
然后章进兴又弄到了两副麻将的订单,虽说李世英把一副木头麻将定价二十块钱,稍微贵了些,但眼下一大队就只有一副麻将,想要打牌的人多,于是就有几户社员凑了钱,请李世英帮忙。
这个性质跟李世英主动推销售卖就不一样了,于是他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总之李世英这一段时间忙碌得很,要组装矿石收音机、要制作麻将、要做木桌、钉板凳,他得把时间安排得妥当,尽可能最快地满足大家的需求。
好在重新开始的炸树开荒劳动也不繁重,不像夏天那会儿没日没夜地干,桑木江排了班,把人手分成了三组,由于一大队的一些哈萨克牧民社员也从山上下来了,人手就充足了些,所以劳动便不再繁重。
闲着没事、眼里有活儿的年轻人看到李世英这里忙碌着,有空也都会来搭把手帮帮忙,也没人觉得自己吃了亏,大冬天的活动一下身子也暖和不是?
李世英也没觉得同伴们帮忙是理所应当的,所以他借着去场部买材料的时候,又买了几包莫合烟丝,去废品收购站找了些干净的报纸,都送给了伙伴们。
用日历纸卷烟是不够抽的,报纸拿回来,章进兴就帮忙都裁成小块,恰适合卷出一支烟来,全都拿去放在了仓库那里。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1973年的十二月就过去了,迎来了1974年,只是对于中国人嘛,春节没过,这一年就不算过去。
赶在小寒那一天,李世英带着郭保生又往团结公社那里跑了一趟,苏青在酒厂给他拉来了五份订单,杜新华前前后后给他拉了十二份订单,连带着那个样品都被杜新华掏钱买走了。
腊月十八那一天,他又和郭保生分别往六大队与四大队跑了一趟,把所有的矿石收音机都送了出去,这个赚钱的买卖今年就彻底结束了。
晚上他跟郭保生俩人一盘点,近三个月的时间,他们一共做了五十七台矿石收音机,还有三台没有卖,一台在他这里,一台送去了仓库免费给同伴们使用,还有一台在苏青那里。
李世英便按照约定分了钱,郭保生喜滋滋地收下了,鼓囊囊的真不少,因为李世英把先前借他的钱也还了。
郭保生没觉得自己赚的少,他也不打听一个矿石收音机的具体成本,李世英看书学会了这门手艺,是他的本事,所以也该他赚这笔钱,他才不会因为嫉妒或者觉得吃亏了呢。
接下来还有一副麻将没有完工,虽然疲惫得要命,但李世英心里很高兴,因为赶在十二月底的时候,张全义把社员们都集中在了仓库里,由记工分员小何分钱,将一年的工分钱劳动所得都分了下去。
一天十个工分五毛钱,虽然不是全年都开工,但每个社员也都分了一百来块钱,由于一大队的牧业小队规模比较大,卖马牛羊、卖羊毛、卖兽皮、卖储青饲料等收益,再一平分之后,又得了小一百块钱。
这些钱自然是扣除了每个人的口粮的,但边疆粮食价格便宜,一个人一年猛吃也就三四十块钱顶天了。
至于李世英,他应该是年轻人里钱分到手最少的人了,没办法,一大队就没有那么多木工活儿要做,但是杂七杂八地一扣除,他也分了三十二块五毛钱。
于是李世英的钱包再一次鼓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