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什卡尔拜骑马离去前,只是叮嘱了一下要注意防火,对于李世英他们随意砍伐树木,倒没有特别交代。
年轻人干活就是快,到了黄昏的时候,一间露天的草棚就搭设了出来,只是割的青草还没有完全晒干,所以还没有铺设棚顶。
孙祥会下午的时候骑马出去转得有些远,回来的时候带了一株完好的党参以及一小袋子伊贝母,便开始教大家辨认。
这个年代天山的野生草药还没有被大规模人为挖掘采摘并破坏,说句毫不夸张的话,不那么认真地找一找,漫山遍野都能找到有价值的草药。
孙祥会此前跟大家已经商量好了,优先找党参和贝母,其次是天仙子和甘草,哪种草药贵就先去采摘。
他也并不着急立刻就把这些人分组分头去挖掘采摘,而是让大家继续熟悉一下如何骑马,不要求骑得多么熟练,至少先学会在马背上坐稳。
如今地窝子已经被修缮得像模像样,夜里山上冷,一群人盖着被子挤一挤也就暖和了。
第二天上午,阔什卡尔拜果然很是守信用地用马儿驮着好大一条鹿肉送了过来,还送了一小布袋子的小米。
孙祥会则送了他两瓶酒,不是宁远大曲,同样是团结农场那里酒厂生产的散装酒,六大队那里有人在酒厂有关系,就买出来一些私底下散卖的。
阔什卡尔拜很高兴,主动介绍说,他护林的小木屋附近就有一片野生的伊贝母,欢迎大家去采摘。
到了第三天,除了李世英、郭保生和杨文华外,其余年轻人便一起骑马出发,跟着孙祥会挖党参去了。
杨文华要负责做饭、收拾家里,所以大部分时间他都要留守;李世英则要继续做木架子,方便将挖掘回来的草药简单晾晒,郭保生负责给他打下手帮忙。
中午的时候孙祥会他们并没有回来吃午饭,而是用携带的干粮和水壶凑合一下,到了半下午时,一群年轻人便骑着马儿,欢快地回来了。
“今天收获不错!”孙祥会笑呵呵地说:“前天我找到一小片贝母,都摘了装了快一麻袋,党参也挖了不少,运气真不错。”
他便带着一群人先去小溪那里将挖掘、采摘回来的草药都仔细清洗一遍然后晾晒,李世英做好的木架子恰能派上用场。
除了贝母、党参之外,还收获了些天仙子和甘草,这是孙祥会为了让大家对草药熟悉一下,特意四处寻找后带着大家伙儿先采摘挖掘的。
李世英从一大队那里借来了一杆秤,于是大家特意将今天的收获分门别类地称量了一下,然后按照去年的草药收购价格计算了一番,顿时变得兴奋起来。
仅仅是学习辨认而采摘挖掘的草药,平均每个人就能够分到一块钱,若是认真干上一个月,那可比农场场部的正式职工的工资还要高了。
于是接下来,孙祥会、李世英和老谢凑在一起商量之后,便分成了三个小队,孙祥会、卢林和李世英各带一队,大家分头行动,优先挖掘党参、采摘贝母。
相对而言,贝母还是比较好采摘的,它的鳞茎可以入药,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散结消肿?之功效?,而且往往成片生长,寻找起来也方便。
党参则需要连带着根茎一起挖出来,还不能伤到入药的根茎部位,必须小心翼翼地挖掘,所以很费功夫。
这天李世英、郭保生、杨文华和穆先白几个人又沿着昨天找到的党参继续向北山进发,杨文华天天待在地窝子那里守家也有些无聊,于是老谢主动跟他换了换,也让他体验一下采药人的生活。
“难怪党参这么贵,是真的少见啊!”
郭保生牵着马儿,站在一片天仙子前面,叉着腰望着远处,这几天他们遇到的天仙子很多,贝母也有,唯独党参是最少的。
天仙子的叶、茎、花朵都可以入药,但最值钱的还是种子,只是种子一般九月份才成熟,所以孙祥会建议暂时不要着急。
李世英也抬着头望着远处诸多白雪皑皑的山头,微微皱起了眉头,自上山以来,连续遇到晴天,但今天就是个阴天,说不定就要下雨了。
“那就先摘天仙子吧。”这几天穆先白骑马到处跑得很勤,他马术好,所以负责探路并搜寻贝母、党参,然而发现最多的还是天仙子。
“开工,开工!”杨文华是无所谓的,天仙子是最好采摘的,如果把这几天发现并标记了的天仙子都采摘完,那也是几十块钱呢。
说干就干,穆先白把马儿的双腿绑了,几个人便开始采摘天仙子,说说笑笑的也不累,很快就摘了一麻袋出来。
穆先白突然做了个噤声的动作,然后指向了远处,李世英抬头望去,发现在远处的山坡岩石之间,居然有一头黄羊在好奇地张望。
“可惜啊,小江不在,他那里有猎枪,来上一枪,咱们晚上就有肉吃啦!”
郭保生也发现了那头黄羊,很是惋惜地不住摇头。黄羊自上得山来之后,他们已经遇到了两三次,可惜这动物警觉性相当高,跑得还快,灵活得很,就是有猎枪也很不容易瞄准的。
天空一只金雕盘旋了过来,那头黄羊立刻就从众人的视线里消失了,穆先白捏着拳头很是郁闷:“下次山上来嘛,枪我要带一把,打一头黄羊咱们就发财啦!”
这倒是一句实话,黄羊肉质鲜美,若能打上一头,卖到场部,都能换个百十来块钱,那可当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穆先白,你想吃肉的话,旱獭到处都是,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穆先白咧了咧嘴,他前些年小时候还跟着父母上山放牧,后来为了照顾爷爷,这才搬到一大队定居,在遇到李世英他们之前,他当真从未吃过旱獭肉的。
虽然李世英嫌弃旱獭肉口感太差,但外出采药的年轻人们每天都会提上一两头回去,实在是这玩意儿在天山简直泛滥了,哈萨克牧民又不去招惹,于是一个个肥头大耳还傻乎乎的,好抓的很。
杨文华在一旁忍不住皱起了眉,他每天都要拿旱獭熬油,带来的一小壶菜籽油几乎没有用过,每天都是吃旱獭熬的油,他是快要吃腻了。
实在是旱獭这玩意儿身上的油脂可太多了。
年轻人干活就是快,到了黄昏的时候,一间露天的草棚就搭设了出来,只是割的青草还没有完全晒干,所以还没有铺设棚顶。
孙祥会下午的时候骑马出去转得有些远,回来的时候带了一株完好的党参以及一小袋子伊贝母,便开始教大家辨认。
这个年代天山的野生草药还没有被大规模人为挖掘采摘并破坏,说句毫不夸张的话,不那么认真地找一找,漫山遍野都能找到有价值的草药。
孙祥会此前跟大家已经商量好了,优先找党参和贝母,其次是天仙子和甘草,哪种草药贵就先去采摘。
他也并不着急立刻就把这些人分组分头去挖掘采摘,而是让大家继续熟悉一下如何骑马,不要求骑得多么熟练,至少先学会在马背上坐稳。
如今地窝子已经被修缮得像模像样,夜里山上冷,一群人盖着被子挤一挤也就暖和了。
第二天上午,阔什卡尔拜果然很是守信用地用马儿驮着好大一条鹿肉送了过来,还送了一小布袋子的小米。
孙祥会则送了他两瓶酒,不是宁远大曲,同样是团结农场那里酒厂生产的散装酒,六大队那里有人在酒厂有关系,就买出来一些私底下散卖的。
阔什卡尔拜很高兴,主动介绍说,他护林的小木屋附近就有一片野生的伊贝母,欢迎大家去采摘。
到了第三天,除了李世英、郭保生和杨文华外,其余年轻人便一起骑马出发,跟着孙祥会挖党参去了。
杨文华要负责做饭、收拾家里,所以大部分时间他都要留守;李世英则要继续做木架子,方便将挖掘回来的草药简单晾晒,郭保生负责给他打下手帮忙。
中午的时候孙祥会他们并没有回来吃午饭,而是用携带的干粮和水壶凑合一下,到了半下午时,一群年轻人便骑着马儿,欢快地回来了。
“今天收获不错!”孙祥会笑呵呵地说:“前天我找到一小片贝母,都摘了装了快一麻袋,党参也挖了不少,运气真不错。”
他便带着一群人先去小溪那里将挖掘、采摘回来的草药都仔细清洗一遍然后晾晒,李世英做好的木架子恰能派上用场。
除了贝母、党参之外,还收获了些天仙子和甘草,这是孙祥会为了让大家对草药熟悉一下,特意四处寻找后带着大家伙儿先采摘挖掘的。
李世英从一大队那里借来了一杆秤,于是大家特意将今天的收获分门别类地称量了一下,然后按照去年的草药收购价格计算了一番,顿时变得兴奋起来。
仅仅是学习辨认而采摘挖掘的草药,平均每个人就能够分到一块钱,若是认真干上一个月,那可比农场场部的正式职工的工资还要高了。
于是接下来,孙祥会、李世英和老谢凑在一起商量之后,便分成了三个小队,孙祥会、卢林和李世英各带一队,大家分头行动,优先挖掘党参、采摘贝母。
相对而言,贝母还是比较好采摘的,它的鳞茎可以入药,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散结消肿?之功效?,而且往往成片生长,寻找起来也方便。
党参则需要连带着根茎一起挖出来,还不能伤到入药的根茎部位,必须小心翼翼地挖掘,所以很费功夫。
这天李世英、郭保生、杨文华和穆先白几个人又沿着昨天找到的党参继续向北山进发,杨文华天天待在地窝子那里守家也有些无聊,于是老谢主动跟他换了换,也让他体验一下采药人的生活。
“难怪党参这么贵,是真的少见啊!”
郭保生牵着马儿,站在一片天仙子前面,叉着腰望着远处,这几天他们遇到的天仙子很多,贝母也有,唯独党参是最少的。
天仙子的叶、茎、花朵都可以入药,但最值钱的还是种子,只是种子一般九月份才成熟,所以孙祥会建议暂时不要着急。
李世英也抬着头望着远处诸多白雪皑皑的山头,微微皱起了眉头,自上山以来,连续遇到晴天,但今天就是个阴天,说不定就要下雨了。
“那就先摘天仙子吧。”这几天穆先白骑马到处跑得很勤,他马术好,所以负责探路并搜寻贝母、党参,然而发现最多的还是天仙子。
“开工,开工!”杨文华是无所谓的,天仙子是最好采摘的,如果把这几天发现并标记了的天仙子都采摘完,那也是几十块钱呢。
说干就干,穆先白把马儿的双腿绑了,几个人便开始采摘天仙子,说说笑笑的也不累,很快就摘了一麻袋出来。
穆先白突然做了个噤声的动作,然后指向了远处,李世英抬头望去,发现在远处的山坡岩石之间,居然有一头黄羊在好奇地张望。
“可惜啊,小江不在,他那里有猎枪,来上一枪,咱们晚上就有肉吃啦!”
郭保生也发现了那头黄羊,很是惋惜地不住摇头。黄羊自上得山来之后,他们已经遇到了两三次,可惜这动物警觉性相当高,跑得还快,灵活得很,就是有猎枪也很不容易瞄准的。
天空一只金雕盘旋了过来,那头黄羊立刻就从众人的视线里消失了,穆先白捏着拳头很是郁闷:“下次山上来嘛,枪我要带一把,打一头黄羊咱们就发财啦!”
这倒是一句实话,黄羊肉质鲜美,若能打上一头,卖到场部,都能换个百十来块钱,那可当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穆先白,你想吃肉的话,旱獭到处都是,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穆先白咧了咧嘴,他前些年小时候还跟着父母上山放牧,后来为了照顾爷爷,这才搬到一大队定居,在遇到李世英他们之前,他当真从未吃过旱獭肉的。
虽然李世英嫌弃旱獭肉口感太差,但外出采药的年轻人们每天都会提上一两头回去,实在是这玩意儿在天山简直泛滥了,哈萨克牧民又不去招惹,于是一个个肥头大耳还傻乎乎的,好抓的很。
杨文华在一旁忍不住皱起了眉,他每天都要拿旱獭熬油,带来的一小壶菜籽油几乎没有用过,每天都是吃旱獭熬的油,他是快要吃腻了。
实在是旱獭这玩意儿身上的油脂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