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说,先不要着急垒火炕,反正是冬天睡的,而且用石头垒也用不了太久。等几个月,我们一大队就可以烧红砖了,你买一批垒个好用的!”
“你们一大队啥时候要烧砖了?”
李世英便将消息告诉了卢林,卢林笑了起来:“可以啊,这以后你就是厂长了啊。那我就等着你们烧了红砖再说。”
“所以咱们大家伙儿得赶快赚钱,将来把这个土房子一扒,重新起几间砖瓦房,住着也舒服不是?”
李世英一直觉得,自己的这帮小伙伴们值得更好的人生,前世包括他在内,都被时代的大潮裹挟着不知所措地前进着,为此错过了多少发家的机会啊!
“砖瓦房啊,这个可以有!”郭保生学着李世英的语气:“那咱们就真得赚钱存钱了!”
“那来耍钱撒?”杨允华开着玩笑,然后肩膀上就挨了李世英一下。
虽然前世这帮小伙伴们没有一个好赌的,但李世英向来不支持大家赌博,哪怕小赌都不行,现在都还是一群穷鬼,赌博是根本就不能沾的。
玩了会儿牌,李世英便起身告辞,摸着黑刚走到院子门口,就看见大哥和老爹都站在屋门口朝外看。
“咋了?”李世英一边开院门一边问。
“刚刚听到鸡叫,我打着手电筒看了一下,好像是一只野猫。”李世德用手电筒朝院子里的黑暗处又晃了晃。
“那没事了,鸡圈我收拾了一遍,结实的很,野猫钻不进去的。”
他招呼着大哥跟老爹进了屋,就看到老妈把他的衣柜打开,挑出了好几件破旧的衣服:“你这屋的针线搁哪儿了?我给你缝缝。”
李世英便去找针线,从柜子上拿过一个木盒子递给母亲,想了想又收了回去:“白天再收拾吧,这灯泡也不够亮。你们坐车也辛苦,歇一歇。”
母亲叹了口气,笑了起来:“老大非拉着我们来的时候,我跟你爹都以为你是住在沙漠里边呢。这一来看了以后,也就放心了。”
老爹在那里指着矿石收音机嚷嚷:“这匣子里说的少数民族语言也听不懂,你大哥说这个也不费电,就摆在这里由着它吆喝了,广播里说的什么啊?”
李世英侧耳听了一会儿:“哦,说的是国民党最后一批战犯被特赦了,提到淮海战役被抓的那个黄维。”
老爹咧嘴一笑:“这国民党反动派还能特赦了?”
李世英咳嗽了一声:“爹,你以前可是给国民党军官当过厨子的。”
“狗屁!你老子我以前在开封府当帮厨,饭店的掌柜都跑完了,我跑得慢,被国民党拿枪抵着脑袋给人干了两年厨子,小日本来了,国民党跑得比谁都快,活该他们丢了江山!”
李世德在一旁偷笑了起来,在老家的时候,别人骂他们家是地主,老爹从不还嘴,唯独只要有人说他给国民党做过事,老爹就气得跟人争辩,毕竟这地主成分他摆脱不掉,但若是再被扣上国民党的帽子,那名声当真是臭了。
“陈谷子的事,到了西域还要说,说那些干嘛!”母亲责怪地说了一句,老爹便闭了嘴,过了一会儿还是气不过:“踏马的汤恩伯咋没被抓起来枪毙?把咱河南祸害成啥样子了!”
“汤恩伯都死多少年了!”李世德提醒了一句。
“这赖种没被枪毙算他运气好!”老爹气呼呼的骂,实际上他老李家一半的土地都是在豫中会战后买来的,若非如此,解放后他家未必能够得上地主。
“过去的事情就别提了。”李世英觉得还是向前看吧,当年他大伯去世后,若是老爹主持着分了家,他们家最多也就是富农,但是没办法,这都已经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了。
第二天中午,李世英家里围了七八个同伴,院子里用石块支起了一个小小的火堆,上面架着老爹从老家背来的鏊子,母亲坐在一旁摊着煎饼。
一旁的桌子上放着一大盆菜,烙好一张煎饼,老爹就用擀面杖挑着递给李世德,李世德便卷了菜,递给其他人。
卢林在那里吃得眉开眼笑:“这到了边疆这么多年,头一回这么舒服地吃煎饼!婶啊,你这手艺真的好!”
母亲笑呵呵的继续烙着煎饼,老爹挥着手:“可劲儿吃,锅里还有汤,别噎着。”
李世英记得小时候家里穷,母亲也是这么在院子里烙煎饼,他和大哥就蹲在一旁,烙出来一张也不嫌烫,弄点儿咸菜,卷一根大葱,把大葱抽一下就吃一口,吃完煎饼大葱还是完整的。
老谢感叹地说:“我也得想法打个鏊子,要不我回老家也背回来一个,这吃着多舒服!”
一大队的修路工作还没有彻底结束,桑木江觉得既然做就一次性做到位,把土路向南延伸到河坝的那一段也都修了,所以大家都是忙完了上午的劳动,被李世英邀着来家里吃饭的。
毕竟昨天下午父母来的时候,同伴们送了不少东西来,李世英在还人情这一块向来做得很快。
菜是土豆丝、胡萝卜丝、鸡蛋、豆腐丁、羊肉丁,再用刚出锅的煎饼这么一卷,虽然没有大葱,但味道也是绝了!
吃过午饭,卢林就要告辞,李世德便跟着他去了六大队,毕竟以后他就是一大队的木匠了,早点儿投入劳动赚工分赚钱,比什么都重要!
老谢让妻子去李世英家里陪着母亲说话聊天,老爹则是个闲不住的,找了一把镰刀,就去大哥新房的院子前开始清理。
等到晚上劳动结束,卢林已经把大哥又送了回来,还送了李世英一小袋的南瓜种子。
晚上吃饭的时候,老爹便商量着把李世英这边的院子再多开垦出来两垄菜地,毕竟春天已经到了,正是种菜的好时节。
“我找人要了点儿甜菜种子,不用弄太大的菜地,菜多了也吃不完,咱们可以多种点儿其他东西!”李世英建议地说。
“你们一大队啥时候要烧砖了?”
李世英便将消息告诉了卢林,卢林笑了起来:“可以啊,这以后你就是厂长了啊。那我就等着你们烧了红砖再说。”
“所以咱们大家伙儿得赶快赚钱,将来把这个土房子一扒,重新起几间砖瓦房,住着也舒服不是?”
李世英一直觉得,自己的这帮小伙伴们值得更好的人生,前世包括他在内,都被时代的大潮裹挟着不知所措地前进着,为此错过了多少发家的机会啊!
“砖瓦房啊,这个可以有!”郭保生学着李世英的语气:“那咱们就真得赚钱存钱了!”
“那来耍钱撒?”杨允华开着玩笑,然后肩膀上就挨了李世英一下。
虽然前世这帮小伙伴们没有一个好赌的,但李世英向来不支持大家赌博,哪怕小赌都不行,现在都还是一群穷鬼,赌博是根本就不能沾的。
玩了会儿牌,李世英便起身告辞,摸着黑刚走到院子门口,就看见大哥和老爹都站在屋门口朝外看。
“咋了?”李世英一边开院门一边问。
“刚刚听到鸡叫,我打着手电筒看了一下,好像是一只野猫。”李世德用手电筒朝院子里的黑暗处又晃了晃。
“那没事了,鸡圈我收拾了一遍,结实的很,野猫钻不进去的。”
他招呼着大哥跟老爹进了屋,就看到老妈把他的衣柜打开,挑出了好几件破旧的衣服:“你这屋的针线搁哪儿了?我给你缝缝。”
李世英便去找针线,从柜子上拿过一个木盒子递给母亲,想了想又收了回去:“白天再收拾吧,这灯泡也不够亮。你们坐车也辛苦,歇一歇。”
母亲叹了口气,笑了起来:“老大非拉着我们来的时候,我跟你爹都以为你是住在沙漠里边呢。这一来看了以后,也就放心了。”
老爹在那里指着矿石收音机嚷嚷:“这匣子里说的少数民族语言也听不懂,你大哥说这个也不费电,就摆在这里由着它吆喝了,广播里说的什么啊?”
李世英侧耳听了一会儿:“哦,说的是国民党最后一批战犯被特赦了,提到淮海战役被抓的那个黄维。”
老爹咧嘴一笑:“这国民党反动派还能特赦了?”
李世英咳嗽了一声:“爹,你以前可是给国民党军官当过厨子的。”
“狗屁!你老子我以前在开封府当帮厨,饭店的掌柜都跑完了,我跑得慢,被国民党拿枪抵着脑袋给人干了两年厨子,小日本来了,国民党跑得比谁都快,活该他们丢了江山!”
李世德在一旁偷笑了起来,在老家的时候,别人骂他们家是地主,老爹从不还嘴,唯独只要有人说他给国民党做过事,老爹就气得跟人争辩,毕竟这地主成分他摆脱不掉,但若是再被扣上国民党的帽子,那名声当真是臭了。
“陈谷子的事,到了西域还要说,说那些干嘛!”母亲责怪地说了一句,老爹便闭了嘴,过了一会儿还是气不过:“踏马的汤恩伯咋没被抓起来枪毙?把咱河南祸害成啥样子了!”
“汤恩伯都死多少年了!”李世德提醒了一句。
“这赖种没被枪毙算他运气好!”老爹气呼呼的骂,实际上他老李家一半的土地都是在豫中会战后买来的,若非如此,解放后他家未必能够得上地主。
“过去的事情就别提了。”李世英觉得还是向前看吧,当年他大伯去世后,若是老爹主持着分了家,他们家最多也就是富农,但是没办法,这都已经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了。
第二天中午,李世英家里围了七八个同伴,院子里用石块支起了一个小小的火堆,上面架着老爹从老家背来的鏊子,母亲坐在一旁摊着煎饼。
一旁的桌子上放着一大盆菜,烙好一张煎饼,老爹就用擀面杖挑着递给李世德,李世德便卷了菜,递给其他人。
卢林在那里吃得眉开眼笑:“这到了边疆这么多年,头一回这么舒服地吃煎饼!婶啊,你这手艺真的好!”
母亲笑呵呵的继续烙着煎饼,老爹挥着手:“可劲儿吃,锅里还有汤,别噎着。”
李世英记得小时候家里穷,母亲也是这么在院子里烙煎饼,他和大哥就蹲在一旁,烙出来一张也不嫌烫,弄点儿咸菜,卷一根大葱,把大葱抽一下就吃一口,吃完煎饼大葱还是完整的。
老谢感叹地说:“我也得想法打个鏊子,要不我回老家也背回来一个,这吃着多舒服!”
一大队的修路工作还没有彻底结束,桑木江觉得既然做就一次性做到位,把土路向南延伸到河坝的那一段也都修了,所以大家都是忙完了上午的劳动,被李世英邀着来家里吃饭的。
毕竟昨天下午父母来的时候,同伴们送了不少东西来,李世英在还人情这一块向来做得很快。
菜是土豆丝、胡萝卜丝、鸡蛋、豆腐丁、羊肉丁,再用刚出锅的煎饼这么一卷,虽然没有大葱,但味道也是绝了!
吃过午饭,卢林就要告辞,李世德便跟着他去了六大队,毕竟以后他就是一大队的木匠了,早点儿投入劳动赚工分赚钱,比什么都重要!
老谢让妻子去李世英家里陪着母亲说话聊天,老爹则是个闲不住的,找了一把镰刀,就去大哥新房的院子前开始清理。
等到晚上劳动结束,卢林已经把大哥又送了回来,还送了李世英一小袋的南瓜种子。
晚上吃饭的时候,老爹便商量着把李世英这边的院子再多开垦出来两垄菜地,毕竟春天已经到了,正是种菜的好时节。
“我找人要了点儿甜菜种子,不用弄太大的菜地,菜多了也吃不完,咱们可以多种点儿其他东西!”李世英建议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