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天气不怎么好,一直阴沉沉的,时不时从北天山飘荡些雪花纷纷洒洒而来,李世英便没有出门,就在李世德的木工棚里帮忙做事。
这样的天气,出门不便,差不多又到了边疆老百姓们窝冬的时节,所以能找点儿事情做,也算是打发一下无聊的时光。
关于那四名小偷的信息,也被公安部门审讯后通报了下来:就是陈战胜为首的四个“盲流”干的。
那天晚上负责望风的,正是陈战胜的弟弟陈二伟,别名陈小孬;开枪的是陈战胜,别名陈大孬;被李世英扑倒并且殴打了一顿的,是兄弟俩的同村朋友,名叫陈宏伟,跟二陈兄弟沾亲带故;至于被杜连军用枪吓住的那个,则叫马继业,跟三人是同一个公社的,在老家就有过小偷小摸的前科。
“那个陈战胜的手枪是从哪里来的?”
李世英觉得这个问题得搞清楚,国家虽然允许老百姓持枪,但是对于民间枪支的管控还是比较严格的,就好比李世英,在一大队落户住了一年多,才有资格摸一摸枪。
“还在追查。陈战胜和陈二伟还没有抓到,那天白天我让小崔带人进树林察看,保护一下脚印,过了国道就找不见了,估计俩人是逃到山里躲起来了。”
小崔是一大队的民兵队长,张全义抽着烟:“这伙人胆子大的很,来咱们一大队之前,先去六大队偷了两匹马的,不过没有带走,派出所通知了几个大队,一共找回来三匹,都物归原主了。”
他指了指天:“我估计这两天咱们大队就要派人,带着枪去山里搜了。我是担心牧业小队的牧民还在山上,万一遇到危险,可就不好办了!”
一大队的哈萨克牧民们是有夏、冬两个牧场的,不过近些年边疆人口渐多,国道上来往的卡车也多了起来,宁远县的物资外运就方便了许多,所以不少牧民们往往在入冬前后就把牲畜群都赶下山来,也学着汉人社员那样,过了冬天再重新上山。
李世英顿时激动起来:“要是上山追捕,我也跟着去!”
“放心吧,少不了你这个功臣!”张全义笑了笑:“这些话先不要往外传,咱们看派出所的同志怎么安排吧。”
李世英点点头,看向了远处的北天山,阴沉沉的天空下,巍峨连绵的北天山山脉,自山腰向上的半空,已经被一片雪白笼罩,似乎仍旧在飘洒着雪花。
然而李世英终究没有等到张全义通知一大队的社员们集合、带着枪进山,三天后就有个好消息传来:二陈兄弟被抓住了。
事情的起因也很简单:二陈果真是躲到了北天山一个废弃的地窝子里藏身,这样的天气,还当真不好找到他们。但是由于没有准备什么物资,兄弟俩又冷又饿,便趁着入夜摸下山,准备在六大队找点儿吃的。
很不幸,六大队也安排了守夜巡逻的人员,其中一个社员也是民兵,而且还是河南人,觉得二陈这样的人简直是给家乡抹黑,下手就比较重。
陈二伟屁股上挨了一枪,陈战胜再次持枪反抗,子弹打完后就被六大队闻声赶来的七八个社员包围了上去,追了有二里路,把他拦截了下来。
消息传到一大队时,可把杜连军懊恼坏了,张全义也跟他说过与李世英一样的话,他还盼着进山“围剿”呢。
这件事便这么地暂告一段落,但是就在二陈落网的第二天,天气突然放晴,火红的太阳高高升起,积雪也慢慢融化了起来。
“这是老天爷都看陈大孬这群鳖孙不顺眼!”
天气转好,大家便转移了阵地,从李世德的木工棚跑到李世英家的棚子里玩耍,老谢的父亲抽着旱烟袋,慢悠悠地说:“你看吧,陈大孬他弟兄俩在地窝子多藏一天,这天一好,随便打只野兔子,就能多藏两天,真是该他们被抓了!”
“那可说不准!就那家伙的枪法,能打中兔子?不过雪一化,俩人骑着马再往山里躲一躲,然后往西或者往东跑,再想抓住可就难了!”
高志宁习惯性地反驳了一句,郭保生回家探亲后,他来李世德或者李世英家里玩的次数也多了。
很难得地,这一次没有人继续反驳他,毕竟都知道北天山实在太大了,也就是逢着冬天,若是夏天时,两个人藏上几个月都不成问题的,前提是他们得有一定的野外求生技能。
李世英坐在牌桌前专心致志地打麻将,他现在心情很好,陈战胜这伙人再也没有机会干坏事,至少能保住一个省的名声,他觉得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了。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孙祥会骑着马急匆匆跑来了,刚下马,就对着迎过来的李世英问:“说说你的英勇事迹呗!”
“我靠!”李世英接过他马背上的一个大包裹:“老孙你咋也这么爱打听了?”
孙祥会吸了吸被寒风吹得发红的鼻子:“我在俺叔那里住了两天,又去市里待了几天,昨天才回家,就听卢林说起抓了四个小偷的事儿,都说你在一大队抓了俩贼,这不就跑来看看么!”
“我只抓了一个,还有一个是村里老杜抓到的。”李世英纠正地说:“中午是羊肉炖粉条,先进屋吃饭。”
俩人坐在有火炕的东屋吃午饭,孙祥会感叹地说:“这红薯粉条多少年没吃过了,老谢爷俩的手艺真不赖。”
他喝了一口酒,顿时觉得心满意足,刚才李世英被迫又把如何擒获一个小偷的故事讲了一遍,他听得很开心,因为这又是一个很能够吸引人的谈资了,这样的谈资往往以“我有一个朋友/一个伙计”开头。
孙祥会这一次来一大队,不单单是为了听李世英讲故事的,他仍旧去市里批发少量的羊毛大衣等拿回来售卖,只是他再也不卖给六大队的社员,拿回来的大衣也没有放在家里,而是存在了二大队那边一个朋友家里。
二大队毕竟离公路更近一些,他也很信任李世英,但一大队毕竟还是稍微偏了些的。
先前一大队有两个社员找到李世英,让他帮忙给孙祥会带话,要买一件羊毛大衣,所以这一次孙祥会便将大衣带来了。
李世英也从孙祥会这里订购了一条羊毛围巾,是一条红白格子相间的款式,至少在边疆地区,多少有些不那么流行。
但若是放在二十年后,那就是妥妥的复古文艺风了。
这样的天气,出门不便,差不多又到了边疆老百姓们窝冬的时节,所以能找点儿事情做,也算是打发一下无聊的时光。
关于那四名小偷的信息,也被公安部门审讯后通报了下来:就是陈战胜为首的四个“盲流”干的。
那天晚上负责望风的,正是陈战胜的弟弟陈二伟,别名陈小孬;开枪的是陈战胜,别名陈大孬;被李世英扑倒并且殴打了一顿的,是兄弟俩的同村朋友,名叫陈宏伟,跟二陈兄弟沾亲带故;至于被杜连军用枪吓住的那个,则叫马继业,跟三人是同一个公社的,在老家就有过小偷小摸的前科。
“那个陈战胜的手枪是从哪里来的?”
李世英觉得这个问题得搞清楚,国家虽然允许老百姓持枪,但是对于民间枪支的管控还是比较严格的,就好比李世英,在一大队落户住了一年多,才有资格摸一摸枪。
“还在追查。陈战胜和陈二伟还没有抓到,那天白天我让小崔带人进树林察看,保护一下脚印,过了国道就找不见了,估计俩人是逃到山里躲起来了。”
小崔是一大队的民兵队长,张全义抽着烟:“这伙人胆子大的很,来咱们一大队之前,先去六大队偷了两匹马的,不过没有带走,派出所通知了几个大队,一共找回来三匹,都物归原主了。”
他指了指天:“我估计这两天咱们大队就要派人,带着枪去山里搜了。我是担心牧业小队的牧民还在山上,万一遇到危险,可就不好办了!”
一大队的哈萨克牧民们是有夏、冬两个牧场的,不过近些年边疆人口渐多,国道上来往的卡车也多了起来,宁远县的物资外运就方便了许多,所以不少牧民们往往在入冬前后就把牲畜群都赶下山来,也学着汉人社员那样,过了冬天再重新上山。
李世英顿时激动起来:“要是上山追捕,我也跟着去!”
“放心吧,少不了你这个功臣!”张全义笑了笑:“这些话先不要往外传,咱们看派出所的同志怎么安排吧。”
李世英点点头,看向了远处的北天山,阴沉沉的天空下,巍峨连绵的北天山山脉,自山腰向上的半空,已经被一片雪白笼罩,似乎仍旧在飘洒着雪花。
然而李世英终究没有等到张全义通知一大队的社员们集合、带着枪进山,三天后就有个好消息传来:二陈兄弟被抓住了。
事情的起因也很简单:二陈果真是躲到了北天山一个废弃的地窝子里藏身,这样的天气,还当真不好找到他们。但是由于没有准备什么物资,兄弟俩又冷又饿,便趁着入夜摸下山,准备在六大队找点儿吃的。
很不幸,六大队也安排了守夜巡逻的人员,其中一个社员也是民兵,而且还是河南人,觉得二陈这样的人简直是给家乡抹黑,下手就比较重。
陈二伟屁股上挨了一枪,陈战胜再次持枪反抗,子弹打完后就被六大队闻声赶来的七八个社员包围了上去,追了有二里路,把他拦截了下来。
消息传到一大队时,可把杜连军懊恼坏了,张全义也跟他说过与李世英一样的话,他还盼着进山“围剿”呢。
这件事便这么地暂告一段落,但是就在二陈落网的第二天,天气突然放晴,火红的太阳高高升起,积雪也慢慢融化了起来。
“这是老天爷都看陈大孬这群鳖孙不顺眼!”
天气转好,大家便转移了阵地,从李世德的木工棚跑到李世英家的棚子里玩耍,老谢的父亲抽着旱烟袋,慢悠悠地说:“你看吧,陈大孬他弟兄俩在地窝子多藏一天,这天一好,随便打只野兔子,就能多藏两天,真是该他们被抓了!”
“那可说不准!就那家伙的枪法,能打中兔子?不过雪一化,俩人骑着马再往山里躲一躲,然后往西或者往东跑,再想抓住可就难了!”
高志宁习惯性地反驳了一句,郭保生回家探亲后,他来李世德或者李世英家里玩的次数也多了。
很难得地,这一次没有人继续反驳他,毕竟都知道北天山实在太大了,也就是逢着冬天,若是夏天时,两个人藏上几个月都不成问题的,前提是他们得有一定的野外求生技能。
李世英坐在牌桌前专心致志地打麻将,他现在心情很好,陈战胜这伙人再也没有机会干坏事,至少能保住一个省的名声,他觉得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了。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孙祥会骑着马急匆匆跑来了,刚下马,就对着迎过来的李世英问:“说说你的英勇事迹呗!”
“我靠!”李世英接过他马背上的一个大包裹:“老孙你咋也这么爱打听了?”
孙祥会吸了吸被寒风吹得发红的鼻子:“我在俺叔那里住了两天,又去市里待了几天,昨天才回家,就听卢林说起抓了四个小偷的事儿,都说你在一大队抓了俩贼,这不就跑来看看么!”
“我只抓了一个,还有一个是村里老杜抓到的。”李世英纠正地说:“中午是羊肉炖粉条,先进屋吃饭。”
俩人坐在有火炕的东屋吃午饭,孙祥会感叹地说:“这红薯粉条多少年没吃过了,老谢爷俩的手艺真不赖。”
他喝了一口酒,顿时觉得心满意足,刚才李世英被迫又把如何擒获一个小偷的故事讲了一遍,他听得很开心,因为这又是一个很能够吸引人的谈资了,这样的谈资往往以“我有一个朋友/一个伙计”开头。
孙祥会这一次来一大队,不单单是为了听李世英讲故事的,他仍旧去市里批发少量的羊毛大衣等拿回来售卖,只是他再也不卖给六大队的社员,拿回来的大衣也没有放在家里,而是存在了二大队那边一个朋友家里。
二大队毕竟离公路更近一些,他也很信任李世英,但一大队毕竟还是稍微偏了些的。
先前一大队有两个社员找到李世英,让他帮忙给孙祥会带话,要买一件羊毛大衣,所以这一次孙祥会便将大衣带来了。
李世英也从孙祥会这里订购了一条羊毛围巾,是一条红白格子相间的款式,至少在边疆地区,多少有些不那么流行。
但若是放在二十年后,那就是妥妥的复古文艺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