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全体知青的抉择-《重回1977:我靠摆烂种田致富》

  知青点的院子里,晨霜还没化透,十几名知青就围在了一起,脚下的落叶被踩得沙沙响。恢复高考的消息像块巨石,在每个人心里滚了几天,今天,终于到了该拿主意的时候。

  许青山站在一旁,没说话,只是手里攥着个搪瓷缸,热气袅袅地往上冒。周晓芸也在人群里,怀里抱着那摞复习资料,目光在大伙儿脸上转来转去,心里七上八下。

  “我选留下!”最先开口的是知青里的老大哥赵磊,他抹了把脸,声音洪亮,“当初青山哥带着咱办粉条厂,没日没夜地干,现在厂子刚红火起来,分红也不少,我舍不得走!再说,考大学我也没把握,不如在这儿踏踏实实干,照样能活出个人样!”

  “我也留下!”旁边的林晓燕跟着点头,眼里闪着光,“我学的是农业,正好能帮村里改良红薯品种,让粉条厂的原料更好!考大学固然好,但磨盘沟需要我,这儿也是我的根了!”

  话音一落,不少知青都跟着附和起来。“对,我留下!青山哥靠谱,跟着他干有奔头!”“城里的大学再好,也不如这儿的日子踏实,大伙儿一起赚钱,多热闹!”“我爹娘也来信了,让我自己选,我觉得留在磨盘沟,比瞎考大学强!”

  周晓芸愣住了,她以为大部分知青都会抓住这个离开农村的机会,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人选择留下。看着一张张熟悉的脸,上面满是坚定,她心里忽然暖暖的——原来,磨盘沟粉条厂,早已成了大家心里的牵挂。

  人群的角落里,却有不一样的景象。陈向东蹲在台阶上,手里翻着一本复习题,眉头皱得紧紧的,对周围的议论充耳不闻。他身边还有两个知青,也在低头整理书本,时不时互相讨论着知识点,和热闹的人群格格不入。

  “陈向东,你真要考啊?”有人忍不住问他。

  陈向东抬起头,嘴角扯了扯,语气里带着几分不屑:“当然考!难道你们想一辈子待在这穷山沟里?考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等我考上了,就能进城,再也不用干这又脏又累的活了!”

  他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得周围的议论声小了下去。有人撇撇嘴,没再说话——当初陈向东还想跟着办粉条厂,后来见李老黑的厂子垮了,就一直心不在焉,如今自然是要抓住高考这个机会的。

  许青山走上前,看着留下的知青们,眼里满是欣慰:“谢谢大伙儿信任我,信任磨盘沟。你们留下,我许青山向你们保证,以后粉条厂发展好了,绝不会亏待任何人!”他又转向陈向东等人,语气依旧温和,“你们想考大学,我也支持,厂里的活你们可以先放下,安心复习,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陈向东愣了愣,似乎没想到许青山会这么说,随即低下头,含糊地应了一声,又继续翻起了书。

  太阳渐渐升高,晨霜融化,湿润了地面。留下的知青们已经围在一起,开始讨论怎么改进粉条的包装,怎么开拓新的销路;而陈向东他们,则搬着桌子坐在了知青点的角落里,埋头啃起了书本。

  一边是热火朝天的规划,一边是安安静静的复习,院子里的两拨人,像是走向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周晓芸看着这一幕,心里忽然明白了——人心的向背,从来都不是靠口号,而是靠实实在在的付出与坚守。磨盘沟的土地上,不仅长得出香甜的红薯,更能留住一颗颗踏实肯干的心。