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建房潮渐起-《重生1973之天山往事》

  这一场针对反动分子的平叛战争,对边疆老百姓并没有造成什么大的影响,平静的生活仍旧在继续着。

  这一场发生在北天山的阻击战,还是多多少少地产生了一些影响,比如李世英和孙祥会、章进兴原本商量好了,要再去市里走一趟,便因此被耽搁了下来。

  跨县的长途出行,需要出具生产大队和公社的双重介绍信和证明,三个人略一商量,便决定再等一等。

  而张全义也告诉了李世英一件事,给他解了一个小小的疑惑,那就是当初陈战胜的那把手枪是从哪里来的。

  当初陈战胜被抓了之后,经审讯得知,原来陈战胜兄弟俩和几个同乡结伴到了西域后,在迪化火车站偷了一个维族人的小皮箱,从里面翻出了一把柯尔特M1911手枪,以及14发子弹。

  “也就是说,早两年这帮反动分子就图谋乱来了?”

  张全义点了点头:“这帮反动分子一直贼心不死,十几年前还是几百人,现在都发展到上千人了,以后啊,他们还是不安生的!”

  “这些话,你也就不要乱传了,陈战胜已经被枪毙了,反动分子都被剿灭了,事情就算过去了。”

  李世英沉默地点了点头。

  今年的春天又来得早,于是春播开始了,一大队也多了一辆红色的洛阳产东方红40型轮式拖拉机。早两年张全义就跟社员们开会商议过,要给大队多添置些机械,如今也算是慢慢到位了。

  春播刚结束,砖厂的定单一下子就多了起来,显然刚刚结束的平叛战争并没有影响到老百姓们的担忧,反而小小地刺激了民间的需求。

  定单主要来自二、六、八三个生产大队,这三个大队都邻着国道,相较其他大队更富裕一些,所以开始有不少社员们打算翻盖砖瓦房了。

  李世英的工作也开始繁忙了起来,卢林和江少安一起来找他时,他正领着一群社员们搭盖第三座小砖窑。

  得知两人的来意后,李世英笑着说:“盖新房好啊,给你们一个小建议,找大队商量一下,在路南挑选一块地,换过去盖新家。”

  “有啥说法?”江少安好奇地问。

  “我听说公社大院可能要搬迁,也就三五年的事情;而且独库公路修好之后,你们六大队那边做些生意也更方便。现在路南都是空地,早点儿占一块吧。”

  眼下东方红公社的政府大院还在东方红国营农场的场部那里,再过几年公社改乡,乡政府大院就要搬到六大队,再加上巴扎设在那里,所以六大队未来会慢慢发展起来的。

  卢林摸了摸下巴,点着头:“那行,我们先回去考虑考虑。”他和江少安都知道李世英认识人多,消息也灵通,这话说的肯定不是无的放矢。

  李世英闲来无事的时候曾经算过一笔账,三间砖瓦房,建筑面积以80平方米计,大概需要一万二千块砖左右,因为边疆为了保暖,房屋层高普遍较低一些,每块红砖三分五厘,这就是420元。

  瓦片1000块左右,每片8分钱,约80元;石灰按1吨算,大约50元;木梁只有拉到木材厂的加工费,成本很低;人工都是邻居、朋友们互相帮忙,也就是招待吃饭喝酒,这个开支也很低。

  所以算下来之后,一千块钱是绝对够用了,细算下来每平方米的造价成本在13块钱左右,而且算是高配了。

  仅以一大队为例,如李世英这样73年夏天来到的这一批人,即使结了婚之后,家庭开支也并不大,一年的口粮也就200多公斤,肉食主要靠大队分配,蔬菜都是自家院子里种植,平时也就是买些油盐酱醋、买布料自己做衣服、纳鞋底、做布鞋,或者直接买成衣。

  算下来吃和穿是占据了开支的大头,李世英是已经存够了盖三间砖瓦房的钱,其余朋友们大约再存上一两年的钱,也都够盖新房的了。

  若按照前世的情况,大约1978年、79年开始,整个东方红公社都兴起了一股盖砖瓦房的热潮,而且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初期。

  赶在这两年之前盖新房是最划算的,因为木料几乎不要钱,眼下一大队还在继续开荒,砍伐的树木根本没地方用,就好比李世德这个木匠,社员们找他做家具,用的木料成本就只有一个加工费。

  等到78、79年之后,再盖新房,用木梁、木橼可就是需要花钱了。

  一直忙碌到四月底,反动分子已经被彻底镇压,县里也不再限制跨县出行,孙祥会和章进兴便迫不及待地赶着马车向市里出发了。

  李世英没法跟着去,他得负责砖厂的业务,他拿着记录了小半本的笔记本找到了张全义。

  “咱们公社、隔壁公社的许多大队的社员都找来要买砖瓦,我打听过了,基本都是打算找人指点着请邻居朋友们帮忙,缺乏一支比较专业的建筑小队,我觉得咱们大队可以挑选一些人专门负责这件事。”

  乡村生活的老百姓,男人们几乎都是全能的,不敢说样样精通,但农活、养殖、建筑、修理,人人都多少会那么一些。

  张全义苦起了脸:“咱大队没有那么多空余劳动力啊!”这话不假,虽说73年以来一大队陆续新落户了一百来户,但基本是单人光棍汉和刚结婚的两人家庭为主,生育潮还没有出现。

  “四大队人多啊,两个大队合作嘛。”

  张全义狠狠地抽了一口烟,他跟四大队的书记王文斌两个人的关系很有意思,两个大队的社员关系非常密切,播种收获时互相帮忙是常有的事情,他跟王文斌也经常凑在一起喝酒。

  但张全义总是看不惯王文斌从一大队“勾引”社员转户的行为,在某些事情上,俩人只要聊起来就跟仇人似的。

  “我再考虑考虑吧。”

  李世英点了点头,反正他只是给一个建议,张全义不接受他也能理解,毕竟一大队的户数人口和劳动力也确实太少了些,这是客观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