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英与叶娟的婚礼以一种边疆特有的快速进行了起来。
首先是张全义作为媒人代表, 叶娟的邻居、她父亲在世时酒厂的科室主任作为女方代表,把定亲这件事都谈妥了。
象征性地要了聘礼,也不是很贵重,一盒糕点、一条毛毯,简单地表达男方心意即可,女方的嫁妆就是叶娟家里的那些生活用品,邻居们凑了钱,买了一领新被面。
然后便是迎亲,然后在男方家里准备婚礼了。
八月份天气正热,一大队除了开荒基本也没有其他集体劳动,于是张全义也得了空,便组织了两辆拖拉机,从218国道过县城直达团结农场那边的县道,绕了相当大的一个圈。
李世英穿着白衬衫,胸前别着一朵红纸扎的小红花,一脸傻笑着。不傻笑不行啊,拖拉机上跟着充当迎亲队伍的,都是他的朋友和小伙伴们,已婚的没来,来的都是一群光棍汉。
所以一路上朋友们都在打趣着,问东问西,恨不得把李世英怎么认识叶娟的详细过程都问一遍,李世英便干脆装傻,表现得像是个第一次娶媳妇的傻小子一般。
因为张全义最近有空闲,所以他当仁不让地把整个婚礼前的流程都主动接了过来,提前把自己的老婆和杨文华的妻子都送了过去,陪着叶娟的同时,也帮忙收拾一下。
边疆盛夏的上午时分,还没那么炎热,但小伙伴们都挤在一辆拖拉机的后车斗里,兴奋地讨论着,顺便欣赏着沿途的景色。
迎亲队伍是一大早出发的,赶在中午时分到了酒厂的居民区,拖拉机停下之后,很快便吸引了居民区附近的一群闲人前来围观。
看到李世英捧着一束鲜花进了院子,围观的人群顿时哄地讨论了起来,这花是李世英请穆先白和王威俩人一大早帮忙去河坝和村子周边的野地里采摘回来的,在这个年代便显得很是新奇了。
与叶娟邻居家的大叔碰了头,便先张罗着吃午饭,接着年轻人们便一拥而上,将叶娟家里收拾好的被褥、一些属于父女两个的家当都搬上拖拉机,便急切地出发返回了。
毕竟一来一回还是有些距离的,若是一大队跟团结公社四大队之间修一座桥,那可就当真能节省不少通行的时间了。
“让小两口坐后面那辆拖拉机。”张全义指挥地说,于是一群迎亲的人都嘻嘻哈哈地挤在了前面带路的拖拉机车斗里。
从李世英前来之后,俩人都没来得及说什么话,不少邻居的婶婶、大妈们都跑来拉着叶娟说话,李世英则被拉去跟一群大老爷们儿聊天。
这些叶娟的邻居、曾经的同事们,先前不怎么见面,这一回看到叶娟出嫁,突然表现得熟络了起来,俨然是个长辈一般,带着训诫的语气,要求李世英不能欺负自家老婆、要好好过日子,如果李世英有对不住叶娟的地方,他们这些娘家人可要上门讨要说法了。
李世英仍旧傻笑着递烟,不住地点头,他表现得很有耐心,便让一群人过足了所谓长辈的瘾,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来的时候走县城那边,回去的路就是走九大队那边的桥了,这就是所谓的结婚不走回头路。
挥着手告别了仍旧在巷口的那一群人们,李世英将草帽戴在了叶娟头上,笑呵呵地说:“很累吧?”
俩人坐在小板凳上,靠着捆绑好了的家具和被褥等,叶娟脸上还有些不舍,望着渐渐远去的自家那条小巷,点了点头。
她现在的心情很复杂,就感觉像是一场不真实的梦一般。拖拉机的车斗很是颠簸,李世英便顺势搂住了她的肩膀,叶娟的脸一下子就红了,想要挣扎:“有人看着呢。”
“路上没人,怕啥?我搂着自家媳妇儿,天经地义!”
在感情上,李世英是主动的进攻方,叶娟偷眼朝车斗外看了一眼,县道上除了偶尔经过的车辆外,道路两边的树林只有很少的一些骑马的行人,这才悄悄地舒了一口气。
李世英便又拉起了叶娟的小手,不知道是不是拖拉机颠簸的原因,他感觉叶娟消瘦的肩膀和手在不住地发抖,又轻轻地将叶娟的脑袋靠在了自己的胸膛。
叶娟就像是受惊的鹌鹑一般缩了起来,她从未跟一个男性有过如此亲密的接触,虽说张全义和杨文华的妻子都陪着她,讲了许多夫妻之间的敦伦密事,但理论与实践是不一样的,于是她埋着头又使劲儿拱了拱。
李世英也轻轻地将头靠在了叶娟戴着的草帽上,两个人都没有说话,向北的土路上,阳光透过土路左侧的树林,将斑驳的光亮撒在了车斗里,一股叫作幸福的气氛便弥漫开来。
等到拖拉机开到了一大队的东头时,叶娟已经在车斗里坐得板板正正的了,沿途的五大队和四大队都是人口多的大队,土路上来往的人多一些,到处乱跑玩闹的小孩子也多,她便不好意思表现得这么亲密了。
李世英的家里已经站满了等候多时的人们,他人缘一向不错,在一大队的年轻人中又有威信,所以知道他结婚,农闲的社员们都跑来凑热闹了。
张全义的老大儿子领着一帮小孩,围着拖拉机蹦蹦跳跳,高喊着:“新娘子来咯,新娘子来咯!”
李世英便塞给叶娟一包糖果,先下了拖拉机,将叶娟抱了下来,叶娟红着一张脸,给小孩子们散糖果吃。
边疆的婚礼是新式的,所以并没有拜堂的程序,不过李世英的老爹和老妈还是坐在堂屋,受了一对新人的鞠躬礼。
老两口笑得合不拢嘴,老妈觉得有些遗憾,当年她嫁给老爹的时候,受了婆婆的一对玉镯子,可惜解放后就被村里给抄走了,要是能保留下来,给两个儿媳妇一人一个,那该多好啊!
到了一大队,张全义就是主婚人,在他的主持下,李世英跟叶娟两口子又对着东屋毛主席的画像鞠躬,如此简单的婚礼就完成了。
首先是张全义作为媒人代表, 叶娟的邻居、她父亲在世时酒厂的科室主任作为女方代表,把定亲这件事都谈妥了。
象征性地要了聘礼,也不是很贵重,一盒糕点、一条毛毯,简单地表达男方心意即可,女方的嫁妆就是叶娟家里的那些生活用品,邻居们凑了钱,买了一领新被面。
然后便是迎亲,然后在男方家里准备婚礼了。
八月份天气正热,一大队除了开荒基本也没有其他集体劳动,于是张全义也得了空,便组织了两辆拖拉机,从218国道过县城直达团结农场那边的县道,绕了相当大的一个圈。
李世英穿着白衬衫,胸前别着一朵红纸扎的小红花,一脸傻笑着。不傻笑不行啊,拖拉机上跟着充当迎亲队伍的,都是他的朋友和小伙伴们,已婚的没来,来的都是一群光棍汉。
所以一路上朋友们都在打趣着,问东问西,恨不得把李世英怎么认识叶娟的详细过程都问一遍,李世英便干脆装傻,表现得像是个第一次娶媳妇的傻小子一般。
因为张全义最近有空闲,所以他当仁不让地把整个婚礼前的流程都主动接了过来,提前把自己的老婆和杨文华的妻子都送了过去,陪着叶娟的同时,也帮忙收拾一下。
边疆盛夏的上午时分,还没那么炎热,但小伙伴们都挤在一辆拖拉机的后车斗里,兴奋地讨论着,顺便欣赏着沿途的景色。
迎亲队伍是一大早出发的,赶在中午时分到了酒厂的居民区,拖拉机停下之后,很快便吸引了居民区附近的一群闲人前来围观。
看到李世英捧着一束鲜花进了院子,围观的人群顿时哄地讨论了起来,这花是李世英请穆先白和王威俩人一大早帮忙去河坝和村子周边的野地里采摘回来的,在这个年代便显得很是新奇了。
与叶娟邻居家的大叔碰了头,便先张罗着吃午饭,接着年轻人们便一拥而上,将叶娟家里收拾好的被褥、一些属于父女两个的家当都搬上拖拉机,便急切地出发返回了。
毕竟一来一回还是有些距离的,若是一大队跟团结公社四大队之间修一座桥,那可就当真能节省不少通行的时间了。
“让小两口坐后面那辆拖拉机。”张全义指挥地说,于是一群迎亲的人都嘻嘻哈哈地挤在了前面带路的拖拉机车斗里。
从李世英前来之后,俩人都没来得及说什么话,不少邻居的婶婶、大妈们都跑来拉着叶娟说话,李世英则被拉去跟一群大老爷们儿聊天。
这些叶娟的邻居、曾经的同事们,先前不怎么见面,这一回看到叶娟出嫁,突然表现得熟络了起来,俨然是个长辈一般,带着训诫的语气,要求李世英不能欺负自家老婆、要好好过日子,如果李世英有对不住叶娟的地方,他们这些娘家人可要上门讨要说法了。
李世英仍旧傻笑着递烟,不住地点头,他表现得很有耐心,便让一群人过足了所谓长辈的瘾,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来的时候走县城那边,回去的路就是走九大队那边的桥了,这就是所谓的结婚不走回头路。
挥着手告别了仍旧在巷口的那一群人们,李世英将草帽戴在了叶娟头上,笑呵呵地说:“很累吧?”
俩人坐在小板凳上,靠着捆绑好了的家具和被褥等,叶娟脸上还有些不舍,望着渐渐远去的自家那条小巷,点了点头。
她现在的心情很复杂,就感觉像是一场不真实的梦一般。拖拉机的车斗很是颠簸,李世英便顺势搂住了她的肩膀,叶娟的脸一下子就红了,想要挣扎:“有人看着呢。”
“路上没人,怕啥?我搂着自家媳妇儿,天经地义!”
在感情上,李世英是主动的进攻方,叶娟偷眼朝车斗外看了一眼,县道上除了偶尔经过的车辆外,道路两边的树林只有很少的一些骑马的行人,这才悄悄地舒了一口气。
李世英便又拉起了叶娟的小手,不知道是不是拖拉机颠簸的原因,他感觉叶娟消瘦的肩膀和手在不住地发抖,又轻轻地将叶娟的脑袋靠在了自己的胸膛。
叶娟就像是受惊的鹌鹑一般缩了起来,她从未跟一个男性有过如此亲密的接触,虽说张全义和杨文华的妻子都陪着她,讲了许多夫妻之间的敦伦密事,但理论与实践是不一样的,于是她埋着头又使劲儿拱了拱。
李世英也轻轻地将头靠在了叶娟戴着的草帽上,两个人都没有说话,向北的土路上,阳光透过土路左侧的树林,将斑驳的光亮撒在了车斗里,一股叫作幸福的气氛便弥漫开来。
等到拖拉机开到了一大队的东头时,叶娟已经在车斗里坐得板板正正的了,沿途的五大队和四大队都是人口多的大队,土路上来往的人多一些,到处乱跑玩闹的小孩子也多,她便不好意思表现得这么亲密了。
李世英的家里已经站满了等候多时的人们,他人缘一向不错,在一大队的年轻人中又有威信,所以知道他结婚,农闲的社员们都跑来凑热闹了。
张全义的老大儿子领着一帮小孩,围着拖拉机蹦蹦跳跳,高喊着:“新娘子来咯,新娘子来咯!”
李世英便塞给叶娟一包糖果,先下了拖拉机,将叶娟抱了下来,叶娟红着一张脸,给小孩子们散糖果吃。
边疆的婚礼是新式的,所以并没有拜堂的程序,不过李世英的老爹和老妈还是坐在堂屋,受了一对新人的鞠躬礼。
老两口笑得合不拢嘴,老妈觉得有些遗憾,当年她嫁给老爹的时候,受了婆婆的一对玉镯子,可惜解放后就被村里给抄走了,要是能保留下来,给两个儿媳妇一人一个,那该多好啊!
到了一大队,张全义就是主婚人,在他的主持下,李世英跟叶娟两口子又对着东屋毛主席的画像鞠躬,如此简单的婚礼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